复夏之民族崛起 第三十八章 苦战

作者 : 挨打要立正

谢谢书友提的意见,最久没有什么时间做修改,等空了一起修改。顺便求一下票票,谢谢支持——————————————————————————

西摩尔占领天津后准备往西进发,不过刚出天津就遭遇作为先头防御部队的聂士成的一个镇的阻击,由于清军装备精良,火炮众多,而西摩尔手下大部分都是一些海军士兵,所以战斗一开始就呈一边倒,要不是义和团拳民抢功,导致聂士成军大乱,西摩尔的三千人几乎就讨不回去了。

慈禧得到的消息是被载勋载漪等人润色过的,上面说到这次都是义和团的功劳,所以慈禧对义和团更加的信任,并大肆封赏,反而是浴血奋战的近卫军士兵一点封赏都没有。载勋载漪等弟兄也被授予重任,载漪接替奕劻世铎掌握总理衙门。

势力大增的载漪弟兄几人,于六月二十日极力命令义和团士兵进攻使馆区,并从慈溪哪里要来荣禄手下一个标的新军配合进攻,立时,使馆区就岌岌可危起来。洋洋得意的载漪,为了进一步的讨好慈溪,也是听说了慈溪曾经接到过的情报,为了消除慈溪的后患,与二十五日载漪率领义和团士兵奔赴瀛台准备将光绪处死,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上位。进一步的掌控政权。实现自己的野心,接到消息的慈禧岂能不知道载漪的心思,连忙阻止了载漪弑君的举动,并且严厉呵斥。最终慈禧还是下了光绪,但是由于京城义和团对载漪等人很是信任,所以慈禧也不好对载漪加以处置。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此役西摩尔损失五百余人,消息一传回天津,各国代表大为震惊,此时才真正正视起清军的实力来,于是新一轮的派兵开始,在天津租界内的会议室内。

英美德法日俄意奥比等国代表均在场,不过这次主要是以英美德法日俄为主,其他几国不过是打酱油的,派的兵反正就是那么点,对于几国怎么讨论到是无所谓。

反应最大的就是俄国代表叶夫尼根叫嚣着俄国出兵三万,并透露出俄国将要在东北出兵的意思。德国代表则极力支持俄国。

不过最终谈论下来,由英国出兵三千人,美国出兵两千,德国出兵四千法国出兵两千,俄国出兵三万,日本出兵三万,其他几国共出兵一千,一共七万余人的联军,再由各国海军组成一支五十七艘舰艇的舰队,巡弋大沽口沿海,并抽调小吨位的炮舰沿河挺进,支援陆军行动。这次联军的总司令由美国人查非为统帅,(为了剧情需要,不用德国人当统帅)德国人瓦德西为副司令。不过这次会议也商定了对于没有符合慈禧发动战争的其余几省不采取军事行动,当然,如果中途有附和慈禧的省份,联军当予以占领,也就是说这次联军只负责西进北京,山西直隶,将这几省的拳匪剿灭,并迫使慈禧投降为目的。至于各国在这个范围以外的军事行动则不关联军的事儿。本来山东也在内的,不过由于袁世凯将北洋六镇调入山东,义和团已经在山东基本绝迹,所以山东已经被剔除。

这个结果就是傅恒和各省督抚私下与英美法三国谈判取得的效果了。三国能同意这个提议也不是没有理由的,英国利益主要是在长江中下游,要不是这次慈禧是在是激起众怒,英国也是不会理会的。美国在华主要是商业目的,对于领土诉求并不是很大,所以他要的只是一个商业开放的中国,而不是一个战乱的中国市场。而法国,他的利益也主要是在南方,加上国内对于大规模出兵也不是很支持所以也就顺势而行了,至于其他几国,除了德俄两国外,对于这个想法还是很赞同的,特别是日本,一听说俄国要出兵占领东北,它哪里还会干,如今在朝鲜日俄两国已经是势同水火,日本哪里还能容纳俄国继续在东北扩大,所以也是极力反对俄国将出兵东北纳入联军支持范围的。

谈判一定,各国立即在天津联合发布通电,表示除了直隶山西北京外各省不必惊慌,联军此次主要是解救使馆人员,并对这次事件的主要负责任的领导人追究责任。

通电一发布后,各省终于安下心来,由于北京方面往天津的电报已经断绝所以慈禧暂时还没接到电报。

通电已发布,查非率领的近十万联军,一路西进,一路上畅通无阻,过了杨村,就不得不停下了,这里驻扎着聂士成马玉昆宋庆董福祥四人的四镇近卫军士兵,另外还有铁良直属的一镇旗人近卫军。虽说五镇新军都是由原来的武卫军以及甘军等军队改编而来,但是好歹也经过了近年的训练,加上领军的几人都严于治军,所以军纪还是不错的,加上慈禧花巨资购进的重机枪,克虏伯大炮数量众多,所以不得不让查非仔细对待。至于一同协防的近八万义和团士兵,查非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铁良被慈禧任命为驻军统制,节制各军,但是聂士成几人都是老于沙场的悍将,加上这次本就对慈禧不自量力的宣战十一国不满,所以对战局很不报信心,特别是马玉昆和董福祥二人,聂士成和宋庆二人还好,一开始就报了必死殉国的心思。至于铁良,他手下直属的只有一个镇的旗人兵,这些旗人兵都是从北京城招募的,大多都是宗室子弟。平日都是眼高于顶的家伙,但是你牛,咱铁良大人更牛,所以在一开始训练的时候铁良狠狠的杀了几人,这帮子人都老实了,经过两年的训练,这一镇的新军反而是战力不比其他几镇弱。

铁良将阻击的地点选在了东清和武安两城之间的路上,由于从天津一路而来地势开阔根本就没有什么可以凭借的地方,所以这两座将通往北京之路夹着的小城成了铁良的阻击地点。

两城中间的大路沿线四五里地已经被抓来的民夫挖出了一条条的壕沟,一个个麻袋堆积的工事也建好,机枪手,炮兵步兵都也各就各位,只等着联军来攻。

弧形的阵地,凸的一面对着联军行进的方向,担当主力的是聂士成和宋庆的两镇士兵,左侧是马玉昆的部队,右侧是董福祥的部队,铁良率领着自己的直属镇充当后备部队。在阵地后,一溜的三十门75口径的速射炮和五门一零五口径的过山炮组成了炮兵阵地。

此时已经是七月中旬,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在挖好的战壕中,无数的清兵正端着自己手中的步枪,紧盯着前方。

在身后,担当主攻的聂士成和宋庆两人正在亲兵的陪护下巡视着战壕。

“聂大人,此役怕是苦战啊。”一脸白胡子满头白发的宋庆对着身旁的聂士成情绪低落的说道。言语中尽是无奈。

“宋大人,再难我们也得顶着啊。背后可是太后和皇上,京城就只有荣大人的一协士兵,除了都是那种货色。怎么能包卫得两宫之安全呢。”聂士成望了一眼后面的天空,万里无云。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宋大人,您看,着东北军的办法还真不错,着战壕和工事够鬼子吃一壶的了。”

宋庆使劲儿拍了拍战壕的墙壁,也是赞叹的说道,“嗯,这新武器还得配着新式战法,我们都落后了。要是甲午年,咱们能懂这些个战法,哪里会是那个结果。”说完宋庆一脸回忆,当初,十几万的淮军,基本上都是拿着新式快枪的,可惜了啊。

“两位大人,敌人上来了。”戈什哈上来报告到。

聂士成接过望远镜,登上战壕里的凳子,望了望。

只见满天的黄土扬尘中,打着膏药旗的日军士兵已经在望远镜中出现。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复夏之民族崛起最新章节 | 复夏之民族崛起全文阅读 | 复夏之民族崛起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