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启三国 第五十一章 新人驾到(二)

作者 : 牧江南

更新时间:2012-11-22

不过话虽如此说,毕竟主簿仍然是河南尹属下五部主官之一,到底也是月俸秩四百石的显官。何进对自己一个陌生人能够如此,也算得上大方的很了。

赵瀚又耐心的听了孙史讲解了会自己的权责,心中有了个大概。心想恐怕还要些时日才能将如此繁琐的事情接手过来,好在这两名属下颇为能干的样子,自己想必也不会太累。

一直未开口说的陈休强耐着性子在一旁陪着听了会,脸上渐渐有些不耐之色,欲言又止,最后终究没有忍住开口拱手道;“大人,下官还有些政务尚未处理,若是晚了的话可能会耽搁今日的议程。”

赵瀚点头道;“公事要紧,陈主记有事的话请自便,我再找孙督邮问些情况。”

“属下告辞。”陈休草草拱了拱手,匆匆离去,似乎一刻也不愿意停留。

孙史在一旁苦笑着说道;“陈主纪素来这独来独往的脾气,为此得罪了不少人,前任主簿就曾对他成见甚深,若非顾忌着书记之事只有他最拿手,否则早就向何大人进言将他赶走。”

“不过这陈主纪性子虽然孤傲,但平日里为人却是极好想与,做事情更是滴水不漏,大人相处久了自然会知道。”

赵瀚闻言不由多看了这个孙史几眼,到对他有些过目相看。原本他以为这能说会道之人十之**善于催须拍马、勾心斗角之事,所以虽然看似对着孙史也是友好,其实心中却是将他划到了马屁精的行列。

本来料想这孙陈二人同为主簿的左臂右膀,自然会暗中较劲不会和睦的。只是没想到这孙史非但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坦荡的为陈休开解说着好话,这不能不让赵瀚感觉有些意外。

当然心中更多的是欢喜。下属之间和睦,而不是相互扯着油皮,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孙史却是没想到赵瀚会想这么多,只是自顾着继续解说道;“大人平时所需要做的事情大致就是这么写了,陈主纪是您的副手,一些琐碎繁杂的文案来书他都会先行过滤一遍,只有一些重要的才会交给大人你定夺。陈主纪为官八载,人品可靠,大人尽管可以放心,定不会有什么疏漏的。”

赵瀚点了点头,又笑着问道;“听你说了这么多文书方面的事情,到没听你说你所掌之事。”

孙史苦笑道;“大人有所不知了,我所掌之事就是跑到各县乡督察政令,宣达律法,十天到有六七天是在外面跑着的,剩下的时间就是现在府衙中。做的不过是琐碎的事情,与大人的主职并无太多关联,所以刚刚才隐去不说的。”

赵瀚笑道;“这么说来当真是辛苦的很,也难为孙督邮你了。”

孙史拱手道;“大人言重了,食君之禄忠君,我们拿着朝廷的俸禄,何来辛苦之说。”

赵瀚哈哈一笑,“孙督邮倒是个实在人。”

两人又笑着交谈了一会,孙史看了看厅中计时用的水钟,提醒道;“大人,看时辰想必何大人已经下朝归来,按照惯例你和其他四部大人这个点应该前去拜访请示公务。”

赵瀚刚才听到孙史说起过此事,如今经他一提醒便想起了起来,便站起整了整衣冠,让孙史先去忙自己的政事,他独自一人前往。

河南尹府占地极广,纵横百余亩地,何进的官邸自然居于中央,五部则分绕其四周,赵瀚的主薄衙位于其后,离何进的府邸并不是很远,步行也就半刻便已到达。

还未尽图厅中,就听见厅中传出了何进的大笑之声,看来何进今日的心情是很好。

赵瀚面带微笑的跨步走进,只见何进高居台上,下面则分别坐着别驾许攸和薄曹鲍信二人,三人正在谈笑风生,到未见到治中张扬和兵曹王匡,想来这二人是有事外出。

何进看见赵瀚大步走进屋中,便停住交谈,笑着说道;“浩然来了。”

赵瀚走到何进身前躬身行礼道;“下官参见大人。”又向许攸和鲍信二人拱手道;“见过二位兄台。”

许攸鲍信微笑着拱手回礼,何进伸手示意赵瀚入座。待赵瀚坐在鲍信下手位后,何进才笑着问道;“浩然今日第一天任职,可还习惯?”

赵瀚笑道;“回大人,初来乍到难免有些生疏,不过我那两名属下也是极为尽责之人,这些许时辰内,我大致已经模清了职责,想来再过几日便能熟悉上手。”

何进呵呵笑着点头道;“如此就好。”又指向鲍信道:“在你之前的前任主簿调任他郡为郡守,你未来之前是允诚临时掌管主簿之职,你若有何不懂的,大可直接问他。”

“是。”赵瀚应声领命,和鲍信相视笑了笑。

又微笑着看向何进说道;“见今日大人下朝后的心情很是好,不知可是有什么喜事临门?”

何进哈哈笑道;“喜事到也谈不上,只是一件痛快的事情,天子今日早间已经拜太尉袁槐为皇长子刘辩的王傅了。”

赵瀚心中略一想过,便明白了何进为何如此高兴的原因了。

要知道袁槐是什么人,那可是三公之首,统领百官的太尉。光武中兴后,废除了西汉时期的丞相制和大司马制,只设太尉、大司徒、大司空并称为三公,统领百官,以太尉最尊。在三公之上本还有太傅和大将军二职,只因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在党锢之后中为宦官所杀,故大将军和太傅二职长久不立,朝中便以太尉为百官之首。如今天子命太尉袁槐为皇长子刘辩的王傅,其意不言而喻。

要知道太尉之上只有太傅,大将军长久以来只是为外戚所置,袁槐为刘辩之傅,再往上一步顺理成章变成了太傅。所谓太傅,自然教导的便是太子,未来的天子。当今天子如此行径,摆明了要公布欲立刘辩的意图了,否则岂有让堂堂太尉给以诸侯王当傅的道理。

赵瀚微笑着拱手贺道;“这么说来当真要恭喜大人了,天子此举一出,立储皇长子之意满朝公卿都已知晓,用不了多久大人就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国舅了。”

何进喜上眉头,闻言又是哈哈大笑几声,神情颇有些得意的说道;“浩然说的正是,天子将四世三公的袁家与皇长子相连,明显是要袁家为皇长子立储之事造势。如此一来辩儿为储就已经稳妥十分。”

见何进有些得意忘形,许攸和鲍信对视一眼,皆露出担忧之色,许攸更是站起深深的一躬说道;“大人,如今局势尚未明朗,现在还没到可以掉以轻心的时候。只要天子一日在位,那太子之位就充满变数。而且如今十常侍把持朝政,控制了内朝,政令皆在他们的授意下才得以发出。大人若是此时就弹冠相庆,似乎还为时过早。”

何进神情一凛,忙收敛了得意的神情,正色道;“多谢先生教训的是,确实是我放肆了。”

许攸笑道;“大人能从谏如流,这才是下官们的荣幸。”

正如许攸所言,何进最大的优点便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从不引以为耻。但同样最大的缺点也同样是极容易受他人影响,自己却没有什么主见。难怪历史上的何进行事虎头蛇尾,开始风光无限,落得的下场却是凄惨无比。

赵瀚正想着入神,却听见何进一连问他数句,便连忙回道;“大人刚说什么?在下刚才微微有些失神,一时竟然没有听清。“

何进笑着说道:“我刚刚说的是再过三日是九月十五,你一清早便要前往尚书台和内廷禀明政务,我想这两处地方你毕竟有些陌生,还是我带着你同行前去吧,也好跟熟识之人打个招呼,让他们不至于为难与你。”

赵瀚微微一笑,点头谢道;“大人有心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汉启三国最新章节 | 汉启三国全文阅读 | 汉启三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