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启三国 第二十二章 初入洛阳(下)

作者 : 牧江南

更新时间:2012-11-07

睡足吃饱便上路。此时已经接近午时,进出城门已是毫无阻拦。

虽说已经来过一次洛阳城了,可偌大的洛阳城大半地方是赵瀚没有见过的,所以此次前来仍然觉得新鲜的很。一路走走停停,看看问问,寻到郭嘉跟他说的那处丝绸店时,已经一二个时辰后的事情。

正如郭嘉所言,这处丝绸店是郭家在京城的产业之一。

商贾好利轻贱的思想早已深入了士大夫的认识中,故无论商贾多么富可敌国,士子也会所不齿与之为伍。秦汉两朝为了重视国之根本的农业,也是对商贾进行了诸多歧视和限制,比如不能穿绸缎衣服和乘坐马车,商贾的子弟是没有资格进入士子阶层的,更不要说任官充吏。

可但凡大家大户,每日所消耗的铜钱并不见少,光靠田租自是远远不足。这便让一些日常开支上捉襟见肘大户人家开始想法设法,让自己的家仆等心月复之人以自己的名义在外经商,自己则利用官府中的人脉资源为其铺路开道。如此一来非但有了收入,也不玷污名声,当真是两全其美之事。

以致到了这东汉年间,此风竟然风靡一时,没有哪个大族不在郡城置办些产业的。

而这不大不小的丝绸店,正是郭家在京城置办的产业之一。郭家每年从南方荆襄之地廉价收来蚕丝,运往洛阳后加工成为绸缎高价卖出,以此牟取暴利,倒也是笔不菲的收入。

经营这处丝绸店的正是侍奉郭府二十几年的一名老仆,郭嘉的父亲正是见他诚实可靠,办事稳妥,所以才放心将此产业尽交给他打理。这老仆听手下说门外有人拿着少爷的书信前来求见,忙站起身迎了出去。待看过郭嘉的亲笔书信后,老仆便客客气气的将赵瀚请了进来,口口声声自称老仆,委实恭谦异常。

赵瀚却是有些不好意思了。这次自己来不过是蹭吃蹭住来打秋风的,让人家主人对自己这么客气哪里消受的起。听到旁人都喊他忠叔便也跟着喊起。那忠叔起初还不肯,称少爷在信中称呼赵瀚为兄长,那便是自家的贵客,自己一介奴仆如何担得起“忠叔”的称呼。

可赵瀚执意如此,他无奈下也只好作罢。虽说嘴上不说,心中却是受用的很,对赵瀚也颇有些好感。

毕竟他久在洛阳,生意也是日渐兴隆,每日所见的不是权贵官宦就是他们的夫人小姐,赵瀚一介穷酸士子他还真心看不上眼。若非他为人谨慎从来不忘自己是郭家的奴仆,否则也不会仅仅因为郭嘉的一封信就对赵瀚如此礼遇有加。

如今赵瀚既然知情识趣懂得进退,并没有仗着是少爷的朋友就傲慢无礼,这点倒是颇为让他满意,对赵瀚也就愈发的礼遇起来了。

这处丝绸店与住宅融为一体,街边的房屋便为店面,前院为仓库和蚕丝加工之处,后院则为住宅。忠叔特意在后院挑了一处清净素雅些的屋子,用来做为赵瀚寝居之处,又吩咐一个十余岁的小丫鬟环儿来伺候他的寝居,显然对赵瀚很是上心。

这环儿虽然年纪幼小,却是出身穷苦农家的苦孩子,所以做事情极为尽心,每日都将赵瀚的起居膳食照顾的妥妥当当的。她开始见赵瀚长的高高大大的还有些害怕,相处几天后才发现赵瀚是个脾气极好的人,渐渐的也就没有那么拘束了。到底是十来岁的小姑娘,性情活泼的很,每日赵瀚逗她说笑也能解闷。

赵瀚在丝绸店休息的这二三日里,闲来无事,便仔细的想了想今后的打算。

原本他被郭嘉的一番话所激,心中燃起了雄心壮志,想要借着自己的才能和先知在这个时代闯出一番事业,拯救万千子民于水火之中。当时头脑一发热就朝着洛阳而来,如今到了洛阳冷静下来细细一想,却又不知从何下手。

要知道这个时代为官基本上都是靠着当地官员的举荐察举,也就是汉帝国自武帝时期绵延沿袭了二百余年的所谓察举制度。察举制共分为孝廉、茂才、察廉、光禄四行,其中茂才和光禄并不常设,察廉是针对在职管理,举孝廉才是官员最重要的选拔途径,朝廷八成以上的官员皆来自于此。

所谓举孝廉,就是各地州郡长官按照朝廷规定,以每二十万户为单位每年要向朝廷推举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被举之学子,本身除了博学多才外,更要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孝廉。孝廉出身的官吏,更被认为是正途、清流,很被看重。而那些靠着家族势力绕过此节为官的官宦子弟,则被士族们所不齿,其中尤以宦官和外戚子弟居多。

举孝廉最初确实为汉朝廷从民间选拔出了许多优异的人才,历史上许多名臣皆是出身此途。可随着汉朝廷的吏治败坏,举孝廉逐渐沦为了世族大家们分配利益的重要工具,凡是被举荐者,几乎无一是寒门出身,甚至许多人目不识丁都充斥其中,以至有童谣讽刺道: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所以像赵瀚这样没出身没家事没背景的三无人士,在仕途上的发展可想而知了,几乎断了他在东汉年间通过自我奋斗考取“国家公务员”的途径。

既然考举不成,那唯有别辟蹊径了,若是能得到个大人物的赏识,自然也就不愁没有出路了。

只是要得到所谓大人物的赏识谈何容易,自己一个毫不相干的人,总不能莫名其妙的跑到人家府上去毛遂自荐吧。就算自己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这得也有人信呀,否则最大的可能是被人家用大棒子给乱棍打出。

赵瀚想了几日,心中还是没个主意。在家中待着也是闷气,便向环儿打听了些洛阳城中繁华热闹的酒肆,寻思着在家中闲等着也不是办法,到不如去那些热闹的酒肆坐坐。

这时代的士子们大多附庸风雅,喜欢在酒肆中褒贬政事,自己去那的话,没准能听到些有用的消息。

ps:江南的第三本买断作品,继续以往严肃历史的风格,加入轻松诙谐元素,宗旨依旧是“融入历史,跳出历史”。日更三章,精彩再续。求点击,求收藏,求红票,求一切!!!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江南顿首拜谢!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汉启三国最新章节 | 汉启三国全文阅读 | 汉启三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