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丝万丈 第203章 当今时局

作者 : 不若归去

来消息最快的,自然是酒肆与青楼。这条街附近的酒楼和青楼的位置,她那日刚到时,便已模了个大概,这接下来的日子,她仍是女扮男装,到这些场所装模作样消磨了些时光。耳根虽不清静,但她却也顺耳得到了不少她感兴趣的消息。

来了这个时代已有半年之久,可以说,宋予诺已基本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再加上已有了些知交好友,又有了些家底,心理上便也平稳了许多,再不似刚来时惶恐不安、手足无措的样子。京城虽不熟悉,好歹也算有了李老板这个熟人,而且赵知仪也在这城里某处,这更是让她心中分外安定。这不,现下她就悠闲地坐在某间酒楼大堂里,品着茶,等着伙计上菜。

她已知道,目前所处大概是唐宋时期左右的某一个未知名的朝代。再详细的,她已不便再问。倘若有人不知道如今是何朝何代,国君是谁,人家要么当你是疯子傻子,要么就以为你是对当朝不满,岂不是杀头的大罪?

不过,由一路的见闻来看,这个朝代,倒也没有很严重的所谓民不聊生的状态,大多数地方,基本都是安居乐业的。至于繁华与否,没有比较也就无法下结论。只看满街的人流,和那精雕细刻的房屋,便知商业经济都是不错的。

另外,因了赵知仪要科考,她也曾关注过科考方面的情况。由她的了解看来,这个时代已有比较完备的科考制度。赵知仪前先科季参加的那大概就算是州试。而如今到京城参加的应就是由礼部举行的类似高考的全国性考试,即会试。会试完了,自然是由皇帝老儿亲自主持的殿试。殿试完毕,便是直接授官,这些学子们便算是正式走上了仕途。

可是,这殿试只是个开端,真想官运通畅,步步高升,还是得有关系有门路。初入仕途,人生地不熟,无论是被发派到偏远地区,做个小小地方官,还是留在这里做个京官,都得找个靠山。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那些犹如小草一般稚女敕的学子们,动作快的,已利用这初到京城的几日,把该去的码头衙门已拜了个遍。还有些家中有门道的,早半年,就已提前和京里相熟的官员,打好了招呼。至于自己的才学能得哪棵大树的赏识,最终归到哪到哪一路,这都不是他们现下能预料的。

同住客栈的很多学子,都已准备了名帖,往自己知道的各个衙门里送,算是排上了号,只等上面有人赏识了,安排时间来正式接见。赵知仪当初也曾随大流,跟着几个家势差不多的,一起递了名帖。没几日,有些人脸上便已一脸找到了靠山的安然自得模样,多数仍是和赵知仪一般,在惴惴不安中耐着性子等着别人的召见,还有些,没半点门路的,便有些茫然无助的丧气相。

当朝最大的两棵树,说白了,一个是当朝太子为首的一党,一个是以睿王为首的。太子据闻不但文武双全,更是曾挂帅出征过几次,在边疆战士眼中,还是颇有威望的。也正因如此,太子仿佛是更重武,一些武将,多数已在他那里站稳了脚。一些因了姻亲关系等联系在一起的文官,自然也投靠过去,做了参将。而太子又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明面上多数朝臣已归顺于他,只等皇帝老儿退位让贤了。因而,在京城中,太子*党的官员们大抵是底气更足些,有些飞扬跋扈、不可一世也让人见惯不怪。

在太子诸多兄弟中,从综合实力上讲,能与之抗衡的,大概只有睿王了。睿王却和太子行事风格大不相同。相对于太子名正言顺的张狂,睿王便是风流俊逸的谦和君子了。京城里一些诗社,舞坊,戏园子,倒是常听到有关他的传闻。要么为哪个名角喝过彩,要么为哪个艳妓赋了诗,要么又到哪个酒楼题了词。他这一番作派,虽让那些以武为尊的太子*党有些不齿,却也引了一帮文人墨客追随其左右。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青丝万丈最新章节 | 青丝万丈全文阅读 | 青丝万丈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