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力挽狂澜 第九十七章 赋闲

作者 : 金桫

第九十七章赋闲

十一月十八日辰时。

周大等人带着还是步行不便的霍俊一起前来拜别他们的将军,再度赶往江油,接手黄崇那边的防务。

同样要去江油赴任的诸葛显也来看望刘武,向刘武辞别。他为前日未能参加刘武纳妾仪式感到抱歉,刘武也能体谅一个要照顾悲痛欲绝老母的孝子心情,让诸葛显不必介意。

“好好干吧,我对你有信心,你能行的。”刘武鼓励诸葛显,诸葛显感动得眼中满是泪水。刘武转头再度看着那些站在诸葛显身边霍俊等人说道:“你们都听清楚了,虽然霍俊官位也比诸葛小子高,你们一个个不要以为诸葛小子年轻欺负他不听他的命令。伯逸跟我一样都是少小从军缺少才识,不懂治理地方。伯逸打仗我放心,但治理地方有什么事情伯逸你也得听诸葛小子的,知道么?”

众人七嘴八舌,都说“哪敢啊”。

刘武也再度望着诸葛显道,“都怪国家多事,你小小年纪就得报国从军,你叔祖父有没有给你表字?”

诸葛显已经有两个小妾,小妾都快生育了,不过在没娶大妇、没参加正式的加冠仪式前还算个孩子,是不会有表字的。除非结婚前才能由族长代替其亡父给他加冠,这也是刘武一口声诸葛小子的主因。诸葛显连忙道:“昨日叔祖父在祠堂向我家历代祖先前为我正式加冠,表字明义。”

刘武点头道:“这就好,以后我就喊你明义。”

“将军还是直呼我名吧,”诸葛显道,“您是我的长辈,叫我的名字理所当然。”

刘武微微一愣,点头:“论岁数,最起码我做你叔叔的确也够,既然如此我也不客气了,”他又继续道,“显儿,这些都是跟随我多年的勇士,对帝国都是忠贞不二,有他们在又有天险屏障,江油可保无忧。现在的问题是你有没有治理江油的方略,对你我也不玩虚的,你这次靠功劳加上你家族的力量得到的这个职务可不轻啊!江油不比广汉、东广汉那些县城,那些县城闹出乱子无非是派兵镇压,你那边出了乱子要是万一又摊上魏兵大举入侵就是万劫不复。皇帝现在之所以同意你去那边你也知道原因的,我就不明说了。”

其实主要原因就是现在皇帝对那个家族都信不过。

这是那个糟老头子李果私下给刘武分析的,不一定全对,但至少刘武觉得很有道理。李果怎么告诉他的他就怎么对诸葛显转述。

出了吴义、蒋舒、马邈这么多家叛逆,皇帝肯定心有余悸,对谁都不放心。大都督姜维虽然名声很高而且大家有目共睹对帝国忠心耿耿刘禅也信得过,可是单单守备剑阁和米仓道两路数百里,已经让姜维首尾难顾,哪有精力照看阴平一线?

原本宗预的提议也是为帝国着想,论资历论战功和对帝国忠诚可靠而言,刘武的确可以镇守米仓道,这就可以让姜维抽出精力统辖江油一线。可惜皇帝对刘武……

这样皇帝只好在张、诸葛两家寻找合适人选守备阴平线。张遵已经是尚书,即将接受张氏家族族长宝座,暂时不可能离京,张哲这些天忙着在京中打点周转。那个张哲的弟弟纯粹一个色鬼不堪大用,其余的小辈就不谈了。资历不够、家族内声望也不够。

诸葛瞻地位尊贵不可久离京城,而诸葛尚地位是够的、皇帝也能放心,就是生性鲁莽。到最后反倒是让诸葛显一个小子变成一城之主兼领江油戍军侯。

亏得皇帝知道光可靠是没用的,只好将这次守卫江油焚烧粮草战功卓著与魏军势同水火但显然还是刘武党羽的霍俊也派遣过去作为军事主将。

“对了小显,”分别前刘武把诸葛显叫住,“差点都忘了,前天下午那个姚陨向我说他想跟着你去江油,想请我打听打听你到底愿不愿意。”

“啊!他吗?”诸葛显大喜,“那有什么不愿意的,那个哥哥才学过人,我跟他聊过一次十分希望能跟他交往呢,他能来帮助我自然再好不过。”

刘武怅然若失,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

在北地王眼中姚陨不过是一个懂点诗书见过点世面的无用文人,只不过会口技能代替他说话冒充自己,纵使是后来姚陨被痛打一通到现在还是不太能走路,北地王给姚陨的待遇也不过是好酒好肉婢女服侍。

诸葛显等人离开后不久,那个昨日继续宿醉的糟老儿李果总算醒来。之后刘武又开始跟李果一起重新学习诗书,那些珍贵的从尚书郎李密那边借来抄写的书籍小心翼翼铺展在书案上,一沓沓珍贵的蔡侯纸被刘武狗爬的烂字蹂~躏,看的李果直皱眉头,他不断埋怨:“将军,您那是在写字!分明是戳字,您用那么大气力干吗?”刘武的抄书工作屡试屡败,勉强抄出几页也是难看的很,连自己都不知道写的什么。

李果无奈:“算了算了,我也不难为您了,抄书这种事情您干脆请夫人和小夫人她们帮忙吧。”刘武同意,让下人将诗经的一部分带到后堂交予还在与马氏姐妹厮混的吴如华灵姐妹,俩姐妹俩也爽快答应帮助夫君抄写书籍。马氏姐妹们马上跑过来跟刘武抗议,刘武也只好硬着头皮将那几张丢人现眼的字纸取来给表姐妹们看,希望姐妹们谅解。

“我向李令伯家说过的,”刘武苦笑道,“半个月后一定归还诗经。”

“真是的,”马家大姑娘马紫云不屑,埋怨道,“哥哥,你又不是不会写、认不得。你能打仗就行,学文人写那些字有什么用?那些臭文人连马都不会骑,都是些废物。”

马紫云是台乡侯马承长女,年二十有一,已经嫁人生过两个孩子。马紫云上面有三个哥哥,马志、马韫、马念,大哥马志跟随其父马承管理汶山郡马氏一族十几处田亩牧场,二哥马韫是个大大的粗人,混迹在白马羌部的也不知道是哪一支,反正天天跟那些羌男羌女厮混在一起,据说是被几个羌女迷住了,一时半会儿不想回家。马念武艺出众军学上佳,在马氏一族中出类拔萃,可惜这一两个月钻牛角尖,想去捉一匹能跟狼牙差不多的座骑,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亏得身边有十七八个人保护,料想应当无事。

亏这位大小姐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嘴巴还是一点德都不积,“臭文人”李果面色困窘一脸通红。

万幸不知为什么,新鲜出路的小女人华灵从后院跑出来。她是来请姐妹们去后边玩的,不要打搅她夫君学习。

女人们一顿白眼丢给小丫头,马紫云带头讥嘲道:“小灵子,你才变成哥哥的人先护上来了?你呀真是的。放心吧,我们姐妹以前打过你夫君的主意,现在还是想,可惜你夫君对我们姐妹没兴趣。”

众女咯咯娇笑,华灵粉脸微红笑嘻嘻道:“我是不介意再多几个姐妹啦,就是怕等我侄儿长大后找我拼命。”她的意思是指马紫云家里有那两个小不点。

马紫云嘻嘻一笑:“我跟你说着玩呢,我男人对我不错,我那两个儿子,嘻嘻,也很好玩的。有空欢迎妹子你到我家逗逗那两个小东西。我现在过的不错,我是不会再打我表哥的主意啦。就是表哥啊,我家那些几个小妹子就快长大喽。是不是考虑给小灵子再添个小妹?”

李果眼中神色闪动,这些天来他对刘武家的事情比以前知道的多许多,当年刘武娶妻风波也在一点一滴耳闻目睹中猜测到大致情况:马家当年是很想将刘武正室宝座收入帐下的,他们通过马王妃劝说刘武,马家那些姑娘们也个个跃跃欲试,当年马紫云就是其中之一。无奈安平王不许,王妃马氏也只能作罢。

前些年刘武正好是父丧,跟老婆上床都不行哪里纳得妾?马家那些女孩只好嫁人的嫁人许亲的许亲,都有了人家。看来现在似乎还有这个意思重新建立关系么?那些当年不过几岁十来岁的小屁孩眼看着也慢慢长大,待到十五结笄也该嫁人了。

“以后再说吧?”刘武打哈哈,“现在我忙着学习诗经,你们要是愿意就陪我一起学。”

众女娇嗔嬉笑着拒绝。

让她们打猎杀虎熊都没问题,跟着刘武一起写字还是算了吧。她们向刘武告辞结伴到京中其他地方游玩不提。至于华灵则一直赖着不走,很亲昵的依坐在刘武身边模模脸模模手老半天,李果干咳了声才打断某厚脸皮女生肆无忌惮的调戏自己老公的举动。

“小夫人,我有些小事要对将军一个人说,不知否?”李果讪笑。

华灵嘟起小嘴,很是不悦,她嘟囔道:“有什么事情不能让我知道的。是马家姐姐说的话么?我又不在乎多几个妹子,只要武哥哥不会不要我就好。”说着她楚楚可怜的望着刘武。

李果面色难堪,刘武安慰小妾几句,对李果道:“您不妨直说,灵儿毕竟是我的女人。”

这话说得好,小丫头心中一阵甜蜜,依偎到老公胸口娇艳欲滴,那管什么风化关防。

李果无法,只好硬着头皮说道:“将军,您该考虑跟那些大家族修好了。”

刘武一愣,不太明白:“你这什么意思,我听不太懂。”

华灵皱皱小鼻子有些不太愉悦的小声道:“夫君,他的意思是您该给妾身和姐姐多加点姐妹对吧?”女人就是这上面特别计较,鼻子尖到你想都想不出来。

李果讪笑:“小夫人高见,在下想说的都让夫人您给猜出来了,就是这个意思。”

小丫头幽幽一叹:“讨厌,真是的!”她很不情愿的看着刘武,两个眼睛水汪汪的:“妾身已经不是不懂事的孩子,武哥哥要怎样就怎样吧,马家的姐妹们我都熟,武哥哥放心,妾身会好好跟妹子相处的。”一脸委屈模样,显然她才嫁进门没几天就要做姐姐,有些不甘心。

刘武连忙把李果叱喝一顿,让他暂且不要再提纳马家小妾一事,华灵这才高高兴兴跑回后宅。

等华灵回后院,刘武向老头子道歉,老爷子也不生气,平静道:“将军多虑,女人嘛总是要哄哄,不过您日后要争取那些大家族,不是我说,您非得考虑纳妾不可!老朽年迈很难追随到您大展宏图,我那迂阔侄孙儿老老实实做事是他的长处,但动心眼却是不行啊,日后将军还是得找些贤良共图大事才行。”

纳妾。

这是李果给刘武提的醒,刘武是必须纳妾的,而且必须是各家的嫡系。

那些大家族只有变成自己人才会考虑跟你深度合作。在这之前还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对一个自身难保的小人物,那些大家族们也是不可能将宝贵的嫡支女子嫁入门作为盟誓契约的。

“好了将军,”李果收住思绪再度返回诗经,望着刘武道:“诗经对您其实不太合适。将军,您明天向李令伯(密)重新借一套《史记》吧?那套书我自小见过几卷,觉得很不错,您可以考虑细读。”

刘武赞同。

多亏太史公这本书才有了李果胡言忽悠,若没有李果胡言,今天的蜀中怕是岌岌可危,大厦将倾。因此他对这本书很是向往。不过可惜,李密那边有公羊左氏、有诗赋曲谱、就是没有史记,李密当年向现任中散大夫谯周借阅抄录的书名目中,偏偏没有《史记》。其实昨天前些日子向李密借书时,刘武早已提过这套浩大的史书。

李果皱眉道:“那你可否向中散大夫……”话说到一半,李果嘿嘿一笑打断自己的话自嘲道:“真是幼稚,中散大夫可是出了名的老成,一定不会见您的。还是不要自取其辱了。”

李果突然拍头叫嚷道:“找那条路干嘛?您可以修书一份给辅国大将军让他帮您想想办法。”

老家伙一脸笑容,刘武同意,当下修书一封,让家奴带着赶往涪城向董厥求书。三日后,董厥回书至,他家里也没有完整的史记,盖因这本书实在太浩大,当年求学时抄录了一些,实在抄不下去了,就变成半吊子书。不过他知道哪家有完整的《史记》,就是尚书许游家,他当年就是在许太傅门下抄写这本书的。

于是收到信的第二天,刘武带着礼物到许游府求教。

许游虽然托病不见刘武,但还是将家中珍藏的那套许靖带领几个许家兄弟花整一年抄录的《史记》拿了出来交给刘武,只是有个要求,希望能尽快归还,不能残损。

“家父说,这是先祖手迹,不敢毁弃,家中几个兄弟前些时日也分别抄录了一些,若是侯爷不弃,可否将其中的一些卷目暂且留在我府?我家自当尽快找人抄录,将那份新的送予侯爷。”许游次子许信站在刘武面前恭声道。

“那就多谢了,此书千金难求,小子刘武大胆,请奉千金。”

“那可不敢,”许信连忙道,“要不是这份《史记》是祖先遗物,单侯爷对我家的恩情深重,连这套书本来也是可以送予侯爷的。家父说,若侯爷日后想看什么书但凡我家有的,您派个人通知我一声就行。不过如是孤本的话,就请侯爷先等我家抄撰留档,之后才能送予侯爷,还望您见谅。”

许家记着刘武的恩情,虽然很明显,许游还是顾忌皇帝不敢于刘武见面,却让自己个儿的小儿子跟刘武接洽,算是变相交好了。这对刘武而言已经是好的不能再好的消息,李果也乐得直龇牙。

十一月下旬就这样慢慢度过。每天早上刘武跟着老儿李果修习知识,李果打仗是个白痴这点姑且不论,但是他讲的东西不少的确很有道理,刘武也一一默默记下。

十一月二十六日,大雪连绵下个不停,小丫头华灵笑着闹着在院子里吵着要玩雪,吴如不许。小丫头眼珠子一转,坏心眼上来,他把刚刚四岁的小姑娘刘越叫上,显然小孩没有不喜欢玩雪的。刘越一哭吴如当下没了脾气,加之刘武知道后也仅仅是让下人们多加照顾,吴如只好任由这一大一小胡闹。

这天中午领近雪停时,冻得小脸通红的刘越滴滴答答跑到正跟李果说话说得兴致勃勃的刘武跟前直叫“父亲跟越越来看”,嚷嚷着叫刘武到院子里来瞧一瞧。刘武没办法,只好抱着女儿走到院子里,然后瞧见那个淘气的华灵,笑眯眯看着自己。

“夫君,您可觉得妾身又长高了些么?”华灵娇滴滴问道。

是高了许多,看上去都比刘武高好一截了。

刘武细细察看,才发现这个丫头正踩着一个竹筛子,而那个筛子平铺在厚厚的积雪上,筛子中心被踩得微有些凹陷。

“灵儿,不要搞怪了,”站在走廊里的大妇吴如又气又好笑道:“瞧瞧你自己脸上都冻红了。越越!不许过去胡闹,你小脸也红的利害,不要学她发疯。”

这就是刘武在京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轻松惬意,每日都是欢声笑语,整个天下似乎与他们毫无关系。

十一月二十六日夜初更时分,兴丰侯府来了一个身着斗笠的访客,男子,二十五岁,刘武府上无人认识,他也不说自己姓名。不过他带着马志的手书,希望能够见刘武一面。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三国之力挽狂澜最新章节 | 三国之力挽狂澜全文阅读 | 三国之力挽狂澜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