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迟慕 正文 第七十一章 风向

作者 : 草木葱

收费章节(16点)

掇芳园的听松轩,时逢霜秋,满坡的松柏苍翠间,不见丝毫衰败之态,菊枫点缀其中,如火似橙,绚烂无比。

荣福长公主跟一位中年贵妇行坐于其间,聊着京中的奇闻趣事。

“……说起这个,最近坊间流传一个故事,倒跟公主您亲家有些关联……”

“哦,说来听听,弘儿醒来后,跟外面没怎么来往了……”

“想来没人敢告诉您。咱们相交多年,还是由我来提提吧省得您被蒙在鼓里……若污您耳朵,或让您婆媳生隙,可不能怪罪于我……”

“放心吧影娘一向洁身自好,这些年也算劳苦功高了。不会因娘家之事,迁怒于她的……”

“话得从五月说起,圣上不是找到钟御史当年的遗孤了吗?还追封他父亲,为其正名。见他年近三十,也没个子嗣传宗接代,特间送了个美人,让给他好开枝散叶……钟探花家中几个月来,妻妾和睦也算是相安无事。谁知到他正房太太临产时,出了桩公案……”

“是何公案?不会又是乘临盆妻妾相害的老戏码吧?”

“若是平常的妻妾相斗,也不是什么奇事说是那正室杨氏,就是贵府那位的亲妹子。怕自己生的又是个女儿,被皇上赏的美人抢了先机。就偷偷备下红花粉,等听到那边有消息了,好暗中下毒手……”

“这也忒大胆了,就不怕连累她父亲的前程,圣上送的人她也敢……”

“谁说不是呢杨首辅家的此女,素以胆大著称,前些年传得沸沸扬扬,宁王府后院撞破私情一事,还不就是她闹出来的……邱曾两姓亲家差点变仇家……”

“当年之事,也曾听说过,还庆幸我家弘儿,娶的是长女……”

“本来是打算暗中行事的她吩咐贴身丫鬟,接到后偷偷收起来,等临盆后看她生的是男是女,再作计较。谁知老天有眼,那丫鬟准备藏到自己住处时,途中被另一丫鬟撞了下,药包跌进了井里……”

“哟那整口井岂不是要封上,都不能用了,万一有人此时怀上了……”

“就是说啊奇就出在藏药的丫鬃身上,也不知她主子怕露了口风,被人发现了不好交待,竟没告知她是包什么等她想捞上来,药粉遇水即化,加之杨氏此时发动起来要生了,院子里的人手忙脚乱的,她就丢开了此事……”

“孩子平安生下来没,可别是自己喝下去了吧?”

“要说,那杨氏也还算走运。早知那几日待产,厨房的水缸都装得满满的……到那天下午用得还剩一半。产前煎药和煮物的井水,都还是干净的。孩子生下来倒没事,可后来清洁身体擦用的水,却是刚打上来的。结果就出了大事,差点救不回来……”

“这也算是自作孽不可活,怪不得旁人那后来呢……”

“后来的事就更奇了多亏了她那继女,及时地献出了珍稀奇药‘金不换’,才让她捡回性命。而那孩子曾被她后娘,几次三番差点害了性命,才九岁啊,就能如此仁义懂事……”

“你所说的,可是妙姐儿?”

“具体叫什么,记不清了,只听说那药,还是前段时间,她一师叔从云南带来的……”

“就是她了,我家弘儿能重新醒过来,也多亏了她那师叔。这孩子确实可人疼,听旭儿说过一次,就记在心里,想方设法替弘儿寻医找药……本公主竟不知,她在家中过得如此艰难……还以杨氏对她好,才会投桃报李,主动为她大姨……”

“谁说不是啊……小小年纪就懂得以德报怨。听说平日里,也是个极乖巧,让人省心的孩子,不知怎地就碍了她继母的眼……那杨氏害人不成反伤了己。这也算人们常说的‘报应不爽’了”

贵妇凑近长公主耳边,窃窃私语道:“听说那钟家,先前既无妾室,也无通房的。想来是杨氏太霸道,没想到,连个元配正儿八经留下的女儿也容不下……有传言说,年初钟探花本打算是要纳妾的。结果这孩子,在新人进门的前两天,突然掉下山崖,纳妾之事随后也不了了之。听说此事,也是杨家跟崔家做下的……”

“这事是哪天出的?”好似想起了什么,长公主心头猛地一惊,抓住她的手掌急切问道。

“就是三月中旬,宁王府开春宴那日,说是从席上回来的路上,驾车的马匹发了疯……”

后面说些什么,这位尊贵无比,曾经风光一时的帝国公主,被称为世上最幸福的女人,心头的血液,逐渐变得冰凉……

当晚,掇芳园长公主起居的万禧堂,几个人影兴奋异常地进去,垂头丧气地被赶了出来。

后来里屋的卧室间,传来长公主前所未有的怒斥和妇人的认错声……

不久,京城官眷间开始流传一个故事——“九龄童不计前嫌,以德报怨救继母”

故事中那继母,害死怀孕小妾、气死婆婆、对继女两下毒手、逼相公不准纳妾、害人不成,差点自己丢了性命……

渐渐的,故事传播的范围扩大开来,茶馆酒楼说书的,也将此事编成段子……

作为里面反衬女主的重要角色,妙如被描述成心地善良,身处逆境,还保持着一颗悲悯之心的苦菜花形象。

弱势孤女一些其他鲜为人知的事迹,也被好事者挖了出来。像什么船上勇救落水小公子;以德报怨,义助继母娘家大姨……

妙如一下子成了传闻中的焦点人物,有点像前世见过的,热点绯闻中的当事人,见到记者就要躲,拿一些语焉不详的话,来回应公众的疑问。

前世作为一文艺青年,她最反感的,就是那种高大全的造星运动……如此狗血的“传奇”故事,听在妙如耳朵里,像听《三言二拍》别人的故事,那些臆造出来拔高她形象的赞美,让她哭笑不得……

在京中识得她的朋友熟人,纷纷上门造访,想打探第一手真实内幕。傅红绡、白三娘、薛家母女、谢程氏、庄太太倪氏……接三连二地来安慰她,妙如解释得口水都快干了,不胜其扰……

不久,就有御史开始弹劾杨首辅,说教女不严,祸害忠良后裔……

也有人出来指责钟澄,说他治家不善,悍妻迫害亲女、子嗣和妾室,竟然不予理采,装聋作哑……

一时间,无论在民间,还是朝堂上,钟、杨两府的当家人,成了风口浪尖上的人物……

对别人家后院的八卦,通常人们会莫名兴奋。更何况是朝堂上,纵横十多年的风云人物?

他们家中的阴私,以前因权势过大,被捂得紧紧的。如今有那不怕死的,胆敢曝了出来,大伙像吃了兴奋之物似的,茶余饭后消遣时没少拿来当谈资。

坊间期期艾艾传了小半个月,才传到天家耳朵里。

圣上开始不信,责令礼部尚书查实。得了众多证人证言的确认后,皇上发出了申饬。以教女不严,祸及忠臣子嗣,有伤德性教化,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勒令杨首辅闭门思过。

此乃玄德帝登基以来,第一次向权臣杨景基开炮。政治触角敏感的朝臣们,觉察到风向开始有些不对了……

三年前他暗中指使门生,请封荣福长公主之孙为定北侯世子。那次试水,对圣上的容忍和朝堂上群臣的格局风向,杨景基还是自信满满的。

一年前,兵部借改革的名义,收回小舅子崔氏兄弟手中的部分兵权,让他顿时心生警觉。

再到上个月,吏部胡尚书,他的头号拥趸,被人参了一本。说他暗中卖官鬻爵,结党营私,被下了刑部大狱,才让他真正感到危机四伏。

此次公然的申饬,让这位老谋深算的权臣,对皇上的态度,开始越来越明了……

当然,他也非软柿子,能任人揉捏的,十几年的细心经营,岂会立刻就等着坐以待毙?

虽未上朝听政,朝堂上的一举一动,哪有瞒得过他耳目的?

随后就组织了党羽,攻击政敌的女婿谢尚书,想把水搅浑。说他们工部尸位素餐,江淮一带的水患,长期得不到解决。程太傅之婿谢安良,年初被擢升为尚书,不过他在侍郎位置上,坐了近六年。

朝堂上党派间的相互攻讦,从来就没停止过,算不得新鲜事。而钟府内院,却由此事引发了较大的变化。

杨氏指使人暗备红花的内幕,妙如侦破下,由玉簪亲口抖出。当场见证的,除杨氏之父和刘太医,还有庄翰林。

玉簪不仅供出此次是杨氏授意,还提及四年前何姨娘之死。又查出与杨家素有往来的药店,当日记录售出药材的去向。

杨氏害人不成反害己的事情,不知被谁传了出去,在外面引起一场轩然大*。府里的管家权,无可争辩地,被钟澄移交到了宋氏手中。

头几个月由大女儿代为打理。等宋氏的胎坐稳,才把管家之权交给她,妙如则到一旁躲清静去了。

如今她成坊间的名人了。妙如心里颇不是滋味。重视隐私的现代灵魂,谁愿意将自己的过往私事,曝露于阳光底下?成人家茶余饭后谈笑的话资

自从她献出宝药,救了她一命,又在众人面前,戳穿了杨氏的图谋。对这继女她真不知该如何面对。两人间的恩怨纠葛,实在太复杂了,见面时双方都尴尴尬尬的。

当初大费周折,不让她跟到京城来,果然是对的,不然一切都不会发生。可惜那法子没成功

杨氏心中暗想,随之又否定了这一假设。

不过也挡不住,坐在龙椅上的,往相公身边塞人。若没那小东西在,能否顺利生下儿子,还很难讲,宋氏也不是省油的,若没人在旁整日盯着,说不定出事都找不到原因……

短短才一年时间,当初只是不想让人知道她是继室,如今不仅街头巷尾都知晓了,还被人冠上“毒妇”的称号。

还不如当初什么都不做

这一生她是不作什么指望了,可妤儿还小,以后怎么说婆家?仪儿才刚出生,长大说媳妇……她不敢去想象。

世上哪里有后悔药可买?她宁愿少活十年去换

想买后悔药的,不只她一个,妙如也暗中自责,没料到后面闹得那般大,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当时刘太医还没离开,义愤之下的杨父,要钟家父女当场给个交待。言语之间暗指,是妙如借机下药害他女儿,见事情败露,又拿药出来想充当好人。理应送往庙里,赎罪修身,乘年纪小……

妙如无法,只得再进产房查找线索,顺藤模瓜才确定,是水源的问题。召集全府家丁、仆妇和丫鬟,连番审问,最后揪出了陪家丫鬟玉簪,杨氏也默认了。恰好碰到父亲的同僚庄翰林前来探访钟澄……

里面的巧合,让妙如至今仿佛在梦中,不敢完全信是真的,过程太过顺利,总觉有人暗施了援手……

此事闹开后,长公主一家,跟杨氏和杨家人也少了来往。

倒是妙如因救人有功,反倒被他家当成正经亲戚般:逢年过节,长公主都要亲自命人送礼给她,还常派人要接她去家中小住,都被妙如婉言谢绝了……

这关系太尴尬了,妙如不想再跟那边亲戚,有过多的牵扯,更不想刺激妹妹妤如……

这中间发生了何事,杨氏心中是有数的:上次洗三仪式,最后见大姐,言语间说起,婆婆不想跟她娘家有太多来往。话中的意思,上次小东西的堕崖事件,被长公主怀疑,她也有份参与……

听说姐夫醒来后,长公主一改往日作风,拘着儿子在家静养。不跟任何大臣过多往来,一门心思在掇芳园内,吟风弄月,不理世事……旭儿也全身心投入,准备着明年的秋闱……连大学士府外公家,也不常去了。

日子很快就到了九月底。

这日,妙如跟庄家姐妹约好,到香山的玉华山庄,一起去看红叶。

“那些传闻都是真的吗?”。刚走到山道拐角边,树丛间突然窜出个人影,站在小姐妹们面前,对妙如发问道。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美人迟慕最新章节 | 美人迟慕全文阅读 | 美人迟慕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