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阿斗 梦回三国 第三十六章 安定之战(二)

作者 : 大摩诘

郭淮丢失了长安,而他的且战且退且陶醉战术,让司马懿很是满意。魏国朝堂之上的矛头几乎全部指向了曹婴,所以郭淮退守潼关以内,并未感到任何不适。曾有风传乳臭未干的姜维几乎骑到他这大将的头上拉屎,硬生生拿下了长安,让他颜面扫地什么的,他都不以为然。

为什么?

因为这风起云涌的政治斗争,连他这种战斗在第一线的军人也不能逃避。长安真的守不下来么?真的守不下来么?屁话,你试试吧,来了吹嘘十万人的大军,可攻城器械这方面就短板了。

不是诸葛亮没那个才华,蜀国的财力、人力、物力怎么样,去过的清楚,没去过的也猜得到。穷山恶水,诸葛亮手下能用之兵到底有多少是蜀国本土带出来的?更不说赶制器具需要的匠人招募了。

说到底这其中也包含了诸葛亮当时兵分两路,算准了曹婴定会去捉拿赵云,不但带走大部队主力,而且搜集分析过相关曹婴在魏国的政治地位,这才一举定乾坤。

(如果说当年魏延曾经出奇谋取道子午口的策略是擅长军事险招。诸葛亮也不过是擅长人心险招而已。就好比后世广为流传的“空城计”,惊走司马懿,也不过是算计的人心,玩的是人心险招。——摩诘按)

说到底了还是政争。

郭淮虽然比较佩服曹婴,可长安之战却是逼着他站队。

守城成功,无功反而有错。

守城不利,痛失城池。光荣!辛苦了!

为了自己的长远发展来向,丢失一个城池算的了什么?死伤百姓无数又算什么?

到了他这个层次的人物,道德观念已经是另外一种评判标准了。

而因为站队成功,司马懿掌控军权。郭淮也不降反升,被司马懿举荐成了关内侯,镇西长史。

此番司马懿调度的后续十万大军便由郭淮亲领,整在这寒冬中抓紧整练编排,准备一应后勤物资,集结民夫,骡马。待到司马懿一声令下,反攻长安便指日可待。

而没有诸葛亮镇守的长安,仅仅一个杨仪。此子取巧分子而已,文官出生,投刘备所好,纸上谈兵耳,不足为虑。

只要司马大将军能牵制住诸葛亮主力,长安,唾手可得。

···································

安定城下诸葛亮大营中军衙署分设三处,姜维居前,诸葛亮居中,魏延末尾,以为断后,承接首位之用。

姜维不必说,一直跟随诸葛亮左右。而魏延是跟随刘备至今的元老派实力人物,虽然现在效力于诸葛亮帐下,但其军事才能,也是诸葛亮认可的。不过因其作战风格过于刚猛,诸葛亮有心将之放在延绵十里的大军尾翼,处理往来公函,以磨练性子。

夜色深沉,魏延的行军衙署中,油灯明晃晃的亮着,将帐中几名侍卫的身影映出,在帐篷之上轻轻的晃动着。

魏延平案而坐,看着往来文书。当年因战功赫赫,被刘备提升为镇北将军。而武臣到了他这个地步,也有许多案头工作要做的。不是光靠着厮杀就成。蜀国虽然建立时间很短,不过诸葛亮早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官僚体系,军队因为是诸葛亮亲自操刀,相当于现在的军委主席,所以军队的体制完善性于文官体系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凡官僚体系,就代表着有大量的往来文书。身在其位,就是靠着这些往来的文书,对自己所节制的体系,进行着管辖调度。

自己虽然向诸葛亮提出了“子午谷奇谋”,劝诸葛亮出奇兵攻取长安、潼关。但遭向来谨慎的诸葛亮反对,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但毕竟诸葛亮的威望在那里,自己也不好说什么。而且诸葛亮还是将一万的兵力交给魏延亲领。

要想想一万多军马分别承担各种行事要务,自己所部的储粮变化,每日警戒巡逻,撒还哨骑,军中操练,往来物资调拨的数量等等。都要一一展阅掌握。下属公禀呈文,也要加以批示。

能权宜处理的,就无需上报诸葛亮,毕竟七八万的大军所有细节都要诸葛亮躬身亲理的话,这是扯淡的。

魏延是义阳人,也就是现今的河南省,并非四川本土人士。而河南因为地理因素,东汉末年遭受战火的程度并非最大,几十年的积累,整体识字率还是不错的。而魏延在这方面也并非粗人一个,总而言之,魏延阅读批示公文,毫无压力。这上头就是诸葛亮也是另眼相看的。

而且魏延对于军事上信息的掌控力度也是以前就培养起来的,手下很有一些精锐的探子,全是百里挑一的,几乎相当于这个时代的谍报人员,一身功夫了得,情报获取能力更是出众。诸葛亮之前对魏延的自成一体的情报系统颇有些微词,但魏延曾几次因为及时获取重要信息,上报诸葛亮,让其战略分析更加完美,这才默许了魏延情报系统存在。

衙署之外,突然传来轻轻脚步响动之声。一名在门外值守的亲卫低低询问了两句来人。进来通禀:“将军,探子来报。”

魏延嗯了一声,也不抬头,继续看着公文:“是长安以南,还是长安以北?”

亲卫低声回禀:“长安以北。”

魏延忙不迭的摆手,亲卫躬身退了出去。接着进来一个长大的汉子,一脸风霜之色。身上还有雪花,此刻开始化了,随着脚步一滴滴落下,洒出一道水痕。

魏延笑道:“辛苦了,等会将些好酒好肉,旁边烧个热铺,好生睡一觉。回程之时,说不得还要辛苦你。”

魏延一向着力培养情报人员,将来回归了都是要安排任职的,所以十分亲厚。这亲卫显得要随便一些,虽然疲累,却还是咧嘴而笑:“就巴着将军这顿酒肉……有将军犒赏,如何谈得上辛苦?”

魏延笑笑,示意他将搜集的情报递上,面上自然是一番轻松做派。诸葛亮一向严谨治军,加之诸葛卧龙的天下第一谋士光环,身边的军将整日都是绷得紧紧的。魏延却是实实在在厮杀到如此地位,与下属更加亲厚一些,军中的人缘也是不错的。

那亲卫自己也有自己的判断,搜集的情报虽然不利于己方,可对自己的将主以及这如孤岛的安定城,还是信心满满的。

不料魏延接过,匆匆看了一番,新下顿时就是一沉。

情报很简单,就是司马懿对于诸葛亮卡断潼关连接安定的必经之地——长安,不闻不问的继续安排粮草输送安定城,同时调集六万精兵从侧翼向我军进发。后续还有号称十万大军准备徐徐进攻长安。

情报还加了亲卫的时间估算,这粮草的运送就算能绕开长安,也至少得有十多二十天的时间。还不算如何绕开长安这个几乎不可能绕过去的问题。当然这些就不是亲卫能考虑的范围了,只是把搜集的情报快速反馈给自己的将主。

可魏延却觉得不对劲,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司马懿老谋深算,兵法奇精,这种大动作自然瞒不过探子的耳目。可如此安排,却是庸才中的庸才所为而更加不堪,单单粮草运送便是根本狗屁不通。

“情报确切度如何。”魏延并未抬头,似乎轻飘飘地问了一句。

“将主放心,情报来源十分确切,只是并未看见粮草的车马,想必这寒冬腊月,司马懿老贼要凑出如此大量的粮草,组织民夫拖运,跟随大军行动,也非易事……属下……”

那探子亲卫正准备继续说几句轻松闲话,却看着魏延面沉如水,顿时不敢说下去了。平日里魏延和他们自然打成一团,每逢紧要关头,却是连诸葛亮都得谨慎挡着,因为他比诸葛亮还要狠。

魏延多年的厮杀经验,此时已经嗅到危险的气息,深深吸了口气,断然摆手:“说不得要你辛苦了,不必休息。带上本将军的手令过去,着急北方所有的探子,尽可能的搜集粮草动向情报以及司马懿的军队动向,一定要亲眼见到粮草的动向!切切不可有误!”

这一瞬间,魏延已经确定了司马懿的策略中还有让人看不见的动向。一则赶紧上报诸葛亮,二则寻找司马懿粮草的确切动向,这粮草拖运出了潼关绕过长安是扯淡的事,长安近五万的守军,加之作为后援后勤的集散地,想要攻下来,没个翻倍以上的人数填命,是不可能填下来的。所以这粮草的动向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诸葛亮攻取安定城作为战略要冲是十分重要的,容不得闪失,而一旦安定城粮草接应上,熬过冬天,这时间战线一场,蜀军锐气已失,魏军在对长安施加压力,此战必败无疑!

(昨日我跟一个编辑说,帮我留个言吧,凑下人气。反复说了两次,中间穿插他的回话,最后我忍不住又说了一次,他才问我,是书评么?我崩溃。然后我说我说了三次了,老大,留个言,捧个场啊。他又问怎么捧?我吐血。最后我又是截图聊天记录又是解释,他终于看懂了,哦,说清楚就行了嘛。我想杀人……。我当时严重怀疑我是否有语言障碍,真的。然后这编辑还给我发了个凹凸曼的超人表情过来,凡是就是不去留言,我就疯了……我凌乱的不成样子,话说现在的编辑都肿么了)

(当然,不是起点的编辑……,我还没见过起点的编辑,不过我相信不会是这个样子的吧?)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三国刘阿斗最新章节 | 三国刘阿斗全文阅读 | 三国刘阿斗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