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之中华再起 崛起之路 第三十章 造船基地

作者 : 芷文

大连造船厂,吴鹏正在参观着。

大连地方可比旅顺大多了,还是一个港湾,造船厂在离港口很远的地方,两者谁也不挨着谁。

“皇上,这是目前我们所能够建造的最成熟的一级装甲巡洋舰了,此舰名为‘锦州号’排水量八千吨,由于采用了新式的蒸汽轮机,航速可以达到27节,这也是第一艘装备了240毫米速射炮的战舰,其武器为主炮:240毫米速射炮炮四门,副炮:40口径152毫米炮8门,40口径76.2毫米速射炮16门。”

“鱼雷发射管:单装450毫米鱼雷发射管4门(装备于水线下)。”

“装甲使用了目前最先进的防御力水平最高的克虏伯钢装甲,防御力大大提高,其设计的正面防御能力比的上沈阳号。”吴德章介绍道。

目前装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开始的是普通装甲,1888年英国和法国海军都开始使用添加镍的装甲以增强硬度。后来美国人哈维使用表面渗炭工艺制成的镍钢装甲,简称为哈维装甲,吴鹏购买的两艘威严号就是使用的哈维装甲制造的,在1892年的测试中6英寸的哈维装甲防御能力相当于10英寸复合装甲!1895年德国的克虏伯工厂开始生产新的装甲,一种在钢中加入镍铬合金,并使用改进的装甲表面渗碳工艺,使得装甲变的更加坚硬,更加耐打击。而6英寸的克虏伯装甲防护能力相当于12.5英寸复合装甲。

目前英国为中国建造的两艘新型战列舰用的就是克虏伯装甲,好在现在的技术保密比后世要差的多,一种新技术开发出来,其它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知道,所以克虏伯装甲鞍山的钢铁厂照样能够制造。

“这不是发展很好吗?”吴鹏笑道,在来之前他接到了吴德章的报告,说造舰出现了一些问题,他这才来的。

“皇上,我说的这些都是设计的理论数据,而实际数据还略有差别,图纸上的东西变成实际中的产品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就拿这艘军舰来说吧!其中还有多处缺点,甚至都没有达标。”吴德章说到这里有些激动。

“装甲方面,虽然钢铁厂引进了万吨级的水压机,但对于厚装甲钢板的大型锻造件的制造仍然不过关,另外我们虽然引进了火炮的生产技术,但火炮的制造需要几十个步骤,从铸钢到轧钢再到制成粗柸、锻压成形等每一步都需要精细到极点,我虽然不是火炮制造专家,但也明白我们所制火炮与外国生产的差距。最后就是造船本身了,这几年我们跨越式的发展确实掌握了很多新技术,也积累了一定的造大舰的经验,但造出与造好是两回事,这种八千吨级的巡洋舰造出来还不算是废品,但如果再接着造万吨级的战列舰的话,恐怕造出来了也开不出去……,皇上,技术的提高与高级熟练工人的培养不是这种填鸭式的方式所能填出来的,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可以以某种方法加快,但不可以跨度太大,否则将不仅军舰造不出来,基础技术也扎不稳,后劲乏力!”吴德章说着说着似乎对吴鹏也有些埋怨,作为一个造船的工程师,自己负责制造的军舰达不到自己的要求,甚至相差甚远,这让他觉得很是不爽,而这一切的根源似乎就是皇上所定下的跨越式发展所带来的。

听着吴德章的话,吴鹏并没有生气,因为吴德章说的完全有理,其它的可以快速地跨越式发展,但技术与人才必须一步一步的来,后世印度研制阿琼坦克四十年的研究史就是明证。

吴鹏之前所定的发展战略也不是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他也并非是好高骛远,就是想让船厂大胆地制造,从实践中模索,不过现在看来仍然有些快了。不过吴鹏知道这只是一个瓶颈,只要突破了这个瓶颈,后面将是一片坦途。而且他也知道,这个瓶颈不需要多久就能突破。

“……吴总工程师说的极是,在这一点上之前的战略目标确实高了些,我们的硬件设备已经达到了世界同等的技术水平,但硬件的提高不代表软件也提高,今后的生产还需要重新制定发展计划,这一次由你们自己制订,报经贸部审批即可。”吴鹏笑着道。

吴鹏这么一说倒把吴德章说的一愣,回想了一下自己刚才的态度,冷汗差点没流下来,对面可是中国皇帝,虽然一直以来都很和气,但毕竟也是皇帝的位置……。

“皇上,刚才我……”吴德章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了。

“不必如此,你的态度正好说明你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你是总工程师,这是你的船厂,你说话比我算术!”吴鹏半开玩笑在道。

吴鹏之后又参观了几个船坞,大多都在开工,目前大连船厂已经建造了七艘巡洋舰,其中完工的有六艘,六艘巡洋舰排水量均在五千吨到八千吨之间,自己造舰确实省了不少银子,总共八艘军舰到目前为止所花的钱不不足两千万元,也就是四百万英镑,当然目前还没有全部建成,不过既是这样也省下了不少的金钱,再加上从外国购买的二手军舰,目前海军已经形成了十万吨以上的主力作战舰队。

而且除了所买二手巡洋舰之外,其它船只舰齡均在五年以内。两艘威严级分别命名为济南号与保定号,这两舰服役还不到两年。目前海军规模在远东与俄国不相上下。

看着这些战舰,吴鹏心里高兴,几年前自己在看到定远舰的时候还有些舍不得放给北洋呢!现在看来,就算北洋把定远给自己,恐怕也要先进行一轮改装才行。

“吴总工,鱼雷艇的建造没有问题吧!”吴鹏边走又边问道,其实他已经在一个船台上看到鱼雷艇正在建造之中,只不过自己是个外行,看看热闹还行,问题就看不出来了。

“有现成的图纸,鱼雷艇以及驱逐舰相对较好造一些,而且可以加快产量,目前已经制造完成了五艘,另有两艘正在试验中。最新型的鱼雷艇满载排水量410吨,航速36节,火力为六座76毫米速射炮、2具单装457毫米鱼雷,舰员:60人”

“这个要多多制造,英法等国已经装备了上百艘这样的鱼雷艇了,这种小成本、大效益的武器正是我们以后要大力发展的。”

鱼雷艇这东西虽然很多国家看出了它的价值,但却很少远洋,目前俄国在远东只有几艘而已。

吴鹏又走到了潜艇车间,潜艇是霍兰负责的,这是一个爱尔兰人,不过老头已经年纪大了,不怎么来上班了,有时来打打酱油,虽然只是打酱油,不过却也培养出了几名优秀的潜艇设计师,都是中国人,很好地继承了老头的设计工作。

“皇上,09级潜艇为全电动潜艇,它完全靠艇内的蓄电池来提供动力,上面安装了四个鱼雷发射筒,发射450毫米鱼雷,在水下以五节的速度至少能够航行五十海里,水面续航能力为一千海里。”现在设计工作由一个叫董奎的年轻人负责,董奎向吴鹏介绍道。

吴鹏听着点着头,“目前潜艇的发展在世界各要都几乎是同步的,就算是最先进的法国也先进不到哪里去,我们追上也不过是今天明天的事情,以后潜艇的研究还要加大力度,而且生产量也要加大,这也是我们的一大利器……”说着说着吴鹏又想起了声呐技术,好像潜艇用的就是声呐,他只是知道名字,但其中原理可就一点也不知道了,不过他还是把自己的想法与董奎说了,自己研究不了不代表别人研究不了,而且回去之后他还要给科学院的物理学家们说说,看看有没有人中意研究这东西。

造船厂里建造的这些军舰一潜艇就是吴鹏一直不扩军的理由,现在改革区正规军只有五万,预备役五十万,每年的军饷总共才不过一千多万元,加上训练费用也不够两千万元,只占财政的十分之一,这样就能省出更多的钱来发展工业,甚至是发展军械以及建造战舰了。目前能省钱的地方不多了!

本来吴鹏还想参观一下海军的,但海军并不全在旅顺港内,所以也看不见,只看到了济南号与保定号。不过吴鹏还是觉得不须此行,两舰吴鹏早已经看过了,但吴鹏还是觉得高兴。在他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巨舰情节,即使在后世知道战列舰没有航母管用了还是喜欢收集战列舰图片,最不爽的就是中国一直没有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战列舰,但现在不同了,已经四舰在手,另有两舰在造。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光绪之中华再起最新章节 | 光绪之中华再起全文阅读 | 光绪之中华再起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