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魅女 第五章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作者 : 钻木书虫

我问谭名山:“到重庆出的什么差?”

“去提货。商行跟糖酒公司挂了一个勾,通过他们的关糸到重庆大渡口铁路分局劳服司去搞一批冰箱。你呢,去出差?”

“打字室打字机的字丁不够用了,厂长叫我去跑跑。我心想,现在都电脑时代了,还在用字丁的打字机,你说可笑不可笑,激光照排系统用起来多省事,可厂里说单位级别不够,现在也拿不出那么多的钱来更新设备。你搞多少台?”

“什么多少台?”

“冰箱呀,你不是说去搞冰箱么?”

“嗯。30台。”

“才30台?”

“是啊!”

“跑这么远!除去运杂费还能赚多少?”

“赚多少算多少呗!不妨给你这样说罢,商行才开张,这批货弄回去是撑门市的,不然,领导们来了面子上不好看。”

“就为领导来了不好看?”我讥讽道,“那也应当算帐呀!”

“可是,”谭名山晃着他的头说,“就是不习惯!”

“有什么不习惯的?”

“算帐呀!一提算帐我就头痛。”

“我也是。说起来我也有同感。刚经商的人都有一段对于算帐的陌生感。什么合同啦,提单啦,核算啦,盈亏啦,一提起这些词儿就头痛。不要说你是从部队下来的,我也有这种陌生感与恐帐症。我只知道肯定会产生运杂费,但具体怎样算我也感到陌生。直到现在,这种感觉也会时不时地浮上心头,经商时的最初的那种惶恐老是重复出现。”

“哈。这就对了。感觉一致了嘛。”谭名山打着哈哈说。

“你估计能习惯么?”

“习惯什么?”

“经商呀?”

“按你的说法,不是又上了‘贼船’么。就慢慢习惯罢。”谭名山有些兴奋起来。“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过去免费的东西现在要付费了。比方说罢,问路,人人都晓得,问路过去是不收费的,只要你肯问一般都能得到不图回报的回答。而现在,市场经济了,一般说来,问路也可以收费了。上次我到重庆,船靠储奇门码头,下了船走到储奇们十字路口……”

我打断他说:“商行做酒生意没有?”

“还没啦,没这方面的人才------。”

“是酒城的公司而不做酒的生意?”我瞅着谭名山,学着军人的口吻严肃地说,“这叫做犯了战略失误呀!”

“商行初创,真的是人才馈乏呀!那你能来行里边任职吗?你如想来商行我给你搭这个桥。哈!能来吗?”

我知道他这是在怂恿我。

“有什么不可以呢?”

“那你是答应我了,这就好。这次我是先打前站的,孙不亢随后就到。待孙老总来渝后,你重庆地头熟就带着我们跑一跑,跟孙总人一熟了你来行里的事就好办了,明白了么?”谭名山点拨我说。

“好的,没问题,我会尽力的。”

“今天这船还是靠储奇门吧?”

“是的。”

“舞呢,没跳了么?”我转了话题说。

“跳啊!这不,虽说忙了经商,生意要做,舞照跳,而且是大跳特跳。”

“还是那种舞姿吗?”我附和说。

“场面应酬而已嘛。”

说罢,谭名山像耗子似的“叽叽叽”怪笑起来。

“不过,话说回来了,我真的还需要补课呢。过去的知识已经不够用了。市场的运作,盈亏的计算,原本也是一门学问呢。”谭名山补充说。

在此我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经商的生活,重新修订了我“生活的版本”。我之所以给生活的版本打上引号,是因为商界中人不会这样子说话,文刍刍的终有文学青年之嫌。尽管经商以后的最初几年,仍然保持着早年的生活习惯,到了晚上总得看看书、读读报,睡的依然还是一个人的“素瞌睡”。

其实在这里我所指的,就是通常所说的日常生活规律。就日常生活规律的被改写而言,就是打破了从家到单位一条线,然后从单位回家又是一条线的线性生活方式,进而通向了广阔而喧闹的世界。我可以尽享自由的时光而不至于为时间所困扰,也为摆月兑了“坐上汽车上班,下班后匆匆而归”的疾风暴雨般的生活方式而庆幸。但我也意识到,要想早日完成从经营“游击队”向经营“正规军”的经营大转变,非得像谭名山一样投奔一家大型正规的商行或公司不可。这样一来,在经商中学习经商,正如同先辈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一样,所以,谭名山的建议禁不住拨动了我的心弦。

返城后,我去了商行,见到欢迎我的孙老总,首先递上去的,是我的建议书。整个建议书上,罗列着居于酒城的商业公司如不开展酒类业务就是坐失良机贻误战机致使财路闭塞等等类似条呈。毋庸讳言,商行必须迅速组建酒类经营部以适应经济形势之迅猛发展,并毛遂自荐担任经理一职。

当天晚上,我便从谭名山那里得到了商行对我的建议书的信息反馈,赞扬我的建议是金牌建议。一个星期之后,我如愿以偿,收到了商行颁发给我的经理一职任命书。在继之而来的承包协议书中明确写上了由我自行组阁、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等原则。第二天我去商行上班时,员工们都称我为少帅了。

其实,直到后来我才确切搞明白,真正对上了孙老总胃口的,并不是我的营销策划和步骤,实在的是看上了我所提方案的分配方式,即不发工资,利润分成。商行对酒类部不投入一分钱的运作资金,连启动资金也不投入,反而将从我的每一笔完成业务中提取分成。

所谓完成业务,指的是销售货款到帐之后。建议书的整个构想是很大胆的,对于商行一方是稳妥可行万无一失的,难怪孙老总看上的是它:只赚不赔,无风险经营。也不知我这份建议书,按兰玲的标准,算不算得上是一种创意?!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创意魅女最新章节 | 创意魅女全文阅读 | 创意魅女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