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入洪荒枣强 第十一章 八龙……流常和花园的传说(四)

作者 : 捡贝拾珠

(新书,求收藏,求推荐。谢谢!)

三、破了风水后的帝王形象

八龙坛被挖出来砸碎,大徐村改名曹八龙村之后,曹财主的家境日渐贫困。到了儿子曹根曹铁头十来岁时,家里已是半年糠菜半年粮了。

曹根这孩子,生性聪颖。凡到手的书,无不过目成诵,倍受教师的喜爱。那教师也经常向他灌输“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孔孟之道。在曹根幼小的心灵里就奠定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基础。

又见父母年事已高,家境贫寒,为了生计,就白天跟随父亲下地劳动,夜晚在灯影里看书学习。又因天生弱质,再加上这一劳累,把个小身价骨打熬得弱不胜衣。

因为那心根本就没用在农活上,到了十七、八岁了,一整套的农活只学会了**锄,挥镰刀。几次乡试,又都名落孙山。

这时的曹财主,已是年近古稀的曹老头了。曹老头看儿子既不是种地的料儿,也没有当官儿的福,为了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给儿子找一条适应他生存的道路,就把家里仅有的的一点积蓄拿出来,叫儿子去学做买卖。

曹根曹铁头拿了钱,到外边贩了一担青菜回来,准备第二天担到集上去卖。谁知老天不作美,一连下了六、七天的大雨,待天晴以后,那青菜早已烂成了一滩泥。

曹老头又卖了二亩地,让儿子贩些能放的货物。曹根接了钱,到城里贩了一担布匹。不想半路上又遇上了打劫道的,连小命儿都差点儿丢了。

曹老头见儿子与买卖也没有缘分,就想让他去学手艺。可天下手艺三百六十行,儿子学做哪一行才能挣个前程呢?曹老头拿不定主意,神思恍惚地来到了崇教寺,想请如来佛点化迷津。

他跪在大佛像前,点燃了香火,对着如来佛诉说起心事来。说着说着,一阵困神袭来,就趴在供桌上睡者了。只觉得自己晃晃悠悠地来到了一座宫殿前。宫殿的城楼上竖着一根旗杆,旗杆顶上的彩旗正在迎风飘展。奇怪的是,在旗杆的正中还飘着一条白带子。

曹老头看了一会儿,不解其意。正要往里走,门卫拦住了他,喝道:“皇上正在上朝,闲人免进。”他急忙解释,说是来给儿子问前程的。门卫问他儿子是谁,他说了,门卫立时换了一付笑脸,说:“原来是老太爷到了,多有得罪。”就放他进了宫门。

曹老头边走边心里笑道:“俺这么个糟老头子,多会儿又成了老太爷了。”

进的宫来一看,嗬!四四方方好大一片,正殿、配殿错落有致,很成格局。曹老头一边走,一边看,不知不觉就上了正殿。见正殿的宝座上坐着一个穿黄龙袍的年轻人,宝座的两边站着两纵队,人人都低头垂立。知道这是皇上上朝,吓得他也赶紧低下了头,随了人们站在后边。

须臾,只听那宝座上的皇上喊道:“下一个过来。”那声音极耳熟,跟儿子曹根的声音一模一样。

曹老头忍不住拿眼偷偷地望了望,嘿!宝座上坐的果然是他的儿子曹根曹铁头!

他高兴得刚要喊,只见儿子一只手摁住了刚走上前去的那个大臣的脑袋,另一只手举起刀来就要砍,吓得他“啊”的一声——醒了。

原来是一场梦。

再回忆梦中所见,清晰得就像刚刚经历了一番。尤其是宫门旗杆中间的那条白带子,一直在脑海里荡动,赶也赶不走。

曹老头不解其梦,回家说给了妻子刘氏。刘氏惊讶地说:“俺方才正纺着花,觉得睏得难受,依着被卷打了个盹儿,也做了这么个梦,梦中所见,和你说的一模一样。你看蹊跷不蹊跷?”

于是,两个老人就一知半解地圆起梦来。一个说:“儿子穿着黄龙袍,兴许主以后能当个文官。”一个说:“儿子拿着刀,兴许主以后能当个武官。”往好里圆了一会儿,又都觉得那旗杆中间飘的白带子是个实用的东西,猜不透主着什么。

这二老正劳心费神的在那里圆梦,曹根曹铁头高高兴兴地闯了进来,对二老说:“爹,娘,俺今天给自个儿找着一个适合俺干的活儿,你们再也别为俺的前程愁了.”

二老忙问道:“是么儿(什么)活儿,快说给俺们听。”那曹根指了指自己新剃的头,说:“这不,剃头!”

二老一听,便沉了脸,说:“孩子,这三百六十行里,最数这一行低下,是侍候人的行当,你总目(怎么)能学这个呢?”

“总目(怎么)不能?!”曹根也不着急。解释道:“今天俺去赶集,见剃头担子旁围了一圈人,一打听,原来都是等着剃头的。俺也赶着凑了个热闹。在那里看了一上午。当轮到俺时,俺就和剃头的师傅说起了剃头的事,那个师傅告诉俺,这剃头极好学,只要敢动刀就行。只是这个行当低下。

“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只要你耍手艺,就是劳动自己侍候他人。那位师傅见俺说得在理,很高兴。趁着热乎,俺对他说,在家也常拿父亲的剃头刀给别人剃头,只是最近这刀坏了,才跑集上来的。那师傅见俺是个内行,也正赶上他有别的事,就把刀子给了俺,俺真的给他剃了两个头。

“俺剃的头又干净又好,顾客很满意。俺一看这剃头不需要多大本钱,又好学,就买了一把剃头刀,一块磨刀石和一条背刀的带子。”说着,把三样东西摆在了二老的面前。

这二老一看那背刀的带子,竟和他们梦见的旗杆中间飘着的带子一模一样。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梦中所见儿子一手摁头一手举刀是主剃头呀!心想,这也是命中注定。只要孩子愿意,就依了他吧。于是,又给曹根置了一付剃头担子——后头是火盆和洗脸盆,前头是一个方柜子,里头放剃头刀、磨刀石等一应用具。柜子上竖一根杆子,杆子顶上挂条擦脸手巾,中间拴条背刀的带子。

自此以后,曹根曹铁头肩担剃头担子,走村串户,早出晚归的剃起头来。因他态度好,手艺又高,找他剃头的人很多,一天下来也能挣几个铜板儿。再加上母亲刘氏省吃俭用,日子又一天比一天见好起来。

后来,曹根娶妻生子,子承父志,父传子艺,那剃头担子就这样一代代地传了下去,一直传了八代。

据说,因为曹根及其后代,是乌龟地里的八个雕龙坛里孕育的八代帝王,因为风水被破,不能称帝为王了,但象征还是要有的。所以,就用盛剃头用具的方柜子代表皇宫,用搭手巾的杆子代表皇宫门的旗杆。八代剃头匠就是破了风水后的八代帝王的形象——帝王掌握生杀大权。人之,头为上,剃头也是“帝王”实施权力的象征。

四、河莲绽开花园村

清凉江“三里直河”的风水被破,帝王贬成了剃头匠。然而,清凉江那清澈的流水,清凉江畔那肥沃的土地,是无论如何也破不了的。尤其是离汇江口只有六、七里远的那一大片河莲,越出落的亭亭玉立、娇艳无比了。那优雅的环境,美丽的莲花,吸引了四方游客。有的乐而忘返,就在那里定居下来。又因燕王有在此建御花园之说。人们就给村取名“花园”,久而久之,形成了前三后四东岸六的十三个花园村。

据说,花园村的人们都爱种花,也都会吟诗填词。在明朝的中后期很有盛名。人民公社成立后,把十三个自然村合并成了现在的五个花园村。但在流常一带,还流传着“七太湖、八毛庄,十三个花园两流常,中间夹着两良党”的顺口溜。可见,人们对因河莲盛开而形成的十三个花园村怀念至深。a全文字更新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穿入洪荒枣强最新章节 | 穿入洪荒枣强全文阅读 | 穿入洪荒枣强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