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四人行 卷一 康熙三十年 第三章 到四百年前践约

作者 : 安钱钱

既然没有图书馆可去,兄妹俩就在储秀宫内找起书来。张雅氏的父亲是武官,娘家并无习文的风气,但张雅氏天生聪慧,进宫后跟随孝懿皇后识得了满汉两种文字,现已略通四书。储秀宫中书柜虽小,但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女书杂文皆有。夏添和青颜找书为的只是履行昨日的约定,所以书柜大小书目多少并不重要。宫人们见两个尚未识字的阿哥格格站在书柜前,也只当他们翻着好玩。说来有趣,一天前两人还在公元二十一世纪相约,这不到一天的功夫,两人居然穿回了公元十七世纪践约。

两人个子实在太矮,只能够到最下面的两排。夏添随手抽出一本《楚辞》,看着竖版排列、晦涩的繁体文字直觉眼花,不禁自嘲道:“想不到我竟也同你一样成‘古代人’了。”

青颜小小的脸庞上泛起常有的那种羞涩笑容,微微咬了一下嘴唇,然后偏过头,眨巴着水灵灵的眼睛极认真的对夏添道:“我很喜欢哥哥。”

夏添面带笑容对青颜道:“哥哥也很喜欢有你这个妹妹。”

大学时代二人一起去过无数次图书馆,每次都是谨遵馆规,安静的各自找书,偶尔低声交流几句,像今天这样有说有笑的还是头一遭。

过了一会,青颜忽然道:“哦,对了哥,我还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呢。”

“你看了那么多史书,怎么不知道这位公主的名字呢?”夏添有些不解。

青颜瘪了小嘴道:“史书很少提到女子,即使提到也不写名字,只记姓氏。”

夏添将手中的书本一阖,拍了拍青颜的肩膀一副仗义的神色:“放心,哥哥帮你问去。”

晚膳前,夏添趁众人俱在忙着张罗,悄悄逮过伺候自己的小太监问道:“你是新来的?”

“回十三阿哥的话,奴才进宫五个月了。”小太监小声答道,听他口音并非京郊或直隶人士。小小年纪就被送进皇宫糟蹋,委实造孽。

“那你可知道十三格格的名字?”

“知道。”小太监有些吃不准他何出此言,嚅嗫答道。

“说来听听。”

“奴才不敢直呼公主名讳。”小太监原本就半躬着的身子又弯下去了一截。

“我让你说你便大胆的说。”

小太监犹豫的看了夏添几秒钟,方用蚊子哼般的声音答道:“温琳……”

温琳,这名字不但好听还和青颜很合衬,用膳前夏添告诉了青颜,青颜也很喜欢这名字。

每日在雕花床中醒来,回到现代的希望便又渺茫了一些,夏添安于这个时代的心情逐日增加。但他毕竟在高科技的现代社会生活了二十五年,接受现实是一回事,适应却又是另外一回事,这中间毕竟隔了三百年的时间鸿沟。洛青颜虽痴迷于中国古典文化,但兴趣终归只是兴趣,真的置身其中一时间也难以习惯。看着夜色中高墙大院、古树老藤的黑影,想着此间说不尽的宫闱密事,数不清的生死别离,叫人心中禁不住凄凄颤颤焉。还好两人在一处伴着,可互相排解恐惧、不适与烦闷。

相较于现代北京上下班高峰期的销魂交通和汹涌人潮,高墙闭院中的闲适生活似乎更加的压抑。紫禁城看似恢宏,居住其中却并不舒服。其一,宫室建得密,墙又高,采光极差;其二,拥挤异常。夏添粗略估计了一下,即便贵为皇妃,人均居住面积也不超过十平米。一个宫内娘娘一堆,外加一大帮太监嬷嬷丫鬟,私人空间成了皇宫里最奢侈难求的东西。青颜打趣说,宫内这么多人,又没有现代化的供水系统,光是洗澡这一项就已经是非常庞大的工程了。

二人一方面寻找着其他穿越人等,一方面言行举止都十二万分的小心,以防被人当成“异类”,只要稍有不慎便会为自己、为母妃乃至母妃的家族带来灾祸,这可不是大不了辞职、拍拍走人、换去下家那么简单的事,可惜寻觅一直未有成果。

皇宫虽大,但能逛的地方却不多,而且每每出门,行礼受礼就没个完,比起大学时代满校园的熟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宫的娘娘、那家的福金,天天有新面孔。就算是遇着过两三次的,也因为见着的人实在太多而难记得住,好在有随身的太监嬷嬷们提醒着。是以例行“公事”之外的时间,夏添和青颜就窝在储秀宫里,伴在一处打发时间,大家都道兄妹二人感情好。青颜向夏添讲述清史、轶事、文化、礼仪方方面面,为防隔墙之耳,青颜特地将关键字眼置换成了无关紧要的词句,比如康熙家史被讲成“羊羔一家的故事”,康熙是“羊爸爸”,大阿哥是“大羊羊”,四阿哥是“四羊羊”如是等等。这种感觉像是回到了大学时代,可惜少了闹哄哄的陆维扬和叫喳喳的秦绯,气氛不像是聚会,更接近于好友间的谈心。

相识六年,夏添第一次见识到“古代人”洛青颜古文化造诣的了得,不由得暗暗佩服。青颜说,胤祥前半生受皇父宠爱、后半生享兄长荣华,而自己则会快快乐乐的过完一世,遗憾的是母妃走得早。经过这几日的朝夕相处,夏添对张雅氏这位母妃虽谈不上有多少感情,但听说“生母”早逝,做“儿子”的难免伤怀。

本是两个平凡的“过好每一天”的年轻人,此番却成了大到王朝兴衰、小到个人荣辱的“先知”,这种转变实在是奇妙。面对已知的命运,好奇却是有增无减,因为有了答案,所以中间的过程更加显得神秘。好在现在还小,距离命运的判决还有很长的时间。没准在这之前,就回到现代了也未可知。

作为一个现代人,夏添自小就养成了很强时间观念,虽然偶尔也不分昼夜的放纵一下。晚膳时夏添向张雅氏提出了在自己房间里放一个钟的请求,张雅氏担心钟的滴答声会打扰他休息,夏添说自己喜欢钟的滴答声,听着反而安心。张雅氏听他说得甚是认真诚恳,便允了,命刘公公去西暖阁取紫铜胎掐丝珐琅鎏金西洋钟给他,那座钟走针声音小些,报时的音乐也比较舒缓。夏添开心的谢了恩,张雅氏揽过他慈爱道:“对自家额捏不必多礼。”依偎在她怀中,夏添又重拾了年幼时母爱的感觉,虽然他的母亲向来对他很好,但长大后的感受毕竟与小时候是不同的。

用过晚膳,张雅氏因在月子中不宜出门,夏添和青颜便陪她在殿内说笑解闷。“单亲家庭”正在一团和乐之时,通传太监进屋禀报道:“娘娘,皇上来了。”所有人立马停止嬉笑,张雅氏稍稍整了整衣发,牵了夏添和青颜到门前恭候,储秀宫里的其他大小妃嫔也都赶来迎驾。汗阿玛“做客”来了,夏添心想。

康熙一手挽了胤祥一手挽了温琳询问起近况来,张雅氏言谈举止间并不客套,看样子“老爹”是个“常客”。夏添刚这样想完,立马在心中连呸一大串,自己额捏又不是楼里的姑娘。康熙褒奖了几句夏添,准确的说应该是十三阿哥胤祥昨日那有些蠢的孝顺行为,夏添应了一袭场面话。听到这些话从一个六岁的小孩子口中说出来,康熙和张雅氏俱是又惊又喜。张雅氏的贴身桑嬷嬷找准时机将白日里兄妹俩翻书看的事说了,康熙爱怜的抚着胤祥的头道:“胤祥六岁了,也到了读书的年龄,去年忙于平叛准格尔叛乱把这事耽搁了,今年等天气暖和了就上学去吧。”张雅氏带着夏添谢了恩。

不多时,嬷嬷将小公主从兆祥所抱了过来,康熙逗弄了一会这新得的小女儿便走了。真是奇怪的家庭关系啊——自个儿生的孩子不能自个儿养;老妈月子中,老爹来坐了不到半小时就跑去招幸其他的女人去了;分明是一家人,却总得跪来跪去;本来是分内事,却得领旨谢恩。夏添把这些感慨对青颜说了,青颜无奈的摇头叹气道:“这个时代的世道伦常便是如此,没有办法的事。”

夏添终于明白了宫里为什么起得那么早,因为稍大些的皇子五点便入学堂上课去了,早朝则在六七点开始。以现代作息时间看来是有些匪夷所思,但按着整套清宫作息履行下来,却也并不觉得艰难。夏添渐渐爱上了这种早睡早起的健康生活方式,清晨聆听鸟鸣、享受晨露之滋润,与太阳同起同休。现代人将自己圈禁在浩瀚的石头森林中,不但生存空间远离自然,生活方式也与自然规律相去甚远。黑夜固然亦有可爱之处,但颠倒黑白不见得就是尽情享受生活的表现。

皇宫中节庆典礼活动繁多,现在是正月,几乎天天都有仪式。好在胤祥和温琳还小,母亲又在月子中,只用跟着斋戒沐浴、行礼问安即可。

立春前三日,皇帝下诏蜕下冬衣换春装,一时间厚重的棉衣皮草便在宫里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绣着花卉的鲜艳春装,穿着它们的宫眷争奇斗艳,这些“鲜花”可比迎春花开得要还早呢。张雅氏换上了淡青色绣兰花旗袍,外罩琵琶襟坎肩,一派盎然春意。不单是紫禁城,整个内城一日间便从银色的冬日迈进了五彩的春天。

清前期的旗袍比较修身,不像清中期之后的宽大。夏添注意到不见清宫电视剧里女眷头上顶的那种黑色“牌楼”,青颜告诉他那叫“大拉翅”,是晚清才出现的,康熙时代流行梳“小两把头”。后妃们响应节俭号召,平时只戴鲜花,不饰金银。夏添戏谑道:“这‘小两把头’看上去比‘大拉翅’亲切多了,‘大拉翅’好像‘敬而远之’牌坊,男人拥抱的时候头都没地方放。”这话逗得青颜眼泪都笑了出来。夏添不像陆维扬那么痞,但不时冒出的调皮话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说实话,这个季节的北京,月兑了裘服还真冷,但皇帝已下了诏,再冷也不能违制。所以大家拼命往春衣里头加衣服,一个个都裹得圆滚滚的。夏添私下直抱怨这种规定不近人情不合常理,皇帝自己难道不觉得冷么。青颜笑说:“总不至于穿着冬装举行迎春仪式吧。”夏添苦着脸道:“迎了春再换也不迟啊。”“不过差了两三天,何必计较。”青颜已然入戏了。

立春那天,宫眷们剪彩为燕,称为“春鸡”;贴羽为蝶,称为“春蛾”;缠绒为杖,称为“春杆”。听说顺天府的官员要到东直门外迎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民间则有“打春”的习俗。可惜这些活动于身居宫墙中的阿哥公主们是没份了,只能听大人们讲,自个儿想象。好在皇太后特意赏了宫里年龄小的孩子们陶制“春牛”,让皇子皇女们多少找到了些过节的乐子。想来自己身为炎黄子孙,活了二十五年这还是头一次过立春,之前对这个节日一无所知,实在是有些汗颜。

立春过后,宫中就为移驾畅春园忙活起来。有幸身临清代皇家园林的鼻祖,夏添和青颜都非常兴奋。这座旷世园林如今只剩下恩佑寺及恩慕寺的山门,向后人诉说着曾经的存在。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清穿四人行最新章节 | 清穿四人行全文阅读 | 清穿四人行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