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罂粟紫薇 第四十九章

作者 : 虚空踏月宫

这次官兵送来的战报,那饱经周折终于送入宫中的六百里加急,其中的内容让乾隆勃然大怒,火冒三丈!

荆州民乱!因端亲王长子强抢民女一事,让积怨已久的荆州百姓再也无法忍受,爆发民乱!本来只是小小的民乱,却因为端亲王府的秘密镇压和嚣张行事,变成了更大的民变暴动!

端亲王和当地巡抚却终于明白事态已经无法控制,紧急上奏求援!急报上说,现在端亲王府的人都被困在了荆州城,怕是坚持不了多久,希望朝廷迅速派人援救。

乾隆怒火冲天,在朝堂上提起此事时却是看不出情绪,只有眼底深处的漠然和冷酷,表明了他对端亲王一家的愤怒。

其他人都不明所以,没办法判断出乾隆的意思,于是一个个的都在批判着端亲王一家,重复声明着这次民变事件的严重性,要求严惩端亲王。

最后倒是傅恒突然开口,说明了一件事:如今最重要的不是讨论端亲王的过失和应该得到的惩罚,第一要务应该是将民变暴乱一事尽快解决,把端亲王府的人救出来。

乾隆脸色总算和缓了一些,总算还有傅恒知道他的心意,不过心里头对端亲王一家却是恨之入骨。实在是丢了爱新觉罗家的脸,丢了皇家的脸!

亏他还是爱新觉罗家的王爷,居然如此胡作非为,张扬跋扈到了如此地步!——能引得民众暴乱,这样的情况足以看出端亲王一家所做的事情之恶劣,让一向勤勤恳恳,只要能活下来就不会产生其他想法的百姓都忍受不了!这样的人不可恨,还有什么人可恨?

要知道百姓就是这样,辛苦劳作只为了能够活下去,对于百姓们来说,谁当皇帝他们并不在乎,只要谁能给他们饱饭吃,他们就会安心地侍农植桑,种田养家,大凡能有活路,他们绝不会想去造反!

他们不像那些野心家政治家,充满了权力欲/望,总希望自己当家作主,天下皆归己有,要不就煽动群众造反,要不自起山头靠山为王,都是些不安心,永远不会感觉到满足的人。

他们只希望风调雨顺,能够过得去,不会被逼得没有活路就行,甚至只要你给他一点恩德,他就会感激涕零。百姓们就是这样淳朴,可是就是这样淳朴的百姓,居然被端亲王逼得暴乱,说得严重一点就是造反,那么其劣行可想而知!

所以得到消息之后,乾隆的第一反应就是想要冲到荆州去把那个混账东西给砍了!乾隆非常火大,当时御书房一下子摔了好几个杯子,要不是碍于福康安还在身边,他早就乱没形象地大发雷霆了。

刚刚被五阿哥的荒唐行为气得火冒三丈,后来又查到硕王福晋偷龙转凤的大罪,还没个消停的时候,立马又看到了这份奏报,乾隆这一天的心情是糟糕得不行。

怎么这些个让人头昏脑胀应接不暇的混账事全都凑到一块儿发生了?

十一月份有六阿哥永瑢的成亲大典,这个事情自然是怠慢不得,虽然他没有立永瑢为储君的意思,但是好歹也是唯三的即将出宫建府的成年阿哥之一,怎么说都比永琪这个让他极其失望的混账东西好多了,他的成亲典礼怎么能怠慢?要知道他现在都已经是贝勒了。

十二月份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阶段,毕竟那些外派官员回京述职之类,还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全都需要解决。这也是需要大量的精力来应付的,不能出错,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过了年到了正月里,太后老佛爷要从五台山回来,这事可不能有半点差错,毕竟他怎么说也是个孝子。

这些需要小心安排,不能有一丝马虎的大事情是一件接一件。本来还想着终于解决了五阿哥的亲事,可以休息一下了,结果呢?这些人难道就这么看不得他闲一下,非要给他找那么多麻烦?!

正在乾隆觉得还算满意的时候,威武将军努达海出列,满脸坚定之色,下跪行礼道:“奴才努达海,愿为吾皇效命,带兵前去荆州平乱,救出端亲王一家!”

乾隆一愣,注意力顿时到了努达海身上,这人不过四十来岁,身形高大,气势勇猛,眼中满是坚定和自傲,倒是个不错的人物。

再一想这人能升任威武将军,想必还真有两把刷子,乾隆对自己的眼光还是有点信心的,于是道:“好,卿主动请缨,勇气可嘉,朕便允了。命你带镶白旗五千兵马,迅速赶到荆州,尽快解决民乱一事。要知此行路途遥远,需得小心行事,别让端亲王一家有什么意外。”他看着努达海的眼中满是意味深长,话中更是含有深意。

一旁的傅恒听得心头一跳,心中已知,看来皇上已经恨极了端亲王!他话里面说的很明显,意外是什么意思?若是端亲王一家不小心死在乱民之手,这不就是所谓的意外吗?

五千兵马倒是没什么,那些暴乱的都是百姓,手无寸铁,身体并没有多强悍的百姓,五千兵马要是还不能解决,他还真是愧对于“马鹞子”这个称号,愧对于威武将军的身份!

只是不知道努达海到底有没有理解乾隆的深意,只是一副打了鸡血的激动样子,万分坚定的说:“奴才遵命!定不会让端亲王一家有任何意外发生!”

乾隆被他这句话噎了一下,突然有些怀疑,这个努达海是否真的理解了他的意思?可不要闹出那些不该的笑话才是。

端亲王要是死了,还能赚个“战死”的名声;若是没死的话,荆州民乱就是由他引起,如今还有脸来求援,怎么不赶紧以死谢罪?如果他还被救了回来,这岂不是直剌剌地打他的脸,打朝廷的脸,而他还只能暂时硬生生地受着?

“好,这就好。”乾隆只能这样说了一句,然后转移了话题,说道,“朕听闻八旗子弟如今走马斗鸡,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没有一点满人子弟该有的勇武风范,实在让人失望透顶!十一月初朕会下令在御花园考校一番,众卿家中十五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的男子,都需按时入宫接受考校,不得怠慢,众卿以为如何?”

这话很多人都感觉云里雾里,丈二和尚模不着头脑,弄不清楚乾隆突然说这个干什么,只有少数人猜到了原因,心头各自算计暂且不提。

不过既然乾隆有这个兴趣,他们也不会说那些扫兴的话,毕竟乾隆说的也是事实,八旗子弟如今很多人都已经堕落得不成样子了,如果再不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话,这帮人除了当蛀虫(OR米虫?)基本上就没有别的功能了,甚至还会影响京都重地的治安问题,没有益处只有害处。

——八旗子弟不能经商种地,又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出这四九城,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身后却有一大堆的关系网在那里,闹事打架杀人什么的,基本上都可以算是常事了。

被关进大牢又因为家里的关系可以很快出来,不能得到什么严重的惩罚,得不到教训他们就只会变本加厉,言语行事飞扬跋扈,各凭依仗无事生非,惹事的本事个个都有,闹得应天府那边是叫苦连天,偏又不敢直接按律判刑,毕竟敢闹事的身后能量都很大,哪里是能轻易得罪的?

于是既然乾隆都是直接以下令的口气说话了,众臣哪里还会不识趣出言反对?自然是个个都一副认真而受宠若惊的样子应了,不少人心中也有打算,若是能够凭着这次考校而入了皇上的眼,那还怕自己儿子的前途没有保障吗?

不过前提是这些日子还是约束一下他们的行为,太放肆了不好,现在皇上正关注这事儿,正要是撞在刀口上,那还有活路?可不就是老寿星吃砒霜——找死吗?

其实这话,也是乾隆有感而发,特别是看到富察皓祯这种人,还有和他为了个歌女白吟霜而差点没打起来的多隆,以及各种在京城街面上看到的满人子弟,感觉实在不像话,所以这会儿也是灵机一动,随口敲打一下,让他们都管束一下自家儿子的行事作为,免得酿成大祸。

说实话,八旗子弟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这也是一个大问题。毕竟发饷养闲人,谁喜欢做这种冤大头啊?

可是这个是祖宗规矩,一开始也是为了防止生出祸事的手段,轻易废除不得,特别是没有想到好的办法的时候,只能先这样放着,不然还能怎么样?

至于考校一下这些人,却是为了兰馨选额驸的事情。毕竟兰馨娇憨可爱,也是他比较喜欢的女儿,虽然只是养女,但是在皇后那里养了那么多年,也没养成皇后那种一板一眼、规规矩矩的样子,反而举止有度,依然保持着本来的娇憨可人,不耍心眼儿,这才是他喜爱这个女儿的原因。

虽然有谷杭后来居上,现在在他心里的地位(以女儿身份来算)跃居第一,但是兰馨也是他比较喜欢的一个,因此为了她选额驸一事,他也是比较费心的。

原本还算比较中意的那个富察皓祯,现在已经知道真相,他哪里还会中意半点?早在知道的那一刻就想把他打落尘埃了,只不过机会还不到,不能随随便便把人废了。

于是这次朝会,乾隆一口恶气憋在胸中不能发,回去找福康安和新上任的御前侍卫钮钴禄·善保“聊天”去了。

诸位大臣也是各有思量,倒是没有谁明显露出高兴的神色。

福伦这次早朝根本就晃神了,根本没注意乾隆在讲什么。他心里只想着,他家大儿子尔康,这几天是怎么回事,居然一连七八天都没有回来,只是派人拿了银子又走啊?于是他行色匆匆,没有搭理群臣各种鄙视轻蔑的眼神,赶紧回家准备找福晋,啊不,是夫人讨论去了。

只有号称“马鹞子”的威武将军努达海,似乎特别兴奋激动,出宫回府的一路上都是那副精神焕发的样子,惹得不少人用怪怪的眼神打量着他。

作者有话要说:好,这事态已经很明显了,努达海出征,小三月乃的天神要来救你了!

偶为什么突然提到很久没出场的龙套福伦大人,大家能猜出来么?

话说乾隆其实也满悲催的,总是遇到这么一群脑回路不在同一区的人……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还珠)罂粟紫薇最新章节 | (还珠)罂粟紫薇全文阅读 | (还珠)罂粟紫薇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