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颗菠萝 102.无题

作者 : 齐得龙东

心照不宣的”博弈”……行规就是一层窗户纸

初中时期,一个周末的午后,跛子老杜收了地摊,一边告诉我他家里藏着一些“地道的”东西。“这里,哪儿能碰到识货的人,都是看热闹的。我在这儿摆地摊儿是为着买哩,有时运气就能收到惹眼的好物儿;真正的好东西不怕掉价,我才不急着出手的。想卖了就去新乡、侯马那些大地方大场面,那里有我认识的几个‘大手’。”我就随着到老杜家里瞅瞅。

五花八门的收藏品里面,各人取向不同会有所偏爱。老杜拿出一把水烟壶、两个银元、几枚大型的清钱儿等等。他的这些珍藏,我都不放在眼里。我来就是随便看看,本来就没有什么期望的。老实说,我那时认为老杜对市场的了解远不如我,而且他的品味也令人不屑。

当时,我也不是很喜欢一堆里面的那个“泰和通宝”。我就是觉得既然来过,让人家添麻烦了,不拿走一样儿很难为情的。再说,以我掌握的知识反复察看,这个钱不像假的,而真品“泰和通宝”确实比较罕见。

老杜说:“这钱刚收来没几天。还没有来的及拿到新乡。你要了,我去了新乡就没有几样能拿出手的,新乡一时半会儿就去不成啦。”我说:“怎么会。”老杜:“去新乡搭车不花钱?怕挣得还不够路费呢。所以,你想要200不能再少了;我有把握到新乡卖250很轻松。就是给你我就省了车钱了。”

我心里想:好品“泰和通宝”已经价值1000了,依稀记得在网上看见过相关的交易记录。鬼才相信他去过新乡。我不向老杜坦白我所了解的行情,甚至刻意隐瞒,似乎有点儿不道德颇为犯囧。咱不多呆了,于是把那个“泰和通宝”拿回家,赶紧找出“宝鉴”对照,翻来覆去细看,这时开始越看越像个赝品了。

比损失200块钱还郁闷的,就是印证了自己真的很笨、爱自以为是。

“打了眼责任自负”,收藏市场的潜规则之一哦。这一行当貌似缺少主持公道的权威,类似的欺诈行为被认为是正当的;没有谁傻到承认自己故意售假。卖家坚持自己的认知,不包退的没办法的。“正因为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存在差别,所以博弈行为发生了。”够屁。

退休的老医生、开店的老许、会用药水去痣的某某,我打过交道的没有不让我上过当的。嘿嘿嘿。庆幸的是,我还算谨慎,因此损失的总计几千块钱在我不算什么。至于那样造成的“心灵创伤”,离远了就不知不觉的也愈合啦。想想那个乡下老头,连续几天在地摊上揣摩一座佛像,终于花了2000把请回家去了。摊主还背后嘲笑他“喝药了”。

一个外地的民工过年时节回不去,因为在文化馆门口买了一堆“破铜烂铁”,把工钱花光了。如果你知道上过当的不是你一个,心里会好受多多。

“收藏市场是假货撑起来的”,“没有赝品仿品就没有市场”。哪儿会有那么多“真品”充斥那么繁荣的场面?市场全是“真品”的时候,还有市场的魅力吗?真真假假,这才是游戏的魔力所在。只要参与进去,同时已经把“人身品位”降低了,没有什么好清高的。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我是一颗菠萝最新章节 | 我是一颗菠萝全文阅读 | 我是一颗菠萝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