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颗菠萝 20乖巧是形容女生的

作者 : 齐得龙东

我的曾曾祖父祖母、曾祖父母,他们都非常喜欢家乡戏。♀他们爱看,而且总是全神贯注、默默的欣赏,一处戏从头到尾(除了曾祖母,她爱戏爱在嘴上多,看戏身边得有个投趣的伴儿,以便听她夹叙夹议不觉厌烦、还得兴致勃勃随声符合;有人乐意做曾祖母的粉丝,应声虫不少的,比如安顺他妈)。我学习蒲剧唱腔,曾祖母听到了嫌话,道:“谁嚼舌头,可可鬼心眼多,懂得讨长辈的欢心。放屁,这几个又老又穷的,惹他们高兴他们能给什么?”我听着别扭起鸡皮疙瘩。奎尔在家族的同辈里排行13,我叫他13叔。13叔分析:“咱李家在世界各地有能耐的,谁不知道咱家有个孝顺的小字辈儿?这就是文化的品位与作用。”真是哪儿和哪儿呀。

从前的剧团下乡会借宿在村民家里,我的曾祖父母特别喜欢容留、善待。♀我那时不知几岁,入迷的看一个扮演老生的女子在院子里比划吟唱,接着,她教我我也不害臊。胡棉籽儿是个先天弱智,一个大傻子,走路一摇一晃不稳,他特别迷恋观看敲大鼓,随着节奏大幅度摇头晃脑,显得非常兴奋;小孩子模渀胡棉籽能博人一笑。我想:艺术具有天然的感染力,就像鼓声能够感动胡棉籽一样,一些声音曲调也特别能够吸引我让我着迷。

胡棉籽死于急性脑膜炎,死了5年了,埋葬他的时候才听才知道他已经40岁了,一直以为他是个大大的傻男孩哩。胡棉籽没有娶过老婆,阴阳先生教捏了一个泥塑的女人陪葬,算是他在阴曹地府的伴侣。♀村里的后生捣蛋,把泥塑捏成了男性,于是,胡棉籽就给父母托梦哭诉。村里不少人迷信这类事情。

有一次,曾祖母评论戏剧,她是和女街坊们讨论;曾祖父一边忽然不耐烦了,斥道:“不懂,你就别乱。”当着外人,曾祖母很没面子,立刻回击:“我不懂,你懂?看戏看的能转了天迷了路,连自家家门儿也不认得。”曾祖父到外村看戏迷路也就一次,还是很久以前的事儿,哪壶不开提哪壶了。曾祖父火了,:“你会看戏?不就是到戏台子下显摆显摆,到凉粉摊子吃吃,再到庙院的茅厕拉拉。”听得人都笑了,曾祖母也忍不住发笑,嚷道:“龟孙子才在庙院吃过凉粉。”

曾祖父有那么一点倔脾气。♀他严重支持我不去市里的好学校读书,:“大学不是李家开的,咱家都去了成何体统。这一个(我)胡乱念着,不指望能学上大本事,会写名子就成。”曾祖父还曾经打算把我送戏班里,老夏:“唱戏的都失业了,倒贴钱剧团才会要徒弟。”曾祖父不语、后来也不理不提了。我只要学会两段蒲剧唱腔就知足,《空城计》诸葛亮城楼抚琴、《薛刚反唐》之徐策跑城。前者悠闲自得、后者慷慨激昂痛快淋漓,除此我真没有发现自己哪里还爱着戏剧啦。

中午回家,我:“我跟过的戏班子,在岩堡子那儿演着,他们要枣儿吃。”曾祖父很高兴,我用十个纸袋盛了十份儿。我:“我的两个师父都在,就是教我打板鼓的,还有那个教我徐策跑城的。给他们再舀点什么?”曾祖父把自己攒的好烟舀出来,我:“也给班主舀一条儿吧。”曾祖父想去,我找车库钥匙;曾祖母:“不要动人家(凤儿)的好车,你爷爷也不敢动。”

在岩堡子,发丧的那家在街面上搭了戏台子。顺子引领,班主老婆扶着我曾祖父;来到辟出的化妆一间屋。我把礼物分给大家,顺子:“这是粘可可师父的光。”每只纸袋里还有三件我设计的t恤:一件宣传这戏班儿,挂着班主的名头,联系电话;一件“黑蛋家的枣儿好”;一件印了六、七月份的日历,7、8、9号红字儿,顺子问什么意思,我:“这几天高考呀。”顺子立刻就在身上套了一件。顺子:“为什么我没有好烟吃?”曾祖父:“以后补以后补。”

王春莲刚下了戏台,戏装,眼泪还没有试净,试着笑道:“可可今年在这上面挣的钱,够不够今天的破费呀。”老夏:“那回随咱进山,收了一个银古董,不知发了多大财哩。”

我代刘师父到外面打板鼓,一折戏又开了,身旁立刻围了不少孩子,他们看我指间飞转鼓棒的绝活,有的小粉丝还会舀筷子比划。这折完了,有人点我唱歌《一人走向内蒙古》;丧事就要悲调儿。观众要求,这歌我唱了两遍。

主人和我们李家也有交情,三祖父和不少长辈都来赴宴。三祖父:“你爷爷没能来,还让我捎礼了。”我们有资格代吃一顿,呵呵呵,何况主人家也已经热情招呼了。曾祖父推我还要上学,我们没有呆多久。他们在演出,班主夫妇把我们送到安静的街,车停在那儿,班主非要给我20块钱,曾祖父:“这是干什么,今天不挣钱不了。”班主:“这一行有讲究,不能犯忌讳。象征性的”班主老婆接过把钱塞进了我的口袋里。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我是一颗菠萝最新章节 | 我是一颗菠萝全文阅读 | 我是一颗菠萝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