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踢斗 第173章︰第十一章 孩啼

作者 ︰ 糖衣古典

這一聲孩啼突如其來。三人都是嚇了一跳。尋聲望去,三人這才看清,原來這小孩哭聲是從這石刻陀羅尼經幢中傳出來的。

哭聲在這寂靜的大殿里顯得那麼清晰刺耳。

三人都是一呆。不明白為何竟在這石刻陀羅尼經幢中傳出小孩的哭聲?

連星眼珠轉了轉,問道︰「龍兒,這守護石經幢的幽魂會不會傷人?」

小龍女搖搖頭道︰「我也不知道。」頓了一頓,道︰「看這五個靈魂在這半空中一動不動。想來是不會傷人。據我推測,這幾個靈魂,是被人下了符咒,所以才在這里守護的。」

連星目光閃動,緩緩道︰「你說,是守,還是護?」

小龍女問道︰「這其中有什麼差別嗎?」

連星沉聲道︰「自然有的。如果是守,那就是說明藏在這石經幢中的物事乃是邪靈惡獸,這幾個幽魂就是守衛在此,以防這邪靈出來,暴起傷人。如果是護,那就證明這石經幢中的物事甚是弱小,需要這幾個幽魂的衛護。」

大魁在一邊听得也是連連點頭。甚是佩服連星的分析。

連星對小龍女和大魁道︰「你們在這里等著我,我去看看。」

大魁道︰「那里有幾個幽魂守著,我看,咱們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連星低聲道︰「咱們現在必須要弄清那個拍手歡笑的小孩的下落。還有這個哭聲究竟是怎麼回事?否則的話,咱們找到那契丹皇後的地宮下落,進去以後,也是凶多吉少。」

小龍女輕輕道︰「你自己小心。」

連星點點頭。鎮鑷一下心神。剛要向那石刻陀羅尼經幢走去。忽然心里一動。掏出隨身帶的火折,點亮起來。

火光一亮,眾人再看那石刻陀羅尼經幢的跟前,那五個白衣女子已然不見。

大魁松了一口氣,喃喃道︰「這些幽魂倒自己跑了。」

連星搖搖頭,緩緩道︰「那幾個幽魂根本就沒有走。」

大魁又是一驚,道︰「你是說她們還在那里。」

連星沉聲道︰「不錯。那些幽魂還在那里。只是咱們現在看不見而已。

小龍女側過頭,一雙妙目望著連星,緩緩道︰「難道這些幽魂怕光,遇光即隱?「

連星點點頭道︰「不錯。想來必是如此。依我推測,這些幽魂有形無質。看來只是對石刻陀羅尼經幢中的物事才有威脅。「

連星手拿火折,慢慢走到那石刻陀羅尼經幢跟前。

這座石刻陀羅尼經幢高兩丈有余。幢身八角形,周身刻滿陀羅尼經文。整個經幢雕刻佔很大比重,使石刻經文反而退居次要地位。

這經幢底部為3層布滿雕刻的須彌座,最下一層三尺見方,其兩層均為八角形。每層束腰部分雕刻力士、伎樂及建築物等。須彌座以是有巨龍蟠繞的須彌山,仰托起六層幢身,逐層縮方以火焰寶珠收結。下邊三層幢身之間,以垂幔、仰蓮和束腰雕獅首、象首的寶座為間隔。垂幔雕有飄帶、花繩,再面,則雕刻了八角城及佛游四門故事等,八角城的外形與垂幔相似,整體諧調統一。

整個經幢雕刻精美,造型華麗而莊嚴。

連星看著這座石刻陀羅尼經幢,心中不禁微微疑

惑。這石刻陀羅尼經幢本是佛門之物。連星听人提起過,這經幢,又稱經塔、石塔,亦稱八稜碑、四稜碑,在唐時多稱寶幢、花幢。

我國的石刻經幢始于南北朝時期,而在經幢刻陀羅尼經則始于盛唐。陀羅尼是梵浯,漢語譯作總持。大智度論五中說︰「陀羅尼者,秦言漢語能持,或言能遮。能持集種種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法華玄贊卷第二中也說︰「陀羅尼者……聞于文義,任持不忘」。就是能掌握全面的意思。因為唐時佛教密宗的修道法,提出反復誦念陀羅尼經可以解月兌一切罪惡,就是與陀羅尼幢身相近,接觸到幢身的影,或幢的塵土落在人身,也都可減輕罪惡。為了使陀羅尼經永存,善男信女把它刻在有頂下有座的八稜體,稱之為陀羅尼經幢。

連星心中疑惑的是,為何在這契丹承天皇後的後陵之中竟會有這麼一座佛塔?

連星正自思索,那石刻陀羅尼經幢之中忽然又傳出一聲孩子的啼哭之聲!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魁星踢斗最新章節 | 魁星踢斗全文閱讀 | 魁星踢斗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