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高 第102章

作者 ︰ 艮龍

話說莫鐘書在松江兼著孫子、丈夫與父親三職于一身,雖然上有老下有小,但中間的老婆不吵不鬧還常常幫著和稀泥,他倒是過得輕松愜意,安心做著專職女乃爸,玩玩女兒,哄哄兒子,閑了還有個船隊給他擺弄以調劑心情,日子倒也不覺得難過。

自從前年莫鐘書出資建了個孤兒院,老太太含飴弄孫之外又多了個游戲,隔天就去給孤兒們上一課。

莫鐘書剛得知她這個打算時,還想阻攔,倒不是擔心老太太的身子吃不消,她老人家這幾年心情舒暢,吃嘛嘛香,又有兩個曾孫承歡膝下,身體倒是比在澄州時更好了,而是因為老太太那些琴棋書畫對孤兒們毫無助益。莫鐘書希望孤兒們學些實用的知識,十二歲離開孤兒院之後能夠謀到一個飯碗。

但老太太執意要去,莫鐘書也沒法,只得陪著她去上了一堂課。誰料老太太講授的卻是算賬,還講得比誰都好,大受小學生們的歡迎。莫鐘書這才想起來,老太太管理生意也幾十年了,算盤撥得比自己不知道快多少倍,從此便放心讓她到孤兒院去發揮余熱。

這松江城的老太太們也是有交際圈的,平日里老太太們閑著沒事,就愛湊到一起相互攀比,當然人家有修養有品位,不比金銀財富,只比孫子曾孫子,比完數量還要比質量,好在這事兒就沒有一家能佔盡風頭的,所以老太太們雖然爭得面紅耳赤,過後還能重歸于好握手言歡。

現在這莫府老太太背著老姐妹們去孤兒院玩兒得樂呵呵的,松江城里那趙府錢府孫府李府里頭的老太太們哪個願意服輸,得到消息就氣勢洶洶地殺到孤兒院去。這些老太太年輕時個個都是執掌經濟大權的人物,寫字算賬全不在話下,這會兒其實也還不算太老,六七十歲的年紀,老當益壯,一人一節課就把孤兒院全佔領了。

莫鐘書听說了這個事,一時還真是不知該如何反應。他那等了兩輩子才有機會檢驗正確與否的賭約,就這麼被一群老太太義工給攪黃了。

一轉眼,莫雲遙已經三歲了,莫鐘書也不偏心眼了,帶著女兒玩鬧的時候都會算上他一份。雖然一再被松江莫府的當家太太警告,不許帶壞她的孩子,可莫鐘書堅信太過乖順的孩子都是傻孩子,他還是強烈希望他的孩子都朝著聰明可愛的方向發展,于是便不遺余力地開發孩子們搗蛋鬧事的潛力。

莫鐘書一直很懷念當年他爸爸帶他玩過的游戲,諸如抓住對門鄰居家的貓剪胡子,或者去扯樓上家的小哈巴狗的尾巴逼著小狗跟他比賽爬樹,又或者用根細線綁了條蟲子吊下去逗樓下的鳥兒撲騰,現在當然要拿出來跟孩子們重溫一次。

雖然現在這些小貓小狗小鳥全是老太太讓莫府下人養的,習慣了母親溫柔的懷抱的莫雲遙還是被他老爹和老姐的強悍作風嚇住了,每次都只站在旁邊給他們望風。

每逢這個時候,莫鐘書就跟女兒感嘆︰「閨女呀,你弟弟就是個沒膽量的小傻子,可怎麼辦好呀?」

「爹爹不用擔心,有我罩著弟弟呢!」六歲的大姐大昂著頭拍著小胸脯一番保證,總算讓那慈父放下心來。

不過莫雲遙人小志氣不小,在老爹和老姐耳提面命的強化教育和激勵之下,就象澆透了水的豆芽一樣開始茁壯成長起來。終于有一天,他溜進廚房,捉住一只待宰的大公雞,搶了它尾巴上的三根又硬又長的毛,然後果斷轉身拔腿就跑。公雞的雙腿早就被縛得死死的,只能「喔喔喔」地叫著實施口頭威脅。莫雲遙一听,就跑得更快了。

小莫雲遙把那三根雞毛上交給老爹,換來一頓結結實實的夸贊之後,才覺得手心和膝蓋火辣辣的疼,這才知道自己一路上跌倒了七八次,皮都蹭破了好幾處。

潘慧言早就對丈夫一肚子意見了,見了兒子身上的傷,終于忍無可忍,咬牙切齒地吼了起來︰「莫鐘書,你怎麼還不出海去?」

沒料到她丈夫第二天就听話地出海去了,留下來的一張紙條卻把她嚇得六神無主,因為他竟然把兩個孩子也帶出去了。

老太太從孤兒院里回來,听說兩個孩子都跟著出海之後,也唬了一跳,但到底是見慣了大風大雨的老人了,很快就放了心,反過來勸潘慧言道︰「把孩子帶出去歷練歷練也好,遙哥兒將來可是要接掌家業的。」

「可是,遙哥兒才三歲,逍姐兒也才六歲……」潘慧言的眼淚都快出來了。

「都不小了,他們的爹三歲就上家塾,六歲就獨自去觀瀾書院了。這兩孩子好歹還有親爹在旁邊照顧,一準能平安無事地回來。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

潘慧言心里叫苦︰「就是因為他們那個不著調的爹守在旁邊,我才更不放心了。」不過她沒敢把這話說出來,太婆婆可不象丈夫那麼好說話,權威不容挑戰,悻悻然地把這賬轉成高利貸,耐心等待欠債人回家來再連本帶利地清算。

雖然是利滾利的算法,潘慧言也沒得著多少的利息,還差點連本兒都虧了進去。莫鐘書只是帶著孩子在南海轉了一圈就回來了。兩個孩子都曬黑了,卻眉飛色舞地對母親炫耀他們見到了海豚。潘慧言那才剛滾成個小雪球的利息,被這兩個六七月的大太陽一曬,便化作了一灘水,當她丈夫帶著笑容走過來的時候,就連那灘水也被蒸發得一干二淨了。

莫鐘書此行,卻不是買賣貨物,而是幫著李長義運送一些物資和藥品給他父親。

李長義現在也擁有了許多條船,不過都讓他派出去了,所以才不得不向莫鐘書借船救急。

因為有莫鐘書弄出的望遠鏡,出海的商船遠遠見到疑似海盜的影子就迅速改道逃逸,海盜這碗飯比早年難吃了許多。又因為莫鐘書和李長義的船隊一再擴張,從李泉這「借」去了不少青壯年主力,李泉手里只剩下些老弱病殘,就更是謀生艱難,一年到頭也難干上一票「買賣」,多數時間只龜縮在一個無人的小珊瑚島上,在海邊捕些魚蝦度日。李長義一年幾次地運送生活物資回去,即便他們什麼都不做,也能吃飽穿暖了。但一群大男人終日無所事事要靠別人來養活,心里總是沒滋沒味的,尤其是李泉,他才剛過五十歲就要依賴兒子生活,想想都覺得不好受了。也許是這些人的心火憋得太久,秋風起來的時候就病倒了好些個,海盜們也沒太多講究,海島上隨便拔些野草來煎了喝下去,病情反而更加重了些,這病還象是有傳染性似的,越來越多的人覺得頭暈眼花起來。

李長義和莫鐘書帶著大夫趕來時,好些人已經一個多月下不來床了。好在大夫說並非重癥,多是心魔作祟,慢慢調養便好。李長義和莫鐘書卻是相視苦笑,既是心病,就得找到心藥才能根治,這可不容易。

回來的路上,莫鐘書向李長義建議,把這些人遷回到松江來,在城外置辦一個帶著山頭的大莊園,讓他們種田打獵,日子既好過又踏實。

但李長義只是搖頭,望著寒風中蕭索的海面良久,才無奈道︰「這些人原本都是大陸上的良民,種田,捕魚,打鐵,有的人甚至還讀過書家資豐厚,個個都安分守己老實得很,都是後來受到豪強惡霸的欺凌,官府助紂為虐,被逼到走投無路不得已才做了海盜。就算現在時過境遷,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重新回到這個傷心地來的。」

莫鐘書沉默了。他不知道李泉是怎麼開始當上海盜的,料想又是一官逼民反的故事。李長義說他生下來就已經在海盜窩里了,後來他母親去世,他父親才托人把他送到澄州去讀書。但從李長義的品行來看,李泉和他手下那些人應該都不是窮凶極惡之輩,甚至比某些滿口道德仁義的人更忠義可靠一些。這些年來,他們挑選出來送到他船隊中的水手也都是足可信賴的。就沖這一點,莫鐘書也希望能幫他們一把。

這時候兩個孩子還在甲板上玩「過家家」,似乎是莫雲逍的船從海外歸來,把船上的貨物賣給莫雲遙,雙方正在煞有介事地討價還價。

莫鐘書忽然想到一個主意,忙進艙去找來筆墨,伏在桌子上畫了起來。

李長義看出來了,他所繪的是幾個島嶼,雖在下西洋時的必經之路上,但遠離海岸,他們也只在望遠鏡里看到過,從未走近去過。

莫鐘書一口氣畫完,停下筆來,問道︰「你還記得咱們第一次下西洋,從大食回來時遇到的那個孤島嗎?」

「當然記得!要不是有那個島,咱們可能都回不來了。」只不過,李長義看看朋友,又看看桌上的地圖,如果自己沒有記錯,這地圖上的幾個島嶼應該在錫蘭附近,離大食還遠著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海闊天高最新章節 | 海闊天高全文閱讀 | 海闊天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