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高 第98章

作者 ︰ 艮龍

他們到松江的時候,大富早已得了信,已經尋了好幾個宅院,只等他們過去決定買下哪一處。莫鐘書對這些事不太上心,陪著老太太一處處地看完,就讓老太太拍板。

老太太這幾天總算弄清楚一件事,她的孫子現在是個大財主了,不怕沒錢花,便可著最貴的地段最大的宅子挑,然後就興致勃勃地帶著孫媳婦擺弄新家。

莫鐘書對她們這種狀態很滿意,她們沒閑著,他就可以去干自己的事情了。

在這段時間里,大富等人已經把香料、寶石和玻璃鏡子等都賣出去,並且還買下一個院子和幾個手工匠人,讓他們組裝好第一批望遠鏡送往京城去了。

那院子就在離碼頭不遠的一條街上,門臉並不大,外面看就是兩層半新不舊的小樓。不過門前的街道很是寬敞,行人商鋪也不少,用作生意往來和存放船貨之處正合適。而院子里竟然還有前後兩進房子。

二柱找來的幾個工匠,正在後面一進屋中組裝望遠鏡。還在海上的時候,莫鐘書便已教會二柱如何去弄這望遠鏡,讓他回來後負責找工匠組裝。二柱精明得很,上岸後直接到人市去買了幾個看著手巧的男僕,帶回來手把手地教好了,才叫他們開工。他甚至已經想好了這些人今後的安置,一輩子把他們關起來,要是再有什麼活兒自然交給他們,實在不行就白養著,也不能把望遠鏡的秘密泄露出去。

莫鐘書現在也開始適應大老板的位置了,口頭上自然不會反對二柱如此為他著想的安排,但他心里明白,這望遠鏡一上市,跟風仿造的一定不會少,一旦有人發現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成像規律並把二者聯系起來,這望遠鏡就再無秘密可言。

七倍的望遠鏡已經完全裝好,三千個已經運往京城交貨,剩下的兩千還留在這里,莫鐘書把自用的收起來,又給李長義送了一百個,還得千叮萬囑說今後有錢也買不著了,那家伙太豪爽,不把話說嚴重點恐怕他能連手頭上正用著的也讓人給騙了去。剩下的就放在倉庫里,莫鐘書估模著,呂熠听到消息就會派人帶銀票過來。

現在工匠們正在安裝四倍的望遠鏡。這些望遠鏡將來是要推向市場的。

還有五千片剩余的凸透鏡,二柱又找了個幾個木匠來,給這些鏡片裝上邊框和手柄,用料是上等的紫檀木,精雕細琢,又是一奢侈品。二柱給定的價是五十兩白銀。

細算起來,一塊鏡片的成本也就兩三百個銅錢而已,莫鐘書本打算著,隨便裝上個簡單的木手柄,賣個十兩八兩的,就已經大賺特賺了,沒想到二柱的胃口比他還大。

二柱笑道︰「會看書消遣的多是富貴人家的老人了,不會吝惜那點銀子的。」莫鐘書在船上的時候就告訴他說,這放大鏡可以放大細微物體的影像,尤其適合給老年人看書時使用。

這話倒也有理,就算這放大鏡的價格再便宜,普通人家也不會把錢花在這既不能吃又不能穿的東西上。莫鐘書覺得自己的市場觸角遠不如二柱幾個靈敏,索性安心等著他們替自己賺錢算了,再者現時國中尚無能力制造光學鏡片,即便是這麼簡單的東西,他也至少可以壟斷市場一年多。

呂熠派人來取第二批七倍望遠鏡的時候,是帶著貨款一起來的,莫鐘書拿到錢,一高興就多送了他幾個放大鏡和四倍望遠鏡。

莫鐘書也給方睿和歐俊年等幾個舊日朋友一人送了一個望遠鏡,觀瀾書院里教過他的夫子們也各送了一個放大鏡。

這本來只是一次尋常的送禮,但卻送出了廣告效應。

先是京城的朝官們發現,皇帝老兒批閱奏章的效率提高了許多,原本要三五天才能批好的奏章現在第二天就能發下來,跟太監們一打听,原來六皇子福王殿下日前獻了個叫「放大鏡」的東西給聖上,有了這個放大鏡,原來只有指甲大小的字就變得有拳頭粗了,那閱讀速度自然就提高了。那些熬到尚書閣老之位的朝官,十之八九都是奔六甚至奔七的年紀了,老眼昏花,平日里最頭疼的就是看批文,巴掌大的紙片上寫滿密密麻麻的小字,老家伙們經常歪著頭眯了眼楮看半天,頭都暈了還沒看完一頁紙,听說之前兩位閣老就是因為受不了這小字的折磨才上書乞請致仕的。這些老頭子們一听世間竟然有這樣的好東西,便一窩蜂地去找福王。呂熠存著向莫鐘書賣好的心,他手中還有的是放大鏡,卻一個也不拿出來,只說那是松江一姓莫商人所贈。

松江那邊的情形也差不多,方睿他們發現有了望遠鏡打獵時能更遠就看到獵物,書院里年邁的夫子也覺得讀書閱卷輕松多了。

于是許多消息靈通的人便都尋到了松江來。再加上船上那些客商回來後逢人就說起他們回程中遇到的幾番風險,也免費幫莫鐘書打了廣告。現在天天有人圍著他們存貨賣貨的院子打探消息。

莫鐘書被纏得煩了,只得把發售時間提前,這望遠鏡和放大鏡在後邊組裝,前邊就向外發售,後邊剛剛調試好,前邊就有人交錢等著拿貨了,門外還排起了一條長龍。跑船的、出海的、愛打獵的都想要一個望遠鏡,就連許多平日只在城中跑馬溜達的人也湊熱鬧想要弄一個來裝點門面。至于想買個放大鏡孝敬給老人用的就更不少了。

莫榮添和莫鐘玉也得到了消息,商議著要來批發些回澄州發賣,賺錢的同時也算是幫莫鐘書一把,沒料到他們派出的管事還沒到松江,這兩樣東西就已售罄,那位管事只帶了一個特意留給莫榮添的放大鏡折返澄州。當莫榮添接過那只放大鏡的時候,心里抖得比手還要厲害,那一刻,他切切實實地感覺到自己已經太老了。

過不多久,萬里江也從海盜幫里回來了,帶回來六個水手。一同到來的,還有陳榮和宋志勇等人的家眷。阿貴早已為這六家人覓好了安頓之處,妥貼得讓萬里江等人都叫好,從此干起活來更是盡心盡力。

大富很快就準備好了一船貨物。現在他們的資金充裕得很,之前在大食時又有過充分的市場調查,很快就購足了貨物。李長義那邊也已是整裝待發。兩條船便又出海去了,打算著早去早回。這回他們沒再找別的人組隊了,但每條船都在船頭船尾加設?望哨,?望員人手一個七倍望遠鏡,還又請了十幾個鏢師隨船,預備了足量的弓箭,力爭要把海盜隔離在數丈之外。

莫鐘書這回卻沒能出海去,他家里有兩個女人守著,潘慧言只是偶然嗔怪幾句,老太太可是擺足了祖母架子,他現在連放個屁都要先請求批準。不過呂熠更慘,莫鐘書只失去了自由,呂熠連尊嚴都沒了。

呂熠傳了話來,說明年開春就是皇後娘娘的千秋,眾皇子都在準備壽禮,要他們幫著物色一下海外有什麼新的奇的東西。

這個皇後就是被廢的先太子的生母。先太子是皇帝的二兒子,卻是皇後唯一的嫡子,本是根正苗紅的皇位繼承人,四年前被廢,不久就含恨歸西。眾皇子們卻是再接再厲,繼續新一輪的皇位繼承權爭奪戰。呂熠的生母只是個不得寵的嬪妃,外祖家也無權無勢,呂熠空有一腔抱負卻難以在這不公平競爭中勝出,所以干脆避出京城,行到江南時正好遇上莫鐘書,便跟著出海三年半。回來之後,京城已又是一番新氣象,當年旗鼓相當的大皇子和五皇子因為鬧得太過,都被皇上圈禁起來了,四皇子和七皇子也受了牽連,成年的皇子就只剩下整天抱著藥罐子的三皇子和當年緊跟在先太子身後作應聲蟲的八皇子,呂熠這時候回來倒是撿了個大便宜。不過老皇帝發話了,立太子之事須得皇後首肯。于是這幾位皇子每日都挖空心思地去討好皇後,彩衣娛親的戲碼天天在皇宮里上演,無奈這位皇後自親兒去世後就再沒露過笑容。

莫鐘書覺得,老皇帝大概是想看看哪個兒子最無恥吧。先太子是被其余幾位皇子拱下高台摔死的,皇後和他們有著不共戴天的殺子之仇,老皇帝卻要求繼太子位之人必須先把皇後逗笑。這不是考誰的臉皮更厚麼?不過,厚顏無恥似乎是成功政治家的必要條件之一,老皇帝出這題目也合情合理。

這時候,玻璃生產工場已經籌備完畢,第一批平板玻璃也搶閘出世了。只是這些試產品質量良莠不齊,遠看還不錯,但仔細一檢查,卻有許多厚薄不均,適合制作鏡子的不足一半,這合格率也太低了些。

莫鐘書細細檢查一遍生產設備,樣樣都按他圖紙上畫的布置好的,他本就不是學化工的,對這讓眾多工匠都束手無策的問題,是毫無懸念地搞不清楚,只能請工匠們慢慢模索總結提高。

不過在莫鐘書眼中是沒有廢品的,這些玻璃不適宜制作鏡子,但擋風透光的性能仍在,瓖在窗戶上正好。由于之前的玻璃是舶來品,能夠用得上玻璃鏡子的人都不多,幾乎就沒人想到可以用它來裝窗戶的。就連財大氣粗的莫榮添,府里也是冬天糊紙夏天糊紗,莫鐘書早就想給自己的房間裝幾扇玻璃窗了,這便馬上搬了一車回家,所有居室都明晃晃亮堂堂起來了。

因為他的以身作則,松江以及周邊幾個府城的有錢人家紛紛效仿,即便是那些經濟上只略有盈余的人家,沒有能力給家里全部窗戶都裝上玻璃,也要在客廳和書房的窗戶正中間瓖嵌上一塊尺許見方的,這樣既改善了居住環境又有面子,倒成了江南家居的一股新風潮了。

如此一來,這些不合格的玻璃反而比鏡子更好賣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海闊天高最新章節 | 海闊天高全文閱讀 | 海闊天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