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高 第82章

作者 ︰ 艮龍

莫鐘書覺得,如果陳榮和宋志勇生活在他上輩子那個時空的話,一定有資格當上氣象台的首席預報員。

他們只不過是站在船頭,仰頭看看天空,掐掐手指頭,就能判斷第二天甚至後面幾天的天氣。

莫鐘書悄悄地統計過,準確率高達八成,但若是只考慮風浪,誤差就只有幾個百分點了。

莫鐘書大學的時候也曾修過航海氣象學這門課,可相關知識差不多都已還給老師了。那時候的船上裝備優良,總能及時接收到準確的天氣預報,船體也足夠堅固,基本上就沒避風這個概念,經常是照著電腦計算出來的經濟效益最佳的路線走,有時候一個航程幾乎天天都是頂著七八級風浪過來的。

不過現在,小木帆船可不象大噸位的集裝箱輪,抗風浪能力太低,必須盡一切可能避開大風浪。所以這預測天氣風暴的本事就顯得尤其重要了。陳榮就幾次預測到風暴,前面幾艘船上也都有杰出的天氣分析師,大家不約而同地都臨時轉向就近找個地方避風。

莫鐘書有事沒事就跟在陳榮和宋志勇身後,他的目標很明確,要是這兩人願意教,他就直接拜師,要是他們都不願意,他就偷師也要把這個看天的本事給偷學過來。

宋志勇對他愛搭不理的。不管莫鐘書如何表現,他就是看不上眼這種富貴人家出來的少爺,據說還是個書呆子。

莫鐘書卻毫不在乎,照舊圍著這兩個人轉,看他們怎樣預測天氣。他是真不計較宋志勇的傲慢,因為他自己骨子里就是個恃才傲物的,人都有這樣的根性,對與自己品性相似的人要寬容許多,不管是朋友還是雇工,只要有足夠的才能,莫鐘書就不會反感人家在他面前翹鼻子。

陳榮卻很喜歡這個好學的小東家,耐心地教導莫鐘書怎樣觀察周圍的景物,尋找各種自然預兆,天上飄過的雲,空中吹來的風,還有海里游著的魚,都是很好用的道具,還告訴他許許多多的諺語。

「烏黑雲,雲底平,龍卷臨」,「天空現箭雲,必有台風臨」,「日出血底通通紅,當天必有雷轟」,「跑馬雲,台風臨」……

莫鐘書記不住,干脆叫藍天帶上筆墨跟著,陳榮一開口說他就要記下。藍天每天都記下了厚厚一疊紙,莫鐘書每天摘錄出有用的內容,累積起來也有幾十頁了。

莫鐘書翻著這些筆記,覺得很奇怪,這些諺語他過去也听說過許多,但大多數都被證明是不準確的,可為什麼陳榮他們使用起來卻誤差率那麼小呢。

「單一句話的確是有些片面的,你得綜合考慮,聯系實際經驗,才能推算出正確的結論。」

莫鐘書明白了。這就等于數學上方程式和方程組的區別,本來應該是用多元多次的方程組來求解的問題,卻勉強非要用單一一個簡單方程式來應付,能有解才是怪了。道理容易明白,但他的修行卻總到不了家。不過,他也不著急,來日方長,慢慢積累經驗就是了。

不久,他們便走到了赤道附近的無風帶,有時候海面上一絲風也沒有,尤其是清晨走出艙房的時候,空氣清新,涼爽宜人,藍色的海面平靜如鏡,間或遠方會出現一個小島,上面蔥蔥綠樹和蔚藍大海相映成趣,偶爾船邊還有一條個頭不小的魚兒竄出水面,大尾巴一使勁,就拍出一片水花向四周濺開,水花尚未平靜,魚兒便已游走,一切又歸于平靜。

莫鐘書很喜歡這種風景,經常一邊在甲板上晨運一邊欣賞自然風光。船上還有幾個人與他同享這分閑情逸意,這些人中有的是船上的水手,有的是已經幾次出洋的商人,另外還有那個呂熠,他似乎十分陶醉于海上的景致,常常在甲板上一呆就是幾個時辰,不帶半點兒審美疲勞的。

莫鐘書看著這些個身份來歷各有不同的人,便想起蘇東坡的一句話來︰「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不管這些人是富是貧是貴是賤,在這茫茫大海上,老天一視同仁地賞賜下來同樣的風光,以及同樣的風險。將來船到彼岸的時候,這些人就會分頭追逐各自的目標,但此刻,他們是有著同樣情懷眼光的閑客,一同享用著上天賜予的良辰美景。

日出日落之中,船隊一路往西去。

這一日下午,他們到了暹羅的一個港口。因為需要補給的東西特別多,他們要在這兒過一兩夜。

暹羅,就是上輩子的泰國了。

洪長安和大富幾個照舊去張羅船上的補給。李小滿也扯了床單去擺地攤。藍天當然也是很忠實地做著莫鐘書的小跟班。

李長義很周到地帶著莫鐘書進城去見識一下異域風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莫鐘書在書院里的口頭禪,當年他們沒少打著這個旗號跑下山去「行路」,把夫子們氣得一個個直翻白眼。

莫鐘書上輩子也曾到過泰國幾次,如今再次踏上這塊佛教色彩特別濃郁的土地,勉強有幾分似曾相識之感。

出了碼頭沒多遠,就看到前邊有人牽著一頭大象走來。大象背著兩個大簍子,里面裝滿了香蕉。這一人一象不時停下來,旁邊的路人紛紛交給那人什麼東西,然後從簍子里拿幾根香蕉喂給大象吃。

經過他們身邊的時候,李長義也掏出一塊碎銀交給牽象人,隨手從簍子里拿了條香蕉,大象就伸過鼻子來一卷,自己把香蕉塞嘴里去了。

等大象走遠了,李長義才跟莫鐘書解說,「這牽著大象走的人,其實是個乞丐,不過這種乞丐要飯的方式比較特別,請路人花錢買他的香蕉喂給他的大象吃。大象在暹羅是聖物,一般人都願意為它花上幾個錢的。」

莫鐘書無聲地笑了笑,這風俗和他上輩子見到的也差不多。

倒是藍天听得稀奇,道︰「這倒真是聞所未聞,把自己的東西賣給自己,還要叫別人來付錢。」

三人繼續前行。中午也是在路旁的小店里吃的。這時的泰國菜還沒受到歐洲菜系的影響,多是些蒸煮的東西,端出來的魚蝦里面總有幾片樹葉和草根,吃起來味道怪怪的,李長義說那便是當地人用作調味的香料。

開船之前,李長義特意把莫鐘書叫過去,把孫大元和曹英也請了來。再走兩天,船隊就要走出李長義老爹的勢力範圍了。前面的海域李長義也沒走過,所以得讓熟悉航線的孫大元和曹英走在前面,莫鐘書在中間,他自己走在最後。這樣的編隊是很照顧莫鐘書的,前後都有朋友照應著。

在李長義眼里,莫鐘書雖然頭腦聰明讀過很多書知道許多事情,但到底是第一次出海缺乏經驗,所以凡事都多照顧他幾分。

「長義,謝謝你!」莫鐘書真心感謝這個朋友,李長義在南海幾個島國與江南之間的生意已是順風順水,卻被他誘拐著開始了風險莫測的西航之旅。

李長義拍了莫鐘書後腦一記,「怎麼跟我瞎客氣起來了?以前咱們一起喝酒玩樂的時候,也沒見你跟我計較些什麼!」

莫鐘書不敢將兩者相提並論。年少時同窗之間結伴外出玩樂,雖然大部分都是莫鐘書掏錢埋單,但那所費的只是有限的幾個銀錢,他自然不會小氣。可是現在,李長義在南海一帶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只要避過台風大浪,他就算是穩操勝券無往不利了。可是他卻二話不說就放下已經熟門熟路的生意,陪同自己下西洋。捫心自問,莫鐘書覺得,如果是換了自己,未必能下得了這個決心。

李長義露出一個憨厚的笑容,「大食雖遠,可來回得到的利頭也極大。老實說,南海這幾個小國我都看厭了,正想去見識些新地方,你不知道,我一直都很向往那些個遙遠的國度,想要看看《一千零一夜》里的神秘世界。」當年莫鐘書在書院里開故事會,李長義可是他的鐵桿粉絲。

莫鐘書听了李長義的提醒,船一起錨,他便把早就準備好的弓箭拿出來隨身帶著,謹防著海盜的偷襲。四條船中,他的船最大最氣派,想來也是最容易成為海盜的目標。他得時刻準備著。

當年書院開始教授騎射課時,莫鐘書才剛十歲,因為齊成章的額外關照,教習特意給他配備了小弓小馬悉心教導。莫鐘書是個典型的實用主義者,對琴棋書畫那些君子課程只隨便敷衍,學起箭術來卻是分外努力,堅持不懈地勤學苦練了幾年,他現在的箭術已經算得很不錯,十箭中起碼能有九箭能射中靶心,另外那一箭也能落在離靶心不遠之處。

船上的水手們也都隨身帶上了刀棍等各種武器,全副武裝地恭候海盜的降臨。

不想一路都是風平浪靜,直到他們又一次進港補給,都沒見到海盜的影子。

莫鐘書緊張的神經漸漸松懈下來。孫大元和曹英都是跑海多年的人了,自然知道怎麼躲避海盜,他跟在後面當然沾光不少。

又走了十幾天,就在莫鐘書懷疑這一帶並不存在海盜的時候,海盜來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海闊天高最新章節 | 海闊天高全文閱讀 | 海闊天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