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高 第77章 海船

作者 ︰ 艮龍

松江府。海邊。

正是春天里風和日麗的好天氣,燦爛的陽光落在海面上還快活地跳躍著。幾只白色海鳥在海面上飛翔。一排接一排的海浪沖過來,在沙灘上散成白色的泡沫。

海岸邊的一塊大礁石上,佇立著一個身影。他面朝大海,眼楮望著不斷翻涌的海浪,視線卻逆潮越走越遠。

帶著腥味的海風將海面上一艘帆船的白帆吹得鼓鼓的,那船越來越近,船體越來越大,漸漸已經看得見甲板上走動著準備收帆進港的水手了。

他將目光上移到湛藍的天空上,恍惚間,時光似回溯到了十五年前,他正站在一艘歸航的遠洋集裝箱貨輪上。那時的他,已經拿到了船長證書,听說公司也已經批復,正式任命就要下來了。听前輩說,當船長後又得從小船做起,一般要熬上好幾年才能重上大型的集裝箱船,就看船舶空缺和自己的運氣了。他還查過公司的調度,好一點的船都出去了,最近這兩個月要出海的話,就只剩下些又老又殘的小散裝輪。他有點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先休個長假讓別人把那些比廢鐵好不了多少的老家伙都開走了再上船。

可是他怎麼也想不到,命運跟他開了個大玩笑,讓他上岸休了個長假,直到十五年之後,他才能再次上船,而且交給他的還是一艘小小的木帆船,連廢鐵都不如。

李長義信中說的那條大船,莫鐘書去看過了,其實一點也不大,長不過六十米,寬只有十七八米,上下兩層,四個桅桿,最多可掛十二張帆,船坊得意地說它的載重量可達四千多噸。這幾個數字落在一個上慣了百萬噸級的大型集裝箱船舶的老海員耳中,實在是太讓人失望了。

莫鐘書的專業是航海而不是造船,他只能被動的接受別人提供的工具。這個時代的海船,還是以木材為主要制造材料。木材的強度有限,抗風浪能力遠遠不如鋼鐵,而且過大的船體無法保證水密性,不能經受長時間的航行。恐怕這個尺寸已經接近此時船舶制造業的極限水平了。

雖然史書上說,鄭和下西洋時乘坐的寶船,「高大如樓,底尖上闊,可容千人」,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公制長度為長一百五十一米寬六十一米,船有四層,船上九桅可掛十二張帆,錨重有幾千斤,要動用二百人才能啟航,一艘船可容納千人。但是後世的人卻一直沒能復制出能夠實際航行的四十四丈「寶船」,所以不少業內人士都把那當成了一個美麗的傳說。

莫鐘書一向是個容易看得開的人,從不輕易讓自己不高興,只一轉念就接受了現實,開始安慰自己,現在他不但是船長,還是船東,也算是個質的飛躍了。

「我就知道你跑來這里了。」李長義把一個裝滿了酒的小壇子塞到莫鐘書手里。到底是多年的朋友,李長義在客棧里找不到莫鐘書,直接就帶了酒到海邊來了。

莫鐘書就地坐了下來,拔開酒壇塞子,一仰頭就喝下一大口。李長義也在他身邊席地而坐,一邊喝酒一邊打量著朋友。莫鐘書平日里喝酒總是小口慢酌,極少豪飲,這般反常是不是遇到什麼難以解決的難題了?

海風吹來,空氣中帶著一股淡淡的潮濕的咸味。

莫鐘書又把目光投向了海天相接之處。海水的味道已經滲入到他的骨髓里,讓他與船舶和海洋結下不解之緣,無論身處哪個時空都無法改變。大海仍然是那個大海,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濤洶涌。沒有鋼鐵大船又如何?不是一樣有許多人駕著木帆船穿梭在風浪中?

李長義看不透朋友的心思,試探著開口道︰「要是你擔心之後沒錢買貨,我可以借你一些的。」他這兩年在江南和南海諸國之間跑了幾趟,如今也算小有家底,很有些財大氣粗的樣子,「或者咱們合伙買下那條船也行。」

李長義仔細查看過那船許多次,確實是條好船,用的是最好的木料,做工也很堅固,配套的帆篷繩索等也都極好。這船比他自己的大了兩倍還多,讓他心動不已,只是單憑他手里的錢也還買不下來。

那一艘木帆船,打了八折之後還不便宜,幾乎要掏盡莫鐘書所有的積蓄。莫鐘書本來以為,他胼手胝足千辛萬苦地奮斗了十幾年,雖然還不能跟莫榮添比富,可怎麼著也算得上個小財主了,沒想到海貿的門檻這麼高,幾千畝改造好了的良田,欣欣向榮的大牧場,已經走上盈利正軌的雜貨店,還有十幾家面館兩年的盈利,加起來才只勉強抵得上一條海船。如果買了那條船,莫鐘書就再沒錢自己辦貨,只能替別的商販帶貨賺點苦力錢了。

「謝了,不過我不喜歡欠債,也希望完全擁有自己的船。」莫鐘書拒絕了朋友的好意。

雖然李長義的提議讓莫鐘書很感動,可是他並不打算向李長義借錢,做海貿的人,只要能安全到岸資本就起碼能翻上一番,來回就是至少四倍利錢。雖然李長義大方不會與他計較,莫鐘書卻不願意欠下這麼大的人情。

兩人合伙更是不可取的,表面上看來合伙使得資金和人力上的壓力都大大縮減,可是經營上的問題卻多了幾倍,決策方向、人員安排和利益分配等等問題都不好解決,一旦產生虧損就矛盾更大。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好朋友親兄弟之間因為合伙不成功反目成仇的事都屢見不鮮。李長義是莫鐘書這輩子難得的幾個朋友之一,他不願意用這個來考驗他們之間的義氣。

何況他今天的郁悶,純粹是因為找不到鋼鐵制造的堅固大船,與錢財無關,他甚至並不太關心這一趟出海到底能賺多少。前些年為了出海,他不得不挖空了心思去掙錢,可是現在已經能弄到船了,賺錢的欲-望就不再那麼迫切。

不過莫鐘書自己不急著發財,卻不能妨礙別人的賺錢大計。買下那船之後,莫鐘書就讓身邊的幾個人自己去找些門路。

莫鐘書每年發給身邊幾個助手的歲末獎勵都不少,大富他們這些年也攢下不少錢了,這次出海也讓他們跟著發點順風財。洪長安在這一點上經驗豐富,早就和大富二柱悄悄商議了,莫鐘書一發話,他就帶著幾個人開始忙活,只兩天工夫就準備就緒。

莫鐘書這才讓大富開始招攬出海的客商。在大富他們辦自己的貨物的兩天里,莫鐘書已經擬出了章程。

此次航行途經佔城、爪哇、真臘、舊港、暹羅等地,每站只靠港三幾天,補足用水食物之後就一路往西,主要商業目的地是大食地區,直到東非麻林迪才掉頭回程,預計航行時間三年。每個乘客預收食宿費一千兩銀子,貨艙按需購買。

大富被這個天價嚇了一跳,一天一兩銀子的食宿費,豪華客棧的收費標準!而一般船主的做法都是免費提供船上的食宿,回來之後再收取貨物兩至三成的紅利。

莫鐘書買下的這艘船,雖然很新很大,可艙房里的生活設施也就勉強過得去,除非腦子進水了的,有幾個人會願意多花一大筆錢乘坐他們的船?

莫鐘書就象是听到了大富的月復誹似的,道︰「船上的飯菜,每天至少有一頓新鮮的瓜果或者菜蔬。」

淡淡的一句話,卻讓大富心頭一振。若能每天吃上一頓新鮮蔬果,那一千兩銀子就花得太值了。

出過海的人都知道,船上的飯食中,鮮魚臘肉都不少見,最難得的卻是陸上極是尋常又廉價的新鮮蔬菜。許多人因為長時間吃不到新鮮蔬菜而導致身體虛弱營養不-良(艮龍真覺得不可思議,「營養不*良」也是禁用詞嗎?),患上各種疾病。不少人出海一年半載,就已經面色蒼白,虛弱乏力,牙齦腫脹出血,牙齒月兌落,回來調養許久還恢復不了健康。

海貿的利潤豐厚,但需要的本錢大,周轉時間也長,能做這行的都不會太小家子氣,為了將來能有個健康的身體享用千辛萬苦賺回來的錢財,願意拿出一千兩銀子來吃得好些的人一定不在少數。所以這筆錢他們是賺定了。

只是這每天一頓飯中要有一道新鮮菜蔬可不容易做到。船出海之後常常一兩個月都看不到陸地,新鮮蔬菜又不耐存放,從岸上帶來的蔬菜頂多只能留上幾天。大富曾听說過有人用淡水澆發豆芽的,可那得消耗多少淡水啊,只有財力極其雄厚的人才會為此專門配備了一條隨行的水船,專門裝載淡水。莫鐘書還沒有這個能力。

不過大富倒不至于懷疑莫鐘書這個承諾是空口無憑騙人的,五少爺從小就足智多謀,一定是已經想到什麼好法子了。所以他不折不扣地听從指揮去招攬那些還買不起海船的小客商去了。

莫鐘書是沒有錢給自己的船也配置一條水船,不過他知道有個辦法可以弄到足夠的淡水。

莫鐘書交給二柱幾張圖紙,叫他去找瓷窯燒制。

二柱打開圖紙看了一眼,那上面畫的是盛水的缸子,只不過缸子底部多了一圈向外伸展的外緣,上面有三個小孔,缸子正中還有一條柱子,柱子頂部是個小缸子,那缸蓋的形狀也有點怪,象是個倒置的椎體。二柱雖然不明白這缸子有什麼妙用,可是他也和大富一樣覺得五少爺做事總有他的道理,到該讓自己明白的時候就一切都清楚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海闊天高最新章節 | 海闊天高全文閱讀 | 海闊天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