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高 第67章

作者 ︰ 艮龍

莫鐘書自貢院出來之後就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他想著中不中舉對自己都一樣,早則一年遲則兩年就要出海去了。所以他每天早上一睜開眼,就帶著幾個小廝在外面亂跑。

只苦了那兩位管事,天天去打探什麼時候才有鄉試結果出來,簡直就是度日如年。

好不容易到了放榜這一日,兩位管事早早地候在了紅榜下。

偏偏官差貼榜,卻是從最後一榜貼起,貼出來越早,名次就越靠後。兩張榜都看完了,莫鐘書那三個字還不見蹤影,急得兩位管事直冒冷汗。

顧管事問那貼榜的官差︰「官爺,還有多少未貼出來啊?」

官差面無表情地道︰「只剩前三名了。」說完就轉身走了。

這時另一個官差拿著最後一榜來了。張管事也不待他貼好,直接就矮子從他腋下瞄了過去。

顧管事就听到他大叫一聲「啊—」,忙問道︰「怎麼了,難道……」

「解元!五少爺是解元!」

兩位管事對望一眼,同時想到了一件事情,忙忙擠出看榜的人群,一路小跑著趕回他們租住的院子。

院子里靜悄悄的,莫鐘書早上出去後還沒回來。

幸好紅封賞錢都早就預備好了,兩位管事剛指揮著幾個下人把這些東西拿出來,報喜的人就到了門外。

正經敲鑼打鼓的喜報是應該送到澄州去的。可是省城的許多無業閑漢總是會在張榜後的第一時間就趕往新晉舉子們住的客棧或寓所去報喜,順便領幾個喜錢。

此時,莫鐘書正在色彩艷麗的掛毯,造型別致的燈具,明晃晃比人高的玻璃鏡子,長著翅膀的小人,以及瓖著各種寶石的彎刀匕首之間轉悠,時不時地挑選一兩件交給二柱,嘴里不停地向店里的伙計問東問西。

伙計看著二柱幾人手里抱著的大堆東西,料想這個少年是個大主顧,雖然他的話實在太多了些,而且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卻也不敢怠慢有問必答。

最後莫鐘書拿出一張大銀票結賬,很大方地把剩下的零頭賞給了兩個伙計。這銀票是離開澄州時莫榮添給的,這時拿來給他的老婆孩子買禮物,莫鐘書當然不會替他省錢。

伙計見他花錢豪爽,又殷勤道︰「後院的倉房里還有好些新貨,要不我領您再去瞧瞧可有喜歡的?」

莫鐘書本來就是抱著目的而來,要考察海外來的貨物中什麼東西最緊俏什麼東西銷量最大,當然不會拒絕這個機會。

到了後院,踫巧他們的老板正在看著幾個伙計清點貨物盤賬。

莫鐘書見這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膚色黝黑,身上隱隱透出一股海水的味道,不由得猜想這些貨物是否他親自出海販來的。而對方听說他是澄州府莫榮添的兒子,也起了結交的心思,親自陪著莫鐘書參觀庫房。

一番交談之後,莫鐘書得知道了這個人姓趙名有財,原是靠著出海販貨發家的,攢下大筆身家之後,漸漸就厭倦了海上的風浪,今年才在省城開了一間專營海外貨物的鋪子,安安穩穩地做起生意。因他與許多跑海船的相熟,不少出海歸來的商人都把帶回來的貨物托他發賣,所以他的鋪子里好貨琳瑯滿目,後頭院子里的倉庫里更是堆滿了充滿異域風情的東西。

在倉房轉過一圈兒,莫鐘書算是有了個大概的結論。海外來的稀罕貨物,銷量最大的要算各種香料,以及玻璃之類,寶石珊瑚樹等也極受富貴人家喜愛。不過呢,因海上風浪大,玻璃的損耗極大,裝船時都是整塊的大玻璃,到靠岸時十寸見方的已是少見了。而寶石卻還需要找到手藝高明的工匠打磨加工,否則賣相差了難有好價錢。

從趙家店鋪出來,莫鐘書又看了另外兩家同類型的店鋪,眼看著天都黑了,這才帶著人馬打道回府。

他心情正好,不料院子里的人心情更好,前來道賀的客人還沒有散盡,到處都是笑臉,恭喜的聲音此起彼伏。兩位管事臉上都笑眯眯的見牙不見眼,一見到他就撲過來,沒頭沒尾地道︰「中了,五少爺中了!」說完喜極而泣。

好在莫鐘書知道他們的心事,不至于誤會是誰中了雙色球大獎。

考試前,兩位管事去打探朝廷派來的學道喜惡,卻連最基本的人名都搞錯了。也不知道是朝廷故意為之還是有心人惡作劇,大家都以為學道大人名叫杜進,文風華麗。誰料莫鐘書進了貢院,他們才知道今年派來的學道其實姓李,乃是本朝最最有名的酸腐學究。從那時開始,兩位管事的心就吊在了半空中。要是莫鐘書落第了,老爺和老太太一定會怪他們辦事不力,不知道要如何責罰了。好在上天有惻隱之心,佛祖保佑,各路神仙顯靈,五少爺終究中了舉人,還是頭名的解元。這一下,不但之前的爛賬可以一筆勾銷,回去之後老爺和老太太必定還重重有獎。怎麼能叫兩位管事不激動不歡喜?

發榜第二日,按照慣例,省巡撫衙門要舉行「鹿鳴宴」,由主考、監臨、學政內外簾官和新科舉人參加。新科舉人先要謁見主考、監臨、學政、房官,然後依次入座開宴,宴席上還要演奏《詩經》中的《鹿鳴》之章,並且要跳魁星舞。

莫鐘書也按例謁見了那一溜兒的官兒,倒是叫那些當日巡視考棚的官員們大吃了一驚,本屆解元竟然是那個趴到地上逗弄螞蟻玩的孩子!解元的答卷他們都讀過,中規中矩,最後一場的策論更是見解獨到非凡,以致于李學道雖然更喜歡另一名叫謝一鳴的考生的辭藻文筆,卻是毫不猶豫就把莫鐘書點為解元。此刻,誰也沒有辦法把這個半大孩子和那份指點江山的策論聯系起來,他們心中同時生起一個疑問︰「不會是另外請人代筆的吧?如此將是本朝最駭人听聞的一樁舞弊案!」

基于這個想法,他們就圍著莫鐘書不停地提問,打著考校學問的幌子,不管是經史還是詩詞或者時政問題,通通連珠炮般地發出來,只為了能及早發現舞弊真相,不至于牽累自身。

幸好莫鐘書文史基礎知識相當扎實,而且前後兩輩子讀書極多,即便有些問題他自己並不真正懂得,也能鸚鵡學舌一番,應付自如。他口中作答,心里卻暗道慚愧。

他知道自己這個解元是歪打正著地得來的。只因考試前那一個傳聞,使得許多考生絞盡腦汁地努力要使自己的文章看起來更加花團錦簇一點,誰知道真正閱卷的卻是個古板嚴苛的,因此刷下了不少滿月復經綸之士,倒讓他撿著個大便宜。

雖然兩位管事交給莫鐘書的資料上說,學道喜愛華章麗句,他也不是不能寫出那樣的文章,但是他的目標是中下靠後的名次,所以采取了中庸之道,筆下之言既不華麗也不艱澀,四平八穩平鋪直敘,就是希望讓閱卷人不格外垂青也不特別厭惡。如果沒有那篇策論,也許結果就是如此了。

策論考的是時政。莫鐘書不喜歡政治,寫策論其實是他的一塊短板。可他到底在另一個世界里生活過三十年,學生時代讀過歷史,後來報紙電視互聯網上的時事評論也或多或少地看過一些,此時還有些印象。而那些所謂的時政問題,在歷朝歷代甚至那個民主世界,其實都是大同小異地存在,他並不費力就記起了某些應對措施。為了不交白卷,他便抄了過來,雖然經過處理之後的文字並不激揚,但卻對時下不少社會問題提出了相對可行的解決辦法。只是他忽略了一個問題,這樣的見識,不但這個時期的鄉試考生中無人能及,就是一些在朝為官多年的官油子也未必會有。因此,本屆解元公的帽子毫無異議地落到他頭上。

學道他們見莫鐘書不加思索就對答如流,倒是更加吃驚,懷疑漸漸煙消雲散,卻又開始驚嘆天降英才,後來听莫鐘書提及他在觀瀾書院里就讀多年,更是山長齊成章的入室弟子,他們終于釋然道︰「難怪!」在座諸人中就有齊成章的同年,遙想當年齊成章可是名冠天下的才子,他教出來的弟子理所當然應該出類拔萃驚鴻絕艷。

更換了參照物之後,莫鐘書這個少年英才就不那麼完美了,尤其是在他應要求撫琴一曲之後,這些人甚至認為他簡直就是給「琴書雙絕」的齊成章丟臉,因為他的琴藝只勉強過得去。

莫鐘書悄悄地舒了一口氣。

沒有人注意到宴會大廳的角落里還坐著一個觀瀾書院的學子。謝一鳴在得知自己獲得亞元殊榮之後,卻是無盡的惱怒。惱怒的根源就是那位在眾官環繞中的解元,如果隨便換了別的什麼人來出這個風頭,也許他不會這麼傷神。謝一鳴想不明白,為什麼一到關鍵時候自己總是被人壓了一頭,明明這一年多來那個紈褲子弟都鑽在錢眼中打滾,到書院的時候極少,用功的時候就更少,可是怎麼鄉試又是一直發奮圖強的自己輸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海闊天高最新章節 | 海闊天高全文閱讀 | 海闊天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