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高 第65章 阿拉伯語

作者 ︰ 艮龍

莫鐘書看看地上那張羊皮,又看看旁邊還有半鍋的豬肉和豬排骨面,腦子里突然閃過一個念頭,忙示意旁邊的伙計上前去拉開他們。

莫鐘書讓幾個伙計繼續給別的人分發剩下的豬肉面,他自己帶著那個高鼻梁絡腮胡子的年輕人走到一邊去。那年輕人的個頭很高大,莫鐘書要站到台階上,才能直視他的眼楮,和他平等交流。

「你為什麼不要豬肉面?」他知道穆斯林是不吃豬肉的,希望自己沒有猜錯。

年輕人用手擦掉額頭上的血跡,又拍了拍衣衫上的塵土,雖然一身狼狽,卻有一種讓人不敢輕視的氣勢。他道︰「我母親和妹妹生病了,她們想吃碗牛肉面。」他的話說得很流利,發音也完全正確,莫鐘書卻生出听洋鬼子說中文的感覺。

莫鐘書順著他的目光看去,就見不遠處的地上相偎坐著一對衣衫襤褸的母女,雖然她們所在的地方光線微弱,也還能看得出她們的五官比尋常人要深刻一些。

「你們跟我來。」

莫鐘書帶著他們一家進了店里,讓伙計去通知廚房現做三碗牛肉面來。

伙計回道︰「現在沒有鮮肉了。倒是有些臘肉……」

莫鐘書便笑看著他們。臘肉可是豬肉腌制的。

那小伙子忙道︰「不要緊,清湯面就很好了。」

莫鐘書看了看那面露菜色的母女,道︰「做幾個荷包蛋吧。店里如果還有什麼干菜之類的,只要不是豬身上的,也弄些出來。」

那三人听了,只一個勁地表示感謝。

在等面條的時候,莫鐘書又仔細觀察著那三個風塵僕僕的人。那對母女的面容憔悴,話語不多,基本上都是小伙子代言的。

「那羊皮經卷是你的?《古蘭經》?」其實莫鐘書心里也不能確定那就是《古蘭經》,只不過他听說過古代的《古蘭經》是經常被抄寫在獸皮上的,剛才那塊羊皮顯然年代很久遠了,又見他們不吃豬肉,所以才有這麼一個推測。

三人听了這話瞬間就都變了臉色,那對母女甚至站起來想逃跑。那小伙子也許是想到剛才那羊皮經卷掉下來時已經被莫鐘書看了個清楚,便也不再隱瞞,坦然承認了,「我們是寧夏的回**,世代信仰伊斯蘭教,《古蘭經》是我們的經典教義。」

莫鐘書淡淡一笑。這三個人看著更象維吾爾族人,而且一般的穆斯林也不會隨身帶著《古蘭經》出門,不過這不是他關心的問題,只道︰「你能誦讀《古蘭經》嗎?」

那小伙子看向莫鐘書的目光充滿了疑惑。听說漢人大多信佛,怎麼這個半大的漢人小孩對《古蘭經》有那麼大的興趣?

不過他還是拿出了羊皮經卷,逐字逐句地讀給莫鐘書听,每讀了一段,就停下來用漢語講解經文的意思,真有幾分阿訇的模樣。

莫鐘書听得心花怒放。沒錯,這絕對是阿拉伯語!經文的內容也和他上輩子看過的差不多。他沒吃過豬肉但見過豬跑,好幾次到了阿拉伯地區,去清真寺游覽時,踫上過幾次阿訇給信徒們用阿拉伯語講解和誦讀《古蘭經》,對阿拉伯語還是有那麼一丁點兒印象的。

面條端上來了。莫鐘書讓三人吃飯,他自己就在旁邊轉著念頭。

現在的商船下西洋,最遠可以到達阿拉伯半島和東非。雖然可以聘請通譯隨船,但如果能把一兩個自己的隨從培養成阿拉伯語人才,一定更加方便行事。

三人都餓壞了,雖然他們都竭力保持著文雅的吃相,也不過一刻鐘的工夫就把碗里的面條連帶湯水吃得一滴不剩,桌上兩盤小菜也掃蕩得一干二淨。旁邊的伙計見狀,又去廚房端了三碗面出來。

等到他們心滿意足地放下碗,莫鐘書心里已經計較好了。他對那小伙子道︰「你母親和妹妹臉色不好,看著病得不輕,可曾請大夫看診過?」

小伙子面露難色。看大夫抓藥都是要花錢的,他如果還能拿得出一文錢來,剛才就不會為了一碗牛肉面就和人大打出手了。只是,母親和妹妹的病情也確實不能再耽擱了。

莫鐘書把他的神色看在眼中,也不想吊人胃口,直截了當道︰「不如我們做個交易吧。你幫我教兩個人學會阿拉伯語,而我給你們母子提供食宿和醫藥。如何?」

小伙子眼神中出現幾分動搖,但仍然猶豫著。

莫鐘書不知道他們從哪里來,又要往何處去,但看他們的神色便知道他們一定是背負著什麼非要完成不可的重大使命,不然也不會帶病趕路了。而現在的通譯和別的手藝行業差不多,一般都只是家傳,很少教授外人。莫鐘書找不到別的師資可供利用,唯有對這個年輕人曉之以利了。

「我雖然不懂醫術,但略知醫理。我覺得,你母親和妹妹的病已經刻不容緩,不能再拖了。」

小伙子點了點頭,這一點他早就知道,只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他早已山窮水盡,無可奈何。

「這樣吧,除了剛才說的食宿和醫藥,我每月再給你十兩銀子的薪水。雖然治病教學會耽擱不少時間,但是有了錢,你們將來可以雇請馬車趕路。」

小伙子又看了看他母親和妹妹,她們的表情顯然是很願意接受這個方案的,便也不再猶豫點頭答應下來。

莫鐘書很高興,把他們安頓在雜貨店後面的院子里。

小伙子的話不多,只告訴莫鐘書,他姓馬名牛。

莫鐘書一听便知道是個化名,但他也不揭穿,只叫了李小滿和余春生過來與馬先生相見,讓二人從此每天抽出兩個時辰跟著馬牛學習阿拉伯語。

馬牛這一教就是將近半年。雖然只是臨時的教學,他也沒有敷衍了事。就和莫鐘書不問他一家三口的來歷去向一樣,他也從不問莫鐘書讓人學阿拉伯語的原因,只是盡其所能地傳道解惑。

李小滿和余春生雖然不知道莫鐘書此舉的目的,但和以往接受他交代下來的別的任務一樣地鄭重其事。莫鐘書有空時也來旁听過幾次,每次他來,馬牛都很耐心地從頭再教一遍。但他畢竟時間有限,只學完最基礎的字母和發音規律就放棄了,上輩子就听說過阿拉伯語是最難學的一門語言,如今看來確實不虛。他只能盡可能地給兩個外語學習者提供好一點的物質條件。

李小滿學得比余春生更快更好一點。余春生心里著急,于是天天早上提前起來背單詞。莫鐘書知道,這是因為李小滿原先沒讀過書不識字,學起外語來母語干擾比別人少,但他也不點破。無論如何,余春生學得越好,對他就越有利。

這半年中,馬牛的母親和妹妹得到了很好的診治。

莫鐘書本來就為他的員工們找了一個口碑不錯的醫館,每個季度定期為他們做體檢,一旦出現健康問題就馬上到醫館診治,全部費用都由莫鐘書負擔。這個醫療福利幫莫鐘書收買了很多人心,有效地增加了員工們的向心力和忠誠度。好幾個掌櫃和大廚在接到別家老板更高薪酬的邀請時,都不加思索就一口謝絕了。因為這時候一般的雇工生病只能自己掏錢抓藥,如果病情嚴重還會被東家解雇。

因為和醫館有長期的合作關系,醫館當天晚上接到消息就馬上派了最好的大夫過來。莫鐘書雖然希望她們痊愈的時間越長越好,最好能等李小滿和余春生基本掌握了阿拉伯語了才能離開,不過還是要求大夫給她們用最好的藥。

大夫為那母女倆細心檢查過後,發現病因只是感染風寒,只是她們一直風餐露宿沒有及時治療,再加上長期的營養不良,氣陰兩虛,身子越來越弱,導致病氣已經侵入到心肺了。病情雖然嚴重,但其實不算是大病,只要按時服藥好生調養就能康復。

雖說病去如抽絲,不過這兩母女還是以看得見的速度一天天地好轉。李小滿和余春生才剛學會了二十八個字母和發音規律,母女倆就不再咳嗽。再過一段時間,李小滿和余春生掌握了一些基礎詞匯的時候,她們已經調養得面色紅潤了。又過了幾天,大夫檢查過後說她們已經可以啟程趕路了。

莫鐘書心里發急,只能讓李小滿和余春生不要再管雜貨店的事務,全天候專心學習阿拉伯語。

馬牛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倒也沒提要走的事,反而更加用心地教導李小滿和余春生。

一直到了半年之後,李小滿和余春生已經可以說些簡單的句子進行會話了,馬牛才來向莫鐘書辭行。

莫鐘書知道不好強留,心中對他也是感激的,便讓人結算薪酬,又讓二柱弄了輛半新不舊毫不起眼的馬車相贈,車廂的暗格里貯存了很多干糧和牛肉脯。他知道對方急于趕路,又不願意與人接觸唯恐暴露身份,所以準備了這麼一份特殊的禮物。

果然,馬牛很滿意地收下了這份禮物,把一個小冊子交給莫鐘書:「這是我謄寫的一份《古蘭經》,阿拉伯語和漢語一樣有許多方言,但以《古蘭經》為標準,希望對幾位今後有些幫助。」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海闊天高最新章節 | 海闊天高全文閱讀 | 海闊天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