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高 第56章 面館

作者 ︰ 艮龍

任知府對這個剛剛進學的小秀才倒是和顏悅色,一連出了好幾道題考他,見他確實是個出口成章的,面上也禁不住帶了笑意,夸贊了兩句,又隨口問了他幾個問題,就打發了他出去。

之後任知府又和莫榮添聊了幾句,只喝了一盞茶就匆匆離去。

莫榮添一直恭送到大門口。

任知府上了馬車,又探出頭來對莫榮添道︰「今後有空兒了也帶令郎來我府中坐坐,我家兒子去年中的秀才,功課也還好,他們年輕人就該多親近親近,一起切磋學問。」

莫榮添忙恭敬應道,「承蒙任大人不棄,改天我一定帶小兒過府請安。」

「那就好,賢佷聰明伶俐,我家夫人想必也會很喜歡的。」

知府離開之後,莫榮添沒有再回宴席去,而是把自己關進了書房,手指有一下沒一下地叩著紫檀木書桌,眼楮望著牆邊那個一塵不染的書架,上面滿滿當當的書籍從來就沒被人取下來翻閱過。有點錢財的體面人家,不管主人喜歡不喜歡讀書,家里總得布置一個甚至幾個書房,擺滿了書來裝點門面,盡管許多時候這些書房的主人只不過是坐在這兒看看賬本。

莫榮添心里隱隱有了些猜度。他畢竟在商場模爬打滾這麼多年,觸覺敏銳的很,任知府好端端的怎麼問起小兒子定了親事沒有?听說這位知府只有一兒一女,似乎女兒就和莫鐘書年齡相仿,難道是他看上了自己這小兒子?這可是一樁打著燈籠也難找的好親事。莫榮添模著下巴想得美。

在現今的社會階層中,經商者最賤,為官者最貴,不然莫榮添也不會那麼看重能讀幾本書的小兒子了,因為學而優則仕,要是莫鐘書能踏上仕途,整個莫府都能跟著沾光。

不過知府大人沒有明說什麼,莫榮添便也只能在心里想想並不好亂嚷嚷。

在這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時代,平民百姓家的女子嫁給秀才是個很有面子的事,有錢財但社會地位不高的商家富戶,尤其喜歡找個秀才女婿來給自己臉上貼光。莫榮添給自己三個女兒挑的女婿就都是秀才。不過他們莫家不缺錢,他的秀才兒子可不能輕易找個沒有靠山根基淺薄的岳家。

早些年胡家就已經盯上了莫鐘書,莫榮添打的卻是待價而沽的主意。胡家只不過有幾間藥鋪,財勢都不顯,叫他們趕早兒靠邊站去。要是知府大人的閨女,那就不同了。听說這個任知府在京城的靠山很強大,任滿後定然要高升的。兒子要是娶了他的閨女,自然也就有了官場上的依仗,而自己也可以借這個親家的東風把生意做得更上一層樓。

莫榮添把如意算盤打得震天響。

同一時間,回到知府後衙的任知府和任夫人也在商議這件事。

任夫人疑惑地問道,「老爺,您不是一直念叨著要給女兒找個狀元女婿的,最不濟也要是個進士才行?怎的今兒就改了主意,竟然看上一個商戶小兒來?而且听說還是個庶子?」

任知府心情很愉快,滿臉笑意道,「那孩子雖然只是個商戶的庶子,才剛中了秀才,只是我瞧著他將來必定不凡,因此才想趁早把女兒許配給他。如今好女婿難找哪,下手慢點就被人搶去了。」

他剛剛已經在莫府里對那孩子考校了一番,相當滿意,不僅學問好而且氣度從容,在他這個知府面前說話也不卑不亢,一點也不象別的商家子弟見了大官兒那般不是膽怯畏縮就是巴結討好。莫榮添有的是錢,只要那孩子順利在秋闈春闈中榜上有名,再加上他們任家的幫襯,前程想要不似錦都難!他當即認定莫鐘書就是他的乘龍快婿。如果非要等到他金榜題名之後才去提親,恐怕已經花落別人家了,所以他要先下手為強。

任夫人嗤笑一聲,不屑道︰「老爺哪里看出他不是凡人了?一個剛進學的小秀才而已,也就只有在澄州這小地方才會被這麼稀罕著寶貝著,人人都當他有什麼遠大前程似的!天底下年少成名卻一生蹉跎無所建樹的人多了去了。」任夫人出身京城大族,後來跟著任大人走南闖北,見的世面多了,才不把個秀才當回事兒。

任知府細想之後,覺得夫人言之有理,要是下手太早,萬一莫鐘書江郎才盡碌碌無為,豈不是誤了女兒一輩子?他這時又開始慶幸自己尚未采取行動。夫妻倆研究許久,最後達成共識,他們的兒子和莫鐘書年紀差不多,且讓兒子先與他來往應酬,多加考察,明年就是大比之年,倘若他能順利中舉,再談婚約不遲。只是還須得想個法子穩住莫榮添,免得他先給兒子聘了別人家的女兒。

他們卻低估了莫榮添的商人本性。莫榮添久經商場,凡事先從利益考量。別說莫鐘書現在年紀還小,就算他已經十七八歲該成親的時候了,除非天上突然掉下個更有權勢的兒媳候選人,否則他決不可能輕易放棄知府千金這塊肥肉,一定會讓莫鐘書無限期地等下去。

過了幾天,莫榮添與莫鐘書來知府後衙拜訪,任知府只字不提女兒,只叫兒子任明瑞出來與莫鐘書議論學問。

這倒正合了莫鐘書的心意。他在莫府里裝了整整十年的書呆子,演起來絕對爐火純青游刃有余,尺度拿捏得非常好,迂腐呆板卻又不至于叫人討厭。

任明瑞口才極好,話題漸漸就從四書五經蔓延到了各地的山水景致人物風俗。莫鐘書便也跟著天南地北一通閑扯,還不忘時不時地掉個書袋嘆幾聲之乎者也。

任明瑞不知道父母的心思,只覺得眼前之人知識比自己更廣博。他從小就聰明好學,被人捧著贊著長大的,自視甚高,不想今日見了比自己還小兩歲的莫鐘書,他能說出來的東西對方基本上都能應答,雖然言語動作有些迂腐呆板,還是讓他忍不住贊嘆對方的博聞強記,也因此起了結交之心。

任夫人一直躲在屏風後暗中觀察,卻覺得那就是一個只會空談不通世務的呆子,這種人就算日後僥幸得中進士也只能放在翰林院的角落里坐冷板凳,虧得她丈夫還口口聲聲地夸他前途必定無量,果然是無量,一點兒量都沒有!

莫鐘書卻不管這些人心里的諸般計較。他現在正忙得不可開交。

書院里一同考上秀才的幾個同窗相約了彼此來往,王夫子幫他們聯系了幾個往年的師兄做了幾個文會。他還要繼續跟齊成章學琴,跟李夫子學書畫。

不過,他傾注了更多的力氣在新面館的選址籌備等工作上。

大富和阿貴已經在外面奔波了好些天,看了許多鋪面,挑了幾處他們認為不錯的出來等著莫鐘書拍板。

莫鐘書最後選定了流金街與東風路交界處的一個鋪面,一座三間開門的三層小樓,後面有一座不小的院子,中間是個天井,三面房屋有十幾間。院子里種著一顆槐樹,樹冠儼然一頂大華蓋,此時槐花盛開,濃郁的花香飄散在院子的每一個角落。

莫鐘書里里外外瞧了一圈,很是滿意,便讓大富去找原房主交錢過戶。

從去年底起,莫鐘書就交代大富,收上來的田租不再買田,把銀子留著另有它用。

大富不知道五少爺心底的盤算,不過他現在已經被培養成一個很優秀的決策執行者,不管他是否理解莫鐘書的用意,都不折不扣的照做不誤。

莫鐘書卻是有自己的考量,他今年也許不走,明年後年走不走還是個未知數,最遲大後年是一定要離開莫府離開澄州的。兩三年的時間不足以把劣田改造成良田,不如另外找個來錢快的投資渠道。

而餐飲業就是這樣的一個渠道,投資可大可小,銀錢周轉極快,運作得好的話,一兩年就可以翻個倍兒。屆時他把利潤都抽走,還可以給蘇直留個殼兒繼續賺錢糊口。

鋪面有了,裝修等細節問題自然有大富和阿貴操心。他只定了一個方向,要營造出光線明亮格調歡快的效果。

莫鐘書一向就只抓重點,現在的重點落在廚師的培訓上。

阿貴媳婦的手藝很好,可是她也和所有中餐廚師一樣,做面條做菜用多少油鹽都是憑感覺憑經驗。莫鐘書讓她試著帶了幾個徒弟,效果因人而異。

所以,莫鐘書近幾天一直在跟阿貴媳婦商議怎麼把面條的制作規範化,希望這些徒弟都能做出同一個味道的菜式。

他讓阿貴媳婦把該用的油鹽量記錄下來,然後找匠人定制專門的勺子,規定了什麼時候用一勺鹽什麼時候用幾勺油。然後再讓阿貴媳婦那幾個徒弟照著規定做,這樣做出來的就差不多一個味道了。

他沒開過餐館,可前世見識過的優秀餐飲企業太多了,把他們的經驗抄襲過來便已足夠。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海闊天高最新章節 | 海闊天高全文閱讀 | 海闊天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