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高 第37章 打油詩

作者 ︰ 艮龍

小山頂上的幾間茅草屋竣工了。方睿說要邀請同窗們來幫莫鐘書暖宅。

莫鐘書對這種事情向來是無所謂的,見方睿想要請同窗來熱鬧找樂子,便干脆給他搞了個bbq。將木炭放在臨時搭建的燒烤台上,點燃木炭,再將金屬編成的燒烤架放在木炭上方,旁邊的盤子里準備了些豬里脊肉和羊肉串,讓牧場里負責做飯和洗衣的兩個僕婦守在旁邊幫忙看著火候。另外他還提供一些醬油和辣椒面等調料。至于更豐富的食物,得大家自己動手去找,想要吃魚的去湖里釣,想要吃肉的自己去抓兔子。大富還牽了一只羊過來,讓他們自己宰殺著玩,可惜今日來的公子哥兒非富即貴,能自己穿衣吃飯就不錯了,沒人干得動這個,還得等大富找人過來動手。

李長義招呼了幾個人準備搖小船到湖中去捕魚,看著二柱拿給他的漁網就直搖頭︰「這漁網的眼兒這麼大,你是存心不讓我們抓魚不是?」這漁網是莫鐘書特意叫人織的,網眼比常見的漁網要大許多,小魚直接就能自己從網里逃出來。莫鐘書做過詳細的規劃,一定要讓魚長到足夠尺寸才能捕撈,絕不允許把不達到規格的魚抓上來。

現在湖里的魚苗已投放了不少,鴨和鵝各有幾百只,荷花也種了五六十畝。莫鐘書還特地跑去附近的山塘里舀了幾桶蝌蚪回來,現在已經長成小青蛙呱噪不停了。放眼望去,入目的全是密密匝匝地翠碧荷葉,綠意送涼。一陣微風吹過,絲絲的荷葉清香就悄悄沁入心脾。幾只小青蛙時而在荷葉間蹦跳穿梭,時而又撲入水中,濺起朵朵晶瑩的水花。鴨鵝成群的在水塘中游來游去,游累了,吃飽了,就跑到岸上撲騰著亮翅,將水珠抖落的四處飛濺,折射著太陽的金光。

李長義他們去了約有半個時辰才回來,一邊向岸上的人炫耀他們的成果,一邊感嘆︰「也不知道鐘書都給魚兒吃了什麼,怎麼就長得比河里的魚要肥那麼多?」這些魚其實都是李長義從河里打來的,他每次來,都要到河邊撒網抓些扔到湖里去。大富投放的魚苗還沒長到這麼大。

李長義的話只不過是一時好奇,說了就算,但另一個同窗卻上了心,跟著追問了好幾句。莫鐘書知道他家里也有魚塘,不過產出卻不好,此時話里明顯有取經的意思。莫鐘書雖沒有造福百姓蔭庇萬民的宏願,不過面對虛心請教的人倒也不會藏私,遙指著數丈開外幾個覆蓋著蘆葦席子的坑說︰「秘密就藏在那里,想要知道的自己去揭開看看便是了。」

那人依言走過去,掀起席子細看。等他回來,眾人發現他臉色發白,額上細汗涔涔,不覺十分好奇,便也跑過去看個究竟。只見那幾個坑里,密密麻麻地堆積著深褐色扭來扭去的軟體蟲子,看得人起了一層雞皮疙瘩。不過仔細看了,原來是地龍。單獨一兩條地龍,就算再粗些再大些,也嚇不了這些淘氣的半大小子,不過成千上萬地湊在一堆,還真讓人心里發毛。就算是牧場的工人,每天要取用時,也不願意直接用手踫觸,而是借助兩根長竹枝夾出來。

不過湖里的魚能長得這麼好,卻要歸功于這些丑陋到惡心的蚯蚓。

《養魚經》上說地龍菜葉等都是魚的好食物,但語焉不詳。不過莫鐘書素來熱衷這種毫無危險性的實驗,他在湖邊種了蘆葦和幾種常見的水草,又讓三個小童去與附近村里的孩子說,牧場收購地龍,八文錢一斤。鄉下的農家小孩沒什麼玩具,也不同于有錢人家的少爺要上學讀書,大多數孩子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就在山間田邊奔來跑去,抓螞蚱摘野果,閑得正不知道怎麼打發日子,听得牧場這邊收購地龍,便天天提個小桶小籃子的,漫山遍野地尋寶,等到桶里的地龍勉強把桶底蓋住了,就興沖沖地送到牧場來發財。

莫鐘書讓工人在湖邊挖了幾個大坑,把收購到的蚯蚓都一股腦兒倒進去。有些生猛健壯的蚯蚓一弓一弓地慢慢爬到外面去了,起先還有工人說要抓回來,被莫鐘書制止了,這些逃跑出去的精靈可都是好勞模,松土施肥還不要工錢,非但不能抓捕,還弄些糖水在遠處給予獎勵。剩下來的那些老弱病殘,每天都有一部分被扔進湖里去喂魚。好在蚯蚓的繁殖速度不慢,又不時有村里孩子送貨上門,魚兒們一直口福不淺,理所當然地要長點膘來作為回報。

李長義手腳麻利,就在湖邊把魚開膛破肚,摘除泥腸,內外抹上油鹽,塞進香料腌上,用竹簽串起來,放到烤架上,沒過多久,香味飄出老遠,把原本正在合力圍追堵截一只白山羊的齊簫齊笛也吸引了來,像兩只大肥貓似的守在旁邊,口水直流。剛剛與他們嬉戲的那只山羊竟然也跟了過來,低叫一聲「咩--」,倒像是給李長義捧場。

今年受制于資金有限,牧場里只養了兩千只山羊和一千只驢子。莫鐘數本來是想養馬或者牛的,但二柱說,養驢比養牛馬更合算,因為養活一頭驢所需要的草料比養活一匹馬所費的要少得多,驢也沒有馬那麼容易生病,驢皮可以賣給人家做阿膠,驢肉的味道也好。莫鐘書听他說的有理,而且小驢駒子的價格比馬駒牛犢便宜多了,就改了主意,先養一千只看看銷路再說。

齊簫齊笛很喜歡來牧場玩,好在羊和驢都是性情溫馴的物種,齊成章夫婦倒也能放心。莫鐘書記得科普雜志上說海豚可以治療兒童的自閉癥,突然奇想智障孩子和小動物多接觸也許會有意外驚喜,這想法雖然毫無根據有點異想天開,不過即便沒有驚喜也不會有損失,便經常叫上齊家兄弟來牧場玩耍,今天他們倆也來了,後面還拖著條紅色的小尾巴,以護兄使者自居的齊箏。

等大家都吃飽喝足了,這才突然想起他們今天的主要目的是來幫莫鐘書暖宅的,忙又一窩蜂地涌向山頂上去。

黃泥小路直通到山頂上一架粗糙笨重的松木院門。推門進去,是一個小小的院落,正中是三間茅草屋。茅屋一旁種了幾竿疏竹,另一邊是幾排翠綠的松樹。竹子還很矮,松樹也顯然是剛種下不久,籠罩在初夏的陽光里,顯得靜謐而美好。

方睿驚嘆︰「天哪,這是真正的世外桃源啊。」心里已經在盤算著回去也要建上一個茅廬過癮。

莫鐘書直翻白眼,方睿真是不知人間疾苦的典型!要不是銀根實在緊張,他又心急想要個自己的小窩,才不會搭這種茅草屋。今年收了田租他一定要再建幾間寬敞明亮的磚瓦房。他真擔心會不會外面下大雨這茅屋里就下小雨。

屋里的陳設也很簡單,可是收拾得一塵不染,樸素中更顯幾分清雅。窗前的書案上有一幅尚未裝裱的畫,方睿拿起來一看,畫上幾個小人或坐或臥或嬉戲,栩栩如生,雖然線條簡單,卻別有意趣,讓人一看就忍不住好笑。旁邊還寫了四句打油詩︰「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蟲冬多雪,讀書最好是來年.」

方睿把這詩念了一遍,故意把尾音拖得長長的。今日來的不少都正在頑皮貪玩的年紀,因為不愛讀書沒少被書院的夫子和家中的長輩責罰,听得這麼一首別開生面的「詩」,竟都齊聲贊好,看向莫鐘書的眼神平添幾分親熱。

方睿道︰「別人畫這個也就罷了,可不像是你這書呆子的寫照,還是讓我幫你保管著吧。」說著就把畫卷起來塞進自己袖子里。

莫鐘書不在意地擺擺手︰「又不是什麼好東西,送你也行。」這是他昨日心血來潮,突然想起了過去網上看到的幾句打油詩而隨興畫的一幅漫畫而已,也就方睿會把它當寶貝。

他自己不覺得有什麼,旁邊卻有人馬上遞過來一把折扇︰「這詩寫得實在太好了,真應該讓我家里那幾個老祖宗看看。你幫我把它題到扇面上去吧。」莫鐘書扭頭看去,說這話的叫歐俊年。

本朝商人之後也可參加科舉,許多有錢人家都把子佷送到書院去,指望這些孩子能考個功名回來給家里裝點門面。這歐俊年也是個富家子弟,為人倒也機靈活絡,只是無心讀書,每次夫子抽查考校他的成績總是排在倒數幾名,他家里的祖父母和父母恨鐵不成鋼,沒少在他耳邊嘮叨,讓他不勝煩惱。

莫鐘數接過扇子,也是一時頑皮,指使著歐俊年幫他磨墨,然後提筆寫了幾句︰「填詞日當午,平仄心下賭。誰知口中詩,字字皆辛苦?」還順手畫了個卡通小人,一手執筆一手搔頭苦惱不堪的樣子。

歐俊年只覺得這詩道出了自己的心聲,不禁笑出聲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海闊天高最新章節 | 海闊天高全文閱讀 | 海闊天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