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與征服之櫻石叛逆 第十九章 衣

作者 ︰ 杯具道長無解

周召共和歷2837年,中華聯邦的第二個五年計劃業已進入了尾聲。

自共和歷2828年正式實施五年計劃制度以來,中華聯邦的一切國家實力都被中樞集中統合,高度有效的進行全國部署,分配國民各項領域中的生產建設比重,調節著這個世界東極的內部再分配、再構築。

——就像是巨人體內的營養分配供養系統一樣。

任何一個系統的內部,都有著它的中央統合調度機制。就算是人體,各個細胞也不是亂長的,每一個細胞的位置、生長、發育、程度,都在a的藍圖規劃之中,並由ra負責轉錄、拼組。

九年的時間,已經令中華聯邦改頭換面了。

******

******

時代在發展,人類在進步。這世上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

——包括衣式服制。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最古老的漢服衣式,是衣裳制,上衣下裳,而且還沒有褲子。是以坐姿必須得是正坐(跪坐),否則要是盤踞而坐的話,那就要露蛋蛋了,那可是很失禮的。

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中國人的老祖宗才正式把「褲子」這種東西從游牧民族那里引進而來,在解決了保暖、貼身、舒適、便利、適宜運動等問題的同時,也改變了華夏的衣服制度。

從曲裾到直裾,從交領到圓領,從寬袖到窄袖……這些衣冠形制上的演變,無一不印證了漢服隨著時代發展而變化的趨勢。

而到了工業革命時期,華夏衣冠產生了兩項最大程度的變革︰發髻與服制。

男子去工廠上班做工,面對著種種機械,長發已經不合時宜,甚至會帶來危險。在生命安全的面前,最為重大的一次華夏衣冠的形制變化產生了︰髡發!

男性工人在工業力量的面前,選擇了剪成短發,當年在中華聯邦可是引起了舉國的大震動,史稱「男工髡發」運動。

而最終的結果,是國家上下,皆在工業的偉力面前,選擇了妥協。

而另一項變革,則是因為人們的生活節奏的加速,對于衣服的便利性越發重視,最終導致了衣褲制的興起,上衣下褲的形制,在日常生活當中近乎全面的取代了衣裳制、深衣制、衣制等,史稱「衣褲興制」。

——對了!另外還有個「女制衣褲」運動,是女性爭取服飾改制、衣褲著裝的權力。

在進入現代化時代後,人們的忌諱少了更多,眼光也更加開闊,因此對于衣服形制的變動,也就有了更高的容忍度。

******

******

中華聯邦海軍,東大洋巡護府,準將林有德,看著自己手邊這套剛剛發下來的新式海軍制服,叼著煙斗,啜個不停。

現代化的華夏衣冠,衣褲形制早已深入人心。而世界各地的衣冠形制,其實也都差不多的,在日常間,都是上衣下褲,頂多只是各國在細節處各有不同,留有各自的文明文化印記。

比方說中華聯邦的衣褲形制,上衣依然是右的——管你是紐扣拉鏈還是其他,都得是衣襟左上右下!當然,若是交領的那就更好了。

林有德面前的這套新式將官級海軍日常服,通體白色,形制近于西服,大翻領,衣長臀下,衣面上別無雜色、花紋、口袋,配有大蓋帽、肩章、腰帶、海軍大衣。

這種新式海軍服,體現了流暢簡潔的美學。

但是,令林有德不滿——或者說是發愁——的是︰海軍大衣背後的那兩個「正義」的毛筆大字啊!

頗有一種莫名的羞恥感啊有木有!

一想到自己以後得天天披著這倆大字走來走去的模樣……林有德就有一種捂臉的沖動。

听說這次的新式軍服,是由那位格物大學士丞相大人親自拍板定下的?

丞相大人啊,您是想鬧哪樣啊?!

林有德拍了拍自己的腦袋,但沒有得到任何回復。

「唉……」他認命似的嘆口氣,然後反手將這件令人糾結的海軍大衣披在了身上。

「正義?」他噴了口煙氣,「打仗還有正義?」

他笑嘿嘿的搖著頭,然後走出了房間。

******

******

「就是這個?」

蕭白朗審視著面前的這套「火箭飛行機動服」。

「這個就是——火箭飛行兵的裝備?真的成功了!?」

「空軍用動力外骨骼裝甲項目之一,代號‘蜻蜓’。」一旁的老者推了推眼鏡,很是自豪的說道,「搭載了微型化金屬氫電池組、異步推進系統、回旋穩定儀、腿部結構式三元矢量噴口、翼型穩定推進器、帶瞄準陣列的風冷頭盔、肩部的光子火箭發射巢(2)、腕部電磁槍(2)、體表鏈接神經沖動信號捕捉式裝甲操作技術、蜂窩結構的金屬化塑料裝甲……」

「速度可以達到150米每秒,但這還不是極限。」

「采用了輕量化設計。由于納米技術沒能跟上,所以防御力較低,只能防御小口徑槍械,重型槍械的話,如果不擊中要害,也是可以承受的……」

怪異的結構性頭盔,整張臉都籠罩在面具之下,護目鏡向外凸出、構築出了一條弧線,先進的光致變色顯像系統在提供了良好視野的同時,也流露了六邊形集合體堆積出的秩序感;

結構性裝甲服,外部的各處都安插了金屬化塑料裝甲模塊,散發著金屬色澤的軍用工程高強度塑料,顯露出了幾丁質的質感;

裝甲服內部的「神經沖動」系統,鏈接著駕駛員的生物神經系統,將神經脈沖信號轉化為外骨骼的動作指令,比常人更靈活;

向後上方高高翹起的穩定推進器,符合著氣動力學的結構造型看起來頗為怪異,但在回旋式穩定儀的作用下,足以在電光火石間調整機體平衡、飛行姿態。

肢節一般的結構性組合的外形,令人不由自主的聯想到昆蟲。

撫模著冰冷而又膩滑的金屬化塑料外裝甲模塊的表面,蕭白朗的心中充滿了不可思議︰「居然真的造出來了!我是說……你們真的把火箭發動機微型化了!這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你們是怎麼做到的?!」

嗯哼一下,那位老者推了推眼鏡,「主要是得益于納米材料學的突破性進展,令火箭發動機微型化提供了可能。否則按照原計劃,我們是打算在‘噴射’項目上多下功夫的……」他指了指一旁展示架中的那套火箭飛行裝甲服,背後(相比之下)笨重的火箭背包尤為醒目,「可惜納米電子學進展不大,要不然計算機的性能可以更高。」

「它的設計理念是︰小規模的高機動空中突襲作戰。相信它會在偵查、諜報、突襲等方面取得優良成績的。」

「另外,它還有簡化版的‘無翼蜻蜓’,取消了翼型穩定推進器、肩部的火箭巢,以及其他一些負重,只具備最基本的飛行能力和護甲能力,調節了一些功能,可以作為空軍的抗荷服使用。在機體被擊落後可增加飛行員的生還率……」

「總之,‘蜻蜓’是一塊考慮了多元化應用功能的空軍型動力外骨骼裝甲。移植不同的模塊,可以具備不同的功用。」

「樞密院打算向全空軍推廣這種戰斗服嗎?」

蕭白朗打斷了這位老者的介紹熱情,不過老者毫無不滿,而是接口道︰「是的。未來的所有飛行物駕駛員,都將著裝它——或者類似的裝備。」

「電池夠用嗎?」

「激烈作戰的話,三個小時不成問題。」

「其他武器?」

「如果您願意,可以在武裝帶上系上手炮。」

「可惜防御是硬傷。」蕭白朗做出了總結。

而對于這個總結,老者不以為意的推了推眼鏡,「當納米電子技術獲得突破後,我可以向您保證︰您可以穿上它,空手接子彈。」

「哦……」蕭白朗的眉頭緩緩上浮,「我期待著。」

******

******

「aaaaaaaaaaaaaa!!!」

伴隨著憤怒的戰吼,一個金屬的大塊頭拋下了已經射光彈藥的口徑夸張、塊頭夸張、重量也同樣夸張的單兵電磁軌道步槍,從腰間的磁附式武裝帶上摘下波能高周波振蕩戰斧——同樣是個大家伙——在腳底與背後的火光推進中,狠狠撞向了那台可憐的坦克。

在轟鳴聲中,坦克凹凸變形、支離破碎,與它的其他同胞們踏上了同一條道路——破碎的零件之路。

一地殘骸之上,一個班、共十人的陸軍型動力外骨骼裝甲實驗部隊成員正在踏著火舌與金屬散步。

兩米多高的身軀、粗獷厚重的造型、剛直方稜的線條、土氣軍綠的涂裝,共同勾勒出了屬于暴力的異質美學,明明是如此的格格不入,卻又讓人忍不住的去注目于它。

「陸軍型動力外骨骼裝甲第32次實驗結束。」

伴隨著喇叭廣播中的電子音,一隊人馬匆匆進場。

當先的清理機器人噴射出了泡沫滅火劑,打掃著實驗場地中遺留的殘骸。而這隊鋼鐵的戰士們,則邁起沉重的步伐,迎向一眾來人。

「感覺如何?」

「棒極了!」

隨著金屬的摩擦音,頭盔的面部打開,露出了班長的年輕面孔。

「這種‘鐵人’式動力外骨骼裝甲真是棒極了!沒得說!」

「但造價太貴了!」軍械部來的負責人一臉肉痛之色,「一個天兵,加上配套的動力外骨骼裝甲,就得62萬貫(約合6千萬人民幣左右),都足夠三輛標準制式天啟了!」

「放心吧,以後造價會降下去的。」項目組的負責使,年輕的陸軍準將揮了揮手,「可別忘了下一個五年計劃是什麼啊。」

「機器人大生產麼……」

幾人掃了兩眼一旁正默默清掃殘骸的幾台清理機器人。

「未來的戰場,也是屬于它們的啊……」

「怎麼語氣這麼惆悵啊?」有人調笑著問道。

「準確的說,是紀念的語氣。」他苦笑著回復道,「紀念一下人類的歷史。」

畢竟,人類史就是戰爭史。機器人在戰爭中取代了人類,算不算是一種人類史的終結呢?

誰知道呢……

負責使回了回神,然後宣布道︰「中華聯邦第二代動力外骨骼裝甲‘鐵人’式,研發完畢!」

「萬歲!」

眾人歡呼鼓舞!

至于中華聯邦的第一代動力外骨骼裝甲「雷雲」式?

那個缺乏實戰價值的東西早就成了中華聯邦城市管理行政執法使司的標準配置了——「舒爽的電流,清醒的大腦!」是城管們的口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命令與征服之櫻石叛逆最新章節 | 命令與征服之櫻石叛逆全文閱讀 | 命令與征服之櫻石叛逆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