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滄海 第一四八章 人影閃過

作者 ︰ 琴昂

向東彎還是向西拐,王大海處在兩難境地。劉春花的父親是未來藥店的老板,應該尊重他的意見,向東彎比較合適。然而劉春花的母親是家中的老板,是管理未來藥店老板的老板,如果不以她的意志為轉移,一旦反悔,收回投資,開藥店的事就要泡湯,前功盡棄,一無所獲,白白忙活一場。

難道找不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良策,王大海靈機一動,對劉春花的父母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必須在看過以後,評價一下,再做出決定。」

「我是一切行動听指揮,小王,現在你說話算數。」劉春花的父親說。

「小王,不需要調查,我心中有數,鬧市里小藥店開不起,高房租會把店面壓垮。」劉春花的母親堅持自己的觀點,理直氣壯地對王大海分析道。

「房租雖然高,但是人氣旺,可以兼營一些保健器材。一個女人家,頭發長見識短,懂得什麼?」劉春花的父親不服氣地插話說。在他的潛意識里,瞧不起長頭發的人,從心里不接受或是排斥女人的意見。

「男人光頭有見識,生意還沒有做,就想著花花腸子,到時一門不門。」劉春花的母親立即反駁道,並用雙手不停地捶打劉春花父親的肩胛。

劉春花母親很生氣劉春花父親說的後面一句話,明顯是對女人的一種不尊重。在過去,女人一般不會受到教育,也不常常出門戶,所以大多見識短淺,現在都是什麼時代了,還說出「頭發長見識短」這個詞語,雖然是一種舊有文化積澱出的詞語,沿用到今天。但絕不能在劉家繼續出現,是對女人的一種蔑視。所以劉春花的母親文攻武斗,雙管齊下。

「開店不就圖個賺錢。如果在小區里開藥店,成天待在店里守株待兔,想賺回本錢,要到猴年馬月。」劉春花的父親雙手做抱頭狀,委曲地申訴。

「雖然不能賺大錢,但天天有進賬,圖個安穩。適合春花在那里長期干。」劉春花的母親思前想後,態度堅決地說。

劉春花的父母都是得理不饒人,目前劉春花母親佔上風,顯示出一言九鼎的威風。然而劉春花父親雖然口不敢言,但沒有心悅誠服,自己的意見仍然憋在胸中。倆人之間意見分歧較大,各執一詞,相持不下,一時很難統一起來。

總之,在鬧市與小區里開藥店,各有優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不同的立場或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看法。王大海左右為難,原來想先進行調查,利用這段時間緩和劉春花父母之間意見的對立,通過調查數據的分析,也好拉近倆人意見的距離,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形成共識,然而此路不通。

「我們都不要再爭論下去,想法都是好的,但是最終還是要看江海醫藥公司的意見,畢竟在濱江是開辦他們的分公司,目前不能僅局限于兩個地點,爭取多看幾個地方,好讓他們有一個選擇的余地。」王大海站在熙熙攘攘的人行道上,搖著雙手,對劉春花的父母說。

「小王講得對,還可以到車站、碼頭看一看。」劉春花的父親看到王大海沒有听從老伴的意見,暗自高興,也算是自己堅持在人民路鬧市區開店的意見羸了,得意洋洋地附和著。

「多看一看,我沒有意見,那就抓緊時間,趕快去轉一轉。」劉春花的母親說著話,就調頭向南去,前方再過兩個街口,就是濱江大道,站在濱江大道上,向東眺望,不遠處就能看到大輪碼頭高大的候船室。

要到幾個地方去看一看,王大海只好回到德豪公司,將吉普車開過來,帶著劉春花的父母,利用半天時間,繞著濱江城轉兩圈,先要找房屋中介,尋找到有用的信息,再找到願意出租門面的地址,里里外外地仔細察看,不是嫌租金貴,就是門面的市口不好,沒有一處中中意的門面,最後還是劉春花的母親,堅持在她看中的小區沿街店鋪中,挑選一家賣早點的門面房,以略加點租金的方式,拿下這家門面房。然而報到江海公司,還少兩家備選門面,怎麼辦?王大海摘錄兩家出租門面的信息,一處是最繁華地段,人氣旺,顯然賣藥不適合。另一家坐落偏遠的城郊結合部,房租便宜,街道上車水馬龍,然而在此人行道上停留的人卻很少,更沒有幾個人能買藥,門可羅雀。

毋庸置疑,最後定下來的店面,還是在小區臨街,將早點鋪談下來,達上劉春花母親的意願。事後,劉春花父親一算成本賬,也啞口無言,不再說「頭發長見識短」之類的話。王鵬帶領江海醫藥公司人員,協助劉春花父親,到工商局辦理好營業執照,因為是開辦分公司的藥店,其他手續順水推舟,沒有多少阻礙地辦妥。

吳兵安排兩名木瓦工,準備給門面裝修幫忙。他走進門面,看著天花頂棚,皺著眉頭,對王大海說︰「這頂棚怎麼處理?」

「我已經安排劉伯伯去買白紙,重新糊上一層,出個新。」王大海在指導著電工怎樣走電線,安裝照明電燈。隨意地回答吳兵。

「這蘆席頂棚早已經淘汰,必須扒掉,至少換成縴維板做頂棚,如果有條件的話,拿三合板或是五合板來做,那更氣派。」吳兵走到王大海的身邊,勸說道。

「這又得增加成本,在頂棚上,用白紙糊出來,看上去很漂亮。」王大海沒有理會吳兵,繼續與電工,在牆上指指點點。

「如果董事長舍不得這筆開支,算我吳兵送您岳父的開業賀禮。」吳兵堅持要換頂棚,算起帳來,也多不了多少,用紙糊頂棚,得年年糊一次,蘆席易毀,得經常換。如果用縴維板做頂棚,用白漆刷上去,雖然一次性投資大一點,但一勞永逸,不講管用二十年,十年下來,看上去肯定還是新的,並且還牢固,比紙抗漏雨,老鼠以及貓想鑽,也要花一番苦功夫。

「謝謝你的好意。江海公司來人都沒有說,你倒操起閑心。」王大海一口回絕吳兵提出的更換頂棚建議。

「如果想把生意做好做大,必須要向江海公司看齊,不要搞成一副寒酸樣。市場不是福利院,沒有人同情,要有一定的派頭,氣場大,人們才敢到你這里來消費。」吳兵沒有理會王大海冷淡的態度,他已經揮揮手,兩名木瓦工,心領神會,開始搬梯子,登高掀頂。

由于吳兵的態度堅決,王大海沒有再阻止吳兵的手下掀頂棚。他人走出門面房,讓開場地給工人拆。在這閑暇時間,王大海對吳兵︰「我想用107膠,做一個彩色水泥地面,價廉物美。需要你指導一下。」

「107膠水泥地面既耐沖擊,又起到裝飾作用,是一種經濟實用的地面裝修形式。董事長,您想得妙,把地面做成綠色,既大方又漂亮。」吳兵說到自己的老本行,洋洋得意地對王大海侃侃而談。

「光說好,要談談怎麼做?」王大海問。

「董事長,工地上的瓦工不會此活,我從南湖調裝修工人過來。」吳兵馬上回答。

「不需要,你講一下配比,我自己來干。」王大海繼續追問。

「董事長,還是給我來做地面。」吳兵不好意思地回答。

「我們倆有一個分工,你上天,負責天棚。我下地,做彩色水泥地面。不要客氣,說說配比,讓我也親自體驗一下。」王大海如實地向吳兵談到自己的想法。他想這點小事,不必興師動眾。

「其實,做起來也簡單,就是用水泥摻和好膠水,在地面上刮一層。原料最好用325號以上的 酸鹽水泥、107膠、顏料。這三樣的配合比是,水泥:膠:顏料為1:0.29:0.07。一般刮兩遍,每次用零號砂紙將表面打磨平,不留有刮痕。最後上蠟,彩色107膠水泥地面就告完工。」吳兵熟練地回答。他看到王大海不想拉扯更多人員,也就沒有再強求派工人來裝修。

王大海與吳兵倆人蹲在門面房前的人行道上,正在講話的時候,王大海的眼角,看到一個熟悉的人影閃過,王大海集中精力注意搜尋,剛才看到人影的地方,對面梧桐樹下,現在空無一人。他相信自己的眼楮,不會看走神。王大海跟吳兵簡單地敘述一遍後,跑到對面的梧桐樹下,再次查找,仍無所獲。

「請問女乃女乃,剛才,這樹下的人,往哪個方向走了。」王大海走到花壇邊,彎著腰,面對坐在那休閑的老人,禮貌地問。

順著老人指的方向,王大海與吳兵迅速跑過去,分頭四處尋找,那人杳無蹤影。王大海與吳兵失望地返回梧桐樹下,王大海心有不甘,再次詢問老人。

「那人天天來,在這個時候。」老人指著梧桐樹,癟著嘴說。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最滄海最新章節 | 最滄海全文閱讀 | 最滄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