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玩轉地球 第十七章 收服人心

作者 ︰ 減肥比登天還難

第十七章收服人心

哥們今天真高興呀,真高興,第二天一大早,王凡就早早地起來了,說起來也許不太正確,應該說這小子就沒睡,昨晚體質提升後,他就興奮得睡不著了,說來也不怪他,就他那個胖樣,平時跑幾步都得喘得要命,昨晚體質剛到二級,這渾身上下就充滿了力量,特別是他空手打折了床頭的橫梁後,這就更加說不出來的得意,咱現在也是個武林高手了,這過些日子回到現代,特別是小苗來的時候,自己得好好表現一通,最起碼,這小苗以後動手掐自己的時候,自己感覺不到疼不是?

就是你這熊樣,我還以為你高興什麼呢,原來就是為了女朋友打自己的時候不疼呀,就這麼點出息,讓你提升體質,真是明珠暗投呀。

有錢難買我高興,王凡才不會和深藍生氣呢,打又打不著,氣他又不敢,現在深藍可是大爺,誰知道什麼時候得求人家呢,搞得他老人家不高興了,關鍵的時候給自己下個絆子,自己都找不到說理的地方去。

四個姑娘也看出來王凡今天特別高興,這主子興致好,做下人的更得奉承不是?于是,這就各現神通的盡力哄王凡開心,你還別說,四個丫頭從小在宮里長大,平日吹拉彈唱是樣樣精通,就著王凡高興,燕王也沒來找他,于是,干脆四人姑娘分別演示才藝,你喝個《聲聲慢》,她來個《鳳求凰》的獨奏,王凡雖然听不太明白,可看著四個漂亮姑娘圍著自己團團轉,這心里也高興呀。

王凡正美著呢,姚廣孝跌跌撞撞跑了進來。

快、快、快,王仙長,快去救命呀,王凡這正爽著呢,可姚廣孝這上氣不接下氣的一通亂喊嚇了王凡一大跳。

搞什麼呀,老姚,昨晚我累得半死,今天剛休息一會,你就跑來搗亂呀,救命救誰的命呀。

我說王仙長,你就別說了,快和我去奉天殿,去晚了的話,咱大明讀書的種子就沒了。說完,也不管王凡高興不高興了,拉起王凡就向外跑。王凡說你等會,讓冬梅拿來自己的布包,王凡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這寶貝都在包里呢,可得隨身攜帶。

王凡在路上總算把事情听明白了。

原來,王凡的話朱棣是真听進去了,燕王一大早就帶著新舊臣子去孝陵祭拜朱元璋去了,在孝陵,朱棣是連哭帶嚎,情真意切地一通表演,光祭文就讀了快一個時辰,一方面說明自己起兵靖難的不得以和必要性,另一方面把建文帝說得如桀紂在世一樣,就好象,如果他不起兵,大明就得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在祭奠過程中,暈倒了好幾次,這下面的臣子們雖然大部分都明白朱棣在做秀,可一些前朝的讀書呆子們還是大受感動,對朱棣的反感也少了不少。

最精彩的還是回到奉天殿後,朱棣牢牢記得王大仙長的話,所有建文時期的臣子,不管在靖難之役中有沒有反對過自己,一律不加問罪,所有人的爵位和官職都不動,原來干什麼的就還干什麼去,又當著所有人的面,學著當年曹操的做派,把抄到的在靖難之役中,所有大臣們上表要求征討朱棣的奏章一把火燒了個干淨。表示自己的大度和對有過錯誤的建文時期的大臣既往不咎,接著又大封功臣,不分新舊臣子一視同仁,光公爵就封了四個,侯爵不下二三十位,沒有升爵位的大臣全體長俸祿一級,這下子,整個奉天殿都是一片歡笑之聲。就是嘛,給誰干活不是干呀,這燕王大老板這麼慷慨,說明大家以後好日子到了,誰不高興呀,至于說建文帝,誰是建文帝?老子不認識,我現在是為燕王打工的干活。

就著大活高興的勁,新晉大學士解縉上前跪奏,說燕王堯舜禹與,睥睨天下,威儀天下,皇恩浩蕩,萬民景仰,勤勉為政,英明神武,愛民如子,勤政為民,雄才大略,文韜武略,恩澤天下現在只是個王爺哪行,必須立即登皇帝位,成為九五之尊,這下面的臣子一听對呀,這個馬屁不拍什麼時候拍?這可是擁立之功呀。于是,下面是群情激奮,就差直接拉著朱棣去天壇了。可這要當皇帝得擬寫即皇帝位的詔書呀,如果按解縉的心思,這個詔書自己寫最好,可人貴有自知之明,論擬寫即皇帝位的詔書最有資格的,只有方孝孺了。

方孝孺乃當世一大儒。史載︰方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初浙江海寧人。幼聰慧,6歲能詩。15歲隨父兄北上濟寧,勵志攻讀。及長,承學于一代名儒宋濂,成其得意門生。洪武十五年(1382),東閣大學士吳沉等起薦方孝孺,應征至京,在奉天門奉旨作《靈芝》、《甘露》二詩,甚合上意。賜宴時,太祖朱元璋有意使人欹斜幾具,試其為人,方孝孺正之而後坐。朱喜其舉止端莊,學問淵博,有期待日後輔佐子孫之意,厚禮遣回鄉。此後十年,居家讀書寫作,著《周易考次》《宋吏要言》等篇。31歲時,仇家于叔爭訟,詞連孝儒,官府籍其家,械押至京問罪。朱元璋見孝儒名,特名釋放。洪武二十五年,再次受薦,授漢中府學教授,深為蜀獻王賞識,聘為世子師。洪武三十一年,朱允炆繼位,召孝儒入京,任翰林侍講學士。次年,值文淵閣,尊師以禮,帝讀書有疑,即召講解。凡國家大事,常命孝儒就坐前批答,時宮中纂修《太祖實錄》及《類要》,孝儒任副總裁。後調文學博士,奉命與董倫、高遜志等主持京考。

按現今說法,方孝孺是一位高級知識分子,學問淵博,為人師表,深得當時國家領導人——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及建文帝朱允炆賞識,特別是儒家思想根深蒂固,深喑忠孝仁義禮智信之真諦,皇帝都對他尊師以禮,又讓他主持京考,是個思想家、教育家,在當世地位很高。

于是,下面大臣一口同聲推薦方孝孺擬寫即皇帝位的詔書,朱棣現在正爽著呢,想都沒想就召方孝孺前來。

如果按歷史的原貌的話,下面應該是這個情節。

朱棣他強迫方孝孺擬寫即皇帝位的詔書。方孝孺嚎啕之聲響徹殿庭,為失去明君朱允炆而悲切,對朱棣的要求不予理會。朱棣走下殿來跟他說︰「先生不要這樣,其實我只是效法周公輔弼成王來了。」方反問︰「成王安在?」朱棣答︰「已**。」方問︰「何不立成王之子?」朱棣道︰「國賴長君。」方說︰「何不立成王之弟?」三言兩語,就把朱棣逼到了牆角,使朱無地自容。朱棣憤然,「此朕家事!」讓人把筆給方孝孺說︰「此事非先生不可!」方孝孺執筆疾書「燕賊篡位」數字,擲筆與地,且哭且罵:「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朱棣發怒說︰「汝不顧九族乎?」孝孺奮然作答︰「便十族奈我何!」朱棣氣急敗壞,恨其嘴硬,叫人就將方孝孺的嘴角割開,撕至耳根。孝孺血涕縱橫,仍噴血痛罵。朱棣厲聲道︰「汝焉能遽死,當滅十族!」朱棣將其家屬逮解至京,當其面一一殺戮。孝孺強忍悲痛,始終不屈。胞弟孝友臨刑時,孝孺淚如雨下,孝友從容吟詩︰「阿兄何必淚潸潸,取義成仁在此間。華表柱頭千載後,旅魂依舊回家山。」孝孺亦作絕命詩一首︰「天將亂離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猷,忠臣發賁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嗚乎哀哉兮庶不我尤。」

嗚乎哀哉!明成祖朱棣殺了方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了!

昨天在看記錄片時,姚廣孝可是看得比朱棣認真,朱棣同志主要關心大明朝的歷史走向,他哪會事無巨細呀,可姚廣孝可真真的記得朱棣殺了方孝孺的,現在一看朱棣要召方孝孺前來,那還不嚇肝膽俱裂呀,他知道,他勸不了朱棣和方孝孺,現在只有一個人有辦法,那就是王大仙長,于是,他這才來找王凡的。

王凡听明白過程後想,按自己的脾氣的話方孝孺這樣的酸文人死一個兩個沒什麼,反正按後世網上的那些貼子里的話說,「儒家思想講究中庸之道,對于華夏民族幾次大的歷史機遇沒起什麼好作用」。可如果自己不讓他死的話,這算不算改變歷史呢?如果改變了歷史自己是不是有好處呢?

正在王凡左右徘徊時,深藍突然說了一句,方孝孺必須救,說完就沒動靜了,連個原因都不再說。王凡現在對深藍的話是言听計從,既然深藍老大說必須救,那救就是了。可如何救呢?王凡一邊跑一邊想,有了。王大仙人眼前一亮。

王凡和姚廣孝剛跑到奉天殿大門口,就听到朱棣的咆哮聲了,「汝不顧九族乎?」王凡一听正好,可不能讓方孝孺說出那句「便十族奈我何!」那事情就大了,于是,王凡高喊一句,「酸儒,你閉嘴」。

殿內眾人都一驚,這誰這麼大的膽子,這可是開朝會呢,而且燕王殿下正在氣頭上,這人不得被剮了呀。可出乎大家預料的是,暴怒的朱棣見到外面闖來的人不僅沒生氣,反而向來人深鞠一躬,口中還恭敬的說道,「不知道仙長到來,未曾遠迎,請恕罪」。王凡扶起朱棣,不說別的,先來了一句,紀綱何在?朱棣不明所以,看王凡繃著個臉,只好說,紀指揮出列,左邊的武將中走出一人,看來人,三十歲左右的年紀,身材高挑,面白如玉,一張笑臉惹人喜愛,只是在那雙笑眼中總露出幾分陰冷。王凡也不多話,從布包中拿出電棍打開開關,一下就刺到紀綱的身上,紀綱是一點防備都沒有,一聲慘叫倒在地上渾身抽成一團。朱棣和眾人都是驚詫莫名,王凡也不解釋,讓人將紀綱綁了,送到天牢看管,然後對朱棣說道,事情緊急,請陛下封閉奉天殿。朱棣也不多話,叫錦衣衛嚴守奉天殿,沒有旨意任何人不得入內。

王凡來到方孝孺面前陰冷的說道,你是方孝孺?方孝孺見王凡面色不善,也沒好氣地說道,正是,你又是何人?

王凡不接他的話頭,突然來了一句,你剛才是不是要說「便十族奈我何!」方孝孺一驚,你又如何知道?

王凡還是不回答,接著問,你讀書是為了什麼?方孝孺一笑說道,讀書當然是為了明理。

明理是為了什麼?

為知善惡、明是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好,那我問你,你如果死了,上面那些抱負還能實現嗎?

方孝孺一笑,你想當說客?想我方孝孺束發就學以來,苦讀幾十載,為的就是上報國家,下安黎民,幸得兩代明君愛護,尊師以禮,授予高官厚祿,然,燕王叛逆,吾不能解陛下憂慮,現唯一死爾。

呵,死有輕重之分,王凡笑道。

我本建文忠臣,不食周粟。

錯,大錯,特錯,王凡突然變臉。

方孝孺大笑道,我錯從何來?孺子不要框我。

王凡沒理方孝孺,拿出一根煙用打火機點著,深深地吸了口煙,不說話,在大殿中踱來踱去,眾人看他口中吞雲吐霧,一時都很驚奇,朱棣在旁邊看得更是兩眼發光,暗道,不知道剛才王仙長又施展的什麼仙法,一個小鐵塊一按就發出火來,莫非又是什麼仙家寶貝?

一錯,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父母含辛茹苦把你養大,不為你大富大貴,也想你平平安安,盡孝于膝前,你為自己的名聲,寧可讓白發人送黑發人,何談一個孝字?

二錯,建文授你重職,可你文不能興邦,武不能定國,能字又在哪里?

三錯,滿朝文武都已向燕王臣服,為的難道只是一已之私利?不,是為了盡快安定時局,使黎民不受刀兵之苦,而你不顧大局,以一死而博千古之忠名,卻置昔日同袍朋友于尷尬之地,何來義?

四錯,值此千年未遇之劫難到來之際,華夏民族傳承即將斷絕之時,你不把有用之身用在這千古偉業之上,只求一死得一薄名,何來忠?

有些四條,枉你讀書幾十年,明理何在?

方孝孺哈哈大笑,孺子焉敢欺我?我只看到燕王叛逆,何來什麼千古未遇之劫難?華夏傳承之斷絕?

王凡不理方孝孺,吩咐鄭和,關門,閉窗。隨即拿出平板電腦和投影機,剛要播放,頓了頓對殿內眾人說道,我叫王凡,本是天界一小仙,為破解劫難而下界,一會大家將看到我說的千古未遇之劫難,此為我華夏族之大秘密,出了這個奉天殿,不許讓閑人得知。否則,殺無赦,斬立決。

播放開始了,王凡這回是從清兵入關開始放的,隨著音樂的響起,整個大殿內一般驚呼、吸氣之聲。朱棣高叫一聲,止言,大殿才安靜下來。

清兵入關、揚州三日,嘉定三屠、甲午海戰、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辛丑條約、北京條約,一幕幕的畫面播放著,殿內眾人看到的是︰

入關後滿清把近兩億漢人屠殺到了四千萬。在以後的近三百年來,大規模的屠殺更是一起接著一起,受害者比以往兩千年歷次屠殺加起來都要多。

明朝有著輝煌的音樂藝術成就,比如十二平均律就在明朝被提出,直到王凡的時代,這還是現在音樂的奠基石——但在它卻不能生存在它出現的母國大地上,因為它被滿清禁毀了。

明朝的醫學正在努力發展,比如中醫也第一次提出人是用腦而不是用心在思考——不過它失去了進一步發展地機會,因為這些新地理論被滿清禁毀了。

明朝翻譯了幾何原本……明朝的『婦』女都知道地球可能會是圓地並為此展開爭論、還為此寫下筆記……明朝有人準備寫下技術書籍,介紹如何煉鋼煉鐵——這些書籍都被滿清禁毀了。

奴酋福臨平均每年發動一次文字獄。他兒子平均每五年一次,他孫子平均每兩年一次,而他重孫子弘歷,竟然平均每年發動兩次文字獄!

奴酋弘歷還編寫四庫全書,宣布華夏只有三千本書是可以存在的,禁毀而留書名則有近七千本,至于禁毀而不留書名的更是不計其數——天啊,不要說煌煌兩千年華夏。僅在明朝、僅天啟皇帝批準刊行的書籍就有兩萬余本。

翻開滿清的歷史,除了「屠殺」外能看見的就只有兩個詞︰愚昧、賣國——從滿清開始。直到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前,世界史上再也沒有一個中國籍科學名人、沒有哪怕一項屬于中國的技術發明;這個政權在二百多年的統治期間,竟然簽了一千一百個賣國條約,平均每年要簽三個!(以上數據借鑒《竊明》一書,我在此深表謝意,不看過那本書,我也沒寫目前小說的沖動)

咚、咚、咚,大殿內全亂了,方孝孺暈倒了,朱棣暈倒了,姚廣孝、解縉暈倒了,張輔、朱能眼楮出血,抽出寶劍亂砍,嘴里胡亂喊著,殺光他們這些畜生,殺光他們。王凡把速效救心丸逐個喂入暈倒人的嘴里,待這些人清醒後高喊一聲,都tmd給我閉嘴,這樣就受不了了?後面還有。王凡心道,我也挺狠的呀,不過,重癥用猛藥,現在不一下把這些人打疼打醒,自己的拯救大業如何完成呢?

抗日戰爭開始了,南京大屠殺開始了、、、、、、(這段歷史筆者實在不願意再寫,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去度娘去查,我不想在這里高喊口號,但就算你不是什麼憤青,只要你還算是個中國人,這些歷史就不應該忘記)

整個殿內已經沒有人叫喊了,所人包括王凡都已經麻木了,殺人、qianjian、轟炸、朱棣、方孝孺等人已經暈倒三次以上,殿內所有文臣和武將全不吱聲,只是雙眼圓睜,怒發沖冠。

王凡關上了投影機,走到方孝孺面前,輕聲地問了一句,你錯了嗎?還想死嗎?

方孝孺眼神空洞,嘴角在打著哆嗦。

王凡轉過頭來,看了一眼大殿里的所有人,然後大聲喊到,你們看到了,這就是千年未遇之劫難,還有誰希望這比「五胡亂華」「崖山之役」慘烈千百倍劫難再次發生?

朱棣走到王凡面前跪了下來,大殿內所有的人跪了下來,朱棣哽咽地說道,求上仙教我們破解這千年未遇之劫難的方法,我朱棣願意付出任何代價,方孝孺也直直地跪在了王凡面前,這位仙人,我雖然方孝孺駑鈍,但也知道輕重,剛才您說我那四錯,我承認自己是真的錯了,現在,我在此銘誓,只要燕王殿下全心全力破解這劫難,我必全力輔佐,有違此誓,天地不容。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胖子玩轉地球最新章節 | 胖子玩轉地球全文閱讀 | 胖子玩轉地球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