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玩轉地球 第六章 選擇

作者 ︰ 減肥比登天還難

第六章選擇

你叫深藍對吧,那藍子呀。

對不起,我叫深藍,不叫什麼藍子。

深藍,對,深藍,我說籃子呀,

停,我叫深藍,我再說一遍,我叫深藍,請你不要叫我藍子。那個機械的聲音嚴肅的說道。

藍子、藍子、藍子,我就tmd就叫你藍子,你搞明白,我是你的頭,少給我玩個性,老子這不到一個上午就被人玩了個拯救世界的黑鍋,你一個破電腦,少給我裝老大,王凡氣急敗壞的說道。

對了,籃子,我現在是一頭霧水,這我目前應該怎麼辦呀,你給出個主意吧。

王凡等了半天,可腦海中什麼聲音都沒有。

kao,你給我玩個性,王凡真有點急了,你說說這是什麼事呀,一早上出去跑個步搞回來這麼大一個黑鍋不說,送自己個什麼神經電腦,脾氣比自己還大?這到底誰是老大?這誰听誰的呀?

藍子,你如果再不出聲,我可不當什麼救世主了,你愛找誰干就找誰去,王凡準備來點硬的,讓深藍服軟。

沒有聲音。

籃子,咱們倆誰跟誰呀,這以後還得一起風雨同舟呢,來,笑一個給哥听听听,說好听的服輸。

沒有聲音

籃子?深藍?藍哥?藍大爺?藍祖宗?

kao,這神經性電腦是發神經了還是壞了?這玩意也沒個說明書,更不知道去哪保修,這要是真壞了,哭都找不墳頭呀,王凡這下真急了,不說別的,听那個童音的意思,好象兩邊的時間線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時間線的兩端哪一方出了問題兩邊都完蛋,這要是這個電腦祖宗出了問題?王凡可真不敢想下去了。

資料查詢完畢,隨著腦海中一聲合成聲音的響起,神經性電腦深藍的聲音又出現了。

藍大爺,你沒生氣呀,王凡驚叫道。

我對于宿主的命令必須無條件執行,再說了,誰有那個功夫和你生氣呀?深藍無可奈何的回答道。

王凡听著深藍有些人性化的回答愣了一愣。這個電腦有點意思,感覺它好象不是一台電腦,反而象一個活人一樣?算了,不想這沒用的,還是問點有用的吧?

對了,籃子,你剛才說,你去查詢去了,那你說說我應該從哪入手呀,這就算是我想改變歷史進程,也得找個好時機吧?

按照我在你們的網上查詢的結果,主流說法為

中國歷史上曾錯失過三次機遇期。第一次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紀明朝中葉。航海家鄭和受命七下西洋,表明那時中國有著比歐洲更強大的航海能力,但中國沒有把它轉化為現實力量,喪失了一次重大機遇。而西方各國在哥倫布和麥哲倫「地理大發現」後迅速向全球擴張。隨後,歐洲開始進入工業革命、文藝復興、宗教革命的活躍時期。歐洲緊緊抓住這次機遇,第一次領先于東方。

第二次戰略機遇出現在19世紀末期。當時的中國和鄰國日本已意識到,東方已經遠遠落後于歐洲,必須向西方學習。但在這次機遇面前,日本成為惟一搭上西方工業革命快車的幸運者,在短短幾十年迅速崛起並在與中國的競爭中大獲全勝,後又擊敗俄羅斯,成為與西方列強平起平坐的世界大國。而中國則沒有像日本那樣一開始就全面革新政治、經濟制度,而是在傳統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下緩慢推進,最終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三次機遇發生在二戰後美蘇爭霸的冷戰時期以及科技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時代。應該說,中國在冷戰時期,也較好地利用了美蘇對峙,但只能說利用了一半。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經濟蓬勃發展的時期,中國卻把大量的精力浪費在內部上,搞自我fengbi,錯失了這一重要機遇。深藍回答道。

做為一個偽軍迷和真憤青,特別做為一個曾經的軍人,王凡的血還是熱的,沒事的時候也經常跑到各種軍事貼吧上和人打口水仗,關于類似的問題,王凡也看到過一些貼子,對于深藍的回答,王凡是看過的,不過,就王凡自己認為,深藍所說的三個歷史機遇期,看起來說的比較合理,事實上,王凡對于這三個所謂的歷史機遇期頗有點不以為然,王凡不是什麼辮子迷,更不是什麼二代,不過,王凡認為,無論是鄭和下西洋,戊戌變法前後或冷戰時期,現在我們以局外人的身份站在這里品頭論足都是不恰當的,月兌離了當時的政治、社會、國際形勢,而在這里大談前人誤事是可笑的,人也好,國家也罷,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既然歷史發展成那個樣子,那就一定有它必然的一面。

王凡現在要考慮的是,這三個歷史機遇期,自己從哪個時期入手比較方便,從國家實力來說,當然是鄭和下西洋時期最好,那時期中國是世界當之無愧的老大,試想,15世紀的時候,哪個國家可以征調50萬大軍,北上橫掃蒙古?哪個國家可以造出如同航空母艦大小的大寶船,出海直到東非?哪個國家可以把幾千里的長城重新修繕一遍?只有中國可以,只有明朝可以。15世紀的歐洲還是黑暗時代,除了威尼斯那一片,剩下的地區都是政治黑暗,軍閥混戰,宗教強權的地區,百姓愚昧無知。奧斯曼帝國剛剛滅掉了拜佔庭,但是除了軍事實力,其他方面很落後。印度正處在分裂割據時期。帖木兒帝國早就分崩離析了。所以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沒有之一兩個字。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上都是世界最強,我們來看看鄭和下西洋時體現的明朝實力吧。

鄭和下西洋的人數,史料上有明確記載的有4次.第一次:27800人第二次:27000人第四次:27670人第七次:27550人我們可以初步判斷:鄭和每次下西洋人數在27000人以上.約明朝軍隊5個衛,每個衛5000-5500人;從現在看到的《武職簿》,主要是來自沿海衛所.當時西方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航海的人數:分別在90-1500人之間;170多;265人.我這里不是單純地談數量,而是說明一個科學道理,航海人數的多少,反映了一種實力,尤其是在古代社會,它需要各方面物質保障,很不容易.其次,船只先進。據《明史》《鄭和傳》記載,鄭和航海寶船共63艘,最大的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現今長度為151.18米,寬61.6米。船有四層,船上9桅可掛12張帆,錨重有幾千斤,要動用二百人才能啟航,一艘船可容納有千人。《明史??兵志》又記︰「寶船高大如樓,底尖上闊,可容千人」。很難想象,幾百年之後的西方航海大發現所用的船只還遠不及鄭和的艦隊規模如此之龐大,船只如此之先進。還有,航海技術發達。根據《鄭和航海圖》,鄭和使用海道針經(24/48方位指南針導航)結合過洋牽星術(天文導航),在當時是最先進的航海導航技術。鄭和的船隊,白天用指南針導航,夜間則用觀看星斗和水羅盤定向的方法保持航向。由于對船上儲存淡水、船的穩定性、抗沉性等問題都作了合理解決,故鄭和的船隊能夠在「洪濤接天,巨浪如山」的險惡條件下,「雲帆高張,晝夜星馳」,很少發生意外事故。白天以約定方式懸掛和揮舞各色旗帶,組成相應旗語。夜晚以燈籠反映航行時情況,遇到能見度差的霧天下雨,配有銅鑼、喇叭和螺號也用于通訊聯系。體現鄭和下西洋航海技術,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天文航海技術中國很早就可以通過觀測日月星辰測定方位和船舶航行的位置.鄭和船隊已經把航海天文定位與導航羅盤的應用結合起來,提高了測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確度,人們稱「牽星術」.用「牽星板」觀測定位的方法,通過測定天的高度,來判斷船舶位置、方向、確定航線.這項技術代表了那個時代天文導航的世界先進水平.2、地文航海技術鄭和下西洋的地文航海技術,是以海洋科學知識和航海圖為依據,運用了航海羅盤、計程儀、測深儀等航海儀器,按照海圖、針路簿記載來保證船舶的航行路線.航行時確定航行的線路,叫作針路,羅盤的誤差,不超過2.5度.3、《鄭和航海圖》《鄭和航海圖》得以傳世,多虧明代晚期作者茅元儀收錄在《武備志》中.原圖呈一字形長卷,收入《武備志》時改為書本式,自右而左,有圖20頁,共40幅,最後附「過洋牽星圖」二幅.海圖中記載了530多個地名,其中外域地名有300個,最遠的東非海岸有16個.標出了城市、島嶼、航海標志、灘、礁、山脈和航路等.其中明確標明南沙群島(萬生石塘嶼)、西沙群島(石塘)、中沙群島(石星石塘),1947年民國政府內政部以鄭和等命名南海諸島礁,紀念這位偉大的航海家.《鄭和航海圖》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航海圖集.該圖與同時期西方最有代表性的波特蘭海圖相比,《鄭和航海圖》制圖的範圍廣,內容豐富,雖然數學精度較其低,但實用性勝過波特蘭海圖.英國李約瑟在《中國科技史》一書中指出:關于中國航海圖的精確性問題,米爾斯(mills)和布萊格登(blagdon)曾作了仔細的研究,他們二人都很熟悉整個馬來半島的海岸線,而他們對中國航海圖的精確性作出了很高的評價.

以上我們看到是什麼?僅僅是七次遠行嗎?不,那是一個國家強大的綜合實力的體現。

反觀戊戌變法前後和冷戰時期都是內憂外患,國家實力和國際地位與永樂時期都不是可同日而語的。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再精妙的權謀和計劃也沒有施展空間的。

對,就選擇永樂年間。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胖子玩轉地球最新章節 | 胖子玩轉地球全文閱讀 | 胖子玩轉地球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