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盜墓者的回憶之鬼砌牆 第七章 走進周原

作者 ︰ 發丘將軍

回來後,我沒事在各個圖書館里轉了轉,對岐山的地理環境,自然條件,風土人情做了一下了解,順便還婉轉的跟道上的朋友打听了一下岐山,沒想到竟然獲取到了一條重要信息?已經有人在我們之前,注意到了岐山這個地方!至于這伙人究竟想要做什麼,給我透漏消息的人也不知道?

一個月後,我們經過精心籌劃,確認時機已經成熟後,在崔師叔的帶領下,我們一行七人乘車到達了岐山縣城。這次隨我們同去的是崔師叔的三個伙計?崔師叔說他這幾個伙計,別看歲數不大,但是各個都是好手,到時有他們從旁協助,可以少去很多麻煩。

傍晚時分,火車在岐山縣城緩緩停下,下車後,一個三十多歲的壯漢迎了上來?崔師叔讓我們管他叫大壯。接過我們三個的包裹後,大壯頭前帶路,領著我們坐進了一輛吉普車里。隨後他讓司機把車開到北郭農家村。

上車後,崔師叔告訴我們,大壯是他提前安排在這,專門負責聯系處所,打探消息以及接收轉運物資的。崔師叔對我們介紹大壯時,我偷眼打量了一下,眼前這個叫大壯的伙計,一米八幾的個頭,虎背熊腰,隆眉厚唇,肌肉凸起,肩寬膀闊,一看他的塊頭,就知道他的力氣肯定不會小。雖然長相,身體和個頭,讓我沒能看出大壯有什麼獨到之處,但是想到一路上沉甸甸的裝備,以及應急隨時可能出現的變故,我對崔師叔的精心安排,私下里還是暗暗傾佩不已。

飛馳的吉普車尾部拖著一條淡而狹長的尾巴,一路顛簸的駛離熱鬧的市區,漸漸地將我們載入一片廣袤的平原。乘著大家倒在車里休息的時間,我把車窗降下一半,將視線投到窗外。

車窗外,一棟棟民房屋舍儼然,道路兩側阡陌縱橫,觸目皆綠,耕種回來在一旁小憩,以及扛著鋤頭正要下地干活的農夫皆悠然自樂。遠處天高雲淡,綠樹濃蔭,幾座低矮的山巒,淡定的牽著手聳立在廣袤平原的一邊,雖然氣勢上不及東北的高山險峻,但是那起伏有序的跌宕,卻無形中透漏出了其自身的端莊和華貴。

開車的司機見我久久望著窗外,索性閑來無事,于是他就和我搭訕道︰「這位小哥,眼生得很,你是第一次來吧?實話告訴你,別看我們這窮鄉僻壤的,但是我敢打包票,呆過一段時間後,就是讓你走你都不願意走了?」「為啥呢?」

因為這里是周公的故里,這里有神秘的周文化,多少年來,不知有多少文人騷客來此憑古抒懷,留下佳詩雅句。加之我們這還有聞名天下的周公墓,箭括嶺,玄武像,德潤泉等歷史名勝古跡,尤其是在這你還可以喝到香醇正宗的太白酒,西鳳酒,以及馳名天下的臊子面……」說到這,那個司機禁不住吧嗒吧嗒嘴,似乎還在回味臊子面的香甜。

我見那司機沒有多少城府,于是就問他︰「你們這的鳳凰山離北郭村遠嗎?老早听說那的風景不錯,是嗎?」那司機一听,撲哧就樂了?他說︰「看來你還真是第一次來,告訴你吧!鳳凰山就是岐山。為啥岐山又叫鳳凰山呢?」

傳說周王季歷死後,姬昌即位當日,有人在岐山听到了鳳凰鳴叫,于是乎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萬,故此國人都說文王有德故有鳳來儀。說白了,鳳凰啥樣,誰都沒看見,這麼說不過是為周代商造勢罷了。但是盡管如此,鳳凰山的美譽還是傳遍了天下。故此很多人誤以為鳳凰山一定在岐山之側,卻不知鳳凰山就是岐山!

我心下大悟的「啊」了一聲,隨後我問他︰「岐山腳下的那條伊里河,是不是也有美麗的神話傳說?」那個司機一听,又樂了。他說︰「你這小哥,知道的到不少,但是這都是哪跟哪的事呀!伊犁河不在我們這里,它在新疆。岐山腳下有兩條大河,一是渭水河,二是韋水河。說起這兩條大河,倒是有很多傳說,但是其中最有名的還是渭水河?你知道扶周滅紂的姜子牙嗎?傳說他當年不得志時,就曾在渭河邊釣過魚,當年他垂釣的地方,就是現在的釣魚台……」

就在我們幾個有一搭無一搭的閑扯時,汽車已經開進了村里。坐在一邊一直默不作聲的大壯,指著臨近村郊的一棟三間大瓦房說︰「我們就快到了。」隨後他憨聲憨氣的招呼大家準備下車。半支煙的功夫,汽車停在了一個對開的楊木門前。

下車後,大壯掏出五張十元的鈔票遞給那司機,那司機接過後,把手指伸進嘴里,沾了點唾液仔細的數了數,而後他笑眯眯地說了一些祝福我們旅游愉快的話後,就鑽進車里,一溜煙的走了。

司機走後,胖子蹲使勁捶了捶腿,而後他直起腰不解的問大壯︰「這破車,你給他五十塊錢。是不是給多了?」大壯回答說︰「不多?首先來這旅游的客人都很大度,這麼遠的路,就算不給五十,也得給四十,加之他剛才無意中給我們透漏了一個重要消息,所以我就多給了他十塊錢,」

胖子納悶的問大壯︰「他剛才也沒說啥呀?」崔師叔笑了笑說︰「你呀!剛才都快睡死了,他說啥你當然是不知道了?」胖子抬手撓了撓頭皮,干巴巴的想了半天,也沒想起那個司機到底說啥了?

剛才我和司機的閑聊中,那個司機不經意地說︰「三天前,他拉了幾個游客,除了其中有一個老頭言談舉止還算和善外,其余的幾個人嚴肅至極,不苟言笑,雖然他們說是一起結伴旅游,但是咋看都不像游客。不像我們幾個包里有吃有喝,在車上有說有笑,兜里有玩有樂的。」

司機說這些話時,開始我也沒往心里去,只道是個人脾氣秉性不同,給人的印象自然有所不同。往往我們判斷一個人,要是在不認識的前提下,幾乎大多數都是憑第一印象界定,這是一種慣性思維,這種潛質在絕大多數的人身上都有體現,但是而今听大壯這麼說,我才感到這事不是那麼簡單?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一個盜墓者的回憶之鬼砌牆最新章節 | 一個盜墓者的回憶之鬼砌牆全文閱讀 | 一個盜墓者的回憶之鬼砌牆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