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瓦 第284章 瞞天過海

作者 ︰ 風之清揚

那儒士哈哈大笑道︰「劉太守,你若走此路,必定是飛蛾撲火,有去無回!」

「此話怎講?」

「劉太守的行程既然在下可以判斷出來,袁紹手下謀臣名士如雲,又焉能不知?袁紹斷定劉太守欲走荊州,必下密書予劉表,請他半路截殺之。劉太守若是以為劉表會故念同宗同姓之誼而網開一面的話,那就是大錯特錯了。劉表其人,趨炎附勢,畏袁紹勢大,必听從其密令,前番袁紹命其截殺孫堅,劉表就不顧荊州與江東唇齒之誼而半路設伏截殺過孫堅,以致雙方交惡,此番劉表又如何能輕易讓劉太守過境?劉太守若是執意前往荊州的話,危矣!」

走荊州的風險劉澤不是沒有想過,但相對于冀州和豫州,這條路還算安全一些,但將希望寄托在劉表的仁慈上,多多少少還是有些不現實,听了那儒士的話,劉澤也不禁沉吟起來。「冀州、豫州皆不能行,若荊州再不能走的話,豈不是我要脅生雙翅,飛回平原不成?」

那儒士微笑道︰「某有一計,可保劉太守安然返回平原。」

「願聞其詳。」

「東去平原,除了旱路之外,尚有黃河水路可行,從此由東,不過三五日行程,必可直抵平原。」那儒士指著窗外滔滔東去的黃河說道。

走水路?劉澤眼前為之一亮,這倒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他轉念一想。既然這青年儒士能想到,袁紹手下的謀士可不是吃素的,他們只需要派幾艘船封鎖黃河航道就完全可以堵死劉澤的歸途。

「閣下可以想得到,袁紹又怎能想不到,黃河航道就那麼窄,封死很簡單。」

「最危險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所有人都可想到的,反而會讓人產生錯覺,劉太守絕不會走那里。何況想走水路。必須還得做些文章。劉太守可令手下隨從假扮自己,大張旗鼓地繼續南下荊州,擺出一付轉道荊州回平原的姿態,此一路必定有袁紹派出的密探。袁紹一旦得到劉太守大隊人馬南下荊州的消息。黃河水道這邊必定不再做防備。到那時,劉太守只須輕舟簡從,悄悄地沿河而下。必可神不知鬼不覺地回到平原。」那儒士始終保持著自信而從容的笑容。

「好一個瞞天過海之計,妙哉妙哉!」劉澤大笑著,這個儒士的計策當真是妙極,讓手下假扮自己擺出一付南下荊州的模樣,讓所有人信以為真要轉道荊州之際,秘密地從黃河水道乘船返回平原,瞞天過海。

不過劉澤的頭腦還算是清醒的,此計雖妙,卻也有凶險之處,一旦被識破,完全等同于自投羅網。這儒士從何而來,為何要幫自己?劉澤不得而知,而且自己將身邊的親衛完全調走,一旦有事,那必定是束手就擒,萬一這儒士是袁紹或者其他仇家派來的,故意引自己上鉤,那可就不是什麼瞞天過海,而是被人家甕中抓鱉了。想到此節,劉澤的後背不禁是冷汗涔涔,一旦有詐,自己必將是死無葬身之地。看來要想辨明真偽,當務之急還是確定來人的身份和意圖才行。

劉澤把臉一沉,低叱道︰「好賊子!差點就被你蒙敝了!什麼瞞天過海,分明就是請君入甕!說,你到底受何人唆使,意圖何在?」

趙雲「嗆啷」地將青鋼劍撥了出來,直接就橫在了那儒士的脖子上,冷沉地道︰「賊子!竟敢誆騙于我家主公,趙某今天倒要看看,你長幾個腦袋!」

那儒士依舊是從容鎮定,仰天大笑道︰「世上傳言劉潤德是智勇雙全、大仁大義的英雄豪杰,聞名不如見面,今日視之,也不過爾爾,什麼蓋世英豪,不過是一個生性多疑之徒罷了,真是天大的笑話,這樣的人也配成就一番霸業?哈哈哈,就當我徐庶瞎了眼,明珠暗投,要殺便殺,何須再費口舌!」

趙雲大怒,道︰「大膽狂徒,竟敢辱及我家主公,看我不先割了你的饒舌!」說著,便欲動手。

劉澤心頭卻是一震,徐庶?不就是三國時的頂尖謀士之一的徐元直嗎?歷史上的徐庶出道比較晚,劉備逃亡荊州屯駐新野的時候才投奔的帳下,不過出道之後卻是名聲大震,破掉了曹仁的八門金鎖陣,大敗曹軍。後來因為母親被曹操擒獲的緣故,不得以才棄劉歸曹,不過歸曹之後,恪守誓言,終身未給曹操設一謀一計,以致後世還流傳著一個關于他的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徐庶之所以在歷史上留名,除了事母至孝外,最大的功勞來自于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最終成就了三國鼎立的格局。

如果他真的是徐庶,那就說明他並不是袁紹或者袁術派來的奸細。但還有一個疑問,徐庶曾在家鄉穎川殺過人,後來潛逃到了荊州,與諸葛亮、石韜、孟公威、崔州平等人為友,潛心研學,至建安六年的時候才投奔的劉備。按時間推算,此時的徐庶不過才剛剛客居荊州不久,為何要匆匆北上,為自己出謀劃策。

劉澤制止住了趙雲,對徐庶道︰「你當真是徐元直?」

徐庶略為一怔,人家劉澤威名赫赫聲名中天,自己卻不過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劉澤居然一口就道出了他的表字,這也委實太讓人奇怪了,不過那時代的士人大多都有傲骨,視權貴如糞土,既然敢出言辱罵劉澤,自然沒打算屈服。

「不錯,正是徐某,不過劉太守緣何而知?」

劉澤微微一笑道︰「在下不光知道你表字元直,還知道你原本不叫徐庶,而叫做徐福,行俠仗義,嫉惡如仇,只因在中平六年的時候殺過人,畏罪潛逃,才改的名字。按理此時你應該客居在荊州,為何會出現在河內郡,這倒是一件奇怪的事。」

徐庶冷哼一聲,道︰「有何奇怪?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某在荊州之時,便聞劉潤德之名,破黃巾斬張角,興兵討董,義字當先,愛民如子,嫉惡如仇,平原郡在其治下更是戶有余糧、路不拾遺,百姓甚為擁戴之,如此大智大勇大仁大義之豪杰,正是徐某想要投效的明主,是以才不遠千里而來,未曾想卻是瞎了雙眼,錯看于人。」

劉澤不動聲色地道︰「荊州劉景升名稱八俊,禮賢下士,你欲求明主,為何舍近而求遠?」

徐庶一听劉表之名,一臉的不屑,道︰「劉表雖名稱漢室貴冑,禮賢下士,內里卻是優柔寡斷,徒有其名,知善不能舉,知惡不能去,某雖不才,卻也不願輕身事之。」

劉澤長揖一禮,道︰「非常時刻,劉某不得不小心謹慎,方才不過是以言語試探之,元直先生勿怪。先生有王佐之才,千里相投,劉某不勝榮幸。」

徐庶微微一怔,沒想到峰回路轉,竟是如此結果,慌忙回拜道︰「庶久聞潤德公之英名,誠意相投,願效犬馬之勞。」

劉澤雙手相攙,道︰「今得元直,我之幸也。」

的確,在小平津收徐庶,完全是劉澤意料之外的事,劉澤手下名將不缺,謀士卻稀缺,除了賈詡是劉澤誆騙來的之外,劉澤手下竟無一掛得上號的謀士,徐庶來投,算得上是雪中送炭。劉澤一直感慨名士難以收服,譬如田豐,自己都禮下于人了,人家睬都不睬,想不到竟然在逃亡路上有人還來主動投效,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名士。徐庶在三國謀士榜上的排名絕對要在田豐沮授之上,後期寂寂無名並非是他沒有才華,實在是曹魏方面人才濟濟,以曹操多疑的性格絕對不會讓與劉備諸葛亮有糾葛的徐庶參與到他的決策圈之中來。別人是用人不疑,曹操卻是疑人不用,許多從敵方陣營挖過來的人才大多都閑置了,比如號稱是北地槍王的張繡,黑山軍的頭領張燕,曹操的用人原則就是寧可浪費不能為敵所用,以至于後來諸葛亮還曾嘆息徐庶的才華被埋沒了,「魏殊多士耶!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徐庶出生于寒門庶族,少年時擊劍任俠,為人嫉惡如仇,好抱打不平,算得上是文武全才,他出身低微卻不趨炎附勢,極端地蔑視權貴,對欺壓良善的地主豪強極為痛恨,他的一位朋友被當地豪族迫害的家破人亡,他憤然地將那惡霸刺殺,終于不得不亡命天涯。從他的性格和經歷上來看,徐庶對劉澤是極為欣賞的,劉澤在平原懲治豪強士族,扶危濟貧,與徐庶的理想是完全一致的,這也是促使他下定決心投效劉澤的誘因。

在選擇投效的時機上,徐庶是聰明的,他沒有直接去平原投靠而是在劉澤東歸最危難的時刻出現在他應當出現的地方,並獻上了瞞天過海的計策,顯然這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一來錦上添花遠不如雪中送炭,危難之中見忠誠,二來一旦計策成功必可彰顯他過人的智謀,定將為劉澤所重用。(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漢瓦最新章節 | 漢瓦全文閱讀 | 漢瓦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