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道大少 第五十六章 游華龍寺(收藏了)

作者 ︰ 許飛宇

兩人坐87路公交車來到華龍寺的時候已經接近中午,今天逛寺廟的人不多,買好門票後,許飛宇和唐敏一起進寺廟的大廳。

唐敏身高163cm,單從身材上來講就很吸人眼球了,再加上長著一張純正的瓜子臉和不加任何修飾的彎眉、閃著靈動之光的大眼。小巧高挑的鼻梁、略施口紅的柔唇使她理所當然的站到了美女的行列里。今天的她沒有穿上職業服裝,只是隨隨便便套了一件鵝黃色的羽絨服,看起來頗為協調。

兩人走在一起,倒像一對熱戀的少男少女,兩人有說有笑的進入寺廟大廳。

「許飛宇同學,我們該從哪里玩起?」此時的唐敏完全忘了她的來意。

「老師叫我小宇就好了。」許飛宇不喜歡唐敏叫自己全名,那樣顯得很生疏。

「好好好……行了吧,那以後私下里我就叫你小宇好了。」唐敏潔眉泛了兩下,那一刻風情萬種,讓許飛宇差點迷失。

「老師,你今天特別漂亮!」許飛宇由衷的說道。

「是嗎?」唐敏笑呵呵的問道。哪女孩子不想別人稱贊自己長得美,唐敏也是女孩子,她也不例外。

「當然了,我覺得老師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許飛宇知道這回有點夸大了,甜言蜜語誰不會說。

「就會哄我開心……」唐敏臉有點發燙,她沒想到許飛宇這麼大膽。

許飛宇有點尷尬,拉著唐敏向一位打掃佛像的僧人走去。

「師傅,請問寺廟里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許飛宇問道。

「敢問施主是來游玩的吧?」僧人一邊擦佛像,一邊抬頭看向許飛宇,問道。

「正是……」

「此乃華龍寺第一殿,為彌勒殿。殿的正中供奉著彌勒菩薩。據《彌勒上生經》、《彌勒下生經》,記載,彌勒出身于婆羅門家庭,後為佛弟子,先于佛入滅,上升兜率天(彌勒淨土)內院。後下生人間,于華林園龍華樹下得道成佛,向天人說法,廣度上、中、下三根眾生,謂之「龍華三會。」相傳龍華寺的名稱,就是取彌勒菩薩將在龍華樹下成佛之意,所以龍華寺被稱為彌勒菩薩的道場,因而建立殿堂供奉彌勒像。這里供奉的彌勒像和其他寺廟一樣,相傳是中國五代時的布袋和尚(名契此)形象,袒露胸膛,笑口常開。明法師詠詩雲︰布袋空攜會也麼?終朝開口笑呵呵;一生補處成真果,三會龍華阿逸多;大肚能空天下事,慈懷普治世間痾;華林園里度凡眾,兜率宮中證佛陀。」

「哦?還有這等記載?」本來他只是想來消磨時間的,听僧人這麼一說後他倒是想更深入的了解一下。

「施主,請隨我來……」說著,僧人停下手邊的活兒,指著大殿左側的寺座。

「第二殿為天王殿。殿兩側是身高4米的四大天王像,面貌圓盛,姿態端嚴。與別的寺廟天王殿不同的是,這里還供奉著一尊天冠彌勒像。佛教認為,他是現在還住兜率天的彌勒菩薩的法相,他頭戴五佛冠佩瓔珞,稱為天冠彌勒。」

「你們看,這是第三殿為大雄寶殿,是寺內的主殿。殿中供奉三尊金身「華嚴三聖」。正中是毗盧遮那佛,又稱法身佛。左邊是文殊菩薩,頂結五髻,身騎獅子,表示智慧威猛。右邊是普賢菩薩,身騎六牙大象,表示六度。殿內還陳列一口明朝萬歷十四年(1586年)鑄造的寺鐘。

大殿前面西側供奉著二十諸天,是護持佛法的天神。他們是︰大梵天王、帝釋尊天、多聞天王、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金剛蜜跡、摩醯首羅、散脂大將、大辨才天、大功德天、韋馱天神、堅牢地神、菩提樹神、鬼子母神、摩利支天、日宮天子、月宮天子、娑竭龍天、閻摩羅王。塑造精美,形態各異其中鬼子母神像旁邊還站立著一個小神像,取材于佛經故事︰鬼子母神生性殘暴,愛吃別人的孩子,釋迦牟尼為了教育她,扣來了她的兒子,並給她講佛教與人為善的道理。鬼子母神後來帶頭孩子一起皈依了佛教。大殿後邊兩側供奉著十六羅漢塑像,神態生動、莊嚴。

大雄寶殿後面是一幅大型的海島壁塑,取材于善財童子求法的佛教故事。善財童子是一位十分好學、謙虛的佛弟子,四處向諸佛求法,先後向53位佛和菩薩求教。佛教稱「五十三參」。善財童子求教的第27位菩薩是觀音菩薩。塑像的正中是慈禪的觀音菩薩在大海中巡游,意為在無邊的苦海里救苦救難,普渡眾生。畫面上有許多兩手合十的小善財正在向各方求教。明吟詠《大難寶殿》曰︰大雄寶殿坐毗盧,萬姓爭燃香火爐;白象普賢侍座右,青獅妙德永相輔;華嚴三聖空中色,般若真宗有里無;羅漢威靈神通顯,諸天護衛作歌舞。

第四殿第四殿是1983年重修的殿堂。殿內供奉三尊金身「西方三聖」

,中間是接引佛「阿彌陀佛像」,左邊一尊為觀音菩薩像,右邊為大勢至菩薩像。與別的寺院不同的是,這里的觀音菩薩是男相。在印度佛教史上,觀音本是男的,傳到中國後,從南北朝時期起出現了女相,唐代後女相盛行。殿內還懸掛著中國佛教協會第一任會長圓瑛法師書寫的「蓮風遠被」匾額和明法師所書「清涼地」匾額。

第五開展工作丈室,是寺內方丈布教弘法之處。

第六殿第六殿是藏經閣,收藏各種版本的大藏經和佛教經籍,陳列寺內歷代珍貴的佛教文物。

在中軸線兩側,有鐘樓和鼓樓。是清代遺留下來的三層重樓。鐘樓上懸著一口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鑄造的青龍銅鐘,同約2米,重達13000斤。「龍華晚鐘」被譽為上海八景之一。

另外,大雄寶殿的西廂房里,安放著一尊用白玉雕成的玉佛,高1.5米,頭上、身上瓖了許多瑪瑙、悲翠、寶石,眉如新月,慈祥端正,是香港佛教從緬甸請來送給龍華寺的。

相傳在三國時期,西域康居國大丞相有一個大兒子,單名叫會。他不戀富貴,看破紅塵,立志出家當了和尚,人稱「康僧會」,康僧會秉承佛旨,來到中華弘傳佛法,廣結善緣,他東游于上海、蘇州一帶。一日,來到龍華蕩,見這里水天一色,塵轍不染,認為是塊修行寶地,就在這里結廬而居。他不知道,這里之所以景致幽靜不凡,是因為廣澤龍王在這興建了龍宮。廣澤龍王見來了個和尚居住,心中很不高興。一時起了惡念,要興風起霧,掀翻和尚的草廬、把和尚嚇走。可是龍王突然發現草廬上放射出一道毫光,上有五色祥雲,龍王吃了一驚,他挨近一看,見康僧會神色端詳,正在打座誦經。龍王听了一會兒,被和尚所誦的佛旨所感動,他不僅打消了原來的惡念,還走上前對康僧會說︰自己願回東海去住,把龍王宮讓給康僧會,用來興建梵宇。康僧會接受了龍王的一番好意,他就把龍宮改建成龍華寺,還專程趕到南京拜會吳國君主孫權,請他幫助建造佛塔,好安置自己所請到的佛舍利。就這樣,在龍華寺中又建了13座佛塔,安放13顆佛舍利。

據說,這位「康僧會」還做過一件至今對上海乃至周邊地區影響深遠的事,那就是他曾在龍華寺附近設立「滬生堂」,傳授自印度流傳過來的制糖之法,造福當地百姓。」

僧人一口氣把龍華寺的歷史背景以及殿名說完。

「大師您懂得可真多……」許飛宇由衷佩服。

「呵呵,在這里也有幾十個年頭了,就是塊木頭也會變成喬木。」僧人雙手合十樂呵呵的說道。語氣里卻帶著自豪。

僧人禮節中最普通的是雙手合十,即兩只手舉于胸前,十指相合,向對方表示敬意。僧人與僧人之間,不以年齡分大小,而以戒齡論長幼。

俗人同僧人見面和交談,沒有固定的禮儀可循,往往隨著俗人社會職業和文化素養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許多俗人,出于對僧人的尊重,在見僧人時,亦仿效僧人,雙手合十,舉于胸前。需要注意的是,游客在飲酒之後不要去見僧人,把酒味帶到僧人面前是不禮貌的。在與僧人的談話過程中,游客不要吸煙,也不要問尊姓大名。因為出家人只有法名和法號,而不用俗姓和俗名。

「麻煩大師了……」許飛宇笑道。

告別僧人後,許飛宇和唐敏自個兒玩去了。

「許飛宇,你不是說要來燒香拜佛嗎?怎麼不拜了?」唐敏走在許飛宇的後面皎潔的說道。

「呃……」

「你看我都差點忘了這茬……」許飛宇本來就不是來拜佛的,但是他拉不下面子,只好撓頭。

不得以,許飛宇只好重新回到主大殿,裝模作樣的在彌勒佛前拜了兩下。

「師傅,請幫幫我看這簽怎麼解?」許飛宇剛從打盹的草凳站起來,就見到唐敏替給一位僧人一根木簽。

「女娃,請問你求什麼?」僧人機械性的問道。

「求姻緣……」唐敏兩頰泛紅,小聲說道。

「或許只有在離得最遠的時候,才能把曾經走過的那段日子,看的最真確最清楚。」那位僧人念了念簽里寫的。

「那……怎麼解?」她看到許飛宇就要到她這邊來了,有點急切。

「施主,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好好體會吧。」僧人故意賣關子,他也看到許飛宇向這邊走來了。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唐敏有點迷糊。

「老師,干嘛呢?」許飛宇走到唐敏的身邊,問道。

「哦,沒事……沒事。」唐敏有點尷尬。

「那……我們去吃素面吧,這可是這里的特產哦。」許飛宇感覺肚子有點餓,提議道。

「那可要你請客哦……」唐敏嬌聲道。

「當然,能和老師這樣的美女一起吃東西是一件多麼光榮和時尚的事。」

「許飛宇同學,你學壞了哦,這才來學校多久。哎,當初那個害羞淳樸的小男孩哪去了?真懷念啊,近朱者智近墨者黑,以後不要跟黎明那幫會學生玩了,听到沒有?」唐敏一幅異常傷心的模樣。

「呃。」說著,兩人已經進了龍華寺的一個小面館里。

「兩位,要什麼。」服務員很有職業水準。

「給我來兩碗素面吧,正宗的。」

"好咧,就來。」服務生說著就跑開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黑道大少最新章節 | 黑道大少全文閱讀 | 黑道大少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