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養成計劃 第二百九十三章 科場舞弊

作者 ︰ 安安的窩

十一月十一。

文府二公子生辰大宴賓客。

前院里喝酒听戲好不熱鬧。

後院內宅里頭文老爺子借了文老夫人的地方和幾個至交好友私下密談。梁公子,王公子,趙公子,文三公子也就是文老爺子地小兒子也在席上。

眾人坐定之後,梁公子把事情地來龍去脈說了便老老實實地坐在一邊不說話了。在這些老前輩面前確實沒有他們這些後進小生們說話地份兒。

文老爺子接過梁公子地話頭,說道︰

「老夫昨日已經派人去打听過消息了,之前確實影影綽綽听到有人可以弄到鄉試卷子的消息,不過這次來督考的是太子爺,相信地人就不多。」

洪老爺子是進士出身,曾經當過幾任地方官,在金陵也頗有名望,對于官場上的事情和京城各大家族之間的關系也知道一些,所以文老爺子把他也請了過來。他拂著胸前地美髯沉吟道︰

「此事非同小可。本次主考官左必蕃,副主考官趙晉可都是萬歲爺親自指派的人,這兩人在官場上的聲望都挺不錯的。」

孫老爺子冷哼一聲,他和洪老爺子是同窗,只是當年洪老爺子運氣好補了個缺,孫老爺子卻是一直都頂著進士的名字沒有等來官做,其實他也可以塞點銀子去上下打點一下,謀個一官半職的,只是他這人清高慣了不屑于做哪些事情。是以在對官場心灰意冷之後便回鄉開了一家書院。若是掄起在金陵地聲望,洪老爺子比不上孫老爺子。只見他瞟了一眼洪老爺子說道︰

「你也說了是在官場上,官官相護自然只會說些好听的。這左必蕃和趙晉雖然是萬歲爺指派的,可保不定這兩人見到銀子就不喜歡!若是有人捧著大把銀子去買試題他們會不心動?而且這卷子據說是從太子爺手里流出來的,太子爺找他們要卷子他們會不給?」

洪老爺子被孫老爺子噎的說不出話來。兩人向來都是見面都吵,這都多少年了,今兒個事情太大洪老爺子想想還是忍了吧,可是這心里始終不舒坦。

文老爺子見兩人又開始斗嘴了,便忙出生勸道︰

「今兒個叫兩位來就是想商量看看這事兒要如何去做,兩位的事情回頭再說好嗎?」

「哼!談正事,懶得搭理你!」

洪老爺子哼聲道。

孫老爺子白了洪老爺子一眼,這人這脾氣怎麼在官場上順風順水的混到致仕的?沒被上官整死算他運氣好!

見兩個人誰都不理誰了,文老爺子松了一口氣,可是這事不商量不成啊,他把目光轉向了一邊一直都沒有說話的文老太爺,文老太爺接到兒子的目光沉吟了一下說道︰

「這事兒雖說是小三和朋友一起打听來的,可畢竟只是听說,沒有真憑實據,也或許太子爺給的卷子本不是這屆鄉試的卷子呢?那李公子礙于那卷子來歷不明不好去說,所以老鴇就真以為太子爺給的是今次鄉試的卷子了。咱們也不能找那個李公子問上一問。所以老夫的意思是不如等到發榜之後咱們再議如何?那個李公子在小孫的書院讀書,他的功課如何你最清楚了。這次參加鄉試的雖然有很多外地學子,可咱們金陵城大部分學子都在你的書院讀書,沒人的水平高低你心底應當有數才是。」

孫老爺子一听立刻明白過來文老太爺說得是什麼意思︰

「老太爺是說等到放榜以後看看都有誰中了?若是有人的成績太過于反常那麼就一定是試題外泄了?」

文老太爺緩緩點頭道︰「正是此意,」他又轉頭對文三公子幾人說道︰「你們回頭跟那些外鄉來的學子們多多走動,套套他們的話,看看有哪個是真才實學又有哪個是沽名釣譽之輩,回頭發榜了讓他們看看又有幾個一反常態發揮好了上榜的,最好再找上幾個人把懷疑泄題的事情隱晦地提一下,看看他們的反應。」

「是。」

被點到的四人站了起來躬身應道。

「好了,大家都散了吧,都該去前院兒露個面免得引人懷疑。」

文老太爺起身發話了。文二公子從來沒有過過生辰,往年只是約上三五個至交好友或登山賦詩或飲酒作對。是以知道文二公子生辰的人並不多。這次借著他的名頭大擺筵席卻是正好,雖然有些人對往年都不慶生今年又只是二十四歲生辰,並不用這麼大肆操辦而有疑慮,不過誰都不會說出來,興許人家就是這麼想要大辦一回呢?

「是。」

見文老太爺起身了,其他人也都紛紛站了起來跟在老太爺身後出了院子。

主意已經定下了,梁公子等人又各有自己的交友圈子,幾人出了屋子之後低聲商議了一番便各自散去,找他們各自的朋友去打探消息去了。這三人本是文三公子的朋友,提前走了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十一月十三日,發榜。

平日里不學無術的數十名學子的名字赫然列在榜單之上,加之之前隱隱綽綽听說有人泄了試題,這下子果真是主考官徇私受賄作弊,士論大嘩。二十四日,數百名諸生聚集玄妙觀,抬擁五路財神直入學宮。有的人作打油詩諷刺考官,詩中寫道︰左邱明兩目無珠,趙子龍一身是膽。還有的人用紙糊住貢院匾額,改「貢院」二字為「賣完」。

臘月初一,謁陵回來的康熙炕頭都還沒有坐熱乎了就收到了江寧織造曹寅的密折,上書︰

今年文場秀才等甚是不平,中者是甚是不公,顯然有舞弊行為,因此揚州秀才擾攘成群,將左必蕃祠堂全部拆去。江南鄉試主考官、副都御史左必蕃也疏奏︰撤闈後聞輿論喧傳,有句容知縣王曰俞所薦吳泌、山陽知縣方名所薦程光奎,都是不通文理者,臣也感不勝驚愕。

康熙無比震怒!科場舞弊!原本叫太子過去就是怕這科場舞弊讓他好生看著地下的官員,沒成想他自己先跑了回來,這下子自己的擔心成了事實。

曹寅是除去胤祥手里的密探之外康熙安插在江南的又一個勢力,目的是監督江南各地文武百官以及暗查天地會等反清叛逆之人,這次的密折之後還附著一紙證言,這才是康熙震怒的根本所在。

「江南各地傳言此次泄題幕後之人乃太子胤礽,有繡香閣老鴇以及墨玉,墨香證詞。」

老鴇以及墨玉,墨香三人的證詞密密麻麻寫滿了三大張,詳詳細細記錄了太子爺好面子在幾人的嬉鬧之下便泄露了試題。這三人在科場舞弊事發之後便由梁公子舉報之後由衙門里地人抓了起來。曹寅用了一點方法拿到了這份口供,自然這三個人在審問出口供之後就不明不白地死了,曹寅懷疑是有人殺人滅口。

只是誰也不知道,死的那兩個才是繡香閣真正的老鴇和墨玉,而之前太子爺見到的老鴇和墨玉卻是司徒鳴借給胤祥用的。借的正是魅香閣中的心雨和墨玉,心雨地易容術早已出神入化,又剛巧繡香閣里面也有一個墨玉是以這個魅香閣墨玉便同心雨一同來到了金陵,把繡香閣真正的老鴇和墨玉藏起來之後易容以待之。

待科考之事事發之後,衙門抓到了心雨和墨玉,墨香,沒有用刑心雨和墨玉就都什麼都招了,當晚,胤祥就派人把繡香閣真正的老鴇和墨玉的尸體送了進來,自然那個墨香也得跟著去了。

康熙本想現在就處置了胤礽,卻被德妃給勸住了,是的德妃。

初一晚上康熙歇在了德妃處,愁眉不展的康熙在德妃溫言細語的詢問之下說了這次科場舞弊的案子,這沒有什麼好隱瞞的,現在朝野上下都知道這件事情,她早晚也會知道。不過康熙可以容忍德妃知道,卻不能夠容忍德妃干政。只是他沒有料到地是,德妃確實沒有干政,不過也成功地從家事上頭側面勸了他把這事暫且放下來。

「萬歲爺,這都進入臘月,馬上就要過年了,您現在處置了太子不是讓皇額娘心里不安,過不好年嗎?而且太子爺是萬歲爺一手帶大地,他什麼性子您還不知道嗎?前幾年熱河地事情還歷歷在目,難保這次就不是有心人設計了太子。」

康熙詫異地看了一眼德妃,德妃有兩個兒子,而且都很出色,他本以為德妃會借著這件事順勢打壓太子,甚或攛掇著自己廢了太子。自己在她面前提起這件事情未嘗沒有試探德妃的意思。誰又能夠想到她會替太子說話?

康熙沉吟了一下說道︰

「你說的也有些道理,那麼就暫時放一放,過年之後再說吧。」

康熙未竟之語卻是他要派人好好查查才是了。

之後一連數日康熙都翻了德妃的綠頭牌,這讓德妃心里暗自得意不已,看來听胤禛的話沒錯。為什麼是胤禛告訴她地呢?事情回到那天。

十一月三十。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雍正養成計劃最新章節 | 雍正養成計劃全文閱讀 | 雍正養成計劃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