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軍閥 第一卷 (五百三十)兵行險著五(22:26)

作者 ︰ 銀刀駙馬

「別說了!老鄭!在船說這個不吉利!」孟光良突然大叫了一聲,鄭家偉看到他臉的肌肉又因為激動而扭曲起來,便停下了話頭-

「怎麼了?孟爺?」幾名水手關切的問道。

「別說這個……不吉利……」孟光良喃喃地說著,。

「孟爺去過那里,是不是?」王安泰象是明白了什麼,問道。

孟光良的眼楮里閃過驚恐之色,不假思索的點了點頭。

「海和天,就象翻了一個個兒……那浪頭,象山一樣高,什麼船也抗不住的……」

「那不一定?我就不相信,什麼樣的浪,能把咱們的‘伏羲’號打翻。」王安泰拍了拍艙室的牆壁,不無自豪之意的說道。

听了他的話,周圍的幾名年輕水手臉也都露出了自豪之色。

對他們來說,在「伏羲」號這樣的超級巨艦,中國造船工業的巔峰之作,華夏海軍的的旗艦服役,是人生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

在水手們看來,「伏羲」號才是真正的「不沉之艦」。

「你不懂,你不懂的……」孟光良搖了搖頭,沒有再說什麼。鄭家偉向大家擺了擺手,示意大家不要再問了,都回去工作。

而水手們並不知道,他們將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遇到什麼樣的考驗。

艦橋,雖然軍官們沒有人談論這個「不吉利」的話題。但並不表示。沒有人想過這件事。

「女乃女乃的!這一會兒浪怎麼起來了!」

楚揚威站在司令塔里,望著黑雲滾滾如同夜空般的天空,罵了一句。

「這一塊兒屬于盛行西風帶的西太平洋大浪區,整段都是海浪比較大的區域,」張恩銘說道,「而且再往前走,就是日本人談之色變的‘龍三角’了。」

「‘龍三角’?」楚揚威听到這個名詞微微一愣,他似乎感覺到自己在哪里听說過這個地方,但是急切間卻想不起來。

「‘龍三角’是日本人傳說中的‘惡魔之海’,船只失事的高發海域。」張恩銘注意到了司令官表情的變化。笑了笑,繼續說道,「日本人傳說那里有惡龍,所以叫‘龍三角’。這當然只是傳說了,不過,過往船只總在那里失事到是真的。」

他說著,向一位參謀軍官點頭示意,那位參謀軍官在文件夾當中找出了一張表,交給了楚揚威。

「這是近年來在該海域失事或失蹤的我國船只名錄。」參謀軍官說道,「參謀長要求備案的。」

「這些光是我國的,日本的更多,還沒算在內呢。」張恩銘說道。

楚揚威看著這張船只失事的名單,腦中突然一閃。想起了他是在哪里听到這個詞的了。

記得養父在給自己講甲午海戰史的時候,曾經提到過這樣一件事︰日本為了對抗中國海軍,在法國地中海造船廠訂造了一艘強大的防護巡洋艦「畝傍」號,這艘巡洋艦在建成後由法國人駕駛前往日本交貨,但卻在途中神奇的失蹤了,而它失蹤的地方,好象就是這個「龍三角」!

「人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還是差得太遠。」張恩銘看著海面不斷涌動的波濤,說道。「當年元世祖忽必烈東征日本,舟師之盛,當世無匹,但在風暴面前,卻如同落葉一般。輕易便覆滅了。」

「噢?」听到張恩銘說起了歷史,楚揚威來了興趣。「當年元軍兩次東征日本,皆喪師而還,當中緣由,一直眾說紛紜。難道真是如同日本人說的那樣,有什麼‘神風’相助?」

「哪有什麼‘神風’,只不過是那時元人對台風的到來警惕性不足,以至于吃了大虧。張恩銘笑道。他有些不解地看著楚揚威,對他在這時忽然對元軍東征日本發生了興趣感到奇怪。

「願聞其詳。」楚揚威轉頭看了看越來越黑的天空,問道。

「至元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274年,元世祖忽必烈命令由蒙、漢、高麗三族軍隊組成的聯軍,東征日本。聯軍的核心是蒙古族部隊,計有蒙漢軍兩萬人、高麗軍五千六百人,加高麗水手六千七百人,共三萬二千三百人,由征東都元帥忻都、右副帥洪茶丘、左副帥劉復亨統帥,八月出發。」

「當時的蒙古軍隊經過成吉思汗的訓練,軍紀森嚴,每十人、百人、千人、萬人各為一個戰斗隊,每隊設一長率領,組織極為嚴密,因此英勇善戰,戰斗力很強。此外,元朝當時的火器使用技術在世界處于領先水平,曾經威鎮歐洲,所以火炮作為此次征日作戰的秘密武器,出現在元軍的戰斗序列中。而日本武士部隊單兵戰斗力較強,武器也很精良,但沒有火器,指揮也不統一,戰斗時偏重于一騎對一騎的單打獨斗方式,因此戰斗是混亂、無組織、無紀律的,不易于指揮,更無戰術可言,根本無法和元軍相抗衡,整體戰斗力相當弱。」

「至元十一年公元一二七四年征日元軍在忻都、洪茶丘、劉復亨三將的指揮下,十月三日從高麗出發,駛向日本。日本朝廷和幕府對元軍征日戰爭,沒有任何具體的部署和指揮,戰斗主要在大宰府少貳藤原經資的指揮下進行的。元軍首戰即獲勝利,在肥前成功登陸,但沒有向縱深發展,而是把主力轉移向博多灣。十月十九日,元軍艦隊進攻博多灣,二十日晨,元軍展開登陸戰,日本武士對元軍的戰術,完全沒有思想準備,損失慘重,元軍很快推進至鹿原。二十日,元軍與日軍激戰了一整天,近傍晚時候。博多灣箱崎等地先後落入元軍之手。日軍被迫全軍撤退。經過一天的戰斗,元軍對日本武士的勇猛戰斗,頗有懼意,而且對一隊隊參戰的武士部隊難以估計其準確數字,以為數倍于元軍。同時元軍雖然佔領了灘頭陣地,但死傷不少,兵疲矢盡,並且統帥受傷,這些對久經戰陣的元軍統帥忻都產生了影響,從而不能準確地判斷出戰爭雙方的形勢。于是忻都決定。全軍撤退到船,明日班師。」

「如果元軍就此班師回去,到也不算失敗,頂多是打個平手。但天有不測風雲,就在忻都決定班師的前一天晚,博多灣出現了罕見的台風暴雨。」

「日本群島四面環海,除東北部沿海外,均被來自熱帶太平洋的暖流所環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黑潮,氣候形成較溫和潮濕的海洋性季風氣候。在每年八、九、十月間,日本西部和南部常遭台風襲擊;博多灣恰好正位于台風的襲擊區內,恰好就在元軍準備回國的最後時刻,台風也恰好趕到了。」

「由于不熟悉地形和天氣。元軍停泊在博多灣口的艦隊一片混亂,不是互相踫撞而翻,就是被大浪打沉;午夜後,台風漸停,但暴雨又降,加漆黑一片,落海的兵卒根本無法相救。忻都怕日軍乘機來襲,下令冒雨撤軍回國。」

「第二天即二十二日早晨,日軍在大宰府水城列陣,但不見元軍進攻。派出偵察人員後始知博多海面已無元軍艦只,元軍撤退了。日本朝野對突如其來的台風趕走元軍十分驚喜,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大規模拜神的活動,遂有‘神風’之名。此役,元軍死亡兵卒達一萬三千五百人。」

「損失了將近一半的兵力。也是夠慘重了,地形不熟。不懂天氣的後果看樣子很嚴重啊!」楚揚威點了點頭,示意張恩銘繼續講下去,「不過,這些損失,對當時的元朝來說,還在承受的範圍之內。」

「是這樣。」張恩銘說道,「元世祖忽必烈第一次派遣元軍進攻日本的目的,在于威嚇日本,使其迅速通好,尚無滅日的決心。至元十六年南宋滅亡,元朝統一中國。至元十七年,元使被殺的消息傳來,忽必烈決心再次征日。」

「忽必烈命範文虎去江南收集張世杰舊部及其他自願從軍者計十萬人,戰船三千五百艘,組成江南軍,由範文虎統帥,從寧波起航,跨海東征日本。這一路軍隊的派出,很大程度是由于南宋滅亡後處理投降兵卒的需要。另一方面,另命洪茶丘至東北,招募沈陽、開原等地自願從軍者三千,歸洪茶丘統領。忻都仍統領蒙族軍。又任命高麗將領金方慶為征東都元帥,統帥高麗軍一萬、水手一萬五千,戰船九百艘,軍糧十萬石。三軍合計近四萬人,組成東路軍,取道高麗東征日本。兩路軍各自擇日出發,而忻都想要搶功,便提前發動了進攻。」

「由于次元軍入侵的教訓,日本方面加強了防御,元軍艦隊駛進博多灣才發覺,沿海灘頭築有石壩,登陸戰的實施困難很大。元軍無法實施偷襲,只得發動強攻,日軍則拼死抵抗,戰斗很是激烈。由于在狹長的灘頭陣地元軍不能發揮其所長,恰好適應了日本武士一人一騎的戰斗方式,因而元軍傷亡很大。戰斗進行到六月十三日,元軍未能前進一步。這時正值六月盛夏,長期的船生活和戰斗,蔬菜、飲水供應困難,疫病不斷發生,病死者甚眾。元軍處境不妙,便回頭與江南軍會師。兩路大軍會師後,軍勢大振,本應立即恢復進攻,但因為遠軍各路指揮官內部矛盾重重,結果意見分歧,指揮難以協調;由于在海遲疑了一天,八月一日,台風再次襲來,元軍船毀人溺,師喪大半,第二次東征日本的戰爭和第一次一樣,最終也因遭遇台風而失敗。」

「一次就是因為台風而失敗,難道這一次一點教訓都不吸取嗎?」楚揚威冷笑了一聲,問道,「十四萬大軍當中,竟然沒有一個懂天氣的人才?」

「倒也不是這樣,當時有人看到了台風到來的前兆,《元史》中記載當時‘見山影浮波。疑暗礁在海口。會青髯見于水,海水作硫磺氣’,只是元軍兩路統帥均無航海常識,見台風前兆不知躲避,如果當時退到平戶、壹歧、對馬或高麗,尚可保全。象江南軍張僖所部和也速都兒所部,因見天氣惡劣,就在夜里停泊時,命將戰艦各去五十步下錨,因而避免了台風襲擊時各艦船互相踫撞。所以損失極小。」張恩銘說道。

听到這里,楚揚威再次轉頭向海面望去,此時天色似乎比剛才要亮了一些,天空中的雲層似乎變薄了。但遠處的海面,卻隱隱有黑色的雲團堆積在那里,仿佛一座座巨山。

「台風過後,張僖和也速都兒即乘船各處搭救元軍將士。江南軍主將範文虎旗艦破碎沉沒,抱船板漂流海,被張僖所救。張僖立即向範文虎建議,江南士卒未溺死者尚有半數,且皆為青壯戰士,可以重整旗鼓進行戰斗,利用船壞後將士沒有退路義無反顧的心理。強行登陸,因糧于敵,擴大戰果。從當時形勢來看,這個建議是可行的,但是,剛剛月兌險的範文虎已經被台風奪去了斗志,堅持要立刻回師。他對張僖說︰‘還師之罪,我輩當之,公不與也。’張僖只得分船于範文虎,收集殘卒共同班師。這時平戶島尚有被救起的四千軍卒無船可乘。範文虎竟然命令棄之不顧。張僖不忍,將船戰馬棄于島,載四千軍卒回國。範文虎回國後,被遺留在日本海島的元軍士卒,大部分被日軍殺害。據至元十九年從日本逃回的士卒反映。被遺留在各島的元軍士卒約三萬人。因將領皆走,眾人推舉張姓百戶長為帥。組織伐木為舟,伺機回國。八月七日,日軍乘船逐島搜捕,約三萬元軍除一部分被俘外,其余戰死。九日,日軍將被俘元軍帶至八角島,從中選出新歸附的南宋人和工匠、農民留作奴隸,其余盡殺之。」

「那就是說,不是象有些里說的,是全軍覆沒了?」楚揚威問道。

「據現有史料可知,元軍兩路大軍的損失輕重不一。東路大軍中高麗士卒和水手共兩萬七千余人,台風後歸國者約一萬九千余人,損失約七千余人,不到總數的三分之一。如果減去戰死和死于疫病者,則溺于台風的人數還要減少。由高麗水手駕船的蒙、漢軍隊的損失亦可按此類推。相反,江南軍的損失比較慘重,只有張僖和也速都兒部得以全軍返還,其余各部均損失慘重。據張僖的估計,台風過後半數軍兵尚在,即五萬人左右,回師時範文虎拋棄了一些,因而‘士卒十喪六、七’的估計是可信的。絕不是什麼全軍覆沒。」張恩銘說……

「可嘆準備數年,江南大軍十萬之眾,三千五百艘戰艦,不見一陣,喪師而還。」楚揚威看著張恩銘,笑道,「你說了這麼多,我明白你的意思,老子雖然不相信有什麼‘龍三角’,但也絕不當忽必烈。」

張恩銘知道自己剛才的講述已經對這位「性如烈火」、在中國海軍當中有「慣行奇兵險著」之名的艦隊司令官起了作用,不由得微微一笑,沒有再說什麼。

「看這天氣,估計一會兒就好來大風浪了。」楚揚威回到了司令塔里,來到了海圖桌前,看著艦隊現在所在的位置,說道,「把那個什麼‘龍三角’給我畫出來。」

繪圖軍官很快完成了標示工作,海圖出現了一個大大的三角形,而此時中國艦隊的位置,剛好在這個三角形的邊緣。

「你認為咱們現在該怎麼辦?」張恩銘站在楚揚威身邊問道。

「兵出坦道,以保萬全,咱們繞開這個鬼地方。」楚揚威說道,「重新編隊,讓航空母艦和巡洋艦等護衛艦艇合為一隊,繞著走。」

「你的意思,是要分兵?」張恩銘吃了一驚,問道。

「對,我的意思,是除了戰列艦之外,其他的船全都轉向西南再轉向東南,大圓弧航法,繞行‘龍三角’。」楚揚威說道,「通知接應的‘蚩尤’編隊也這麼干,戰列艦直沖龍三角,航母編隊繞行西北在轉向東北,和咱們南下的航母編隊匯合。」

「為什麼不一起走?」張恩銘話一出口,看到楚揚威嘴角的壞笑,立刻明白了過來,「你是想吸引日本人跟著進‘龍三角’?」

「知我者,張公也。」楚揚威哈哈一笑,點了點頭,「我想看看,日本人有沒有膽子,帶著他們的航空母艦進這個‘惡魔之海’。」

「我怕日本人這個時候不會那麼死心眼,」張恩銘搖了搖頭,說道,「現在才進到外圍就有大浪,航空母艦的升降機的大開口容易引發海水倒灌,只要是理智點的指揮官,怕是都會要選擇繞行?」

「沒錯。其實咱們的大型航空母艦很結實,在這種惡劣天氣也能硬闖,但是飛機估計就都要顛簸散架了。」楚揚威說道,「戰列艦應該問題不大。所以我估計,日本人可能是不敢讓航空母艦進來,但是一定會讓戰列艦進來的。」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高科技軍閥最新章節 | 高科技軍閥全文閱讀 | 高科技軍閥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