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軍閥 第一卷 (四百九十九)越燒越旺的戰火

作者 ︰ 銀刀駙馬

(四百九十九)越燒越旺的戰火

地面部隊憋在營地瘋狂的磨刀,雙方在天上的飛機除了每天的例行巡邏,也沒閑心成群結隊出來尋釁滋事一爭高下,都在前線機場忙著迎接「客人」。中國這邊,兩個齊裝滿員的新航空團抵達前線,同時第70戰斗機團和第150高速轟炸機團也領到了盼望已久的新式「金絲燕」戰斗機和「披毛犀」重型戰斗機,忙著換裝,而被換下來的舊戰機「雲雀」則作為了備用裝備,一時間各航空團闊的流油。比如第70航空團在清點家當的時候,發現如今已經成了坐擁100架以上戰斗機的地主。與中國東北軍從部隊到個人全體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相比,日本方面就顯得死氣沉沉,日軍各部隊也在忙著整編,確切的說是把之前被打殘的部隊進行縮編或者撤編,比如著名的「安岡支隊」,就在9月10日被西伯利亞駐屯軍掃地出門。

日本陸軍航空兵相對來說好些,至少可以拆東牆補西牆,從本土和太平洋戰場調來了有經驗的部隊,但是日本國內的工廠卻不能像中國那樣及時為前線送來足夠的戰斗機,結果一些古董飛機都不得不頻頻「老夫聊發少年狂」,在桑葉河上空拼了老命跟中國戰斗機搞「生死時速」。日本陸軍航空兵此時也使出了吃女乃的勁,9月中旬,東西伯利亞的日本陸軍航空兵已被遮天蔽日的中國飛機耗得精疲力竭,跟中國人打消耗戰一般都是這個悲慘的下場。日本陸軍航空兵本部不得不從同樣烽火連天的太平洋前線調來各一個飛行團補充進東西伯利亞的第2飛行軍團,勉強將其作戰實力維持在200架的水平。當然,中國人從來是得理不饒人的主,看河對岸的日本陸軍航空兵奄奄一息,東北軍立刻決定「趁你病要你命」。9月下旬開始,中國的「快刀」轟炸機每天自帶「禮物」,按時按點到日軍防線和支撐點上空串門,回回留下一地彈坑和被炸得灰頭土臉的日軍。開始的時候,「金絲燕」和「披毛犀」們還在高空設伏等著日本戰機過來驅趕「快刀」機群,打了幾天發現日本陸軍航空兵做了縮頭烏龜,干脆自己也俯沖下來客串對地攻擊任務,逼得日軍陣地不得不每天加餐一堆子彈和炮彈。

日本陸軍航空兵也不是吃素的,雖然是遍體鱗傷,還是拼命派出轟炸機隊用炸彈回敬中國空軍。就在這你來我往之間,中日戰機之間的小規模狗斗更是頻繁的如同家常便飯一般。雖然是力戰不退,日本陸軍航空兵卻已經是強弩之末,9月中旬在日本陸軍航空兵精銳損失殆盡之後,中國的戰機卻在雙方的鮮血中茁長成長起來。中國和日本方面的勝負比率被徹底扭轉,日本方面每擊落一架中國戰機需要付出三架本方戰機的代價。9月21日,在巴暗達山上空爆發了新一輪的大空戰。這次戰斗的起因是河東岸的日軍試圖再次沖過桑葉河。日軍集中了幾乎所有的炮兵部隊,還升起了炮兵觀測氣球。東北軍方面發現了日軍的企圖,一架「金絲燕」戰斗機單槍匹馬,以日軍回憶「離地僅僅數公尺」的超低空突襲將觀測氣球擊落,惱羞成怒的日軍派出數十架戰斗機前來支援,加上原定用于支援地面進攻的日本輕重爆擊機,日軍派出的戰機約120架左右,其中約有一半是「烈風」式戰斗機。財大氣粗的中國空軍被日軍突然襲擊打得一度撤退,緩過勁來之後鐘離衛立刻展開數百輛坦克和裝甲車發動勢不可擋的逆襲。在中國鋼鐵巨獸統治戰場的同時,飛翔的中國飛機也再次遮蔽了天空,中國空軍派出了157架的龐大戰斗機編隊,共包括95架「金絲燕」戰斗機和62架「披毛犀」重型戰斗機。幾個小時的空地大混戰之後,下午4時,日軍灰溜溜的撤回出發位置,丟下一地的尸體和殘骸,喪失了突擊渡河的最後一絲勇氣。此後日軍再未敢發動渡河作戰。地面作戰吃癟,天上的日本陸軍航空兵卻再次放出大話,上報了高達89架的擊墜數,中國方面則相對老實一些,只報了42架的戰果。實際上戰後清點,東北軍損失了5架「金絲燕」,其中2架還是被地面的日軍高射炮部隊擊落的。日本方面的損失則極為慘重,約有24架「烈風」被擊落,這也從側面說明日軍新補充的飛行員的射擊技術很成問題。9月25日凌晨,日本方面再次放出「風」式氣球做為炮兵觀測平台,敵人的「屢教不改」徹底激怒了鐘離衛,他下令無論付出多大代價,必須把這顆氣球在中國和日本士兵面前報銷掉。于是中國空軍再次派出「金絲燕」三機編隊發動超低空突襲,雖然日本人編織起了密集的火網,卻只能無奈的看著中國戰斗機在眾目睽睽之下將觀測氣球打成了一顆火球。

由于日本陸軍航空兵沒法提供足夠的新式「烈風」戰斗機,一些原來撤換下來的「零」式戰斗機只得被迫沖上了戰場,並且因為防護差的問題而吃盡了苦頭。

當地面上的西伯利亞駐屯軍徹底失掉進攻的勇氣和意志時,天空中的日本武士們卻仍然在堅持。9月21日之後的一周,桑葉河上空刮起了腥風血雨,百架以上的大規模追逐、狗斗和混戰每天都在上演,中日雙方都殺紅了眼,誤傷和操作失控如雨後春筍般涌現。最為經典,影響也最為深遠的烏龍球是日本人在1942年9月25日搞出來。這天,鹿島慎太郎曹長在經過血腥的狗斗後座機受傷,被迫緊急迫降,不知是被打得頭暈腦脹還是地理學的太差,他竟然選擇了中國控制的河西岸進行迫降。結果中國毫不客氣的收下了這份從天而降的大禮——東北軍只花了兩天時間就把已經被大卸八塊的這架「烈風」運回了北京進行全面測試。

鹿島曹長隸屬于第11飛行戰隊第1飛行中隊,據日軍王牌飛行員岩瀨幸一回憶,當天的混戰中,他擊落了一架中國戰機,之後他發現落單的鹿島軍曹昏頭昏腦的跟到他的僚機位置上。在岩瀨之前,芳山文治曹長已經帶了鹿島曹長一段,但不知道是鹿島的戰機受創過重,還是他本人已經神經崩潰,岩瀨和芳山的努力最終都沒有效果。在岩瀨焦急的目光中,鹿島曹長搖搖晃晃的降落在的中國控制區。好在不是所有人都打暈了頭,青柳軍曹冒險降落在鹿島身邊,試圖將他救出來,卻被全速沖過來的一輛東北軍坦克連人帶機打成一堆火焰。看到青柳受傷,岩瀨幸一義無反顧的俯沖下來,以高超的駕駛技術,穩穩的停在鹿島戰機後面,結果鹿島和身負重傷的青柳都擠進了「烈風」式戰斗機狹窄的座艙,在追擊的東北軍的槍林彈雨中駕機起飛逃出生天。岩瀨的英勇行為使他聲名大噪,還因此贏得了第2飛行軍團長官親自頒發的感謝狀。

隨著戰斗的進行,中國方面的戰術也越來越詭詐。9月29日,「飛將軍」鮑雲生展示了他在西班牙的著名戰術︰20架「披毛犀」踩著晨曦殺到設在阿蘭山的日軍前線機場上空。出人意料的是,東北軍戰斗機竟然還在日軍機場上空兜起了圈子,耐心的等到11架「零」式戰斗機沖上跑道試圖緊急起飛迎擊時,「披毛犀」們突然俯沖直下,凶猛的機槍火力瞬間橫掃整條跑道。已經開始滑跑的日軍「零」式戰斗機無所遁形,被彈雨掃的東倒西歪,兩架「零」式戰斗機當場爆炸,將整條跑道燒成一片火海。另外9架日機則撞到了跑道附近的停機坪等處,造成了更多的破壞。整個阿蘭山機場被東北軍這通襲擾折騰的雞飛狗跳。讓日本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國人泛起壞水來沒這麼簡單。差不多兩個小時之後,第2飛行軍團的飛機場大隊總算將阿蘭山機場的跑道清理干淨,忙的滿頭大汗的日本官兵正想放出戰機,地勤們則準備休息的時候,第二批東北軍戰斗機再次飛臨,如法炮制,幾個低空通場之後,阿蘭山機場又恢復了之前一塌糊涂的狀態。10月2日,東北軍戰斗機又光臨了金光寺附近的日軍機場,幾個回合之後,金光寺機場上堆滿了煙燻火燎的日本飛機殘骸和累得東倒西歪的日本地勤人員,完全喪失了戰斗能力。10月中旬,桑葉河寂靜的夜空中多了些「夜行怪客」。它們無聲無息的接近,扔下幾顆炸彈再揚長而去,這些是中國空軍新裝備的「烏鴉」式夜間戰斗機。它們迅速成為了西伯利亞駐屯軍的美夢殺手。長于夜間襲擾的日軍,此時也被折磨到精神瀕臨崩潰,很多部隊一夜數驚,幾乎到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狀態,多次出現有部隊無端集中全部火力搞「焰火表演」的情況。更為惡劣的是,飛翔的中國飛機欺負日本陸軍航空兵缺乏夜間截擊作戰能力,竟然把「快刀」轟炸機拿出來執行夜襲任務。結果地上的日本官兵听著「快刀」轟炸機巨大的發動機噪音緩緩接近,之後就是劈頭蓋臉的炸彈洗禮,卻無能為力更無處可逃,全軍士氣低到了極點。

就在中國空軍變著花樣蹂躪日軍時候,北京又送來新式武器。11月份「金絲燕」的正式生產型,帶著強勁的「太行」發動機、1門23毫米機炮和6挺12.7毫米航空機槍成群結隊的出現在桑葉河上空。與新式「金絲燕」一起到來的還有首次參與實戰的「萬虎」式航空火箭,當11月16日5架「金絲燕」帶著這種中國國家流體動力研究院幾易其稿的經典武器抵達桑葉河時,日本還不知道飛翔的「金絲燕」們已經擁有了讓他們心驚膽裂的可怕武器。

「萬虎」75毫米火箭是劃時代的武器。當時中國實驗的火箭發動機藥柱直徑為10毫米,在圓筒型燃燒室中裝入7跟10毫米藥柱,燃燒室直徑就是70毫米,再加上燃燒室壁厚5毫米,就產生了75毫米這個口徑,125毫米口徑的選擇也是出于相同的方式。最初的75毫米「萬虎」火箭采用了渦輪噴氣自旋方式穩定,結果在空中射擊實驗時發現,多發連射密集度距離設計要求相差甚遠,而且采取渦輪噴氣方式,藥柱的28%至30%會消耗在火箭的旋轉上,因此中國國家流體動力研究院選擇使用彈翼配合環形穩定器的方式。而在翼展選擇方面,對多種翼展的彈翼分別裝彈進行了風動和實際設計實驗,最終在「萬虎」上選擇了150毫米的翼展。

1935年間,「萬虎」火箭進行了多次試射,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和寶貴的經驗。1936年之前的「萬虎」火箭采用了u型卡式發射架,但試飛中發現這種發射架會產生恐怖的空氣阻力和翼面亂流,不但會影響戰機的速度,甚至會威脅其操控性能。1937年,中國國家火箭科學研究所研制出了代號「管弦」的t型槽導軌發射架,「萬虎」火箭的發射架則采用了「n」型的。裝在「金絲燕」上的「萬虎」火箭采用的發射架和後來的「鴻雁」炮艇機采用的並不相同,其全長為1000毫米,導軌長尾825毫米,每側四條導軌。11月16日攜帶「萬虎」抵達的「金絲燕」戰斗機在4天之後的11月20日下午17時終于一展身手。當時這批「金絲燕」在葉寧上尉的指揮下執行掩護轟炸機的任務,在發現日軍截擊機機群後,根據葉寧上尉的命令,5架飛機在1000米距離上出其不意的發動了齊射,一舉擊落2架日本戰斗機。葉寧上尉所在的飛行中隊共有34架裝備「萬虎」火箭的「金絲燕」,在整個桑葉河戰役**擊落53架日本飛機,自身毫發無損。應該說中國人的戰果,都是在極為有利的狀況下取得的,由于日本方面事先並不知道東北軍手里有有效射程超過800米的武器,因而日本截擊機群排出了勻速水平運動的密集隊形,中國人形容對這種隊形的敵機編隊發動火箭彈攻擊,是「用石子砸路邊的燈泡」。

中國人的夜襲戰術給日本人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創傷,很多人甚至開始擔心起中國人發動對日本本土的大規模恐怖夜襲來。

就在前線日軍被東北軍襲擾的無可奈何的時候,11月19日,大批「快刀」轟炸機突然模到蘇克哈拉山火車站上空,將這座桑葉河前線日軍補給的樞鈕炸成了一片火海。暴跳如雷的西伯利亞駐屯軍將大批戰斗機拉回東西伯利亞月復地,準備抵抗東北軍再次發動類似的遠距離遮斷行動。誰知鐘離衛再次變招,11月20日黎明,東北軍隱蔽在桑葉河西岸高地上的重炮群一鳴驚人,日軍防線上的各處防空指揮部和堅固支撐點都遭到了鋼鐵彈雨的洗禮,大部分下了地獄。「金絲燕」和「披毛犀」也乘著轟炸機刮起的暴風俯沖而下,對僥幸躲過火雨的幸存日軍逐個「點名」補槍,在準確的機槍火力以及炸彈火箭彈的攻擊下,日軍前線的防空火力陷入了萬籟俱寂之中。樹欲靜而風不止,幸存的日軍听著外面的爆炸聲靜了下來,正要為再次保住性命彈冠相慶之時,中國飛機的機翼再次遮蔽了天空。在震耳欲聾的發動機轟鳴聲中,344架戰斗機掩護著260架「快刀」轟炸機仿佛末日審判的死神鐮刀掃過整個日軍防線。

不少日軍官兵在被炸得支離破碎之前,都曾經憤怒的期盼過天空中日本戰斗機的到來,「日本陸軍航空兵死哪去了?」以及日本飛行員們的女性親屬成了當天桑葉河「皇軍」官兵問候最多的問題。

日本陸軍航空兵的解釋是他們被西伯利亞駐屯軍調往內陸,鞭長莫及。當然,更主要的原因是日本陸軍航空兵這時候已經被中國空軍打得聞風喪膽,所謂被調往內陸只不過是這群膽小鬼解釋從沒有一架日本戰機對龐大的東北軍機群發動反擊的理由而已。

不過日本陸軍航空兵心理也清楚,第一次可以說救援不及,第二次就只能硬著頭皮上了。結果幾個小時後中國空軍就給了日本陸軍航空兵證明自己勇氣的機會。狡猾的中國空軍這次排出了「誘敵」的陣勢,打頭的是52架「快刀」轟炸機,其護航的戰斗機不足60架,而且是舊式的「雲雀」戰斗機,100余架最新式的「金絲燕」和「披毛犀」則埋伏在轟炸機群後方的高空,隨時準備包抄前來送死的日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高科技軍閥最新章節 | 高科技軍閥全文閱讀 | 高科技軍閥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