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邊侯 四七回 話梟雄

作者 ︰ 定邊侯

四七回話梟雄

看到張祺一臉急迫,賈詡不禁十分驚訝!

在他的印象中,張祺很少有焦急的時候,若是有什麼急事,想來他定會在最先提出,而不是拖到現在;就像上次太平道人來犯,也不見他有絲毫緊張!可如今看到張祺一臉急迫的表情,賈詡心中疑惑不已。

其實驚訝于張祺如今神情的,卻不單是賈詡一人,就是洞中諸人,看到張祺此刻的神情,無不心中一驚!俱是停住腳步,望向張祺,以為又有像上次一樣的事情發生!

「祺兒何事?」雖然心中滿月復疑問,賈詡並沒有在臉上表現出來,重新坐下來含笑問道。

「不知先生可曾听說過曹*曹孟德此人?」沒有想到自己一句話會給眾人帶來如此大的震動,張祺愧然一笑問出心中的問題。

聞听張祺的提問,郭嘉不由雙眉一挑,眼中頓時目芒閃現,似是對于這個問題亦是深感興趣!

「曹*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曹*于當今天子熹平三年(174),被舉為孝廉,入雒陽為郎。如今就任雒陽北部尉。」聞听張祺之言賈詡心中略安,不過隨即開口問道。

「莫非,祺兒近日遇到此人?」

「不錯,今日吾等返回之前巧遇此人,與他同行的還有袁氏二子袁紹袁本初和袁術袁公路,此外尚有渤海孔融孔文舉和東城崔琰崔季珪。曹*看出‘黃兒’異處,欲求此馬,被王大爺以此馬售出為由拒絕!祺兒知道先生此前在雒陽停留多日,想請先生詳細點評這幾人!」雖然驚訝于賈詡的敏銳,然而張祺卻沒有多想,將遇見曹*等人之事詳細說了一遍,隨後靜待賈詡置評。

聞听張祺說出這番話,賈詡心中一塊大石落地。略一思付,開口說起曹*幾人。

「據說曹*本是夏侯氏之子,後過繼曹嵩。其父曹嵩乃曹騰的養子,官至當朝太尉,故而曹*此人算是生于官宦家庭。其祖父曹騰,據說此人乃漢相國曹參的後人,乃趙忠、張讓宦官一黨。

曹*于天子熹平三年(174)被舉為孝廉,入雒陽為郎;後被任命為雒陽北部尉。不過此人雖出身宦官家庭,平日卻遠離宦官一黨與黨人走的較近!」賈詡整理一下思緒,緩緩開口,將曹*的家世詳細道來。

「請問先生,這雒陽北部尉又是何官職?」聞听賈詡說道曹*的職位,對此不明就里的張祺趕緊問道。

「洛雒陽北部尉乃屯兵駐于未央宮北京師兵所領,乃大漢軍中唯一軍種和職位!哦,為師倒是忘了從未向汝等講解過大漢兵制,此番就一起說與汝等知道!」賈詡開口說出了曹*職位的特殊性,進而見到眾小一臉茫然,方才記起眾小皆不知大漢兵制,遂借此機會,向大家一並講解。

「大漢兵制承秦征兵之制,不論貴賤男子二十錄入府籍。遵三耕一儲之律年服勞役一月,稱「更卒」;二十三歲以後服兵役兩年,一年服役本郡、縣,稱「正卒」;一年戍守邊郡或守衛京師,此等士卒稱「戍卒」或「衛士」,如遇戰事即時听招。

尋常士卒二十三錄入正役,五十六月兌出軍籍,大漢軍隊主要由京師兵、地方兵與邊兵組成。京師兵主要由郎官、衛士和守衛京師的屯兵組成。郎官由郎中令統領,衛士由衛尉統領,負責宮廷內外的警衛。負責守衛京城的屯兵由中尉統領。

吾朝京師兵分南、北二軍。中尉所領屯兵駐于未央宮北,稱北軍;衛尉統領兵卒稱南軍。南軍士卒多調自內郡,北軍士卒多調自京輔,均是一年一輪換。武帝時精簡南軍,將原有兩萬人,減去一半;加強北軍,北軍屯兵,除中壘外,又增置屯騎、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共為八校,分屯于長安城中及其附近,平時守衛京師,由皇帝派員監領,戰時以一部或全部隨將軍出征。

此後,中尉改稱執金吾,不領北軍,只司御前先導和京城巡察;郎中令改為光祿勛,擴大郎官員額,增置期門、羽林等軍。吾朝京師兵建制沿襲西漢而略有裁並,將北軍八校合為五營,置北軍中候監領,如今多由宦官統領。

地方兵置于郡、縣,由郡、縣尉(亦稱都尉)協助郡守或縣令統率,平時維持地方治安,戰時听中央調遣。徵調地方兵,需以皇帝「虎符」為憑。

邊兵主要負責邊郡戍守,由邊郡郡守統領,下轄都尉和部都尉。為充實邊防,大量移民實邊,並行屯田,武帝時始行軍屯,屯田卒最多時達數十萬,是邊兵的重要組成部分。吾朝邊兵制度曾經遭到破壞,又改以設置營、塢的辦法,屯兵備御。

此外,亦有謫發罪犯或徒隸為兵,稱「謫戍」。前朝與今朝除實行徵兵制外,還實行募兵制。當年武帝‘八校’,皆是招募而來;而吾朝罷郡國兵後,徵兵漸衰,兵卒多賴招募。如今,州郡官吏通過募兵,培植自己的勢力,亦是動亂之源!

吾朝軍制,大將軍營五部,部由校尉統領,分左、右部或前、後部;部下有曲,曲分左、右曲或前、後曲,每曲有軍候一人;曲下有屯若干,每屯設屯長一人;屯設隊(分前、後隊)若干,每隊百人;隊下設什長十人,什長統十人,什長下設伍長二人,每伍五人。

簡言之吾朝軍隊一統,軍權高度集中,軍隊的指揮和管理體制嚴密,兵役制度也較為完善,若是當今天子肯潛心治國,未嘗不可以中興大漢!」說至此處,賈詡不禁嘆了口氣,想到大漢空有嚴密的軍制、強悍的軍隊,卻由于朝廷缺乏大智之人,以至于落得今日局面,不禁心中郁悶!

不過郁悶歸郁悶,賈詡飲下一口悶酒,隨即接著方才曹*的話題繼續說道。

「曹*此人頗有才干,為師就將其往事說與汝等,料想汝等對其會有所了解。」賈詡對于曹*並沒有過多評價,只是簡單一言帶過,隨後將曹*之事講與眾人知悉。

「雒陽乃天子腳下,皇親貴勢聚居之地,難于治理!曹*甫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懸于衙門左右,言道︰‘有犯禁者,皆棒殺之’。之後有當今天子寵幸宦官蹇碩之叔父蹇圖違禁夜行,曹*絲毫不顧及其乃天子寵臣,毫不留情將其用五色棒處死。于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

詡當日在雒陽之時,亦曾拜會其人,並出言相試。然此人雖有為漢室解憂因之心,卻無鞠躬盡瘁之志!故而,詡未曾與其深談。不過,以詡之見,此人聰明透頂、豁達大度,有大家風範;卻又心胸狹窄、疑神疑鬼,一副小人心腸。一將之智有余,萬乘之才不足!」

賈詡將自己對曹*的看法如實說出,卻是听得眾人咂舌不已!

「大家風範、小人嘴臉,先生之言再妙不過!嘉雖初次見那曹*,竟然亦有此種看法!」郭嘉聞言拊掌笑道。

「觀此人在雒陽所為,明里一副大家風範;然此人以‘黃兒’相試袁氏兄弟,是否有屯兵擴軍之意,暗里卻是一副小人心腸!看來此人果真不似一般人物,能將各種嘴臉溶于一身,亦是世間少見!」郭嘉隨後說出了自己對曹*的看法。

見郭嘉與自己所關注細節不謀而合,張祺知道自己所料不差,心中亦發肯定︰天下大亂,是真的不遠了!

見郭嘉僅憑一面就看出曹*的性格,賈詡不由對面前的少年多出一分好奇;只是他此刻無暇,只得壓下與郭嘉詳談的想法,繼續為大家介紹。

「袁紹袁本初出身勢傾天下的袁家,袁家祖籍汝南郡汝陽縣。他本是庶出,過繼于袁成一房,在袁氏兄弟中行三。自其高祖父袁安起,父親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將,可惜此人英年然早逝!袁氏四世之中五人官拜三公,世人以‘四世三公’稱謂袁氏一族,可見袁氏一族之 赫!

袁紹生得英俊威武、兼之才高雅量,甚得袁逢、袁隗喜愛。此子憑借世資,年少為郎入太學,並與吾朝著名黨人領袖李膺之三女結為夫婦。袁紹不到二十已出任濮陽縣令。在此期間,朝中宦官專政愈演愈烈,殘酷迫害以官僚士大夫和太學生為代表的「黨人」。由于其原配乃是當人領袖李膺之三女,袁紹為躲避‘黨錮之禍’之牽連,以母親病故為由辭去濮陽縣令避居原籍,為母服喪三年;之後,由于‘黨錮之禍’不曾平息,遂補服父喪三載!

在此期間,袁紹雖表面上不通賓客,其實暗中結交黨人和俠義之士,並曾數次助黨人避難。袁紹文武雙全、英氣勃發,兼之此人折節下士、急公好義,世間稱之‘天下楷模’,知名當世!」

說到此處,賈詡不由嘆了口氣,眼神中一副向往之色!似乎對于袁紹此人,心中甚是贊許。

「曹*此人亦屬袁紹之密友,彼等結成一個反宦官專政為目的的小集團。只是袁紹此人與那曹*,皆是喜好謀略、果敢決斷,且能廣納人才、知人擅用;雖出身豪門門下謀士雲集,卻毫無驕矜之色!以二人性格及處事手段,為師以為此二人他日必為大漢棟梁!」

賈詡將袁紹與曹*的詳細情況逐一解說,言語中對二人的未來亦是十分看好「袁紹胸懷大志、敏銳有才,兼之識人善用,絕非池中之物!先生所言極是,嘉佩服不已!」聞听賈詡最後的評價,郭嘉不禁開口贊嘆,看向賈詡的眼光滿是崇敬之意!

看來,他已經為賈詡的眼光折服;殊不知,聞听他寥寥幾句,賈詡亦是心中吃驚!

一個不滿弱冠的少年,呆在一個閉塞的村莊,竟然能在一面之間看出他人性格,此子端的是眼神犀利!

「孔融孔文舉乃孔夫子的二十世孫。父親孔宙曾任泰山都尉。孔融少時因‘讓梨’成名,後更因‘張儉案’名聲鵲起!

此人家學淵源,好學勤讀,博涉闊覽,亦曾入太學,在此期間結識袁紹。孔文舉幾次辭謝了州郡的闢舉,于當今天子時闢司徒楊賜府,步入仕途。」說到此,賈詡頓了一頓,又接著說道。

「此人滿月復道德文章,且工于詩詞,並在建立學校、表顯儒術、薦舉賢良、吊死問生、揚善嫉惡等方面頗有建樹,然其生性耿介,缺乏政治識見與匡濟大才,雖然此人有志于濟危靖難、匡扶漢室,但是面對今後戰亂局面,特別是用兵打仗、保境安民,此人更是外行!因而此人雖然不是將相之才,然用于建立學校、薦舉賢良、吊死問生、揚善嫉惡等方面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至于崔琰崔季珪,生于清河東武城。東武城曾經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的封地,《史記平原君傳》所載之‘平原君相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復位,封于東武城’指的就是此地。

崔琰為人質樸木訥,喜歡劍術、酷愛習武,並滿腔報國之志,倒是雒陽城中年青一代富家子弟中首屈一指的青年俊才!此外,崔琰特別善于認人識才,並有志于戰陣韜略,想來日後必是一代豪杰!不過以為師看來,此人雖說亦算得上是世家子弟,卻與袁、曹二人相去甚遠!」

說至此處,賈詡結束了一番評說,隨手拿起酒碗,一飲而盡!看來方才一番話,竟是耗費他不少心力!

「嘉有心拜入先生門下,不知先生可否賜教?」眾人兀自沉浸在賈詡的一番話中,忽然,郭嘉「撲通」一聲跪倒賈詡面前,說出拜師的請求!——

待續今日兩更,第二更至!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定邊侯最新章節 | 定邊侯全文閱讀 | 定邊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