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邊侯 十五回 夷州島

作者 ︰ 定邊侯

十五回夷州島待翠妞在鳥鳴中醒來,洞外已經朝霞滿天,新的一天,在晨曦中開始了!迅速的梳洗完畢,眾小也陸續起身,眾人收拾妥當,帶上那些木質刀劍,開始每天的晨練。

出得洞來,眾人均是驚訝萬分!

不是因為早起的張祺,大家已經習慣了他比別人更加勤奮,可令他們吃驚的是張遼也早早的起來,正與張祺在前面敘談!

「諸位兄弟姐妹,讓我們歡迎張遼兄弟加入我們的大家庭!」看到大家一臉驚詫,明白他們吃驚于張遼的早早出現,張祺笑呵呵道。

「張遼兄弟今年十三歲,比倩兒還小一個月,在我們之中年齡最小,大家今後多照顧他點。不過你們若是小覷與他,則大錯特錯!遼兄弟身手了得,經剛才一試,我是甘拜下風,自愧弗如!」

眾人本就是無家可歸、聚到一起的苦孩子,因此對于張遼地出現和加入,並無異議;加上張遼舍身為父的行為,也令眾人十分敬服,眾人很愉快的和他招呼,對于他的加入表示開心。可是听到張遼的武技高過張祺,眾小心中倒是半信半疑!

「張公…大哥客氣了!遼僅比各位早幾年習武,若大家刻苦修習,必能超過小弟!」看張祺對他如此關照,張遼心中感動之下越發堅決了跟隨之心!又听他當著眾人夸獎自己,不禁有些不好意思,趕緊抱拳連連謙讓,一張臉也羞成了紅布!

「遼哥哥,你有如此身手,當日在藥店之中盡可脅迫掌櫃為伯父診治,為何委曲求全,以身求藥?」聞听張遼身手不凡,想到當日藥店之中的情形,倩兒疑惑問道,一雙大眼楮中,滿是疑惑之色!

「家父傳藝之日曾言道,吾輩習武之人。習武之意本在于強身健體、濟貧扶弱,斷不可為一己之私,恃強凌人!」聞听倩兒發問,張遼耐心的解釋給她听!

「不錯,身為武者,吾等苦練技藝,只為除暴安良,保家衛國!若是為個人私欲而妄動刀槍,與盜匪何異?自古以來,俠以武犯禁,縱然一時快意,然實是吾輩習武之人之大忌!」張遼話音方落,旁邊有人立即接著說道。

眾人聞言回頭,才發現張台已經在賈詡和王大叔的陪同下來到眾小停身之處。

「遼兒當日做得很好,尚記得為父所言,為父心中甚慰!」說著,張台輕撫張遼肩膀,滿面欣慰。

「富貴不能*,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此之謂大丈夫也!」賈詡聞言撫掌笑道。「汝等今後隨念祖兄習武,需謹記此言!」

「弟子遵命!」眾人聞言齊齊向張台躬身施禮,恭聲應諾!

「很好!」看眾小的行為,張台點頭笑道。「方才,我與文和先生談過,對于汝等修習功法和進度略知一二。今日,吾先查看一下汝等修行的進度,至于修行,不是短時之間一蹴而就之事,只要汝等勤修不輟,未來之成就定在張念祖之上,屆時天下之大,汝等盡可去的!」說完,他微笑望向眾人。

眾小雖然從張祺和王越前輩那里選修了某種功法和武技,可一直以來都是自己琢磨,盡管一直刻苦修煉,可許多疑惑之處不明白,修行效果甚微。如今張台出現,對他們而言不諦是一場及時雨,眾小不禁一陣歡呼!

欣喜過後,眾小按捺住激動的心情,靜等張台指導!看眾小欣喜模樣,賈詡、王大叔相視而笑,不禁為留下張台而慶幸!

伸手示意眾小莫慌,張台微笑轉向張祺。

「張公子…哦…祺兒,汝所修習功法‘霸王訣’乃是霸王傳世神功。得此功法此乃汝之機緣,以汝之資質只需堅持修習,未來成就不可限量;只是吾對此亦是不甚了解,無法為公子提供太多助力,還需公子自行研習!」說到這里,張台看向張祺,滿臉歉意!

听張台所言,無法為自己的修習提供幫助,張祺心中不禁有些失望!可是轉念想到事在人為,只要自己用心,一定會有所得,遂心情不再沮喪。

「功法上吾雖不能對提供公子助力,然台無意得到一本‘霸王槍譜’,想來對公子在武技上的修為有所裨益!今台將此槍譜贈于公子,期望對公子有所幫助!」看到張祺略顯失望,張台話鋒一轉,從懷中取出一油布小包,恭敬的送到張祺面前!

「霸王槍譜」?難道就是記載霸王蓋世武學的槍法?看著張台捧至面前的油布小包,想到自己修習的「霸王訣」功法、王越前輩留下的黑色大槍,張祺心中頓時激動莫名!

「多謝師傅!」來不及多想,張祺上趕緊前跪下,恭敬行完拜師之禮,才從他手手中接過那油布小包。

「公子…祺兒切勿如此!台豈可……」張台未料到張祺當真行禮拜師,想到自己認他為主,不禁有些惶恐,急欲上前阻止!

「念祖兄大可安心受其一禮!」不等他有所動作,賈詡已經笑著將他扯住,「無論此子將來如何,今日拜師之禮,念祖兄切勿推月兌!何況,他受兄饋贈‘霸王槍譜’,得此絕世武技,拜汝理所當然!」

看賈詡強拉自己接受張祺拜師之禮,張台也是一臉尷尬!不過轉念一想,自己既然選擇日後舍身相投與他,遂安心受此一禮,只是心中發誓,今後必舍命報效!殊不知,這正是賈詡的過人之處,他知道自此之後,張台對張祺必定忠心不二,粉身以報!

想到自己一番苦心,終于有所成效,賈詡于王大叔相視一眼,得意而笑!

「汝能將‘霸王訣’傳授眾人,實在難能可貴!只是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此種功法,因此,吾要視他人狀況,為他們確定合適功法,不知汝意下如何?」看張祺接過槍譜躬身欲退,張台含笑說道。

張台言下之意張祺自然明白,個人體質不同,即使‘霸王訣’乃不世功法,若是不適合自身體質,反倒適得其反!只是苦于以前自己沒有選擇,為了增加眾小的自保能力,才要求大家一起修習‘霸天訣’,如今有了王越前輩遺留武學功法和張台親自施教,實在求之不得!

「一切听憑師傅做主!」想到此,張祺愉快地接受張台的建議,由他自行量才施教!

「既然如此,吾就為他們選功!」張台說完,召集眾小上前,向他們了解修習的功法,並對其進行全面的查看,幫他們確定修習方向。

一時間,張台和眾小一陣忙碌。

趁此機會,張祺將賈詡和王大叔請到洞內,會齊洞中幾位長者,將他和翠妞昨夜籌劃之事和盤托出,等待眾人做最終決定。

听到他的想法和計劃,眾人表情不一,良久無人言語。

「祺兒,大漢天下真的要亂了嗎?」半晌,鄭大嬸才不敢置信的問道。「朝廷有那麼多兵將,就是有幾個王侯造反,怎麼能說完就完呢?」

聞听鄭大嬸之言,劉大爺和孫婆婆亦是看向張祺,他們應該也是和鄭大嬸一樣的想法!

「想想為什麼我們會流落街頭?看看街邊那些百姓賣兒蠰女,如果大漢真的強大、富足,怎會有此等現象?盡管我不願意相信,但是不得不承認,大漢確如祺兒料想那般,恐怕不久就要天下大亂了!」想到自己為之守護了半輩子,還丟掉一條手臂的大漢王朝,王大叔沉痛地說道。

「如今大漢朝廷表面上還是天下共主,實際上許多州郡的王侯、將領擁兵自重,早就月兌離大漢朝廷控制;目前天下看似太平,只是因為沒有遇到合適的時機,一旦有人舉旗造反,恐怕一月之內,天下將不知幾人稱帝、幾姓稱王?」想到自己從軍多年所見,王大叔緩緩說出心中的看法。

「不錯,」看鄭大嬸三人仍是搖頭不信,賈詡遂開口道。「大漢朝廷積弱,諸侯紛起,君弱臣強,此乃大亂之始;官吏橫行,稅賦日重,民不聊生,此乃大亂之源;天災頻仍,蝗瘟四起,此乃大亂之兆!如今大漢天下,已經病入膏肓,若欲大漢重興,必有不世人杰出現,力挽狂瀾,大漢方得中興!因此,祺兒與翠妞所憂心之天下大亂,確實不遠矣!以吾之見,五年之內,更有甚者,三載之間,大漢天下恐怕分崩離析!」

想到大漢王朝自高祖傳至今不及四百年,轉眼即要土崩瓦解,天下又要陷入戰亂;而刀兵之中,不知多少人家破人亡,賈詡不由心中充滿悲哀!

然而看看面前的張祺,想到他和翠妞二人小小年紀便能見微知著,不由心中升起無限希望!

看賈詡如此說,鄭大嬸三人心中不由相信了這一番話,想到大亂將至,不由得心中恐懼,一時間臉上變色!

「汝等不必懼怕,祺兒已有良策,可以保全大家于亂世之中。」看道他們如此神色,賈詡不禁嘆口氣道!

想道張祺殫精竭慮,就是為了維護這樣幾個人,賈詡真的是有些為他不值!

看出賈詡的心思,王大叔和張祺也是一臉無奈!不過,二人並未因鄭大嬸等人的行為而有任何不滿。

他們深知一個道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預見危險,並設法躲避;而恰恰是這樣的人,真正在危險來臨之時,才能為了身邊的人,舍命相爭!就像上次,他遭惡丐毒打,正是劉大爺和孫婆婆他們挺身而出,才救得張祺一條小命!

而這,也正是張祺為什麼事事以他們的安危為第一考慮的原因。

隨即,張祺將自己擇地避世的想法向眾人重新講述一遍;說完,靜等眾人反應!

「祺兒,汝為眾人殫精竭慮、事事盡心,就連長遠之事也謀劃周詳,終不負為師一番心血!」看到他思慮周詳、謀劃周密,賈詡深以有此弟子為榮,隨即率先開口表示支持。

再想到一旦張祺計劃可行,值天下大亂之時蓄積武力;加上自己的才學智謀,即使不依附其他諸侯,屆時憑借自己等人手中的力量,亦足以高舉勤王義旗,蕩滌不臣勢力,說不定中興大漢也未可知!

一時間,賈詡心中竟是浮想聯翩!

不過目前時機不到,他也不會真的要求張祺如此做,不過他仍堅信,此子絕非池中之物,只是他如今欠缺磨練,心智未堅!等他看到亂世的慘象,以他的悲天憫人的個性,加上自己從旁勸導,他必不會置之不顧!想到此,賈詡心中興奮之意溢于言表,對張祺等人的未來亦越發期待,而中興大漢的志向也益發堅定!

「至于祺兒所尋覓之去處,為師倒是想到有處一所在,完全可以實現汝之心願!」思慮再三,賈詡囑咐大家稍待片刻,自己去去就來;不等大家有所表示,轉身出洞而去!。

很快,洞中眾人也肯定了張祺的想法,紛紛表示支持他的決定。許久,賈詡手持一卷軸,身後跟著張台眾人,返回洞中!

原來,他已經將此事說與張台父子與眾人知道,並征求了眾人的意見,看眾人表示贊同,乃將大家聚齊,宣布這一關乎眾人未來的重大決定!

眾人很快統一意見,靜等賈詡說出理想的去處!賈詡也不廢話,攤開手中的紙卷,赫然是一幅地圖,盡管不甚詳細,卻也有後世地圖的輪廓。

「就是這里!」看眾人滿面期待之色,賈詡含笑指向地圖右下角一處孤懸海外的島嶼。

「夷州島!」目睹賈詡手指之處,張台一聲驚呼!

除賈詡外,眾人卻是面面相覷,顯然不知此處是何地!而張祺聞听張台之言,卻是驚喜交加!

喜的是,自己此前想法局限于陸地上的十三州範圍,何況他對當前天下州郡及勢力分部並不清楚,自是一時之間無法確定是否合適之所!而賈詡所指之處赫然就是現在叫做夷州島,而後世稱之為台灣的台灣島!後世史書記載孫權建立吳國後,曾派船隊到達此處,想必現在那里還沒有什麼勢力,如果能夠到達那里,即使天下大亂,自己等人也無憂矣!

再想到後世台灣島的自然資源豐富,面積遼闊,且孤懸海外,以如今大汗的航海技術,自是不虞他人遠途來襲!今見賈詡建議選擇此地,想來不會錯;如此一來,這夷州島倒是完全符合自己當初理想地域的設想。

驚的是,張台竟然也知道此地,難道此處如今已經納入大漢版圖了嗎?!

「請問先生,此處可有官軍或者其他勢力駐扎?」想到昨夜與張祺的談話,翠妞異常關心島上是否有其他勢力;不然,即使此處再好,他們也無法實現自己的目的,遂關切的問道。

「此處由于孤懸海外,與陸地相距甚遠,大漢朝廷不願意費心費力管理此處,遂不曾在此設置任何管理設施。」翠妞一眼出口,竟招來賈詡一陣冷笑。

「殊不知此島上不僅有大片肥沃的良田、豐富的木材資源,還有數量雖然不明但是含量極大的鐵礦山!大漢朝廷有眼不識金瓖玉,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不過對于吾等而言,卻是再好不過!」說至此處,賈詡不由心情大好,面現笑容。

「先生,此處難道沒有他人居住?」雖然不清楚夷州島目前的具體情況,也不知道賈詡如何會知道島上情況;不過張祺印象中,好像史書記載秦末漢初,島上已經有人居住,所以有此一問。

「島上雖然沒有大漢官方勢力,卻有數支當地居民部落。這些部落居民大都不事農桑,而是以漁獵為生,因此他們的勢力範圍僅僅限于叢林之內。」這次卻是張台接過他的問題。看眾人包括賈詡,投過來的目光充滿詫異,張台苦笑道。

「當年,先祖走投無路,曾經在此島短暫避難!據他留下文字所言,島上雖然沒有統一的勢力,卻有數支居民部落劃地而治。倘若吾等到的島上,僅在平原之上墾荒耕種,並不觸犯其利益,倒是不虞其主動攻擊。而且,據先祖所言,此島居民大多耿直好客,對于初始流落到上的外來人等,並不敵視,並且會竭力助其在島上安家,只是不願與外人過多接觸。至于原因,先祖不曾詳查,也不得而知!」想是提到先祖,張台說完不禁滿面傷感!

「正如念祖兄所言!兩年前,吾曾經結識一位海商,從他口中得知島上有大小五個部落,彼等俱是秦末避亂到此!由于上島之時太過倉促,並無攜帶任何農具和種子,因此無法墾荒耕種,不得已只好漁獵為生!因此,吾等一旦帶上種子農具等島,不僅不會與彼等沖突,反而可以憑借手中的物資,獲得彼等的好感和幫助!」見眾人仍有疑慮,賈詡含笑接過張台的話。

听到賈詡如此說,想到他自打進山來的表現,眾人業已相信了他的說法,紛紛頷首表示贊成!

不過賈詡接下來的一句話,卻令眾人吃驚不小!——

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定邊侯最新章節 | 定邊侯全文閱讀 | 定邊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