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 第201章 偉人的治國智慧

作者 ︰ 不信天上掉餡餅

劉偉鴻沒有讓夾山區的干部們有「喘息之機」。他很清楚,思想觀念的轉變,不是靠開會講大道理就能起到效果的,得在實實在在的工作之中,實實在在的好處之中轉變。

先就要把熱火朝天的聲勢造出來。

如同劉棒鴻所言,數日之後,一百萬款子陸續到賬,果然沒有被截留一分,悉數到位。因了這個,劉偉鴻在夾山區的威望,又在無形之中上了一個台階。劉書記不但能槁到錢,還能「鎮住」地區、縣里財政局那些老油子,誰也不敢克扣他的錢。這個甚至比劉偉鴻在首都和省里要到錢還讓人吃驚。地方上的干部們,誰沒有見識過財政局那些老爺們的威風?

錢一到位,劉偉鴻立即再次召開了區委和區公所兩套班子的聯席會議,將任務明白落實下去。

當大家得知,這兩個工廠竟然是薛志民負總責籌辦之時,都有些愣神,甚至薛志民都有些驚愕。這個事情,事先劉偉鴻和熊光榮都沒有和他打招呼。怎麼忽然就宣布了?

但在聯系會議之上,薛志民卻也不好當場撂挑子。不管怎麼樣,在大家眼里,這都是個肥差。薛志民心里也有些想法。

副區長馬吉昌負責落實棉花種植和生豬養殖的工作。

外聯任務,自然是劉偉鴻親自承擔了。別人誰也干不好這活。

其他區委委員和副區長,也沒閑著,劉偉鴻一一給他們分派了任務。熊光榮則負責掌總,劉偉鴻不在的日子,由他協調全部工作。

任務布置下去之後,干部們倒是一個個神情振奮。劉書記給夾山區描繪的美好藍圖,竟然真的看到了實現的可能性。

對于劉偉鴻這種雷厲風行的手段,熊光榮心里頭是有些佩服的。別看人家年輕,卻是真的夠魄力。如此一分派,整個夾山區干部隊伍的精神面貌,為之一變,有了奮發向上的新氣象。

聯席會議結束之後」劉偉鴻州刻回到自己的辦公室,薛志民便登門求見。

這倒是在劉偉鴻的意料之中。

說起來,劉偉鴻也是玩了個小花招。依照一般的工作方式,在宣布這樣的重大安排之前,是應該和薛志民通個氣的,起碼要征求一下他本人的意見。不能搞「突然襲擊」嘛。

但劉偉鴻這一回,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目的就是讓薛志民意料不到,主動來找他溝通,除了能夠確立一定的「心理優勢」……掌握主動權,也能更好地了解一下薛志民內心真實的想法。既然是薛志民主動登門求見,總不能和他劉偉鴻打太極拳。

不管怎麼說,薛志民也是劉偉鴻的主要副手之一,總是這麼游離在夾山區的「主流圈子」之外,對工作的開展毫無好處。劉偉鴻可不能容忍一個黨群副書記,三把手,整日不安于本職工作。

劉偉鴻很清楚,夾山區的面貌要改變,首先干部的精神面貌就要改變。偉大領袖教導說,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干部就是決定因素。劉偉鴻對這句話深以為然,奉為圭桌。

一支整日里無所事事,一盤散沙的干部隊伍,無論如何都是建設不出一華新夾山的。

「志具同志來了,請坐請坐!」

劉偉鴻客氣異常,從辦公桌後轉出來,與薛志民熱情握手,禮讓他在沙發上落座。

劉偉灕的區委書記辦公室,面積倒也不小,有一個專門的待客沙發區,能夠召開小型的會議。當然,沙發和茶幾都是木制的,如同張妙娥說的那樣,是陳年舊貨,六七十年代的「老產品」,很多地方的油漆都錄落了,露出里面的白底。

「來來,志民同志,請喝茶!」

劉偉鴻又親自薛志民沏了茶水。

薛志民忙即欠了欠身子,連聲道謝。

「志民同志,是不是對區里的安排,感到有些意外啊?」

劉偉鴻遞了一支煙給他,微笑著問道。

薛志具臉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隨即又蕩漆開來,說道︰「是啊,劉書記,你這可是打了我一個措手不及,我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心里很忐忑啊……」

實話說,薛志民每次和劉偉鴻談話,心里都有點怪怪的。首光就是劉偉鴻對他的稱呼「志民同志……」讓薛志民很不適應。在鄉下,通常沒人這麼稱呼的,要不就是叫他「薛書記……」要不就叫他「老薛」,唯獨很少有人叫他「志民同志」。不過劉偉鴻不但這樣稱呼他,對于區里其他的干部,大多數也都是這樣稱呼,唯獨對熊光榮,是稱呼的官餃,私下場合對張妙娥則是叫「嫂子」,正式開會的時候,當然還是稱職務——張主任。

對劉偉鴻這個手法,薛志民也仔細分析過,越是分析越是佩服。

到書記年紀雖輕,心機可是蠻深沉。

夾山區兩套班子的所有領導干部,無一例外,全都比劉偉鴻年紀大,而且是大得多。最少也大了十幾歲。很多人的年紀」估計和劉偉鴻的父親差不多。比如對他薛志民,劉偉鴻要是叫「薛書記」,未免硬了一點,殊少親近之意;若是叫他「老薛」,又過于輕浮,有點不尊重老同志的意思。依照黨內慣例」稱他「志民同志」,卻是剛好合適。盡管听得有點怪怪的,卻讓人挑不出錯來,反倒更加彰顯他一把手的特殊地位!

其次,薛志民覺得怪怪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總覺得劉偉鴻的成熟老練,和他的實際年齡不符。固然能在劉偉鴻身上感覺到二十歲年輕人的沖勁,卻絕對感覺不到沖動。這位新書記,凡事不隨便表態,總是喜歡弄清楚個「所以然」。一旦做了決定」便全力以赴」不容人反駁。

以薛志民多年的基層官更〕新最最快場經驗來看,這樣的領導,是最難應付的。輕易不會改變決定。凡是站在他對立面上的人,不管是誰,都有可能被清除掉。

但今天這一趟」他卻是不得不來。

領導給你壓了這麼重的擔子,將一百萬巨款就這樣交到了你薛志民手里,你總不能連一點表示都沒有。那也太不懂事了。

薛志民也很想弄清楚,劉偉鴻葫蘆里到底賣的什麼藥。不搞清楚這個,今後的應對」就很可能出錯。

劉偉鴻听了薛志民的「訴苦」,微微一笑,說道︰「志民同志,這個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我和熊區長商量過。

我們都認為你這個同志名聲很好,善于團結同志,文化程度又比較高,思想觀念比較解放,見過大世面啊。咱們夾山區第一次搞工業企業,確實需要你這樣有文化又有能力的干部來負責。」

劉偉鴻這話,倒也不是奉承薛志民,確實是經過深思熟慮。如同劉偉鴻自己說的那樣,整個夾山區黨政班子里的領導干部,除了他劉偉鴻是大學本科畢業,就數薛志民學歷最高,正經是大專生,而且不是工農兵大學生。還有幾名干部,也有大學學歷,不過那種學歷,誰都知道,是做不得數的。工農兵大學,除了搞政治運動,正經的東西沒學到什麼。

劉偉鴻很清楚,搞企業,還是要有點文化才行的。那種混世魔王式的富一代,因為社會劇烈變更的原因,打擦邊球、渾水模魚,甚至違法經營,或許也能成氣候,但更多的是折戟沉沙,很快就被時代淘汰了。譬如九十年代曾經名噪一時的某位所謂首富,靠輕工產品從俄羅斯換回四架飛機的那位,風光不了多久便銀鋒入獄。他一手創建的那個某某集團,也被證實只是一個空殼子。

劉偉鴻不需要這樣的人。飼料廠和機械制造廠,是夾山區的第一批母雞,劉偉鴻希望能夠在籌備之初,便打下堅實的基礎,創下良好的制度。惟其如此」才是可持續發展的。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能為夾山區源源不斷地提供建設資金。

僅僅鑽法律的空子,亂中取勝,不是長欠之計。

畢竟這些企業,不是私人的」而是公家的。私人企業,因為領導者的固定,能夠長久發展。公家的企業,卻是會不斷地更換領導人。誰也不能保證每一任領導,俱皆大公無私或者都是經營奇才,要想長久發展下去,制度便顯得至關重要。當然,在一個人治的社會,制度的約束力極其有限。但有一套完整的制度總比沒有制度要好。

到偉鴻希望薛志民能夠體會他的苦心。

此外,薛志民良好的個人操守和善于團結同志,也確實是劉偉鴻所看重的。大政方針,劉偉鴻自己會把握。具體的工作,就需要薛志民這樣的人去協調。大伙都只顧著往前沖,善後工作,誰來收尾?

劉偉鴻這樣安排,其實也是緣來有自。

眼下最高層的政治格局,也是這般模樣。

最高首長和董老,一動一靜,便是這樣「搭配」的。外媒有一個很形象的描述,說共和國這台汽車,最高首長負責掌握方向盤,董老則負責踩剎車。讓汽車高速行駛的同時」又能保證安全。

到偉鴻這算是學習偉人的治國智慧。

小說閱讀下載盡在中文網更新超快小說更多︰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官家最新章節 | 官家全文閱讀 | 官家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