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 第254章 下定決心!

作者 ︰ 不信天上掉餡餅

「縣領導不反對。」

劉偉鴻簡單地答道。

熊光榮卻愣了一下︰「不反對?」

縣領導這個表態可著實比較費思量。不反對是個什麼意思?

薛志民試探著問道︰「劉書記,縣里的意思,是讓我們自己找銀行貸款?」

馬吉昌也關心地望著劉偉鴻。

劉偉鴻笑了笑,說道︰「是這麼回事吧。」

薛志民就有些告氣,說道︰「這不是扯淡嗎?咱們夾山這個樣子,哪家銀行會給我們貸款?更不要說貸款修路了,到時候我們拿什麼還錢啊?」

也不怪薛志民,他可不是重生者,沒有劉偉鴻那樣遠大的目光,拿得定飼料廠和機械廠一準賺錢的。再說了,飼料廠和機械廠真賺了錢,先就該改善一下夾4干部的待遇,無論辦公待遇還是其他福利待遇,夾山的干部,在全縣都是墊底的,去縣里開會,說話都不硬氣。哪有賺了錢,拿去還貸的道理?這兩個工廠,正經是區里的產業,賺的錢,都歸區里開支的。

在薛志民想來,貸款修路,其實就是個名義,依舊還得是上面掏錢,只是暫時從銀行周轉一下罷了。縣里讓夾山區自己去找銀行貸款,實際上就是不支持。

馬吉昌也隨聲附和︰「是啊,劉書記,我們現在連干部工資都不全,銀行肯定不會貸款給我們的。修路也不是筆小錢。」

劉偉鴻點點頭,說道︰「確實有一定的難度。但再有困難,這路也得修。遲修不如早修。我已經跟朱書記和鄧縣長都談了我的思路。[官家貼吧快更新與您共分享]夾山區轄境內的路段,我們自己負責翻修,其他路段,縣里和其他區負責。」

「那他們怎麼說?」

這一回,是熊光榮在問。

熊光榮對這個事,比薛志民和馬吉昌更關心。他是區長,而且是夾山本地人,真要能把路修一修,不但是政績,也算為家鄉人做了好事,有個好名聲。

劉偉鴻答道︰「他們沒說什麼。我就估模著,這事,得我們先搞起來。我們這邊一動工,縣里就會有動作的。」

「這倒是!書記這是想將他們一軍了?」

劉偉鴻微笑點頭。

夾山區不等不靠,自己動手修路了,縣里領導如果一點動靜都沒有,面子上可走過不去。難道你們縣里領導的思想覺悟,展經濟的熱情,還不如下面一個區?朱建國到時肯定會話。

劉偉鴻這是打算要「逼宮」了。

薛志民擔憂地說道︰「劉書記,修路是好事,我們都不反對。但是這個錢,我看確實有難度。」

劉偉鴻說道︰「難度肯定有。不過我們可以仔細算一算賬。路修通後的好處,就不用多說了,大家都能想得到的。我們現在主要要解決的就是材料和機械問題,至于人工,可以分開來算。」

「人工怎麼分開來算呢?」

熊光榮問道。幾位副手都露出了好奇的神色。

張妙娥便收起了桌面上的撲克牌,起身給大家倒茶水,拿瓜子花生之類的東西既然現在打牌演變成了……」小會議」,張妙娥便自動自覺地為領導們做好服務工作。這女人是有些虛榮,不過本職工作還是不含糊的。

「在現有的條件下修路,人工是一大開支。我看,可以用記工的方式來解決。區里動一下,壯勞力在農忙時間抽空上這邊修路,工錢先記賬,在明年的各項統籌款里面折抵。當然,這個事情一定要和群眾說清楚,把道理說透徹。修路是造福子麗後代的大事,我相信群眾能夠理解的。但有一點一定要牢記,決不能搞攤派,搞強迫,一定要是群眾自願的。個別群眾要是信不過我們區里,那也不能強迫人家來修路。」

劉偉鴻嚴肅地說道。

熊光榮等人便連連點頭。這也是劉偉鴻到任之後,經常在大宣傳的,要注意搞好干群關系,要做好人民公僕,不能與民爭利,更不能坑害群眾。誰要是坑害群眾,劉書記也不客氣,直接就摘誰的烏紗帽!

這一點,絕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熊光榮等人,漸漸已經接受了劉偉鴻這個觀點。

能看得出來,劉書記不像是說說就算的,真要是犯到他手上,他真的會摘烏紗帽。有縣委朱書記給他撐腰,就算是鄉鎮黨政一把手,甚至區里兩套班子里的成員,都不怎麼保險。

熊光榮仔細想了想,說道︰「要真是折抵統籌款,我看群眾應該是能接受的•……••……不過,書記,咱們折抵了明年的統籌款,那明年的日子怎麼過?縣里答應給我們錢嗎?」

夾山區和轄下一鋒五鄉,全都是收婁不平衡,每年收的那點統籌款,還不夠干部工資,如今再一折抵統籌款,縣里如果不增加轉移支付的額度,明年干部們還要不要吃飯了?

劉偉鴻笑了笑,說道︰「區長,不用擔心。只要今年兩個工廠能如期開工,明年咱們就有錢用了。到時候,可能我都看不上縣里那點錢了。」

熊光榮等人頓對面面相覷。

的這話說的,牛叉啊!

這兩個工廠,廠房都還沒有竣工,機器設備更是影子都沒有,大伙別看干勁十足,但對于飼料廠和機械廠是不是真能賺錢,這心可都是懸著的。誰也不敢肯定。在此之前,誰也沒搞過工廠,更別說市場營銷什麼的了。只是上面撥了款,一把手又堅持要這樣搞,大家便都照命令行事。其實真要是把這錢用來改善辦公條件,只怕干部們個個都要歡欣鼓舞了。

到了劉書記嘴里,這兩個工廠簡直就是搖錢樹,一準賺錢的,不賺錢就是不行。

真不知道劉書記這樣滿懷的信心,到底從何而來。

劉偉鴻揮了揮手,說道︰「飼料廠是不用擔心的,到時候只要一投入生產,產品立即便會供不應求,咱們必須馬上擴大生產線。至于機械廠,可能見效沒有那麼快,但只要我們能找到好的技師,賺錢也是肯定的。這是大勢所趨。咱們以後,還要建更多的工廠。我估計到明年,區里的財政狀況就會從基本上好轉。咱們的眼光,要放長遠一些。現在修路,勢在必行。」

馬吉昌想了想,說道︰「修路好是好,但是不是緩一兩年,等我們財政狀況好轉之後,再修會比較輕松一點,沒有那麼大的壓力。」

劉偉鴻並不**,相反,很喜歡和副手們一起探討問題。一則是集思廣益,在治理地方的具體措施上,熊光榮馬吉昌這些基層干部,很有一套辦法。二來也能啟副手們的思維。將他二十年先知先覺的知識和思維方式,逐漸傳輸給更多的人。

夾山區要展,要迅展,依靠他劉偉鴻一個人單打獨斗,顯然是不現實的。

馬吉昌他們都知道劉書記有這個特點,在劉偉鴻面前,有什麼就會說什麼。

再說這畢竟是在「閑聊」,不是正式的會議,說話也就沒有多少忌諱。

劉偉鴻說道︰「遲早是要修,那就不如早修。[官家貼吧快更新與您共分享]大家想想看,飼料廠一旦開始運作,生產出飼料,我們下一步就是大力推廣生豬和肉牛的養殖業。出欄的時間會大大的縮短,差不多每三四個月就有一大批生豬出欄,到那個時候,咱們這樣的交通狀況,就完全不能適應了。一旦銷售不暢,肯定會影響群眾養豬養牛的積極性,這個不行。此外,機械廠一開始生產,大批的原料要運進來,產品要運出去,再加上以後開礦,都跟公路狀況息息相關。所以我們必須提前做準備。」

熊光榮等人情不自禁地點了點頭,多少有點振奮之意。

劉書記說得如此篤定,他們似乎也看到了夾山區光明的未來。

薛志民說道︰「劉書記,貸款修路是好,就是銀行方面,怕是不好說話啊。銀行那邊,都是要抵押的,或者要擔保,我們沒這個條件啊。」

劉偉鴻笑道︰「擔保沒問題,朱書記和鄧縣長都同意給我們做擔保。至于抵押嘛,我看就用飼料廠和機械廠作抵押。怎麼說,這兩個工廠一旦建起來,也值得百八十萬的,我們只修夾山境內的十幾公里路段,翻修一下,不算人工的話,估計有三四十萬就差不多了。關鍵是要找找銀行的關系。」

劉書記說著,輕輕搖了搖頭,也有點無奈。

在國內,干什麼都要找關系,更不要說貸款這樣的事情了。倘若在市場經濟基本成熟的西方國家,程序就要簡單得多,銀行方面,只要覺得這個項目合理,有抵押,就會放款。

但這就是國內的實情,不得不然。

張妙娥忽然說道︰「劉書記,我倒是有個熟人在銀行工作。」

「哦?在哪個銀行,做什麼工作?」

張妙娥說道︰「我一個同學的哥哥,就在咱們縣里建設銀行做行長,要不,我給你介紹一下?」

劉偉鴻就笑了,點頭道︰「好。」

基礎建設找建設銀行,倒是「正解」,張妙娥這個熟人,還是行長,那就更好了,說不定能搞成。

ps︰這是昨天8o月票的加更!a全文字更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官家最新章節 | 官家全文閱讀 | 官家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