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邊緣到中心 第十三章 孟家

作者 ︰ 逆風漂泊

隨著孟銘的離開,孟家的喜慶氣氛也被帶走,一家人又回到艱難的歲月。其實,生活上的困苦並不算什麼,可怕的是心靈上超負荷的承受,眼下孟家就面臨著令心靈痛苦不堪的艱辛。

從孟平被關到勞教所的那一刻起,孟家人的心靈就象被人狠狠地劃了一道傷痕。平日里大家刻意地掩飾著這個不幸的傷痕,可到了夜闌人靜,這個傷痕就象被誰不經意地灑了一大把鹽一般痛得難受。

孟父孟母夜夜都為孟平的工作勞心,倆人想來想去,把幾十年來的記憶,包括那些遺忘在角落里的部分,都刻意地搜尋出來,仔細地翻閱,唯恐漏掉有用的部分。

經過費盡心思地尋覓,倆人理出所有可行的線索,就是有百分之零點一的希望,他們就盡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從這個親戚到那個朋友,再從那個同事到這個鄰居,倆人一個一個地嘗試,直到毫無希望可言才算結局。

很快三周過去,所有的線索都已排除,有關孟平工作的事情還是沒有一點點兒的轉機。

愁苦的日子在用盡努力而又無可奈何的時候,就象雨後春筍,會在一夜之間生出很多新的愁苦,盡管這新的愁苦放在不愁苦的日子里,根本算不上什麼,但在原來就有的愁苦氛圍里,那就是愁上加愁,這大概就是心煩看什麼都煩的緣故,總之,孟家的日子,處處不如意,時時不順心,但還不得不拼了命地努力……

孟父孟母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愁在心里,卻又不敢表露,唯恐影響了孟平的情緒,免不了又生出新的亂子。

當著孩子的面,倆人時刻都裝得象沒事一樣輕松,還不住地勸慰孩子︰「好好休息一段時間,工作的事,你不用你*心,我們心中有數,到時候你休息好了,只管上班就是。」

背過孟平,倆人就不由自主地傷神,尤其是孟母,還經常掉眼淚。這樣勞心久了,消瘦也是難免,衣帶漸寬,面容憔悴,自然引來同事、朋友、街坊鄰居們真心真意,見面寒暄,或者虛情假意的關心,同時,也有智者不時地指點迷津︰找不來關系,那就花錢買關系……

孟父孟母都是老實巴交的工薪層,盡管工作上,都當過單位的先進個人,但生活中,彼此誰都不善交際。

記得有人說,關系用時方恨少,何況這倆個不善交際的老實人。百般無奈,那就籌錢買關系,可這錢,該怎麼個籌法?籌到錢後,又如何買關系?

孟父雖是本地人,但卻是山溝里長大,至今雖然見過火車跑,可就是沒坐過。

小學畢業,孟父回家種田,十八歲時,根正苗紅的他時來運轉,幸運地穿上軍裝,到艱苦得連火車都不通的地方當了一名志願兵。

三年後孟父復員,因在部隊表現優秀,負過傷,而且傷到**部位,據說影響了生育能力,為此立了三等功,破例分到當時最令人羨慕的兵工廠當了一名光榮的工人。

可惜光榮的代價有些巨大,它影響了他的婚姻。盡管沒有生育能力只是市井謠言,缺乏醫學證據,但卻沒有女士願意嫁給他。一九六八年,三十二歲的孟父實在無法忍受光棍生活,最終在一些好心人的撮合下,很勉強地和一位黑五類出身的孤苦女子結為夫妻。

這位女子就是孟母,那年她二十一歲,正是談婚論嫁的好年齡,卻因為出身不好無人敢娶。盡管當時的孟母長得也算標致,可就是沒有人惜香憐玉,其實,孟母既使長得再標致,也是個全身帶滿刺的黑玫瑰,尤其是黑透了的出身,那可是她最大的不幸,各種各樣的苦難都在這個不幸里,變著花樣地衍生……

最後,當這些苦難把孟母折磨得幾乎不想偷生時,孟父這位根正苗紅又立過三等功的工人,把她從苦難的陰影中拯救出來,拉到革命的陣營,從此她獲得新生,成了光榮的工人階級家屬。

獲得新生後的孟母對孟父感激涕零,那還會在乎孟父可能沒有生育能力這個很多女子都不能接受的事情。

婚後孟母溫柔賢惠,勤勞質樸,無論是在衣食住行,還是生活瑣碎,都把孟父照顧得舒舒服服。孟父這個三十二歲才成家的老男人,盡管結婚的最初目的僅僅只是湊合著從光棍行列中走出,壓根就沒想到婚後居然會有這麼美好的生活,尤其是經過零距離的接觸,他發現自己的老婆不僅長得標致,而且壓根就不象她的出身,壞到盡頭,相反,她倒是個知恩圖報,有才有德的好女人。

了解到這些,孟父高興至極,對孟母的呵護開始與日俱增。倆人的婚姻,也就成了中國經典的舊式婚姻,真正的感情,就象一張白紙,僅僅是在婚姻開始的那一刻,才開始填充內容,而且隨著歲月的變遷年華的流逝,這些內容就象千年佳釀,總是越久越醇越香……

都說冥冥之中自有上蒼保佑,保佑好人有好的報應。孟父孟母這對好人,還真是得到了上蒼的保佑。兩年後,孟母生下了孟銘。盡管當時的孟家正處在經濟最艱苦的時候,但孟銘的到來,卻是孟父孟母有生以來最大的幸福,尤其是孟父,壓抑、折磨得他十幾年都不能直著身子做人的不能生育的傳言不揭自穿,而且還擁有了一個溫馨完整令很多人羨慕的家庭。

隨著孟銘一天天地成長,孟父孟母的視野多了新的希望,對待生活,乃至苦難,也就有了動力。那時孟母沒有工作,一家人的生存全部仰仗孟父並不豐厚的工資,生活上盡管日日節儉,到頭來依舊是入不敷出,加之四年後,又添了孟平,一個一生下來就有很大胃口,總是因為吃不飽而哭鬧不停的生命,特別是夜闌人靜,孟平的哭聲就象雷鳴,有著極強的穿透力,鬧得街坊鄰居們無法安寧。

百般無奈,孟母只能夜夜抱著孩子,一邊掉淚一邊想盡辦法去哄,同時還害怕孩子的哭聲影響丈夫的休息,令他沒有精力上班,月底發不到工資,生活就更沒有保證。

很多時候,孟母喂完所有節約下來的食物,孟平依舊哭鬧不止,她只得把自己的小拇指伸到孩子的嘴里讓他吸允,這樣日子久了,不但小拇指的皮膚被小孩吸破,就連血液也被小孩吸地一股一股地流出。

欣慰苦難的歷程總算有了轉機。一九七六年,是孟母人生中很有紀念意義的春天。那一年,她的不幸遭遇得到平反,國家安排她到縣城關小學當語文老師。從此,孟父孟母懷著對黨和政府的無限感激,努力工作,好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在文化氛圍相對淡漠的工人中間,孟父從來都不忘學習,長年累月,孜孜不倦地努力,終于在孟銘考大學的那一年,孟父拿到了助理工程師的資格證書。

這時,兩個孩子都已漸漸長大,孟銘考上國家重點大學,孟平也在朝著自己的發展方向——體育學院,千辛萬苦地努力。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就在孟家為未來的美好生活辛勤努力的時候,孟平卻被關進少年勞教所,從此,孟家的日子,每天都不好過。這不,找遍所有的關系,依舊找不來希望時,孟父孟母開始一分一文地籌集資金,準備給兒子買個工作。

費了好大的勁兒,倆人好不容易湊足資金,卻是倆眼一模黑,揣著錢不知道怎麼個買法。黔驢技窮,精疲力竭,倆人不得不暫時休整,等待時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從邊緣到中心最新章節 | 從邊緣到中心全文閱讀 | 從邊緣到中心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