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狂傲 第二十二章唯有讀書高

作者 ︰ 劉昕葆

武都文雖說回家不做家庭作業,也不寫字,父親和三伯父常罵他寫的字像雞腳彈的,難看死了。

父親看到武都文寫的那些字罵他說︰「你讀了四年書那字寫得如此難看,你大伯父、二伯父、三伯父,只讀了一年書個個毛筆字寫得非常漂亮。那像你這種字啊!」武都文寫字就像他性格一樣天馬行空,時間久了把脾氣急躁的武正東也弄得沒脾氣了。

父親武正東只好來自己例子教育他說︰「我讀書時字寫得不好,就要挨老師的板子。記得剛上學的半年字寫得不工整,每天都要挨板子,也就是一個字寫錯了,寫歪了都被老師打手心。老師說打手心了才長記性,就是這樣我才把字練得這般漂亮。字是一個人的門面招牌,人家一看你字寫得亂七八糟,能代表讀書人嗎?」

讀書到底有多少好處,讀書人是臭老九,讀書無用,百一無用是書生。武都文經常听到鄉民說這些話,而且還拿他父親武正東說事︰你父親文化也夠高的吧,知識也多,你家還是照樣那麼窮。

鄉民經常說知識越多越反動,知識越多心眼越多,何況知識多了,是非也多。可是父親武正東不這麼認為,他在家門口的大石碑上雕刻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需用意,一字值千金。」來教導子弟。

武都文兄弟對父親的諄諄教導似頑石不化,你講你的,我該干什麼干什麼,這無疑給滿腔熱情的武正東潑了冷水。眼看恨鐵不成鋼,氣得他脾氣日益暴躁,急過之後他也反省自己說︰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教育兒女成材是一個父親應盡的責任。何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于兒子也不要太過于著急。

當他每次看到幾個兒子瘋玩,不求進步,不模書本,心中那種滋味如刀刺。他原本指望兒子將來搏取功名,當國家干部吃皇糧,一來自己臉上有光,二來兒子自己也衣食無憂。

讀書在他心目中成了最為神聖的大事,即使自己再苦再累,他也不要兒子休學幫他勞動,掙工分。就是包產到戶後,星期天武都金回來幫忙,他都說「以學業為重,家務活事小,學業事大」。

武正東從來不允許三個兒子以任何理由請假,哪怕春季千頭萬緒,農忙時節他也決不允許兒子耽擱學業。為這事,他與妻子李雲花多次爭執、吵架,甚至打架。

李雲花認為︰「孩子耽擱一兩天幫忙打個下手,也能減輕他們勞動量。」

武正東堅持強調「學生以學業為主,農業誤了一季還可以再來,學生誤了學業,就是誤了一輩子,哪個最重要?」

李雲花反駁說︰「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跳出農門的,誰能保證他們都能考上大學,端上金飯碗。」

無論怎麼說,武正東堅持自己觀點,「誤農業,決不誤學業」。

武都文無法預知讀書對他今後人生到底有多大影響,他沒有個明確的坐標,心中也沒個底。

既然父親天天講,時時講讀書的好處,他只好按部就班地讀書。王老師雖說是中師畢業,教學質量雖然優于民辦學校,然而畢竟在封閉的山村,自然也好不到哪兒。

王老師家住農村,每天放學了匆匆往家里跑,回家吃飯後幫家里干活。他妻子多病無法參加勞動,加之有四個兒女,一家人就靠他那點微薄工資生活。

如此一來,他也沒有多少精力運用在教書育人上。武正東原以為把兒子武都文送到這個好老師門下,結果卻事與願違。

課堂上王老師干癟癟的教條,沒有妙趣橫生的講解,沒有循循善誘的引導,而家中父親的說教也是深奧難懂,根本沒有讓武都文懂得「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書到用時方恨少,事不經過不知難」的道理。

武都文對讀書沒有特別興趣與愛好,讀書的動力也不是來自自己內部,而是外部壓力,自然功效不佳。

好在武都文記憶力超強,只要他用心听課,老師所講的內容他都能明白記住。有時只要老師把課文讀一遍,他回想一下也就基本能背誦全文了。問題關鍵在于他粗心大意,缺乏耐心,作業馬馬虎虎,潦草了事。特別算術作業他懶得動腦筋,不認真思考,只知道怎樣去對答案,而且從來不去問為什麼?

所以,每次考試時不是這里出錯,就是那里落字掉句。王老師也承認,武都文是一個聰明的孩子,腦子靈,反應快,就是到了關鍵時刻出錯,要是改掉了粗心大意的毛病,肯定能讀好書。可是王老師卻不知道怎樣去教導這樣優秀的學生,即使是非常有天賦的孩子,卻不知道怎樣開發他的潛能。

教育的孩子最高的技藝,不是怎樣指導孩子學習,而是先開發他的智力和潛能,如果找到開啟智力的方法,學習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由于沒有激勵,考試成績不理想,武都文時有覺得自己不是讀書的料,難免產生了畏難情緒,他瞅住父親不在家時干脆呆在家幫母親干農活父親在家他是斷然不敢的。母親雖然也希望兒子讀好書,將來有出息,但沒有長遠的眼光,更不會預知將來,所以只有丈夫不在家,她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四年級十月的一天,太陽異常暖和,明媚的陽光撒在泛黃的枯草上,形成了起伏的風景,在風吹林動中似一幅流動的圖畫。

武都文拿書包出門前想留在家幫母親挖紅薯,但他畏懼父親去山外修公路前的話,「要是明年考不上重點小學,我也不指望你讀書了,你就回來幫我修地球了,到時有你好受的。」想起父親嚴厲的目光,武都文只得匆匆忙忙向學校走去。

王老師在一間不大的教室教一二三四年級的學生,每豎一行一個年級。因班級太多,王老師不好上課了,準備把把四年級三個人合並到三年級。

王老師將武都文降到三年級,武都文堅決不同意,他說一來浪費時間,二來沒面子,怕人罵他讀書不行,譏笑「炒泠飯的」。

父親武正東知道情況後也毫無辦法,也只好同意王老師的意見。可是武都文堅決不同意,他听說白家大隊有個村在教四年級,雖說離家遠了4公里路,于是他約了佷兒等三個同學去白家村讀書了。

整個聯系都是武都文全權進行,父親只出了3元學費。因離家太遠,過河次數又多,一到下雨山路泥濘又滑,其他三個同學先後退學了,只有武都文堅持了下去。他說,我就是要用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中途武都文也有幾次準備打退堂鼓了,但一想到是自己堅決要讀這所學校,如果不讀,不僅遭到父親強烈反對,也怕被人恥笑。

因為這件事被三伯父稱為「武家的外交家」。也被鄉親們傳頌,稱贊他聰明,能干、膽子大,將來是個做大事業的人。為此,武都文也為自己的得意之作,神來之筆引以為驕傲。所以,無論怎麼苦,怎麼難,他都堅持上學,讀書才是自己唯一的出路!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都市狂傲最新章節 | 都市狂傲全文閱讀 | 都市狂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