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女勵志記 第九十六章 茶余飯後的談資

作者 ︰ 糯米團團圓

ps︰

各位童鞋,今天單更,但是是三千字的肥章哦!感謝訂閱的童鞋們,感謝一直支持糯米的親們,糯米會努力的,上文!

閨女也是父母的心頭肉,就如同兒子一樣,需要呵護著長大,現在女兒還小,到定親成親還有幾年,幾年的時間柏家努力發展,應該在現在的基礎上更上一個台階。

王氏則給兩個女兒好好的敲了警鐘,在十二歲後就不能再拋頭露面的賺銀子了,以後這些家業能安排好人手最好,如果安排不開來都交給柏三柱和歐陽掌櫃的打理,閨女家的常常拋頭露面以後連婆家都不好找,而且繡花做衣裳等針線活,從現在開始就要學著,以後的嫁衣總要按習俗自己來做。

四兒還好,曾經被王氏逼迫的學過,熙兒以前是傻子啊,根本不用學,可現在熙兒正常了,這繡花做衣裳的技術就賴不掉了,熙兒頓時覺得頭都大了,她哪是學繡花的料子啊,骨子里就是女漢子的人被迫繡花!想都不敢想,那是什麼滋味,鐵定如同坐滾針板一樣。

想的熙兒頭直搖,她跟王氏撒嬌道︰「娘啊,熙兒以前傻,現在啥都恢復正常了,就這學繡花的這根筋且不容易正常呢。」

王氏笑笑,知道女兒這是不願意學,但是基本的要會啊,總不能以後被伺候的丫鬟恥笑吧。

王氏碎碎念的唐僧精神又被發掘起來了,一直碎碎叨叨的一直說到熙兒眼皮都架不住了為止。

無奈啊,她是穿到這個男尊女卑的社會,很多時候還是要學會融入社會,俗話說,槍打出頭鳥,但是過于的融入又顯得自己毫無個性。

這也是讓熙兒稍稍有些苦惱的,不能做的不夠,又不能做的太足。

就像這穿衣裳,天冷了還好。天氣熱了,在前世就是光胳膊套件及膝上的裙子啊,在這世里,不說鞋子得套的嚴嚴實實,襪子還得裹在腳上,裙子蓋到腳背,穿裙子就算了,里面還得穿條褲子,上衣也是,大夏天的。裹兩件長袖衣裳是什麼滋味。就算衣料再好。那也是裹在自己身上的呀。

王氏和四兒早已習慣,她們覺得女人本就該如此,熙兒覺得很難受,硬是纏著王氏給她做了套寬松中袖衫。下面是條寬松中褲,做短褲顯得太夸張了,熙兒本來想說的,害怕嚇著王氏,沒敢說。

這套衣褲,本來熙兒和王氏說好,是睡覺時穿的,又沒人瞧見,又涼快。可哪知有一天熙兒變卦,直接穿到院子里來了,嚇的魏氏趕緊回屋拿衫來給熙兒披著。

熙兒推開魏氏的手道︰「魏嬸子,不用擔心,現在咱家院里不是都是女子嗎。有什麼關系,你沒覺得我這樣穿,看起來很涼快嗎?確實舒服啊,不信你試試?」

魏氏放眼望去,玫粉色的短袖褂子和及膝中褲子,領邊、袖口和褲腳口都繡著精致的花紋,穿在熙兒身上,更襯托出熙兒如雪一樣白皙的皮膚,一雙靈動的美目,適中的直挺的鼻子,櫻桃似的嘴巴,都嵌在一張精致的臉上,好一個美麗炫目的美人坯子。

這三小姐平日里穿的老氣些,如今這亮色的衣裳一穿,就再也遮不住她絕美的容貌了,現在年紀還小,如若再長開些,不知會讓多少男子魂都如同丟了似得。

「三小姐,既然你這樣穿舒服,那魏嬸子就到前面去幫你看著,如果有男子要進來,嬸子就趕緊來告訴你,你再把衣裳披上。」說罷,魏氏作了揖,就趕緊小跑到前院看著去了。

熙兒見到王氏和四兒愣著的樣子,撇撇嘴,說道︰「娘啊,四兒,這有什麼的,也沒露啥呀,不就露了胳膊和小腿嗎,這麼一驚一乍的,沒見過世面。不信你們也試試啊,真的很涼快的。」

發展到後面,家里所有人,人手一套,當然是當睡衣穿了。

到縣城來快一年了,從柏家默默無聞,到現在小有家業,熙兒家的名聲也越來越響,像縣城小姐們的聚會,一開始是合作商戶家的小姐們給了名帖邀請柏家的兩位小姐參加,漸漸的連典史、主簿等家小姐舉行聚會時也會遞了名帖給柏家兩位小姐。

如若是商戶家的姑娘們邀請他們聚會,還感覺正常,跟這些當官兒家的小姐們聚會,熙兒和四兒都覺的有那麼些不自在,一來當官的,哪怕是個芝麻大的小官,即便再不入流,那也是比普通的百姓地位高了好些;二來這些小姐們平日里都是嬌生慣養慣了的,很多時候語言和行為上都透露出不自覺的高高在上。

熙兒雖說在心里上並沒有多少自卑,但是那種不自在就是從心里不自覺的冒出來的。

不去參加也不太好,別人會說,給你臉還不要,參加之後,熙兒和四兒更加覺的十分的沒意思了,不是談穿戴就是談吃喝,再不就是談論誰家誰家有錢。

從這之後,姐妹倆一遇到此類的聚會就會找各種借口糊弄過去。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後,熙兒對這樣的聚會就再也沒好感了,

莊園子里該建的基本上已經快告以段落了,雜貨鋪子、賣菜的鋪子也建了各建了一個,總有不想吃食堂里飯菜,自己想做自己想吃的東西的時候,所以莊園子里的菜和雞鴨豬肉什麼的,也都以本錢出售,日常用品則是比市場低的價格售賣,基本生活供給都是能保證的,如果想捯飭的漂亮些,衣裳首飾那些東西就是要去城里購買了。

不過莊園口有免費的攤位,如果哪家媳婦有好的手藝做的些特色糕點或其他方面的吃食手藝,都可以利用上工後在這里售賣,怎知賣出了名氣,而且價格也公道,便宜,漸漸的周邊好多的農戶偶爾會來買些,回家改善伙食。

對于這些,熙兒是提倡的,靠自己的勞動掙錢到什麼時候都是值得提倡的,而且更容易提升莊園的名氣。

這些具體的規章制度都是歐陽掌櫃來操辦,熙兒是不用操心的,莊園的事情有柏三柱和歐陽掌櫃,福熙超級大市場也擴大了不少,人員配置也增多了。

因為名氣大了,客人越來越多,而且現在也不像以前要出去找不同的貨品,而是作坊主親自上門推薦自家的東西,當然在質量上還是需要嚴格把關的。

芙蓉閣的面包變成了馮陽縣的特色,但是終歸還是有自己鋪子的原則的,就是要講究質量,不講究數量。

說到最賺錢的,那就是芙蓉閣了,一個芙蓉閣一年的利潤,頂上種幾十年的莊稼,這還得收成好,地不少。

即便這樣,熙兒還是更要把莊園模式做下去,這些可是無形的資產,每個莊園都各具自己的特色,比如說根據土壤的不同,著重一兩個品種的種植,又比如變成大的家禽養殖場,再自己加工成品的特色家禽制品等。

這些都是需要慢慢來的,不是一年兩年能發展成型的。

腌菜作坊技術方面由王氏偶爾過來把關,而且也會適時候推出新的品種,腌菜跟其他產品不一樣,不是不斷的推出新品種就行的,而是要保持住特色的味道。

石溝屯柏老頭家,依舊往日的生活,唯一不同的是,魯氏的肚子更大了,也就在年底或開年初的樣子就能生了。

因為有熙兒家幫柏老頭請的長工,柏老頭家的地糧食收成也高了很多,糧食賣的銀子,柏老頭把它分開放,各家歸各家的,柏二柱那份也早就交給了柏二柱。

如果柏二柱正常生活,光靠這種地的銀子也能足夠,賦稅交的又少,可是柏二柱玩牌,那就沒數了,還好柏二柱跟柏老頭一起過生活,在吃喝上不需要擔心。

可是柏二柱有三個兒子啊,還有一個在肚子里,萬一再是一個兒子,那就是四個了。

大的在鎮上,幾乎很少回來,二兒子已經十四歲了,三兒子十一歲,都老大不小了,還跟游魂似得,連一點兒正行都沒有。

小孫氏現如今在家中地位是最低的,臉色也蠟黃了更多,腰駝的更厲害了,魯氏現如今對小孫氏的態度那是趾高氣揚,高高在上,而且越發的變本加厲。

不管如何,柏老頭和孫氏對老二家的各項行為是睜只眼閉只眼,而且因為今年收成好,柏老頭甚至用這些銀子添置了兩三畝地,他覺得如今像現在這樣的日子才最好的。

兒媳婦變成媳婦的事情,已經漸漸的被別人知道,並且變成石溝屯村人茶余飯後的談資,也因為礙于厲害的老三家,才沒讓這件事情更公然的在大眾下談論。

好在魯氏並不喜歡出去溜達,想證實的人並沒有什麼機會,不過,這件事已然變成了柏家最丟戀,有傷風俗的事。

也因為如此,石溝屯的柏家名聲很差了,估計柏二柱的兒子們以後找媳婦難嘍,一是有這兒媳婦變媳婦的事,二是不管是柏建本還是柏建弘,都是個游手好閑的,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人,誰家姑娘家,願意嫁到這樣的家里來,這往後的日子還能過嗎?還能有盼頭嗎?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傻女勵志記最新章節 | 傻女勵志記全文閱讀 | 傻女勵志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