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女勵志記 第四十九章 祭祖

作者 ︰ 糯米團團圓

王老頭和崔氏已經被王大?接回了王家莊,沒多長時間就要過年了,過年總要在自家過,哪有在出嫁的女兒家過的道理。

家里準備年貨都是熙兒和四兒來準備的,年前的事情很多,家里人添置新衣裳不說,還得準備過年那些天吃的菜,以及年前祭祖的東西。

祭祖這天,作坊是放假的,都放了婆子媳婦們回去祭祖。

家里雖分家了,可祭祖還是需要一塊兒祭的,往年沒分家,都是柏老頭帶著兒子們去太爺太女乃的墳上整整墳頭,點些紙,跪拜跪拜什麼的。再全家去家族的祠堂里跪拜跪拜,再由柏文讀些他自己寫的祭祖的長篇,听得人都是腦袋直點,睡意朦朧。

只有柏老頭听得很認真,還不時的跟著點頭,柏文則是在大家面前賣弄著他的半吊子文采。

今年,家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是兄弟幾個分家了,再一個家里添了人口,就是柏文成親了,還有一個就是柏三柱發家了。

早早兒的柏大柱就同賀氏,帶著柏文、範氏以及柏武,一起坐了牛車回來,車上帶著一些跟往年一樣的祭品。

柏三柱帶著妻兒,以及女兒們準備好的祭祖的紙錢元寶之類的,去了柏老頭家。

柏大柱見著柏老三熱情的迎了上來,柏二柱見了則是裝著沒瞧見,坐在凳子上,靠著牆,翹著二郎腿,柏老頭則是淡淡的看了他一眼,就起了身。

之後柏老頭帶著一眾兒孫,各家拿著準備的紙錢鞭炮之類的,浩浩蕩蕩的去了祖爺祖女乃的墳。

柏三柱整好了墳頭,換了新墳帽,麻利的攤開了鞭,擺好了炮,等著柏老頭先焚紙祭拜。

柏文漠然的站在一旁,福子在幫忙燒紙錢,祿子負責帶好喜子,柏武則跟著建本建弘在一旁打鬧。

柏老頭剛剛示意點鞭炮,柏大柱趕忙從柏三柱手里搶過了火折子,去點燃了鞭炮。

喜子趕緊捂住耳朵,轉進了祿子的懷里,剛在打鬧的柏武三個也靜了下來,打算等鞭放完了去找那些被彈開的,未點燃的小鞭炮,柏文依舊漠然的站在一旁,時不時的會看一眼在點紙錢的福子。

一一在祖爺女乃的墓前拜過後,柏三柱依然像往年一樣整了整被幾天調皮的孩子踩亂的周邊。

祭祖那天是需要準備中午吃的齋菜的,女人們先是在家準備齋菜,之後再一同去祠堂祭拜。

家里的灶房里,王氏賀氏以及四兒熙兒在灶房里忙著燒菜,小孫氏靠著灶房的門框,吐著瓜子皮,看著她們燒菜。

因為王氏燒菜好吃,所以四兒和熙兒自然搶著去燒火,賀氏則是怕飯菜弄的不干淨,她和兒子們沒法好好吃飯,所以自覺的承擔了洗菜的任務,新媳婦範氏躲在後院兒賀氏那房里,魯氏也躲回了自己屋。

孫氏當然歪在炕上,都打起了鼾聲,晚上睡晚了會兒,早晨不睡下回籠覺哪里都感覺不舒坦。

福子被派回來喊女眷們一起去祠堂,孫氏才不情願的睜開了眼楮,伸了懶腰,慢慢騰騰的下了炕,等她弄好,其他幾個都已經站在大門外等她餓了。

王氏帶了香燭去了祠堂,剛到祠堂,像往年一樣,柏三柱接過了香燭去換下了舊的,依舊是柏文準備的稿子,照著先抄寫好的再讀了一遍。

在柏老頭帶著跪拜後,說是有幾句話要在祖先面告誡一下子孫,說柏家子孫雖是分了家,但分家不分心,兄弟之間都是打斷骨頭連著筋,有福一起享,有難一起當。

邊說這些,柏老頭的眼楮時不時的看下柏三柱,熙兒知道,這話就是說給自家听的,就是發財了,要帶著整個柏家一起發,不能一家獨享。

熙兒幾個其他不怕,就怕柏老頭以孝道的名義壓著她家帶著柏老大和柏老二一起分銀子。

果然,柏老頭就說了柏二柱是如何的辛苦種地,又是如何的沒銀子,讓柏三柱在祖先面前,同意自家二哥進作坊幫忙做事,這就是對他和孫氏的孝道了。

柏三柱無法,只得暫時硬著頭皮應下來,說是具體做啥,回去還得商量商量。

柏二柱一听來了精神,說是自己怎地也當個頭頭吧,還能替三弟家仔細把著銀子。

柏大柱說實話,這次回來,就是打好算盤珠子回來的,老三家的下飯菜能給外人代賣為啥不放在他的鋪子里呢,都是自家兄弟,古語都有肥水不流外人田,有錢應該兄弟賺啊。

他和賀氏事先都是說好的,這次回來要把三弟妹哄的高高興興的,以後的醬菜就都給他家賣。

見柏二柱能夠讓柏老頭在祖先面前,用孝道的帽子逼的柏三柱帶著柏二柱一起發財,他頓時很後悔,早知道先求伯老頭了,這三弟從小就是個孝順的孩子,用這招壓著他,也不怕三弟家的不肯。

相比較而言,柏老大是最為後悔,他很後悔當時自家想請王氏來腌制腌菜,不是他娘孫氏,這現在的輝煌就是屬于柏大柱而不是柏三柱了。

都怪自己當日目光短淺,他每每想到此,都是捶胸頓足,當然這又是後話了……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柏老頭見柏三柱同意了,也就沒再為難他,回去吃了齋飯,就打發各自回屋了。

回家後,柏三柱自覺的向妻女求助了,說他也不是有意讓二哥進來干活兒的,只是在祖先面前沒辦法不應承。

熙兒這些哪能不理解柏三柱呢,安慰她爹說是早就想好了給二叔做的工序,讓他不用操心,只要二叔干的好,肯定不能少了他的工錢,年後來上工就行。

作坊里的活兒多的都來不及干,雖說不安排柏二柱跟一幫女人們干活,但進了作坊也不會養閑人,如若不給柏二柱些下馬威,以後估計想進作坊蹭銀子的親戚會更多,前世熙兒知道,沒有一家有七大姑八大姨的公司能開好的。

熙兒家作坊,年前趕制了白菜後又腌了蘿卜,蘿卜的口味還分了兩種,一種是酸辣味兒的,一種是糖醋味兒的。

另外,熙兒批來的大豆正在外面發酵呢,用發過酵後的豆子和辣椒油加肉沫做成的豆瓣醬,是熙兒仿照前世吃過的做出來的。

這種豆瓣醬試做了一些,非常下飯,每次喜子都能就著豆瓣醬吃兩碗飯,家人試吃之後的反響也很大,熙兒懸著的就心落了地,估計這個新品種退出去應該不愁賣的。

辣椒醬和酸辣白菜常常不夠賣,宋掌櫃派人來追單,辛虧先前慢慢的屯了不少白菜和辣椒在地窖里,現在還在大量收購中。

在冬季,蔬菜品種本來就少,不少家庭冬季都習慣性的屯些蘿卜白菜用來過冬,估算著留下夠吃的,剩下的賣給熙兒家,還能比旺季時多賺不少銀子。

因為訂單多,熙兒家的作坊人手已經不能滿足需要了,短工人數已經從十名短工增加到了二十名,都是短工們相互介紹的可信的婆子媳婦,甚至隔壁鄰村的也來了好幾個。

所以柏二柱就被熙兒安排在搬運這事兒上,從地窖搬了白菜蘿卜上去腌,做好的醬菜搬到空地發酵,發酵好的,再搬上牛車讓柏三柱去送貨。

發了財就有不少人眼紅嫉妒,不說是柏家人,甚至還有好幾個短工自己回家也偷偷仿制的,不過,仿的總歸是仿的,這味道一吃就能品的出來,只是價格便宜好些。

飄香館已經另闢隔間專門售賣福熙堂的所有系列,福熙堂的名號也漸漸打響了,飄香館已經遞了消息,有意願過來洽談專門賣福熙堂系列的專賣店鋪。

對熙兒家來講,還是不少壓力的,福熙堂的系列品種還不夠豐富,需要追加不少的品種,甚至可以向其他方向發展。

家里的屋子做加工作坊已經完全滿足不了需要,于是需要再蓋些屋子,專門做作坊,大約年後就開始動工。

虧得當時買的地大,靠近路口那塊打算闢出一塊做廠房,臨街路段送貨進貨都很方便。

關于開福熙堂鋪子,熙兒本也想過自家來開,可思來想去,一是人手確實不足;二來這銷路也沒飄香館廣啊,自家要想把攤子鋪那麼大,至少還需要不少年的奮斗。

所以跟飄香館合作那就是迅速在各地打響福熙堂這個品牌,讓天竺國的國民幾乎都知道有個福熙堂是專門賣特色口味下飯菜的牌子。

當然這利潤分成按雙方都滿意的五五分,熙兒家負責生產,飄香館負責售賣。

年前定好了作坊未來的走向,年後就奔著目標前進,一家人雖然忙的跟陀螺,但誰也沒覺著累.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傻女勵志記最新章節 | 傻女勵志記全文閱讀 | 傻女勵志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