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 第三十三章 第一個關內侯

作者 ︰ 螞蚱不吃魚

田單為張平、範睢二人準備的厚禮最終成功地送了出去。不僅如此,韓國三公九卿的其余人也收到了大小不一的黃白之物。因為既然韓王然都主動收了,其余大臣自然也是卻之不恭。這倒讓韓國君臣見識到了齊國的大方。兩天後,大梁也傳來了齊國想要的消息。起初,信陵君也是裝瘋賣傻,對齊國使者貂勃虛與委蛇。雖然在此之前,魏國差一點和齊國一起南下伐楚,但因為伐秦一事,這件事徹底擱淺下來,兩國的關系也因此淡了。魏國在此次伐秦大戰中損失了超過七萬的精銳,只想著休養生息。齊國卻是打著連橫的旗號過來。誰都知道,北面的燕國、南面的楚國跟齊國可是不睦,趙國更是虎視眈眈。如果答應了齊國連橫,那魏國說不定就要時不時出兵保衛齊國了,這樣費力不討好的事情魏王可不會答應。信陵君正是深知這個道理,才好吃好喝地招待著貂勃游山玩水,就是不提連橫的事情。貂勃卻出人意料地並不著急,偶爾不經意地問及魏王的決定,都被信陵君三言兩語搪塞過去。直到韓國同意和齊國連橫的消息傳到大梁,魏國才意識到,和齊國連橫也許是一個不錯的主意。這個亂世,多一個朋友總好過多一個敵人。韓國既然願意當齊國的大腿,那和趙國、韓國都是姻親的燕國多半要中立了,楚國最為弱小,看在韓國的面子上多半也不會為難齊國。這樣一來,即使是趙國,真要攻打齊國的話多半要掂量掂量了。哪怕韓國不出兵增援,趙國對齊國用兵也會束手束腳,誰知道韓國會不會突然截斷趙國的後路。齊國可以圍魏救趙,韓國自然也可以圍趙救齊。而且,相對于趙國而言。韓國因為緊靠著大梁和郢都,對魏國和楚國的影響力要遠遠大于趙國。說句難听點的,魏國和楚國要是讓趙國不爽了,趙國的大軍至少長途跋涉六百多里或者一千多里才能懲罰兩國。但兩國若是得罪了韓國。不需要兩天,韓國的大軍就能兵臨大梁或者郢都。因此,權衡了下利弊之後,魏國上下很快同意了齊國的連橫請求。其速度之快,和前些天慢悠悠地帶著貂勃在大梁四周游逛形成天壤之別。對此,貂勃毫不意外。說起來,魏國這麼做情有可原,魏國的國力也就可以震懾楚國,但卻擋不住燕國對齊國的垂涎,更遑論趙國。但有了韓國就大不同了。韓國負責牽制趙國,魏國和齊國聯手,足以讓燕國和楚國不敢輕舉妄動。秦國,咸陽。和前些日子的失態相比,秦王無疑鎮定了很多。連續的打擊折磨著這個年近六旬的老人。他是一國之君不假,但也是一個老人,當然,是一個有權勢的老人。如果沒有韓王然存在的話,他會在今年罷黜四貴,獨攬大權,六國依然會活在秦國的陰影之下。可惜。一只蝴蝶的到來早已將歷史改變得面目全非。漢中郡失守的經過在黑冰台抽絲剝繭地分析之下,已經浮現了出來。韓國十五萬大軍水陸齊進,先是連克勛縣、白河、旬陽,封鎖子午道後,水軍順流而下,取武陵、房陵、上庸三縣。騎步卒則是克西城後一部襲取安陽。沿斜褒道南下取褒中,在另一部攻打成固後吸引南鄭主力東出增援後,第一部強攻南鄭,另一部則是一夜之間拿下成固,南鄭大軍東西不得突圍。只能落得全軍覆滅的下場。這樣,沔陽成了孤城,也沒有守住多久。「王上!漢中郡守嬴渠、郡尉任宇已經戰死,他們的喪事該按照什麼規格來辦理?」魏冉沉吟了下,沉聲說道。前些日子,韓軍將任宇的尸首送到了咸陽,也是時候定下喪事的規格了。雖然他們是戰敗者,但也是秦國的忠臣。自己說什麼也要給他們爭取他們應得的待遇,否則,將士們該寒心了。秦王想了想,現在民心不振,此戰也不全是他們的罪過!換做是別人,恐怕也難以擋住韓軍如此天馬行空的行險之計。何況,自己已經下令斬殺了幾個辦事不力的探子首領,再追究下去的話,也沒有什麼意義。「就按照他們生前的待遇來做吧!畢竟,嬴渠和任宇是我大秦的忠臣!忠臣啊!」秦王有些唏噓道。「臣記下了!」魏冉回道。頓了頓,魏冉繼續說道︰「王上!那關于隴西郡郡守李崇之子,已故校尉李瑤的喪事是不是依此禮照做?」「哼!」秦王冷哼一聲,說道︰「如果不是李瑤輕出,也不會害得寡人的大秦丟失函谷關。函谷關一丟,我大秦東進中原不知道要推遲多久!就按照官大夫的禮制來辦吧!」太子柱听後一愣,李瑤生前是五大夫的爵位,按照官大夫的禮制下葬,分明是降低了三級,可見秦王之怒!猶豫了下,太子柱搶在魏冉說話前開口道︰「王上!兒臣以為怕是不妥!李瑤父子五代均在我大秦或為千石高官或為軍中驍將,其父李崇更被王上封為南鄭公,為王上鎮守隴西久矣。其世代忠良,在臣民間廣為頌揚!李瑤之所以兵敗,全在乎求戰心切,意欲救援桓齮余部。哪料到後援不繼,方有此敗。兒臣听說,李瑤直至戰死仍高呼殺賊不已,此乃忠臣也!王上為何肯寬恕嬴渠、任宇,卻不能寬恕李瑤呢?若王上一心折辱李瑤,隴西李家心寒也!請王上深思!」魏冉有些欽佩地看著太子柱,群臣當中,也就只有作為唯一繼承人的太子柱可以如此直言,而且秦王還能听得進去,換做是自己,秦王多半會冷哼一聲,拂袖而去。秦王知道自己方才的話有些過了,改口道︰「王兒所言甚是!是寡人膚淺了!隴西李氏有功于大秦,李瑤更是沒有辱沒我大秦的赫赫聲威,來人,傳寡人的命令,李瑤以左庶長的待遇下葬,另令太卜作一祭文悼念之。」「臣謹遵王旨!」一旁的郎中令回道。太子柱想到悄悄投奔自己的桓齮,開口道︰「王上!桓齮已經帶領殘軍返回咸陽。听候王上發落。對于桓齮的發落,兒臣有些話想說!」秦王眯了眯眼,漫不經心地說道︰「王兒但說無妨!你是秦國的太子,自然可以暢所欲言!不必擔心對錯!」太子柱微微前弓了子。抱拳說道︰「桓齮此次雖然兵敗河東,但斬獲也是頗多!兒臣問過丞相,桓齮從河東劫掠了萬余戶百姓,糧草過五千石,殲滅魏軍超過五萬,就連魏國大將辛桓衍也在桓齮撤回關中的時候中伏身亡。臣以為,桓齮非但無過,反而有功!」秦王眼楮的寒光一閃而過,如果不是桓齮冒進的話,李瑤絕不會戰死。李瑤不戰死,函谷關就不會失守。放在以前,這是個大功,但若是函谷關的丟失相比,桓齮的功績就顯得不值一提。「丞相對此如何看?」秦王並不表態。問向魏冉。魏冉自是清楚秦王有些不滿太子柱的說法,桓齮作為函谷關失守的罪魁禍首,秦王肯定是要懲戒一番的。如果秦王支持太子柱的意見,肯定就直接頷首了,然後象征性地問一下自己的意見。權衡了下利弊,魏冉開口道︰「臣以為,桓齮此次攻打河東。有功也有過,究竟該如何處理,當以功過來分。若是功大于過,自然當賞,若是過大于攻,自然當罰!對此。王上和太子殿下應該沒有意見吧?」秦王點了點頭,回道︰「自當如此!我秦法歷來講求公平!寡人不會放過一個罪人,也不會為難一個有功之臣!」太子柱也是微笑頷首。魏冉見此,鼓著勇氣說道︰「臣以為,桓齮的功績是殲滅五萬魏軍。俘虜萬余百姓,奪得五千石糧草,並斬殺魏軍主將辛桓衍,按照秦律,桓齮應該官升兩級,也就是由五大夫升為右庶長!」秦王沉默不語,太子柱則是滿懷期冀,魏冉卻是好像沒有看到秦王和太子的表情,自顧自地陳說事實道︰「但是,桓齮也有大過。桓齮手下原本有三萬大軍,但如今卻僅僅剩下不到兩千人,戰不利,損失了兩萬八千多人,此乃一大過也!即使桓齮深陷河東仍不忘王上,不忘大秦,歷盡千辛萬苦歸國,仍然不能因此洗刷戰敗的屈辱!臣以為,當連降三級,以儆效尤!」秦王笑了,丞相魏冉這是變著法子給桓齮求情呢!先升上兩級,再降上三級,到頭來,桓齮相當于從官大夫的爵位下降到公乘,只要帶兵獲得一次小勝就可以官復原職了。看了太子柱一眼,秦王哪里不知道桓齮偷偷派人向太子柱投誠的事情。秦王只是裝作不知道而已!話說起來,太子年紀越來越大了,也是到了培養自己勢力的時候了!自己因為上次的重傷身體大不如前,也許五年,也許十年就要駕崩了吧!該好好培養下太子了,不要讓他像自己剛剛登基的時候一樣,有著秦王的名義卻號令不了群臣。這桓齮保住也罷!秦王莫名其妙地一笑,說道︰「丞相,寡人是那麼小氣的人嗎?桓齮功過相抵!還是保留官大夫的爵位吧!如此忠心之人,還是值得好好磨礪一下!這樣,咸陽尉不是還有空缺嗎,讓桓齮明日就去任職好了!」太子柱大喜,魏冉則是大驚,咸陽尉雖然只是一個千石的職位,卻是權重!秦王這是要提拔桓齮的節奏啊!聯想到太子柱的喜色,這里面肯定有自己不知道的隱情。郎中令麃公一邊應諾,一邊暗思桓齮這人值得深交!單單從他可以化險為夷就可以看出他的不凡,如果說他沒有運作的話,麃公打死都不相信!「王上,關方向,王翦擊潰十三萬韓、魏、楚聯軍,力保關不失,關中安寧。論功當賞!這賞賜……」魏冉繼續說起了下一個事情。秦王當然知道王翦是魏冉一手推薦上來的,不過有功當賞有過當罰,自己也不會對王翦的功績視而不見!況且,自己佔據了大義的名分,王翦既年輕又值得拉攏,不妨給個高位。魏冉若是失勢或者身死,依附在魏冉名下的人自然樹倒猢猻散。「衛尉一職一直空缺,對王翦寡人是甚為欣賞的,不如這樣。寡人就任命其為我大秦的衛尉,如何?」「衛尉乃是執掌宮門禁衛的官員,非秦王親信不得任命。秦王一下子把王翦提拔到這麼敏感的位置,意欲何為?是在向群臣表示他對自己的信任嗎?還是做戲警告自己?」魏冉听到秦王這句話後。心思就活絡開來。雖然秦王是商量的語氣,但魏冉卻是不敢拒絕!眼下只能先答應下來,如果放在以前,魏冉自然欣喜若狂,但隨著公子市、公子悝的死亡,謀反的心思已經淡了下去!魏冉現在擔心的是自己失去秦王的寵信!「也許,自己該考慮放權了,或者告老還鄉了!」魏冉暗暗想到。自己的靠山宣太後都過世了,滿朝皆是秦王親信,自己每天戰戰兢兢地周旋于朝堂。實在疲憊!秦王自是不知道自己的一個決定讓魏冉產生這麼多的想法,不過,真要是知道魏冉這麼想,秦王也會撫掌大笑。攝于魏冉過去的功勞,秦王不好處罰魏冉。秦王一方面想利用魏冉穩住朝堂,一方面又害怕魏冉的勢力過大。雖然魏冉早就交出了兵權,但秦王仍然不放心。這也許就是所謂的「功高震主」吧!說完了如何處理漢中郡、關、函谷關三個地方的官員後,魏冉才說起了最後一件事——白起的獎勵問題,這也是讓秦國君臣私下爭執不休的難題。白起在此之前是秦國最高的軍功爵位——大良造的持有者,此次在洛水河畔,殲滅燕、趙、齊三國聯軍逾十二萬人。自身付出的代價不過四萬而已,可謂大勝!尤其是趙國,不僅戰死了七萬精銳,趙國國人心中的戰神——廉頗的形象也是轟然倒塌。白起這次大勝的意義遠遠不是數字可以說明的,趙國經此一戰怕是再也不敢西進!論功,白起自然該獎賞。甚至連升三級都不為過,但再往上三級就是關內侯,關內侯上面就是第二十級徹侯!白起若是再立上幾次大功的話,就將無功再賞!何況,白起的地位總歸有些尷尬。之前他就和公子市、公子悝走得迫近。後來雖然棄暗投明,和魏冉一起站在了秦王一側,誅殺了謀反的公子市,但能贏得秦王的幾分信任,實在不好說。白起戰功卓絕,秦王肯定不會棄之不用,但長劍太厲的話,一個不慎,就會傷己。許多大臣們都在等著秦王做決定!想以此來決定今後對白起的態度。因此,魏冉話音剛落,整個大殿就靜得出奇,倒是武安君白起主動站了出來,恭聲道︰「啟稟王上,臣以為此戰全賴王上領導有方!三川會戰時,王上不以臣領敗軍返回關中為嫌,沒有重罰微臣,臣感激不盡!太原會戰時,臣取太原半郡之地又失之,王上也無一句責罰!臣感激涕零!此次小勝,臣實在愧不敢當!」秦王听後笑了,白起之所以兵敗三川郡是為了馳援關中抵御義渠,之所以放棄得之不易的太原郡是為了回來平定公子市的叛變,說起來,這還是自己要求白起這麼做的。尤其是太原郡那次,自己擔心魏冉、白起和公子市里應外合,一起叛變,所以嚴令他即可回師。自己更是派心月復接管了白起的大軍,白起都老老實實做了。現在又把失敗歸咎在自己的身上,這實在讓秦王頗為欣慰。這些年來,白起完全斷絕了和魏冉的交流,除了在朝會上和魏冉有過三言兩語,其他時間再無見面。「卿不負我,我亦不負卿!」秦王心里面暗暗說道,對台下的太子柱說道︰「太子,你是儲君,你來說說,武安君當不當賞?」太子柱早就得到了秦王的暗示,因此毫不猶豫地說道︰「回稟王上,自商鞅變法以來,我大秦以法立國,講究的是有功必賞,有過必罰!三川、太原一事,武安君都用軍功抵過了。這次洛水大捷,我大秦臣民振奮,山東六國驚恐,實乃大捷也!兒臣以為,武安君當重賞!不重賞無以宣揚我大秦的武風!無以體現王上的賞罰分明!無以昭示我大秦對有功之臣的不吝重賞!只有這樣,天下英才方能來投!我大秦的國力方能蒸蒸日上!」秦王滿意地點了點頭,轉向魏冉說道︰「丞相以為呢?」「當賞!」魏冉的回答很是干脆,秦王的意思都這麼明顯了,魏冉也是送了個順水人情!「諸位愛卿以為呢?」秦王又問道。「當賞!」群臣齊聲應道。「好!那寡人就封武安君為關內侯,食邑萬戶!賞千金,帛百丈,美女十名,奴婢百人!」秦王意氣風發地說道。「王上英明!」群臣用更大的聲音回道。ps︰周末快樂,求推薦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最新章節 |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全文閱讀 |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