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雲錄之兵鋒殘劍 第八十一章 雲南之行

作者 ︰ 豐郎

大奎看罷兩分奏報心中一喜一憂

明軍攻克元大都這自該普天同慶泱泱華夏被元庭欺壓一百六十余年如今江山已復百姓得安接下來皇上便排除異己那麼再接下來皇上會做什麼大奎不願想也不敢想自古以來多少千古明帝能夠名垂青史而那青史皆是存褒去貶是非功過又有幾人能說得清

黃鶯告辭回了後宅大奎收好文告與馮師爺等到了前廳分賓主各自落座後馮師爺這才又遞上一封書信來大奎接了書信展開卻是楊小虎的家書信上洋洋灑灑的說及隨同湯和一道南下的事情字里行間極盡喜悅之情楊小虎果然有乃父之風確是將才信上還說隨後便會跟隨湯和率軍西征去討伐盤踞在慶陽的元庭余孽張良辰大奎看罷了信箋心中頗感安慰但願楊小虎在湯大哥的教導下能真正的成為當世名將如此也可告慰其父在天之靈

大奎隨後自言自語道︰「此行臨江岳州雖將血濺堂覆滅但王福及其黨羽卻仍逍遙法外據探子來報王福如今已投效雲南大理段氏我等卻該如何是好」

馮師爺沉吟片刻才道︰「如今我大明雄兵已經蕩平中原將惠帝妥歡帖木兒趕到了大漠以北然而地處西南一隅的雲南一帶依然處于元梁王的據守控制之下那梁王憑借邊疆山高皇帝遠和苦心經營雲南百年的根基實力根本不把我大明朝放在眼里繼續與其他地區的元庭殘余勢力遙相呼應如今雲南的主要蒙元勢力有蒙古政權梁王把匝刺瓦爾密和大理國王後裔段氏總管段明梁王以昆明為根基大理段氏控制著滇西一帶兩股勢力俱都听從北元指令要想到大理抓捕王福恐非易事」

大奎聞言點了點頭續道︰「為今之計只能上奏皇上請派使節招降梁王把匝刺瓦爾密與大理段氏一脈如此盡可兵不血刃的收復雲南倒時王福便是囊中之物插翅難飛了」

馮師爺點點頭道︰「張大人言之有理大理梁王把匝刺瓦爾密偏安一隅我大明鞭長莫及唯有勸降一法可奏奇效」

大奎當即吩咐道︰「恩備筆墨奏折本官要上奏皇上」

馮師爺當即起身去準備可還未走出數步大奎及喚道︰「馮師爺留步為慎重起見本官還是親往京師奏明皇上為好」

盤步在一便嘀咕道︰「義父剛剛回來便又要出去啊」

大奎聞言斥道︰「身為臣子安能好逸惡勞」盤步見大奎面色不善當即閉口不言

「以後行事說話須得先行思量一番切不可如此莽撞」大奎厲聲訓斥盤步連忙起身恭听教誨

大奎臨行時吩咐孟歌嚴加訓練親兵隨後便只帶了吳涯洪五二人三人三騎趕赴京城

路行不止一日到了南京大奎面聖請旨太祖皇上贊道︰「張愛卿勞心費力一心辦差朕心甚慰愛卿之想法甚合朕意恩……」朱元璋沉吟片刻才道︰「就命蘇州知府王西元為雲南安撫使聖旨一到即日啟程」

大奎不禁輕聲問道︰「皇上英明但王大人一介文官此去雲南山高路險恐生意外」

朱元璋在金殿之上聞言不禁哈哈大笑道︰「你堂堂一個神威大將軍難道連一介文弱也不能護的周全」

大奎不禁疑惑道︰「臣也一同去雲南」

朱元璋笑道︰「張愛卿勇武世人皆知但若論論事強辯你卻不如王西元所以朕決定以王西元為雲南安撫使張愛卿便屈居副使你二人一文一武當可勝任」

「臣領旨」大奎雖知此行實乃九死一生但仍毫不推月兌拜領皇差

「若無它事張愛卿即刻準備動身吧」朱元璋揮揮手示意大奎可以提前退朝了

「臣還有一事啟奏」大奎跪伏于地奏道

「張愛卿既有本奏但講無妨」朱元璋笑意盈然的看著大奎道

大奎略一思量隨後道︰「臨江府有一商戶姓苗名賀軒其人文武兼備素有大才臣舉薦其為江西戶部員外郎吾皇知人善任望乞準奏」

「呵呵呵既是舉薦戶部官員自當與楊愛卿商議張愛卿舉薦之人自非庸才朕還是信得過的」朱元璋笑了笑又道︰「不過此事等張愛卿辦完雲南之事以後再行商議也不遲」

大奎聞言這才叩拜謝恩朱元璋笑著揮揮手大奎這才出了朝堂在外殿等候

不多時宮內宦官傳出聖旨交由大奎手中叮囑道︰「此為張大人與蘇州王大人同赴雲南的聖喻」說著又遞了一道聖旨道︰「此為招撫雲南元庭梁王把匝刺瓦爾密和大理段氏的招撫聖旨張大人請妥善保管」

大奎接了兩道聖旨回道︰「本官自當視若性命」說著將兩道聖旨恭恭敬敬捧在手上

既是辦皇差那聖旨便相當于身家性命若是丟了聖旨那可是誅九族的罪名這條規矩大奎還是知道的兩道聖旨均是以木匣盛裝以火漆封匣

宦官又已一塊明黃絲絹替大奎將聖旨遮蓋了大奎這才辭了宦官出宮去了

到了客棧大奎將聖旨以絲絹包裹了親自掛在馬鞍上隨之與吳涯洪五二人回返蘇州

一路無話又是疾行數日回到蘇州當大奎與蘇州知府王西元會了面當大奎宣讀了聖旨後王西元竟是一臉的悲壯

「王大人何故如此神態」大奎不解的問道

王西元望著大奎良久才道︰「雲南乃是西南邊陲歷代皆屬蠻荒之地你我二人前往招降元庭余孽梁王匝刺瓦爾密和大理段氏無異于與虎謀皮」說著王西元試探著問道︰「不置可否給下官半日時間下官安排一下後事」

大奎聞言不禁啼笑皆非不由問道︰「只是去招降而已況且自古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王大人未免太小心謹慎了吧」

王西元呵呵苦笑道︰「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乃是我華夏禮儀之邦的規矩但雲南邊陲民風甚是彪悍彪悍到兩軍交戰專斬來使如此一來下官小命休矣」

大奎知道王西元是在耍笑當下也道︰「這個不妨事本官跑得很快」

王西元一愣兩人不僅相視而笑隨即哈哈大笑似乎此行不是千里涉險而是游山玩水一般

西南蠻夷之地自從秦漢時期便一直讓中原王朝感到進退兩難秦時的所謂羈縻與封疆置吏實際上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一紙空文政權仍由雲貴川各部落所掌控左右;漢習樓船無異于「紙上談兵」結局是不了了之;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堪稱精明絕頂對待雲南問題最後還是以夷治夷;唐代貌似強盛可幾十萬唐朝大軍揮戈雲南竟然幾次血灑西洱河畔敗北于南詔國不僅留下幾處‘唐代將士萬人冢’還害得文豪白居易為之傷感揮毫寫下一首哀婉如泣的《征蠻朝歌》;

到了元代初年忽必烈雄才大略、勇謀兼施不僅掃平中原進軍四夷而且親自出征雲南坐鎮指揮也在付出了犧牲將士十萬人損失戰馬四十萬匹的巨大代價之後才攻破了大理國將其收歸蒙元版圖改大理國為雲南行省對大明朝而言要攻克雲南除開要去面對駐滇幾十萬元軍況且又有叢山峻嶺阻擋大軍人生地不熟行動困難等不利因素還要對付遍布全滇各地的土酋部落

這些部落擁有自己的精兵武裝長期佔山為王人熟地熟之下既相互吞並又聯合抵抗外部勢力就像山上的野火一樣將這里撲滅那里又起火防不勝防故朱元璋經過甚重考慮卻一直猶豫不決認為‘雲南僻遠不宜煩兵’為此太祖皇上朱元璋同意派出使臣前往滇地召諭梁王力爭以和平方式解決雲南問題

聖旨上即言明即刻出發大奎與王西元自然不敢怠慢匆匆打點行裝即刻啟程大奎帶孟歌盤步吳涯洪五及親隨二百人同行不光如此尚有三百蘇州護城軍兵押送朝廷封賞梁王的金銀玉器珍寶古玩等大宗禮品

而擔負運送這批封賞寶物的便是蘇州鏢局擔任總鏢頭的便是羅大海

總計車馬二十輛兩側各有軍兵護送大奎頂盔摜甲一馬當先隨後便是一乘軟轎大奎不禁有些羨慕王西元身為文官卻可坐轎而自己卻要受鞍馬勞頓之苦雖是數千里路但大奎心中並無一絲畏懼為江山穩固更為各族一家縱使身首異處血濺千里

一旦功成不光為了大明開疆拓土更可將王福奸黨一網成擒俗語說的好︰善惡到頭終有報大奎心中早已打定主意不管招降成功與否一旦查實王福所在便不惜代價將其繩之以法留此奸人遺禍無邊

車馬隊伍行速甚慢行了一日方到達杭州地界(原臨安)知府周濟懷率眾相迎一番寒暄大奎與王西元卻不敢久留隨之即率車馬隊伍一路過了杭州西行而去茫茫千里坎坷路只盼南北共一家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風雲錄之兵鋒殘劍最新章節 | 大明風雲錄之兵鋒殘劍全文閱讀 | 大明風雲錄之兵鋒殘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