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雲錄之兵鋒殘劍 第七十六章 驚天訛詐

作者 ︰ 豐郎

大奎笑了笑道︰「既然知道是難題也應該自解才是本官此來便是解決難題來了不然本官是食不知味夜不安寢」大奎一頓又道︰「實不相瞞此次本官是有備而來之所以沒有為難閣下就是為了給閣下一個機會」

苗賀軒苦笑道︰「張大人宅心仁厚苗某悉听尊便」

大奎見苗賀軒十分上路這才道︰「素聞苗先生乃是中土漢人不知為何在此多事之秋仍死心塌地為元庭效命」苗賀軒剛要說話大奎伸手一攔續道︰「有道是識時務者為俊杰如今元庭氣數已盡多少能人志士皆以倒戈相向苗先生一代人杰也想必也知大勢所趨」

苗賀軒只是點了點頭大奎這才又道︰「樓伊賀本為元庭番邦之人如今在江南為禍苗先生即知大義想必也能明白本官此來便是專為此人」

苗賀軒苦笑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還望張大人多多海涵」

「苗先生如此說便是不同意本官的提議了」大奎語氣中已有了些許怒意苗賀軒就在江湖漂自然是見多識廣

此刻見大奎面色不善當即陪笑道︰「在下一介草民談不上什麼春秋大義只想平安一世苟且一生國家大事苗某從未想過倒叫張大人見笑了」

大奎聞言不禁有些氣結這苗賀軒卻是安逸貪生之徒卻不知有何本事做到這血濺堂的副堂主大奎思慮良久這才道︰「血濺堂名不正言不順這樣吧本官可向朝廷舉薦苗先生做個江西行省戶部員外郎雖是從五品的官但總好過這樣整日里提心吊膽的過日子」

苗賀軒雖是文武雙全但也是俗人一個讀書習武的目的自然是為了出人頭地光耀門楣然後連年戰亂苦于仕途無門此刻大奎提出向朝廷保舉做官雖是個從五品的員外郎但也足以讓苗賀軒興奮莫名

要知道多少學子寒窗苦讀十余年為的便是有個功名如今功名就在眼前苗賀軒怎會毫不心動

大奎見其神色當即趁熱打鐵道︰「你身為漢人卻為何甘願為韃子效命元庭大勢已去如今苗先生棄暗投明正當此時啊」

苗賀軒聞言不禁怯怯問道︰「不知張大人要我做什麼」

大奎笑而不答看了看苗賀軒身後站立的四個勁裝漢子又看了看立在一邊的那個打手苗賀軒知其心意隨之向身後使個眼色身後一名勁裝漢子略一點頭只見手一揚射出一點寒芒原本立在一邊的那個打手竟連叫聲都沒有便手捂咽喉倒斃于地上

苗賀軒笑了笑道︰「小心駛得萬年船張大人勿怪」說著又一指身後的四名勁裝漢子道︰「這四人皆是在下的心月復過命的兄弟」

大奎含笑點點頭隨之說道︰「不知苗先生是否真心投靠朝廷」

苗賀軒當即拱手道︰「但憑張大人吩咐苗某願效犬馬之勞」

大奎呵呵笑道︰「這就好這就好本官此來只要兩件東西」

苗賀軒不解的問道︰「不知張大人要那兩件東西」

「銀子人頭」大奎冷聲說道

「啊」苗賀軒聞言大驚失色但隨後便道︰「樓堂主不願與大人結怨故此打算花銀子與張大人化干戈為玉帛張大人為何仍舊苦苦相逼」

大奎笑道︰「本官就在這里你們盡可動手便是」說著端了桌上的酒杯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張大人說笑了冤家宜解不宜結」苗賀軒一臉的獻媚卻是句句討好之詞

「本官好話已經說盡到底苗先生做何打算」大奎語氣生冷不容置疑隨後補充了一句道︰「人頭我一定會取只是途徑不同而已」

苗賀軒思慮再三終于做了決定︰「要我苗賀軒做出背信棄義之事萬難從命除了這件事一切都好說」

大奎望著苗賀軒半響突然仰天大笑直笑了好一會才道︰「也好那苗先生且依我三件事」

苗賀軒不由問道︰「哪三件事」

「第一告知我樓伊賀現在何處第二三十萬兩銀子第三解散血濺堂」大奎一口氣說出三個條件直驚得苗賀軒目瞪口呆

「這……」苗賀軒此刻已是啞口無言

大奎微微一笑續道︰「本官此來只帶了五百親隨三日後尚有三千甲兵隨後便到本官便給你三天時間還望苗先生考慮一下有消息了就到臨江客棧找我」說著大奎與孟歌盤步三人堂而皇之的出了酒樓揚長而去

此刻的苗賀軒已是進退兩難本想兩面不得罪豈知事到如今只能選一條路大明雄兵縱橫天下江湖門派豈能與大軍抗衡

苗賀軒坐在哪里思慮再三最後一咬牙吩咐道︰「事到如今也只能棄車保帥了吩咐下去今日之事不得對任何人提起但有抗命者格殺勿論」身後四名屬下齊齊拱手領命原來這臨江府雖是血濺堂的總舵所在但大小事務均有苗賀軒把持樓伊賀雖是堂主但行蹤不定除了幫會里職位較高的幾個人沒人知道其行綜何處

大奎當晚便收到了一封信信中言明了自己想知道的一切並附帶有三十萬兩白銀的銀票大奎很滿意計劃著將異己鏟除後便辭官隱退再不問世事與世無爭豪宅美眷正是大奎心中所想畢竟大奎也是凡人也向往著安逸寧靜

本來大奎以為會有一場搏命廝殺哪成想遇到了一心做官抱大腿的苗賀軒這件事情倒是變得簡單了

當下大奎帶著二百屬下連夜出了臨江府縱馬向北疾馳據苗賀軒信中所言樓伊賀在岳州府那里才是血濺堂的重心所在樓伊賀的得力屬下大部分是其收養的孤兒從小加以嚴酷的訓練如今可謂桃李遍天下不管這樓伊賀有多少門人弟子此人是必須除去的

岳州古稱巴陵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夏商時期岳陽為三苗之地;到了春秋戰國岳陽地屬楚國;秦統一六國後分天下為36郡岳陽時屬長沙郡羅縣西漢時期分封劉姓諸王岳陽歸屬長沙國雋縣;三國時期為吳國所轄東吳曾在此訓練水軍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建巴陵縣後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置巴陵郡郡治設在巴陵城

隋朝文帝時期精簡郡縣廢巴陵郡建為巴州;隋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又改巴州為岳州

岳州在元庭治下曾為岳州路太祖登基後改為岳州府

自古以來岳州既是兵家必爭之地其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大奎敢于只帶二百親隨赴岳州府是因為岳州左近駐有大明水軍樓伊賀敢在大明駐軍重地藏身真可謂有膽有識

大奎雖是胸無點墨但卻知在北宋年間曾有一位大賢為岳州的岳陽樓題詞這位大賢便是範仲淹其‘岳陽樓記’也是恩師靈智上人耳提面命督促教授的一篇絕佳文章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餃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卻是大奎最喜歡的

二百余人縱馬疾馳一路鐵蹄得得真可謂風馳電掣行至第二日午時已近岳州地界大奎一行人數眾多遠遠行來煙塵大起遮天蔽日岳州城防明軍見到急忙上報岳州知府胡明遠胡大人

由于岳州乃是兵家重地故此知府胡明遠可謂上馬官軍下馬管民此刻聞听兵卒奏報胡明遠不敢怠慢急忙命人嚴守四門而他自己則帶人親自前往城南門一探究竟

距岳州城尚有里許大奎便遠遠見到由城門內奔出兩隊兵卒隨後便見到一人身穿官服腰懸佩劍雖是文官打扮卻也透出一股英武之氣

大奎帶著眾屬下到了城門前命眾屬下原地待命遂只身向前來到這文官面前抱拳道︰「本官江南通政使張大奎前來岳州府公干「說著大奎亮出腰牌

「岳州知府胡明遠見過通政使張大人」胡明遠騎在馬上抱拳回禮

「胡大人不必多禮速速傳諭各門關閉無本官之命任何人不得出入」大奎聲色俱厲胡明遠卻是一愣但大奎是上差他自然不能違逆當下胡明遠命人趕赴四門通曉傳諭大奎的命令

望著面前十余丈高的巍峨城牆大奎嘴角帶起一抹冷笑

‘樓伊賀此番看你如何逃出我張大奎的手心’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風雲錄之兵鋒殘劍最新章節 | 大明風雲錄之兵鋒殘劍全文閱讀 | 大明風雲錄之兵鋒殘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