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金手指 第65章 暗流在涌動

作者 ︰ 狂妄之龍

就在張弘斌為了自己的銀行業,埋首于案牘之中時,東邊與共和國相鄰的大明,卻是暗流涌動.

崇禎少年上位,而且並非太子,沒有學過帝王心術。這樣的帝王,根本不懂得使用權術,調動大臣們的爭斗,以此來平衡幾個勢力集團之間的平衡,進而從中取利。他一開始很容易相信別人,也很容易動搖對別的信任。

這不奇怪,但他借助東林黨把魏忠賢的閹黨打掉之後,他這才發現東林黨也是在利用他,達到他們徹底把持朝政的目的。年少的他,有種被欺騙的感覺,故而他願意相信自己提拔上來的人,也相信他們的才華,奈何又很容易受到旁人的影響。

也正因為這樣的心態,袁崇煥被人構陷的時候,那些沒有邊際的揣測,讓他失望又懷疑自己的眼光。最後糊里糊涂的,就下達了凌遲處死袁崇煥的命令。至于事後他是否後悔了,只怕只有他一個人知道。

或許是有了袁崇煥的那一次,他多少成熟了許多,學會懷疑人,也學會認真的相信一個人,比如高啟潛。

一則他是內侍,在東林黨不可信的情況下,他也只能走回他皇兄的老路,寵信閹黨。高啟潛可以是他身邊,唯一一個趕上戰場,而且還不至于嚇得屁滾尿流的親信。所以,他相信高啟潛的能力,屢次讓他當監軍。

誰知道,高啟潛沒有打仗之前大撈特撈,要打仗的時候按兵不動,不是遲遲不去救援,就是提前撤退。大概是擔心受罰,殺良冒功。若是我方將領難得立下一點功勞,也會眼巴巴的跑去和別人爭上一爭,不得還直接把功勞往自己套。

崇禎或許也知道這樣的消息,但他寧願相信是別人的構陷,堅定不移,甚至只能將錯就錯下去。一則他也沒人可用,至少可用的心月復已經沒有;二則他不能夠再選錯人,哪怕真的選錯了,也不能夠承認,否則自己豈非識人不明?這種評價,往往是和‘昏君’掛鉤的。

于是,高啟潛屢敗屢用,以至于之後高啟潛就直接恃寵而驕起來。不僅在前線更加囂張,真正打起仗來跑得也越來越快,甚至听到敵人靠近的消息就跑了。

一方面朝政被東林黨把持,一方面這些親信又在不斷讓他掉分,本來想要大明中興,結果全毀在了這些人身上。

真正算起來,崇禎也很可憐……

在這個時空,崇禎經歷了袁崇煥的事情之後,也選擇了相信一個人,那就是黎落。////

無條件的相信,所以他多了兵權,然後一步步擴大到了今這個地步。不否認,自己的奪權造成了地方勢力的**。但好處也非常明顯,自己的權力又回來了,而且大明果然在自己和黎落的共同努力下,越來越強大。

第一艘寶船已經下水,而且再有兩個月,第二艘和第三艘也會下水。

到時候只憑著這三艘寶船,再加上剛剛開始訓練的那一批水軍,便可肅清東海海匪,守護大明的沿岸。最重要的是,可以進行遠洋貿易,為大明的國庫賺取大量的金錢。甚至在需要的時候,可以直接抵達南面,到時候想在哪里就在哪里登陸,打得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看著自己的皇朝越來越強大,崇禎真的覺得,自己信任黎落沒有錯。

黎落的忠心,不僅僅是寫在了臉上,還表現在了行動上。

只可惜,到頭來還是走回了君主立憲制,自己的行政權多少被剝奪了一些。不過這樣也好,軍權只要還在自己手里,那麼不管發生了什麼事請,這個國家依然是屬于自己的。正如同西邊那個人的︰若是這個國會危害到朕的利益,那麼這種制度就不符合朕的需要,到時候,不得還是要改回去的。

那個西邊的蠻子,都當了皇帝了,都不懂得自稱為‘朕’,真是不懂禮法的蠻子。

但非常悲催的是,如今那個蠻子建立起來的國家,越來越強大了……似乎要收回失地的可能性,越來越了。黎落似乎也曾經過︰「照這樣下去,或許兩國並立平分下,就是最好的局面了。」

真要起來,心里真的很不甘心。

回到後.宮,崇禎叫來了朱慈烺,當然還有其他的幾位皇子。因為制度改變的關系,如今他多少可以陪伴一下這些孩子。當听聞了西邊的那個他的行動之後,崇禎第一次接觸這些很久沒見過的孩子們,發現他們真的變成了大人,心里不知道是什麼滋味。

一方面為他們的成熟穩重而驕傲,不愧是自己的孩子。一方面又覺得那家伙的話有道理︰「都憋成人格分裂了,什麼事請都得憋著,什麼事請都不能做,到頭來除了風花雪月,內斗奪嫡還能干什麼?」

當崇禎,發現幾個皇子之間的關系,其實並不融洽,甚至隱隱分成了幾個派系之後,他真的覺悟了。

以後不管多麼辛苦,都要陪陪他們才行……幾次接觸,並且特意帶著他們出去玩耍了幾次之後,父子那種非常純粹的親情,他才能夠切實的感受得到。

回想自己時候,幾個皇子之間互相提防,父子之間甚至都要玩心機,這日子過得……若是當初自己和皇兄的感情也像現在他們一樣,那該多好啊……

崇禎依然忙著他的強國大業,順帶著忙著當一個好父親。

他卻是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一次次改革,為下面的人帶來越來越多的好處的時候,也讓他們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造反什麼的,或許是沒有,畢竟他們就如同一根繩上的螞蚱。且不自己只怕沒有這個能力繼續改革下去,只若是造反推翻了崇禎,誰來當皇帝這點卻是誰也不能有個結論。

大家最後才覺得,君主立憲制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制度,他可以保證皇帝沒有多少權力的情況下,依然存在,卻不能夠隨意對他們生殺予奪。享受到了這樣的便利,他們自然希望獲得更大的便利。

人心是沒有底線的,有了利益,就會希望它能夠最大化。想要爭取更多的利益,就如同《日報》宣傳的那個叫做英格蘭國家的立憲制度一樣。若是能夠更進一步那就最好不過,只是他們又擔心會觸怒崇禎,要知道他手中掌握著軍權,一旦覺得國會會威脅到他的家族和自身利益,甚至會直接動用軍隊,恢復過去的**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也不是不好,至少他們依然是受益者,但是享受過國會的議員的權利和便利之後,誰還想回到過去?

「學習那英格蘭國家,鬧場革命吧!不要多,只要能夠把大部分的軍權,至少限制陛下不能隨便動用軍權,那就是我們的勝利。同時,監督黨什麼的不要最好,被人監視著讓人非常不爽。學習一下多黨並立,競爭上位的模式來組閣治政,這樣才比較符合我們的利益!」身為徐達後人的徐應,在一次秘密的聚會上,那麼對聚會的人到。

為了避開錦衣衛的監控,他們也是費勁了各種心思,才好不容易有了這次秘密聚會。不僅地點非常隱蔽,而且來這里的模式也是非常的隱蔽,至少不必擔心會被錦衣衛發現。

大明畢竟不是共和國,共和國是在廢墟之中建立,張弘斌高坐釣魚台,把一切都掌控在手中。憑借著穿越者的視角,果斷讓百姓識字並且最大限度的得到了他們的心。在這樣的情況下,百姓就是他的武器,就是他的依靠。通過百姓,他劃出了一條道道,願意跟著他走這條路的,可以大富大貴,不願意的則會被道路兩側的百姓給活活打死。

所以,不管是什麼階級,都沒辦法繞開這條道道,只能乖乖在這條道路上,獲取屬于他們自己的利益。

大明不同,大明依然保留著封建地主,保留著勛貴和士紳階級。甚至在這個基礎上,還有一部分新興資產階級。

大明祖宗輿論攻勢,但對百姓的呵護還是差了許多。這或許可以是財政不允許,當然也是崇禎以這個時代人的眼光,根本看不出要如何才能夠掌握住百姓的心,如何讓百姓團結在自己的身邊。

沒有了百姓,自然就不能劃出一條道道。沒有了道道的約束,這些特權階級甚至本身還有借助百姓的能力的情況下,他們自然是想要怎麼搞都可以。

比如,鬧一場革命什麼的。

最糟糕的是,崇禎一直沒有貫徹落實好教育的普及,百姓的識字率太低。故而就算不斷借助報紙來宣布各種政令,但很多人不清楚寫的是什麼,結果官府或者士紳就成為了最終解釋權的所有人。

故而,他們想怎麼解釋就怎麼解釋,百姓不得未必能夠在這些政令之中獲益,甚至會吃虧。比如王安石變法,他的初衷是對的,而且變法的條令真的貫徹下去也可以達到讓大宋變強的目的。但是他識人不明,看一百個人有九十九個是看錯的,選了一大堆自私自利的弟子幫他落實變法,結果弟子們中飽私囊,把原本好的政令變成了自私自利的手段,搞得最後變法失敗了。

如今大明也一樣,處于一種很微妙的狀態。

百姓知道自己富裕了,但怎麼富裕的,他們不清楚。他們不識字,只知道是官老爺讓他們富裕了。至于和皇帝有沒有關系,官老爺不,他們也看不懂報紙,所以不知道!

這樣的情況下,誰來限制特權階級?

大明的革命種子,已經不知不覺萌芽,卻不知道會在什麼時候,開出燦爛的花朵。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明末金手指最新章節 | 明末金手指全文閱讀 | 明末金手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