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商人在明末 33 農務全書

作者 ︰ 屠神龍

「只是二弟,你毛筆字都寫的勉勉強強,而且還只會寫手頭字簡體字,能當大儒麼?」張天宏自然之道自己這個二弟的本事,滿月復經綸,甚至學究天人都能稱得上,只是毛筆字,繁體字是舊時代知識分子的基本功,而這兩點麼?劉白羽作為一個現代人,都是比較那啥的……

「大哥,這你就不知道了吧!其實大儒這玩意,關鍵是迎合讀書人的需要,不管讀書人什麼思想,我先把這本書拋出去,自然會在所有讀書人中有個好印象!」劉白羽從位面商人系統兌換處一本書,從袖子里面拿出來,扔給張天宏.

「這怎麼可能?!二弟你可不要畫虎不成反類犬啊!」張天宏這句話也是有感而發,明末的意識形態很奇葩,官方以朱熹的理學作為指導思想,而大大小小的官員多是心學的fans,這種情況導致整個社會的儒家理論出于大分裂,大動蕩的狀態,基本就沒有什麼學說能被一致公認的,當然,罵魏忠賢閹黨倒是儒門的主流思想沒錯,可是罵魏忠賢一是可能被 嚓,二是這玩意只能換來一個義士頭餃,和大儒這東西差的十萬八千里不止!

不過張天宏看到劉白羽的「大作」頓時就被吸引住了!

是劉白羽寫的是什麼儒門道理麼?不是,這本書封面就赫然寫著內容,名叫農務全書!這口氣實在大的驚人!全書兩個字是可以隨意用的麼?張天宏本來想勸一下劉白羽,口氣不要太足,不過後來覺得劉白羽是仙人轉世,還是想看一看為好!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張天宏徹底被吸引住了,劉白羽和他說了幾次話,都不搭理,已經入迷了,雖然他騎得大毛驢很溫順,平穩的向前走著,劉白羽還是拉住張天宏的毛驢,降低了速度……

至于麼,不就是啥土農藥,土化肥,以及一些植物的生僻用法麼,嗯還有啥小龍蝦羅非魚之類的養殖項目,特點就是投資少,見效快,都是些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劉白羽心里奇怪,這本農務全書直接就是忽悠人的,里面的內容就是建國初期沒有農藥化肥時代土法上馬搞得一些奇怪的代用品,外加改革開放後一些地方特色的內容,而且其中一些東西是不是該推廣還有爭議呢,小龍蝦羅非魚之類的養殖項目搞不好造成生物入侵也不是說啥新聞了。

總而言之,劉白羽在現代抄襲,然後吹得震天響的這本書,在2014年或許會被農技部門留一本做檔案,一般人得到了,這本所謂的農務全書就是廢品收購站的命運了!

不過,對于明末的土地主張天宏來說這本農務全書可是極為震撼的了!前面我說過了,這個時代的人連最基本的堆肥都是不會的.更別說取材簡單,效果不小的,土制氨水、,水平梯田、沖擊打井、風力抽水這類高端洋氣上檔次的東西了,而對于玉米、紅薯、土豆這些高產品種的簡紹更是讓張天宏如同進入了玄幻世界,半天才反應過來!

「二弟,這玉米、紅薯、土豆的稱呼雖然我沒听說過,不過實物我也是看過的,不過產量比糙米也是高的有限,沒有二弟你說的這麼厲害啊!」

張天宏疑惑地說道,

這里科普一下,玉米、紅薯、土豆沒有很多穿越書里寫的那麼厲害,其實一般來說,植物的原產地和引入地氣溫,濕度等等都是有相當大的差異的,必須要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馴化」產生出適應本地氣候而且高產的品種.

這還不算,紅薯、土豆可不是一般的作物,或者實事求是的說,古代這兩種植物的種植和現代的種植根本不是一回事,產量是不能生搬硬套的.什麼農藥化肥啥的先別說,就說所謂的種子月兌毒吧,就不是一般的穿越者能搞定的.

紅薯月兌毒就是將紅薯中所帶的病毒月兌去,恢復紅薯生長本性,實驗證明,經過月兌毒,每畝紅薯的增產幅度可達80%以上。紅薯病毒傳病的主要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即接觸傳毒、昆蟲傳毒、線蟲傳毒和真菌傳毒。主要以昆蟲傳毒為主。如︰蚜蟲、葉蟬、粉虱、甲蟲等,暈了沒?一個簡化的流程都得幾千字,作者都不敢細說,免得說我又貼資料湊字數……

這些或許穿越者能克服,但問題是月兌毒技術在現在都是一項高科技技術,目前農民自己還不能進行!這在古代孤零零一個人的穿越者能做到麼?

土豆和紅薯一樣也是要月兌毒的,而且在氣溫較高的地區還容易退化,還要從氣候寒冷地區去引種……

總而言之,如果不是劉白羽有位面交易系統這個平台,生活物質又是可以大量兌換的,想靠玉米、紅薯、土豆這種現代高產作物渡過明末糧食饑荒的,基本就可以去死了,為啥,笨死的!

「那玩意想高產得仙界的品種才行,而且留種幾年機會變得低產,不過麼,對于大哥自然是想要多少有多少,對于別人麼……」劉白羽意味深長的笑著。

「那就得看他是不是和二弟合得來了!」張天宏立刻明白了,劉白羽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誰給自己添堵,就不給誰種子,除了少數死硬死硬的窮酸,大部分讀書人不都是地主麼?就算這年頭地主們沒有節操,學了劉白羽的農業技術還和劉白羽為難,你總不能不要高產種子了吧?這不傻麼?

「而且這農務全書還只是第一波,我還有第二波呢,是針對官員的!就叫政務全書!」

「政務全書!這口氣實在是……」雖然張天宏對劉白羽已經是相當崇拜了,不過政務全書這幾個字對于想當官一直沒當上的張天宏沖擊實在是大了點.

不過張天宏打開政務全書一看,卻是不得不連連點頭了,果然是名副其實的政務全書!里面興修水利,安撫百姓,建立保甲,財務審計,一應俱全,如果熟讀了,當一個知縣知府不但是綽綽有余,做一個名臣都是十拿九穩的事情.

尤其是劉白羽的書重點強調了古代下層百姓的心理以及數據管理.這兩者正是古代政府管理非常欠缺的東西.

如果按照現代的觀點來說,身為一個城市管理者,高級公務員,不懂的一般百姓的心理以及數據管理,基本上就是分分鐘出問題,被掃地出門的結局,不過在中國古代,尤其是科舉之後,這兩點還真是基本每個官員都辦不到的!

為什麼呢?這就和科舉制分不開了,唐朝科舉制剛出現的時候,還有名醫,名算等結合實際的科學,發展到明朝之後,未來的重要官員們都在苦讀,趁早中進士,哪有功夫去實踐求知呢?這就和不少人上了大學之後才了解社會的許多常識是一個道理,如果僅僅是這樣,問題也不是很大,畢竟很多人上了大學之後才了解社會也迅速的融入社會了,只要有融入社會的願望,這個問題也不是很大.

但問題是明朝的科舉制度有許多潛規則,其中有兩條影響非常大,一是神童現象,這神童麼,就和現在什麼十四歲的高考狀元什麼的一樣,吸引眼球了.不過有一點陰暗的地方,就是心照不宣了.一個成熟的官僚體制,無論是什麼社會制度,有兩點都是很重要的,一就是資歷,年紀越小,進入官場越早,也就越容易提拔,畢竟除了少數手眼通天和能力超強之輩,大家其實都差不多的水平,苦勞這種時間凝聚出的東西也就很關鍵了,畢竟老師就是學生爹,你當了一把科舉的主考,選了個年歲大的,沒幾年就退了,豈不是浪費了官場中最好的機會麼?

明朝聞名的神童首輔就有解縉,嚴嵩,楊廷和,李東陽,張居正等人,這些人正邪,功過且不論,少年聞名和神童現象有關了.

第二個原因還是資歷,明代科舉進士分為三等,一等直接進入翰林院,二等為翰林院庶吉士,取得翰林院的預備資格,三等則委以地方基層官吏或其他職務。甚至有「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規矩……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位面商人在明末最新章節 | 位面商人在明末全文閱讀 | 位面商人在明末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