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筆吏 轉帖 唐朝穿越指南 (二)

作者 ︰ 沐軼

鹿版唐穿指南︰那家女子真沒教養,竟然坐椅子!

今天俺們繼續出門逛街的話題。♀

穿越成皇親貴冑世家子弟的您,在春和景明的晴朗日子里,騎著駿馬,帶著僕從,在長安城里上門拜訪親友。到人家門前,叫看門的閽者通報進去,不一會兒主人迎出來啦,彼此長揖禮畢,入門進堂,分賓主坐定——

且慢,主人雖然滿口的「請坐請坐」,您舉目四望,偌大一間堂屋里,椅子在哪兒呢?

如果您穿到了安史之亂前的初盛唐時代,十有**,擦得 亮的木地板上,只放著幾座扁扁矮矮的架空方型台子,台面上鋪著席子褥子,這就是請您坐上去的「榻」了。假如您去拜訪的主人,家道比較清寒,或者是復古愛好者,那可能連坐榻都沒有,地板上丟幾方坐席,請吧。

沒奈何,咬咬牙,(在自家奴僕的幫助下)您月兌了鞋子,穿著襪子上堂,走到坐榻或者坐席前,再謙讓一番,雙膝跪下,壓住自己小腿肚和腳踝,正襟危坐——哎喲,真難受。

這種跪坐、跽坐、正襟危坐的方式,是最隆重端莊的坐姿。正式場合里,您要在尊長面前坐著,那只能這麼自虐。您的尊長上司要是有心整您,就可以一邊嘮嘮叨叨訓話,一邊命令您保持正坐姿態,眼看著您腿部肌肉壓迫血管造成腰膝酸麻頭昏目眩,過一會兒栽倒一次,過一會兒又栽倒一次,直到暈過去完事兒。

如果想避免這種慘痛經歷,您最好趕緊跟面前的主人套近乎。奉承話說足了,在您跪暈過去之前,主人親切地提議,咱們熟不拘禮,都松散松散吧(喵的老子也坐得好累了啊)。

于是雙方改換坐姿,把雙腿從身下抽出來,在身前盤成一團,是為「胡坐」或「趺坐」,就象佛教里眾位大菩薩像的那種坐姿。對于大部分古人來說,盤腿打坐已經是一種比較輕松舒適的姿態了,這麼著在坐榻或者地上呆幾個時辰,鴨梨不大。

可惜您不是個真古人,您是剛穿過去的、坐慣了椅子的現代人。

跟主人又禮貌交談了一會兒,您的尊臀硌痛了,腰也酸軟了,整個人止不住地往下萎。主人看在眼里,一拍手,叫下人給您送個憑幾上來。

憑幾是什麼東西呢?

您眼看著主人家奴僕送上來一具象小板凳似的木制品,上面窄窄的一條木板,下面兩條腿或者三條腿,可能是個通體直方的家伙,也可能呈半圓弧型正好能圍住您的腰。奴僕把這東西放在您的坐榻或坐席上,注意,是在您身前。您往前一趴,手臂擱上去,全身重量都倚在這種「憑幾」上——哎呀,真是舒服。

在中古跪坐時代,人們的身體重心都是習慣往前壓的,所以「憑幾」一般都是放在身前。當然,如果您往前趴累了,想換個重心斜歪著,而主人又不介意,您也可以把憑幾挪到身側斜靠著。唐代還有一種布做的、類似于現代抱枕的「隱囊」,也是可以用來斜倚著,只不過那個就更私密更不嚴肅,一般初次見面的主人家是不會拿出來待客的。

如果您跟主人談得更加融洽了,相見恨晚傾蓋如故,時不時拊掌大笑甚至開始稱兄道弟,您就可以趁他不注意悄悄挪動雙腿,垂下坐榻邊,或者一腿蜷著一腿垂著,象某些人坐椅子似的。這種在榻邊垂足而坐的姿態,是一種很親熱、很放松休閑的身體語言,主人可能由此會覺得「咱們已經不是外人了」,也可能會認為你這小子好生無禮竟敢冒犯我——您就賭rp吧。

聊天聊到了飯點,主人表示要留您共同進餐。

按照禮貌的傳統的方式呢,您兩位在室內用餐,主人家會在各人的坐榻前放置一個比榻稍高一點點的小長方桌「食案」,酒菜主食按人分成份,依次往各人面前食案上擺放自己那一份吃食。大手筆的富貴人家,還會請門客們來陪著用餐,命家養的伎人在餐廳中央奏樂歌舞,讓客人一邊享受物質文明一邊享受精神文明。

不過在這個楮朗的飄散著花草香氣的春日里,主人興致勃勃地提議︰咱們拉上幾個朋友,到戶外去野餐吧。

簡單點的話,就在主人家後花園里擺上一桌酒食,賞花作樂;要更時尚更小資一點,那咱們去城里最大的野生自然公園曲江池,甚至出長安城到郊外的渭水之濱、終南山腳。春天里,這些個野餐熱點地區,到處可見各貴家的圍起來的行障帷幕,里面全是出來親近自然的貴族男女們。

如果一行人里有女眷,那麼挑選好野餐地點以後,奴婢們就要動手,用圍幕把這塊地方圍起來,或者圍三面,留一面對著河水花樹以便欣賞風景。如果全是灑月兌**的郎君們,圍幕這種氣悶的東西,干脆去掉算了。

當然,不用圍幕的後果是,可能招來一堆鄉人乞丐密集圍觀……

不用理他們,人全到了,酒食也準備好了,咱坐下開宴吧……嗯,坐……坐哪兒?

同樣,如果主人家是個率性簡約的復古愛好者,那席子毯子一鋪,各人座位就劃定了。或者再高級點兒,給每人發一具「胡**」,也就是俺們現代還在普遍使用的「馬扎子」,各人坐著小馬扎,面前擺上食案,一邊看風景聊天一邊各吃各飯。

在唐代以前,郊游群眾都是這麼過來的,但是入唐以後,西風東漸,群眾們覺得這種「各吃各飯」的分食制不夠熱鬧歡樂。于是,唐代最流行的飯局變成了這樣子︰

當中擺一張很大很大的高足食案,跟俺們現在的餐桌基本無區別了,大家的飯菜全擺在桌上。桌邊放置三幾條又寬又長又大的坐具,您按傳統規矩叫「榻」也行,作者俺覺得直接叫「大板凳」最是直觀形象。入席以後,客人們圍坐在桌邊板凳上,那些守禮節的可以盤腿打坐,灑月兌放誕的垂腿而坐,又不守禮又不敢灑月兌的盤一腿垂一腿……總之大家是聚在一起,共同吃桌上那些盤盤碗碗里的飯菜,由「分食制」變成了「合食制」,並且延續到今天。

以上說的是在外面做客吃飯的情景。您跟狐朋狗友們玩了一天,晚上喝得醉醺醺回家,家里娘子滿臉笑容地迎上來慰問︰郎君辛苦了,是跪鐵板席還是跪胡**還是跪坐墩,自己選吧……

嗯,關于坐具,唐代前期大戶人家內室里,除了坐榻、坐**、坐席以外,還有一種現代常見的坐墩,或瓷或木,圓桶狀或月牙狀都有,算是最早出現的高足坐具。家中婦女平時在榻、**、席上坐著的時候,都是盤腿的,只有在使用這種坐墩時,才能垂下雙腿舒展活血。

不過呢,習俗的力量是強大的。由晚唐至兩宋,即使高桌靠背椅已經廣泛普及,社會禮制仍然普遍認為,最端莊規矩的坐姿,還是最難受的跪坐法,其次是盤腿胡坐,再次才是顯露出腿部線條的垂足坐。特別是對于受禮制要求苛刻的婦女們來說,在外人面前垂足坐椅子,是一種家教不好的表現(凸--凸)。

總之,唐代是一個由坐榻、坐席、低案等矮足家具,向桌子、椅子等高足家具過渡的時代。前期還是以榻、**、案等低矮家具為主,長腿靠背的椅子,基本上您看不到。後期接近五代十國的時候,帶靠背的椅子和高腿桌子,才算在全社會普及了,但即使到那時,甚至到兩宋明清,供人盤腿坐的「榻」也沒有絕跡,還在社會各個階層里廣泛地使用著——現在紅木家具市場上大熱的「羅漢**」,就是一種供人盤腿趺坐的「榻」。

所以呢,某些古裝電視劇里,無論漢唐三國哪個朝代,一律桌椅板凳亂飛,固然是胡編亂造;但某些號稱「紀錄片風格」的正劇復古復得過了頭,貞觀開元年代的皇宮里還在坐地席睡地墊,那也是一種誤導。矮足家具雖然矮,那也是「家具」對不,有材料有架構的純天然木料環保工藝純手工打造。咱祖上不象鬼子棒子那麼窮,從皇宮到民間一色榻榻米解決睡臥╮(╯_╰)╭

本篇附圖︰唐人郊游野餐壁畫

本文主要參考書&深度了解推薦︰《從莫高窟壁畫看唐五代敦煌人的坐具和飲食坐姿》高啟安著

鹿版唐穿指南︰誅九族?拉出去剮了?您老這是玩「激情判刑」呢?

今天俺們來玩一次難度比較高的穿越。

您凝神靜氣,心意合一,兩眼一閉,「biu」一聲穿過去了。♀睜開眼,發現身處一座大堂之內,面前地下跪著幾個五花大綁的人,兩邊立著虎視眈眈的衙役們,堂上除了您自己,還坐著幾位道貌岸然的高官,正在一起听人陳述案情。

您算是反應快、適應力強,很快就懂了,您好死不死地穿到了正在審案子的唐代刑部官員身上。

沒辦法,趕緊看案卷,弄清楚是個啥事吧。這一看不要緊,正在審理的居然是樁謀反案!

愛國忠君的您,看著案卷里記錄的犯人種種無法無天欺君罔上的惡行惡狀,熱血上涌,怒火沖天,拍案大罵︰「娘希匹!豈有此理!把主犯都拉出去給我活剮了!誅他九族!一個活口都不許留!」

這話一出口,就見堂上所有人都用打量珍禽異獸的目光看著您,您(穿越上身的那位)帶來的僕從趕緊跑出去請醫生,主審官厚道地宣布先休庭一陣子,三司要合議。

幾位官員轉入後堂,可能有那性子直率的,過來劈頭問您︰

「公欲反邪?」

暈,咱這不是一起在審謀反案嗎?怎麼變成我要謀反了?

那位說了,您不想謀反當皇帝,那「誅九族」「拉出去剮了」的話是怎麼出口的?咱們是公務員,審案判刑要按法律條文來行事,厚厚幾大卷《永徽律疏》(後世稱為《唐律疏議》)里,哪有「誅九族」?哪有「活剮」?這種法外濫刑,就算是天子一時氣急了下令實施,咱們做臣子的也應該勸諫攔著才對,您今天是失心瘋了,在公眾場合里大嚷這個?

您要是夠聰明的話,這時候最好回答——對對,俺一時迷糊犯了心恙,需要回家休息——熬夜惡補唐代法律去(〒﹏〒)

高難度穿越很考驗人吧,哈哈?

其實呢,唐代的刑罰種類倒並不復雜,說多了也就五種,說少了只有三種︰打、流放加苦役、殺頭。

打,最少打十下,最多打一百下,中間分成十等。打十下、二十下……至五十下,叫「笞刑」,打六十下到一百下,叫「杖刑」。不準再打多,再打多叫……「鞭尸」……也不準打非整數,沒人肯動手給犯人「笞三十七」「杖六十六」。

貶為奴婢去做苦役,叫「徒刑」,往往跟「流刑(流放遠地)」並用。徒刑也分五等,即做苦役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

「流刑」分三等,即流放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

「死刑」只有兩種︰絞刑,用繩子把人勒死,因為可以留個全尸,是較輕的一種死刑;斬刑,砍掉頭,是較重的死刑。

唐代合法的刑罰,只有以上這些。除此之外,那什麼夾手指啦,割耳朵啦,砍手砍腳啦,剝皮碎剮啦,綁台上燒死,沉水里溺斃,被三炮捧殺……一律屬于法外的「私刑」,您在正式的朝廷文件里是看不到這些的。

什麼,您問啥?——知道不能剮人了,但為啥也不能誅九族?這不是很古老的刑罰嗎?

咳,唐以前的刑罰,作者俺沒研究過,唐代的種種非法私刑,咱也暫時先不論,只說《唐律疏議》上規定的合法刑罰,最嚴重的十惡之首「謀反」,處刑也不過是︰正犯斬首,正犯的父親和成年兒子絞死,「三族」之內的親屬受牽連沒收財產或流放,僅此而已。

您說您腦子有點亂了?唉唉,咱們來看個具體的案例吧,比如您手上這宗案卷,就可以是一樁涉刑很廣泛的罪案。

這樁謀反案的揭破起因,是長安城萬年縣永寧坊里兩個地痞打架,被路過的片兒警(武侯)逮到,扭送見官。

當然了,**打架這種小事,根本不會驚動您所在的刑部、大理寺等中央司法機關過問,甚至京兆尹(長安市市長)、萬年縣令(長安市萬年區區長)很可能也懶得理,由萬年縣的「法曹參軍」(負責司法事務的區長助理)王五審一下︰兩人都只輕微見血,沒大傷,但**張阿三打架時抄了板磚,杖六十;**李四奴是空手打的,沒用凶器,笞四十,各人打一頓完事。

張阿三一拐一拐回家,想到自己比李四奴多挨了二十板子,氣恨難平,于是隔天又找到王參軍告發︰「李四奴那小子不是好人,幾天前我見他夜里跟別人一起往他家搬財物來著,不是偷來的就是搶來的。」

既然有人告發,縣里也不好不理,派些城管協勤(唐代管這些人叫「**人」o_o)去李四奴家搜查一下。其實誰也沒當回事兒,就算在李家搜出了一些贓物,只要不值五匹絹的錢,那也不過是再把李四奴打一頓而已。

沒料想,**人們回來了,一個個氣色不正,口眼歪斜。王五見狀笑問︰「看來李四奴這小子還真偷了不少東西啊?比五匹絹還多?那就得徒一年了哈。他去做苦役倒也沒啥,就是「徒」以上的刑罰得縣官甚至京兆尹來審理,還得送大理寺去判決,忒麻煩。李四奴這小子真該死。」

**人們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有人悶聲說︰「嗯,他偷的東西比五匹絹值錢,值錢得多。」

王參軍皺眉了︰「不是吧,偷一尺絹杖六十,多偷一匹加杖十下……偷夠五匹絹徒一年,偷十匹徒一年半,十五匹徒二年……偷夠三十匹絹就要流放二千里,偷五十匹絹流三千里加二年苦役,這是竊盜罪的最高判刑了。李四奴他到底偷了多少東西啊?」

**人說︰「他偷了件龍袍。」

「………………」

案件上報給萬年縣令,縣令上報京兆尹,京兆尹上報大理寺。事關重大,大理寺又上報宰相奏明天子,指定刑部、御史台各派官員,會同大理寺官員進行「三司會審」。您穿越上身的這位刑部侍郎某,這才參與到案件中來。

一邊偵查一邊審理,李四奴受拷不過(「這殺材真沒用,打二十板子就招了,最多可以打三次總共二百板呢!」大理寺官員來某評論),全盤供出同伙數人,其中一人是貴官邵祿柔的家奴,負責看守邵家倉庫。龍袍,還有其他財物,都是從邵家偷出來的。

李四奴一伙的竊盜案至此審理清楚,下一步偵訊重點轉為邵祿柔私造龍袍謀反案。在那之前,咱們先把李四奴一案涉及的各色人等處分清楚。

主犯李四奴等數人,盜竊偽龍袍及金銀器若干,價值超過五十匹絹,每人都流放三千里加苦役二年。同時,從他們的家產中罰沒相當于贓物兩倍價值的財物;

李四奴藏匿贓物,本來還另有處罰,因上述竊盜罪處罰已經達到上限,不再加刑;

永寧坊坊內出了一名盜賊,本坊里正(街道辦事處主任)應笞五十,因三十日內破案捕獲盜賊,里正免罰;

首告人張阿三可以得賞錢,李四奴等人被罰沒的相當于雙倍贓物的財產里,扣除贓物那一份,剩下一份,分給張阿三和出力捉盜的**人們作為賞錢。

張阿三歡天喜地叩頭領賞走人,李四奴痛哭流涕收拾東西去服刑,下面可以審理邵祿柔私造龍袍案了。

本來呢,這個邵某如果只是自己縫了一件龍袍甚至是偷了龍袍玩cos,倒也不能算「謀反」,「盜乘輿服御物罪」的處刑只是流放二千五百里。但是隨著偵查的深入,發現這人不僅造了龍袍,還造了冠冕、禮器、車輦、兵器、鎧甲……私養了一堆馬匹武士謀臣,做好了行刺皇帝改朝換代的謀劃,聯絡了京外封疆大吏,畫好了軍事行動地圖……

簡單說,不把這人定性為謀反的話,作者俺誓不罷休……于是三司會審的官員們量刑上奏,皇帝批復「宜依」,按照唐律,處刑如下︰

正犯邵祿柔砍腦殼,沒說的。他的父親和兒子(第一等親族)按律要絞死,他的母親、女兒、妻妾、媳婦、祖孫、兄弟、姐妹(第二等親族)、奴婢都應該罰沒為官奴婢,他的家產也應該罰沒為官產。

但是具體細分起來,還有很多種情況。比如主犯有三個兒子邵大、邵二、邵三,其中邵大邵二都已經年滿十六歲,那就得絞死,而邵三還不到十五歲,可以免死,降一等罰為官奴婢;

主犯的母親邵古氏年齡超過六十歲了,可以免罰,領走屬于自己的一份家產另立門戶過日子去。♀父親邵歸克就比較慘,男人要滿八十歲才能免罰,他不到年齡……如果遇上了一個心軟的執法者,肯給邵歸克的身體狀況出具「篤疾(最高級別的老病殘廢)」證明,那也可以免罰拿家產走人。

主犯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已經定婚,收了聘禮約書,那就算夫家的人了,可以免罰,從入官的家產里領回本屬自己的一份嫁妝,嫁人去吧;小女兒還沒許嫁,真不幸,只能沒入掖庭去做官婢了。

此外,主犯邵祿柔的伯妗、叔嬸、佷兒佷女(第三等親族)按律也要被流放三千里。邵的伯父就申訴了,說他家和主犯已經分家,不**共財了,那麼好,你人要流放,但你家的財產可以不沒收入官,你自己帶走。

唐代最嚴酷的「合法刑罰」,就是這樣的了。

您可能覺得不過癮……沒關系,在合法刑罰之外,非法的私刑濫刑也一直在社會各階層存在著,只是隨著時代風氣不同,輕重程度有所區分而已。

比如,歷朝歷代的皇帝,就沒有哪個敢拍胸脯保證朕我一輩子奉公守法從來不動私刑的;各級官吏在審案子的時候,也難免會多打幾板子逼出口供來,萬一踫上周興來俊臣這種酷吏,那犯人只能自怨命苦但求速死;一般的貴族甚至平民,對自家奴婢動用私刑也不算罕見。

私刑呢,在唐代是一種無法絕跡、但始終被批評指責的行為。唐律里有種種條文,限制官員、主人濫用私刑,一旦違法要承擔責任被判刑。對皇帝的濫刑行為,雖然沒有什麼有效的監督控制辦法,但大臣和史官們議論這事時,也大多持否定態度,有些人就直接沖著皇帝噴唾沫星子去了。

您要想對此加深理解,俺建議您調整好坐標,精確穿越到貞觀元年某月日的太極宮里,大概能親眼看到一對正在為公刑私刑吵架的君臣。

暴跳如雷的李二︰「我已經詔告天下,敢偽造簡歷來應聘求官的人一律砍死,喵的這好不容易抓了個典型出來,結果你竟然只判他流放!你特麼的這是當面打我臉啊」

翻白眼的戴冑︰「您老人家要是抓住那個偽造人以後當場用私刑砍死他,俺也木法;現在您既然把這人交給俺們司法機關審判了,俺們當然要按國家法律量刑——都跟您老人家似的玩激情判罰,這國家要成什麼樣了?」

李二︰「……好吧,打臉就打臉好了……反正俺也已經被打成肉包子臉了t_t」

本篇附圖︰新疆吐魯番出土唐代判決書文本

本文主要參考書&深度了解推薦︰《唐律疏義新注》錢大群撰

唐穿指南︰單身上街者,必是穿越女,捉來杖六十

前幾次,俺們講的都是一些穿越成唐代男性的情形,這回來說說穿越成唐朝mm以後,要注意些啥。

一道白光閃過,您睜開雙眼,發現自己身處華宅敞屋內。攬鏡自照,身材豐腴,面如滿月,頭上梳了高髻,頰邊貼著花靨,胸前微露雪膚——好一個標準的唐朝美人,趕緊上街去秀秀自己吧。

翻箱倒櫃,找出大把綾羅綢緞,給自己穿上一條高腰紅黑間色裙,小團花對襟窄袖襦,外罩錦繡半臂衫,再搭上一道細長的泥金帔巾,腳下雲頭緞鞋,渾身上下光鮮亮麗碧彩閃灼,正是謀殺男人眼球、與當朝皇帝太子英雄豪杰墜入情網淒美絕戀的必需裝備。

趁別人不注意,邁步開走,溜出家門上大街。听說全長安的官二代富二代都愛到西市那邊繁榮第三產業?那咱逛西市去「巧遇」好了。

沿著大街道旁的樹蔭下行走,果見路人紛紛投來驚訝目光,回頭率高達100%。心中暗自得意,前世人們都說我胖,可從來沒享受過這種待遇,穿越到唐朝真是個正確的選擇啊哼哼……

一曲「菊花殘,滿地傷」還沒哼完,前方街角處,轉出來兩個帶長刀、裹襆頭穿圓領袍的男子,一把抓住您,不由分說推推搡搡帶到長安縣縣衙里。法曹參軍坐地問案,瞪起眼楮上下打量你一番,開口︰

「這小娘子,姓甚名誰,家住何坊?可是為賊人劫走逃還?」

「不是。」姐自個兒樂意上街逛逛,礙你啥事了?

「那是誰家的逃婢?」

「也不是。」姐好好一個大活人,咋又成婢女了?不干!

參軍拍案冷笑︰「又是個穿越過來的!最煩你們這種沒技術的雷母了!來人啊,先帶下去杖六十!」

劈里啪啦的板子聲中,您一邊哭爹喊娘,一邊迷糊氣憤︰姐不過是上街走走而已,又沒果奔,青天白日的這是犯了什麼法啦!唐朝果然是個野蠻的垃圾朝代!以後姐只穿清朝,再也不來漢唐了!

阿彌佗佛,善哉善哉。看在您這一念之仁上,作者俺跟您念叨念叨吧,為啥長安的地方治安系統工作人員看到您孤身在外,就斷定您不是被劫走的貴婦,就是逃亡婢女,或者是……穿越者╮(▔▽▔)╭

首先呢,是您這一身光鮮亮麗的穿戴惹的禍。

剛才招搖過市的時候,可能您也注意到了,其實街上單身行走的婦女也有不少。挑水的,賣菜的,推小車運貨的,坊里店鋪櫃上還有賣酒姬、售餅婦、女裁縫、開旅館的老板娘……總之要靠自己雙手勞動掙飯吃的中下層婦女,在外面拋頭露面毫不稀奇,坊丁武侯也不會搭理她們(除非是有**價值的美女……)。

但是呢,中下階層的勞動婦女,平常可沒有戴著金銀珠玉、穿著綾羅綢緞在外面干活的。

唐代女性的服裝款式,上下階層差距倒不大,中唐以前,從農婦到後妃,常服都以高腰裙和短襦上裝為主。可是款式差不多,面料和顏色卻差得很多——按照朝廷頒布的正式命令,貴重的綾紗錦緞、大紅大紫的顏色、金銀珠玉首飾,只有高級官員家婦女才能穿著,平民男女只能穿粗布、麻布,顏色則只能用淺黃、青、黑等等。

當然,也有例外情況,比如勞動人民家里婚娶的時候,可以允許比照官員們穿些紅綠錦袍什麼的。每年上元節、清明節、千秋節……朝廷鼓勵百姓出游狂歡,大家也會把壓箱底的好衣裳拿出來穿上。但是在這兩種情況下,平民婦女要麼得讓家里的男人護送出門,要麼是一群女人結伴出游,沒見誰自己一個人出門辦喜事去的。

您說啥?姐家里有錢,姐就愛平時穿名牌上街?好好,要說這唐朝倒也不是沒這號人,象一些富商家里的女人,或者是特殊職業的女性,雖然社會地位不高,倒真是傻有錢傻有錢,裹著綾羅珠玉在外面造一點也不心疼。但人家坊丁武侯們就問了,這位娘子啊,既然有錢穿錦繡,怎麼連個婢女侍兒都不帶?——可見出門非奸即盜,絕對不是正經人。

穿得起名牌未必雇得起保姆啊——您這是現代人思維。在唐代,那是買奴用婢很簡單,穿華服上街卻不容易。

唐代蓄奴成風,別說達官貴人了,城鄉的中等平民人家,經濟基礎還過得去的,家里也普遍都有一兩個男奴女婢使喚。而且當時人還特別愛買異族奴婢,象中亞的胡姬啦,朝鮮半島的新羅婢啦,南亞東非的昆侖奴啦,在人市上都很搶手,帶著出門倍兒有面子……咳,扯遠了。

上面說到,如果您穿越成勞動階層婦女(從目前的穿越信息反饋統計似乎概率挺小?),自己一個人出門還行。如果穿越到大戶人家,按當時人們普遍承認(雖然經常不遵行)的禮教來說,您作為女性就不該在外拋頭露面。被無關男子看到容貌身形,是一種很跌份兒的事。

其實別說出門去給陌生男子看,就算您好端端地呆在自己家里,有不認識的男性客人來了,只要不是您幾代內的血親,按理說您都不應該跟這種「外男」面對面廝見。bh如武則天,帝位都要拿到手里了,她跟男性大臣商量政務還得習慣性地在中間垂一道簾子;李林甫同志思想觀念開放,找幾個青年才俊來家,讓女兒們自己選婿(很受社會輿論嘲笑的一種「家風不正」表現),李家女兒也不敢當面驗貨,躲在窗戶後面偷窺一下就算了。

哈哈,您覺得上當了?都說唐朝觀念開放、婦女地位高,這麼看來跟別的封建朝代也沒區別嘛!咳……怎麼說呢,封建禮教這個東西,在唐代還是人人皆知、大家表面上都承認「應該」遵守的。俺們大唐子民也是聖人教化下的文明種族,又不是邊陲野蠻人……至于社會上經常出現的不遵禮教的種種現象,嗯,應該批評,很不象話,看看就算,最好別學,學了也別出來現眼,要現眼你自己現眼別拉上我,只此一次,下不為例,俺只是心血來潮一時好玩嘛哈哈哈……

總之,唐人對于禮教還是很有概念的,也有很多家風嚴謹的世族高門確實身體力行著這些禮教家法。所謂的「自由開放」的社會風氣,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大家都對這些輕微違反禮教的行為睜一眼閉一眼,不那麼認真追究而已。

舉例來說,貴族婦女必須要出門上街的時候,比如娘家父母病了或者弟妹要結婚了,得回去幫父母一把。那麼按規矩,您帶著婢女坐二輪車里或者人力轎子里,放下簾子不讓外人看見,丈夫帶家奴騎馬在外面,一路護送您回娘家,到日子再去接回來。

您說這簡直悶死人了,唐朝女人真能都守這規矩嗎?咳嗽……不守規矩的也挺多,從唐朝建立開始,就有很多貴族婦女,甚至是妃嬪宮女,不坐車而騎馬外出的……不過人家也很少公然露著大臉象您那麼當街亂跑,好歹也有點遮蔽。

武德貞觀年代,宮人貴婦外出騎馬,要戴一種寬檐的帽子,帽檐上垂下長長長長的罩紗(這玩意叫「冪籬」),把全身都遮住,號稱可以防路人偷窺(效果咋樣可以自己想像,欲擒故縱什麼的……)

後來到唐高宗時代,罩紗縮短到頸部(改稱「帷帽」),只遮臉,身材就可以露外面隨便讓人觀賞了。再到玄宗時代,連面紗都省了,美女們華服濃妝騎馬馳騁,讓老夫子一邊掉眼球一邊搖頭大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其實最讓正統儒家人士吐血的,還不是婦女們不帶遮掩地艷妝出行,而是……後來她們干脆女扮男裝,穿上了自家老公兄弟的靴袍,出門魚目混珠掃街敗家。

不過要嚴重提醒您注意的是,上面所說的戴罩紗出門也好,女扮男裝也好,無論什麼情況下,除非您想跟人私奔或者合伙做案,否則貴族婦女出門,沒有不帶侍婢家奴的。

至于跟著女主人出門的婢女,裝束上有什麼要求呢?如果這婢女是那種地位低賤、連普通平民都不如的賤民,那就談不上「被看到有**份」什麼的,直接穿平日的衣服騎馬或者坐在車轅上都可以。如果是主人的**婢,衣著華麗,自重身份,不想隨便被外人看到,那最好也戴個什麼紗,或者跟女主人的裝束保持同類。

有一個比較好玩的現象是,考古發掘成果顯示,從唐初開始,後妃、公主、貴婦們的侍女,經常有穿男裝的形象出現。這些男裝侍女,很可能是為了在內室與外庭之間傳遞消息方便而作如此裝扮,也就是奉女主人的命令,走出二門去向男主人及其男性朋友傳些話什麼的。一般來說,男性客人不會把這些侍女誤認為男僕(唐代男人除了宦官天閹都是留胡子的),但是似乎賓主雙方都認為侍女穿上男裝在外面走動,更容易讓人接受,可算是對「男女授受不親」的禮教要求的一種變相尊重。

所以,最後總結,如果您穿越成了唐朝的貴族女性,想出門逛個街——

最好讓家里的男性親屬陪您出門;如果男人們都沒空,那您至少得帶上一組奴婢,前呼後擁著出門,替您驅趕看熱鬧的無聊人等,顯示娘子我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貴人,坊丁武侯們死開,別攔著我!

坐車最穩妥,嫌悶可以坐轎子,掀開轎簾一路看風景;最流行最有範兒的交通方式還是騎馬,馬要肥肥壯壯的,鬃毛尾巴梳成整整齊齊的五花三絡,配一副金鞍玉轡,馬前叫個昆侖奴牽著疆繩,一路慢走。

騎在馬上的您是戴冪籬還是戴帷帽還是什麼都不戴還是干脆穿男裝,要看您降落時代的時尚,跟著大眾流行趨勢走比較安全。您的貼身侍婢梳個雙鬟穿青衣也行,穿男裝穿胡服也行,另乘一匹馬跟在您身邊。

路上看到帥哥眉目傳情,您可以悄悄囑咐侍婢,過去打听一下,跟帥哥訂個約會。月黑風高,牆頭馬上,別忘了先架好梯子,再把自己老公或者老爹灌醉。唐人一般脾氣比較火爆,打起來容易出人命。就算不出人命,被坊里武侯發覺了,一頓揪到官里去……《唐律》︰「諸奸者,徒一年半;有夫者,徒二年。」收拾東西吧,兩年苦役刑期歡迎您╮(▔▽▔)╭

本篇參考資料&深度閱讀推薦︰肖建勇《唐宋女性出游與出游活動研究》

本篇附圖︰唐昭陵韋貴妃墓侍女壁畫及《虢國夫人游春圖》

唐穿指南︰「郎君啊,老夫能請你跳個舞嗎?」

人人都道穿越好,古人弱智易騙倒,梯田火藥隨手搞,十字針法也夸巧,沁園春雪驚四座,踢踏舞娘惹**。東風破罷發如雪,帝王將相桌下找,麻將雙扣新娛樂,天上人間做**。真穿過去再一看——井底之蛙惹人笑!

穿越是個技術活兒,真的,古人才不象某些人想象得那麼嚴肅呆板枯燥無趣。在古代當一個貴族人家的子弟,需要練級的技能灰常多,別的不說,您就穿到唐朝去參加一場宴會試試,那一個接一個才藝展示環節就能把您打擊得抓狂崩潰掉。

您不信?那咱們今天就去赴一回宴。

請客的主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三品以上大官,您呢,這次穿越質量比較高,穿成了郡王國公級人物。僕從如雲地進了人家正堂,一番揖讓以後入席,高居貴客位,環顧滿室賓朋,頗有傲視群雄感。

為了表示重視,主人除了自己養的家妓以外,特意又請了一位九城聞名的藝妓娘子來陪客。這名妓滿頭珠翠,光艷照人地坐在您身邊侑酒,香風陣陣襲來,弄得您意馬心猿的,一心想顯擺顯擺自己這個穿越者的能耐。

開宴的儀式、送上桌的食物酒水,咱留著以後慢慢再八卦哈,反正這些都跟您關系不大,您默默圍觀隨大流就行。

但是當鼓樂齊奏,主人準備的藝伎們開始演奏、唱歌、跳舞,這時候您就不好再埋頭苦吃一言不發了。忝為身份高貴的主要客人,您怎麼也得對主人家精心準備的文藝節目評論幾句啊,否則就太失禮了。

看堂上正在領舞的美人,梳九騎仙髻,穿孔雀翠衣,佩七寶瓔珞,垂手旋轉,嫣然縱送,舞女們斜曳裙裾,如花似雲。隨著曲調節奏加快,她們的舞步也漸趨激昂熱烈,曲終四弦一聲戛然而止,軟舞如鸞鳳收翅般結尾。

堂上席前一片喝彩叫好聲,您也頻頻點頭,稱贊︰「這孔雀舞跳得不錯嘛,快趕上楊麗萍了……」

主人的臉色頓時一滯,您身邊的名妓娘子團扇捂嘴而笑,附耳低語︰「郎君糊涂了,這是霓裳羽衣舞。」

「…………」

好吧,這也不能怪您,畢竟在您面前領舞的不是楊玉環mm,也沒有一個姓安的大胖子猛烈敲鼓驚破舞曲。宴會場地太簡陋,連個打唱詞、介紹節目名字和內容的電子屏幕都沒有,怎麼能怨您這個穿越者孤陋寡聞嘛╮(▔▽▔)╭

室外又傳來鼓樂聲,下一曲樂舞是在正堂外面台階下的空地上進行的。

128位俊男披甲持戟,執 健步,交錯屈伸,首尾回互,往來刺擊,像戰陣之形。一邊的伴奏樂隊吹篳篥、擂大鼓,聲震百里,凜然竦動。伎人們邊舞邊放聲高唱,聲韻慷慨︰「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雄渾壯烈的聲勢激蕩下,堂上賓客們紛紛起立,您也坐不住了,跟著站起來,嘀咕一句︰「怎麼整得跟升國旗奏國歌似的……」

「郎君又忘了,此乃太宗文皇帝御制《秦王破陣樂》,」名妓嘆氣,「郎君不可妄言,當心坐罪‘大不敬’」。

「…………」

「啊哈哈,這個舞我終于認識了,這是舞獅子,五頭獅子一起跳!」

「郎君,這是立部伎里的《太平樂》……」

「這個在小毯子上轉圈轉圈一直轉圈的,是新疆舞吧?」

「那是胡旋……新疆是什麼?」

「這是舞劍,總沒錯了吧?周瑜當年就舞過呵呵!」

「這是公孫大娘劍器渾月兌……」

………………

咳,其實呢,不認得這些在唐朝最負盛名、人盡皆知的樂舞,還不算多大的麻煩,最多惹得旁邊席上的客人側目而視,背後嘲笑您是「田舍漢」啥的。畢竟這是由專業半專業的伎人們表演的舞蹈,您只負責圍觀、評論、回帖就行。

真正讓您丟臉,甚至可能帶來更嚴重後果的事,還在後面。

歌舞助興,賓主談笑,宴會氣氛越來越熱烈了。白胡子一大把的主人顫巍巍起身,拿一只鎏金仕女狩獵紋八瓣銀杯,案邊的婢女立刻往杯中倒滿酒,主人擎著杯子就沖您過來了︰

「郎君啊,你我這是第三日歡宴了,君可滿飲此杯,再為老夫歌一曲否?」

您也慌忙站起來,舉起自己的酒杯,正不知說啥好,身後的名妓提點︰

「主人勸郎君酒,郎君不辭,但請主人先歌?」

主人撫著胡子呵呵一笑,舉杯就唱,毫不扭捏︰

「前日君家飲,昨日王家宴。今日過我廬,三日三會面。當歌聊自放,對酒交相勸。為我盡一杯,與君發三願——」

唱到這里,主人舉杯相邀,您還算見機得快,趕緊把自己的杯中酒喝完,耳邊才听到主人繼續唱︰

「……一願世清平,二願身強健。三願臨老頭,數與君相見!」

一曲歌畢,滿堂喝彩。主人笑眯眯地端著杯子站在您面前,看樣子沒有回席的意思,顯然這個勸酒程序還沒走完。您這就發呆了,心里暗罵︰酒都喝完了,死老頭子你不回去還等啥……

名妓之所以為名妓,就是因為她在這種場合反應快、會調和氣氛不讓賓主難堪。就見她帔巾一拂,嬌俏笑問︰「郎君怎地還不回敬主人?莫非主人奉上的佳釀太過新烈,郎君入口即醉了麼?」

原來是要我回敬他——您在滿堂笑聲中恍然大悟,連忙向主人敬酒,主人舉杯回應︰

「勸我酒,我不辭;請君歌,歌莫遲!」

對啦,人家勸你喝酒都是唱著歌噠,您好意思就這麼干巴巴的說兩句「吃好喝好啊」就完了?唱歌吧你!問題是這種場合,這種氣氛,又有主人家珠玉在前,您好意思開口吼啥「菊花殘,滿地傷」?還是唱「不該嗅到她的美擦掉一切陪你睡」?或者「愛情不過是一種普通的玩意一點也不稀奇」?

(要我說您還不如唱「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算了……)

咳,正經給您出個主意,您呢,摘下自己身上比較貴重的東西,金銀玉佩啥的,偷偷塞給身後的名妓,求她出面再給您解一次圍。她八成會再讓您喝一大杯酒,然後替您唱一曲回敬主人︰

「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願︰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常健,三願如同梁上燕,歲歲長相見!」

呼,擦汗,這一場算是應付過去了——可別覺得完事了,下面還有更坑爹的活計。

主人依次唱歌敬酒,客人們也紛紛回敬,歌聲此起彼伏,跟堂上堂下的奏樂舞姿交融在一起,氣氛歡樂熱烈到了極點。突然之間,只見主人席上……

哎喲喂,年紀一大把的白胡子主人,這老不修的家伙,真是喝過頭了,他他他他他他居然把酒席一推,站起來扎手扭腿的開開開開開始——跳舞!

神馬風氣!神馬態度!神馬世道!貴人大官的威嚴儀態到哪里去了喲!高門士族的端莊舉止到哪里去了喲!尼瑪你以為自己是那些樂戶賤民啊,還下場跳舞!要不要哥給你丟幾個賞錢啊有木有!有木有!有木有!

代表著真理正義的您,內心十萬頭神獸奔騰呼哮而過,義憤填膺地左右扭頭,希望在眾多賓客臉上找到跟您靈犀相通的嘲笑鄙視表情,卻見別人都津津有味地欣賞著主人的舞姿,不時擊節喝彩,竟然似乎好象都覺得這是一種天經地義、理所應當的行為?

沒錯,一直到唐代,有身份的貴族高官,在宴會上當眾唱歌跳舞,還都是一種很正常很風雅很有品位的活動,根本不會有人因此而嘲笑他們。其實別說是貴族高官了,當年李靖滅dt厥的時候,李淵李世民父子開party慶賀,已經當了幾年皇帝的李二同學就在席上當眾天魔亂舞,太上皇老李給彈琵琶伴奏,大臣們一個接一個地敬酒起舞。同樣的場面,十幾年後在新太子李治剛得長子的時候,又重演了一遍,當爺爺的李二跑到兒子的東宮去帶頭跳舞==||||

好吧,愛跳就跳,反正丟臉的不是哥——您注視著主人扭身揚臂、袍袖甩動、旋轉騰踏、招手遙送……哎哎,這是啥意思?為什麼他越轉離哥越近了?直沖著過來啦?這是轉暈了頭還是啥?他他他他他又想干嘛?救命啊——哥要逃席——

晚啦,老實站起來接招吧,主人這是在向您「打令」呢。

誒誒,至于的嘛,您也不用哭啊……您問「打令」又是啥?這個呢,其實是唐人的一種通俗性叫法,在唐以前它被文雅地稱為「以舞相屬」,存在時間很長很長啦。

主人在酒席上先起舞,舞到客人身邊,示意邀請客人來舞。客人起身,跟主人一起左轉右轉手舞足蹈一番,再去邀請下一個客人起身來舞……如果主人熱情的話,一直要把宴會上所有客人都邀請一遍才肯罷休。

您說您不會,不肯跟主人一起跳舞?還是讓名妓娘子替您跳的好?作者俺鄭重勸說您,不要拿這個架子,這會被視為對主人的嚴重侮辱,後果可能會很慘痛。不信的話,回頭您去狗哥度嬸一下,田玢拒絕灌夫邀舞以後有何感想,蔡邕不肯跟王智跳舞的下場是什麼,陶謙跟張盤舞步配合不好的杯具……總之,您不跳是不行噠,硬著頭皮上吧。

順著主人的手勢邁步,一步,兩步,轉圈……再轉……繼續轉……主人退後了,現在您可以獨舞啦。

誒,您不要傻站在當地好吧。實在不會,跟著俺的口令來,俺教您一種最簡單的舞姿。

把礙事的外衣月兌了,**上身,往頭上綁個紅帶子系緊頭發,跟著俺喊出聲︰

「一二三」——拍肩膀——「一二三」——拍胸口——「一二三」——拍胳膊——「一二三」——拍腰背——「一二三」——拍大腿——「一二三」——拍腰背——

干啥干啥?說俺在耍您玩?>_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刀筆吏最新章節 | 刀筆吏全文閱讀 | 刀筆吏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