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的你 13

作者 ︰ 傲立

致我們都曾經擁有的愛情及青春

回憶,青春。♀

當年由高曉松作詞、作曲,由老狼演唱的一首《同桌的你》,唱哭了許多人的學生年代。

如今,同樣是高曉松操刀,一部《同桌的你》,讓許多人想起自己已經抓不住的青春。

每個男孩的青春里都會擁有一個周小梔;每個女孩的青春當中,都會擁有一個林一。熟悉的場景,熟悉的影子,以及熟悉的愛情,我想,在電影院里,我們會被自己一手制造出的青春場景回放感動得要哭,但是,依舊有些鏡頭,讓我們有關青春的記憶突襲而來,甚至,防不勝防。

我們不知道自己當初為什麼相愛,我們不知道當初相愛的人為什麼最終沒有走到一起。也許,正像是多少年後,在周小梔的婚宴上,馬上就要成為別人新娘的周小梔對自己曾經的同桌林一說的兩句話︰「我們最後還是輸給了現實。所以,林一,我們誰也不欠誰的。」

說出這樣的話,就傷感情了;可是不說出這樣的話,就再也沒有機會說了。在周小梔的婚禮上,有一段假想的林一搶新娘的橋段,最開始,我以為是真的——林一和曾經一個宿舍的兄弟,再次一起為愛而戰!看到這兒,最開始還不知道是假想的時候,我還真在想︰「這,現實嗎?」事實證明,我已經不再年輕了;電影導演和編劇也不再年輕了,他們最終選擇了用最殘酷的現實,去告訴觀眾︰「你們,已經不可能再一起了;你們,再也不復當年為愛的勇氣。♀」沒人會認為林一很慫,因為很慫的另一個替代詞就是成熟的理智,那個一起為愛而奔的年紀,早已離林一、離我們遠去。

從上世紀90年代的高中,到大學,到大學畢業,電影里的時間段,似乎正復合1980年前後出生的那一批人。而這一批人,似乎正在努力抓住青春的尾巴。在學生年代里,有些放浪不羈的林一,最終也變得規規矩矩,一幫子了無生趣的同事,一個時刻要做獅子吼的老板,要擠電梯、要擠地鐵,工作也就那樣,妻還偷情,在一地雞毛的生活里,有關愛情的回憶,似乎也只能存在于回憶之中。大部分人的青春,也便這樣沒了。

沒有深刻,這並不是一部要講深刻的電影。看了這部電影,你要是還能想起自己的青春,要是還能想起自己的愛情,也就夠了。

所以,當邢台北國金棕櫚電影院的媒體試映結束之後,一個男孩在現場給自己曾經的同桌女孩彈吉他、輕輕哼唱《同桌的你》的安排,雖然很煽情,但我內心里,還是覺得有點多余。因為青春就是青春,刻意的安排,只會打亂了時間和我們心靈的節奏。

當有一天你發現青春已逝,我們甚至懶得去向青春致敬。

單薄的愛情用不著抱怨現實

《同桌的你》的最後林一坐在教堂里,幻想著新郎新娘交換誓言時自己以一首「同桌的你」砸場子,音樂響起的是當年他對周小梔的定情歌曲,使用的工具卻是錄音機,再沒有了唇齒呼吸間內心的悸動,只賣弄回憶所刻意抵好,也許熟悉的曲調還記得,吹奏的樂譜卻忘記了,那才叫真正的回不去了。

電影《同桌的你》延續的還是80後的懷舊情結,可喜的一點是它甩掉了內地慣有的簡單粗暴的懷舊手法,拋棄了單純以經典歌曲和粗糙玩具的畫面來喚醒觀眾回憶的手段,轉而以戀愛這種更加浪漫的方式加以演繹。雖然主演周冬雨和林更新坐在一起時感覺完全不是一個畫風,仍然以一個狂野一個清純的學生路線,粗暴地將一整段80後的青春整體放送出來。

電影的剪輯還是頗費了些功夫的,將當年發生的標志件和男女主人公的生活聯系在一起,利用多重事件的重疊去推動人生的進程,又用多種畫面的剪輯來表現主人公復雜的心情也可謂棋高一著。無論是典型事件在小人物身上迸發出的,還是隨機的小事在故事中埋下的伏筆驚喜都使得《同桌的你》變成了那麼一部還算不錯的懷舊電影。

值得肯定的一點是,《同桌的你》並沒有試圖以最直接的情感介入的方式去沖擊兩位主角的人生。他們的愛情從開始到結束都順遂的好像林一在片頭吹噓下的美國生活一樣,只是在結尾處驟然變了調。電影的精彩勢必需要藝術的沖突,沒有了外力的介入,《同桌的你》中所有的矛盾引爆點都只能在主角身上尋找可能性。愛情片的女主角「無往而不作」,《同桌的你》中的小梔也延續了這樣的「個性」,只是無論是小梔的分鐘男友理論還是她之後毅然決然的放手都不能讓人信服,電影的後半段就此走向了另一種混亂。創作者精心炮制出的一個「5201314」的梗,看似鋪陳在電影的各個角落,卻實際上從沒有從主角的口中說出過。愛這個字很單薄,但不說出口就一定是厚重嗎?其實也。

在我看來,《同桌的你》的愛情是有些淺淡的,淺到兩個人只消感動自己足以。一個具體的表現在電影中二人關系跌躍上,從牽手跨越到上床,又從墮胎再次越到牽手和好,一切的過度都顯得頗為生硬。兩人的感情從一開始就是建立在彼此要在一起上,從沒有考慮過哪怕一種別的可能性——上大學要在一起,去美國要在一起,這樣捆綁式的愛情其實並不用現實這個的齒輪加以壓制,僅僅分隔兩地就足以將其毀滅。林一和周小梔的分手真正只是因為輸給了現實嗎?其實也不盡然,他們只是輸給了自己,兩個怯懦地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年輕人,只有擁抱才能飛翔,分離就只會墜落——一個自尊的絕不挽留,一個自私的不會回頭,所謂被現實壓垮的愛情,其實不過是過後的虛無。

任何成功的青春電影,其根基一定不能是單一的愛情,所有的創作者都必須試圖在懵懂的男女之情外找到平衡點,《那些年》里講的是年輕人的熱血、《中國合伙人》講的是夢想。《同桌的你》也試圖以青春的朝氣加以平衡,只是無論是同學間的友誼還是大學里的夢想都沒有足以支撐起主角愛情長跑力量。電影嘗試了許多巧思來平衡劇情的走向,設置了比較出彩的室友形象,一定程度上也帶活了電影的氣氛,但這些情節也大多游離于整體的劇情之外,終究只能成為青春的邊角料。

十年以後,曾經一起瘋狂過的人都逐漸暗淡,只在依靠酒精的力量時才能談笑風生,憶往昔崢嶸歲月,這樣深沉的設定似乎在說明現實的殘酷,和趙薇在《致青春》中將步出社會的鄭微設計的黑衣包身是有異曲同工的。當青春終結,《同桌的你》也迅速地滑向了終點。只是作為一部回憶電影,《同桌的你》最後也沒有做到好聚好散,實在遺憾。周小梔選擇了一個被刻意安排的平庸之輩,她的內心從沒忘記過林一,兩人卻再也回不去了。這就是很多青春電影的通病,無法像是《中國合伙人》里程冬青和初戀平靜的相逢,或是《那些年》里沈佳宜和柯景騰相視的微笑,好像只有心痛的分離才能祭奠我們逝去的青春,這選擇其實是在最後為觀眾又補了一槍——不論青春曾經有多麼的刻骨,如今盡只有沉默無奈,這個結局對于一部擁有著黃金般璀璨回憶的懷舊電影而言,實在是有些遺憾了。

這篇小說不錯推薦先看到這里加收藏看完了發表些評論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同桌的你最新章節 | 同桌的你全文閱讀 | 同桌的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