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五行記 第八十三章、 洞頭新島

作者 ︰ 雲中狼

這是浙江省溫州市的洞頭縣。

洞頭縣是中央國14個海島縣之一,由103個島嶼和259座島礁組成,故有「百島之縣」和「東海明珠」之美稱。全縣總面積892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00。3平方公里,海域面積792平方公里,灘涂面積48。8平方公里。戶籍人口為12。74萬,轄北嶴、東屏、元覺、霓嶼4個街道,還有大門鎮和鹿西鄉。

洞頭縣較大的島嶼有大門島、小門島、鹿西島、青山島、霓嶼島、狀元嶴島、洞頭島、大三盤島、大瞿島和半屏島。其中霓嶼島、狀元嶴島、洞頭島、大三盤島大橋和堤壩連接在一起,成為了一個有機的整體,也為洞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洞頭縣的主要發展方向是「漁、港、景、油、涂」。

漁業方面,洞頭漁場是僅次于舟山漁場的浙江省第二大漁場,正逐步形成以羊棲菜、紫菜、網箱養殖為特色的養殖基地,是全國最大的羊棲菜生產加工出口基地,同時發展遠洋漁業捕撈。

港口方面,水道縱橫、港灣多,建港條件比較優越的主要有六大港址,具有良好建港條件的岸線長達三十余公里,其中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達十五公里,可建各種泊位數百個,泊位噸級包涵甌江小型船舶至10萬噸級以上的巨輪。現在建有狀元港、大門港和小門港,由于洞頭的陸地運輸能力不足而閑置,但是將來前景卻是非常光明。

旅游方面,全縣共有7大景區300多個景點,與溫州雁蕩山、楠溪江形成山、江、海旅游金三角,逐步形成吃、住、游、購、娛一條龍配套服務。

石油方面,洞頭距正在開發的東海油田最近勘探點僅10多公里,良好的區位優勢,豐富的深水港口資源,決定了洞頭在東海油田勘探及開發方面將發揮其重要作用。其中小門島上就建有東洲最大的天然液化石油氣儲運基地。《》

灘涂方面,淺海灘涂資源十分豐富,10米等深線以內淺海26。6萬畝,潮間帶灘涂10。16萬畝,發展淺海灘涂養殖潛力很大,也為灘涂圍墾拓展國土面積提供了條件,是展現王壘能力的天然舞台。

洞頭也是浙江省最靠近夷州的地區,一向就有和夷州開展貿易的傳統和習慣,特別和夷州回歸大陸後,雖然地理上和福建省南澳島完成了接軌,但是和這里的貿易和聯系也依然是繁華頻繁。

只因為這里的地理位置實在太好了,史書中就稱洞頭「外載海洋,內資三江」,「盜得之可以為巢,我得之可以堵守」,歷來是為兵家所重視,也是中央國在東海的戰略要地。

如果假以時日,相信洞頭會發揮出和舟山同樣的作用,一南一北拱衛著浙江,猶如帶動浙江在大海里遨游的兩只手臂。王壘現在要做的就是把洞頭的作用提前發揮出來,以浙江輻射全國,全面發展海洋經濟,所以,洞頭就成為了東海島嶼珍珠鏈的另一個起始點。

因為洞頭原本就是島嶼眾多,相距距離也不遠,差不多都在2到5公里左右,很方便都連接起來,再加上洞頭縣灘涂面積巨大,對王壘來說更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而距離大陸最近處只有不到5公里,通過一座橋梁就能夠解決問題,中央國現在就有這種計劃,在小門島和大陸之間修建一座跨海大橋,並做了一些基礎準備工作,但是因為成本較高,利益較少,所以才進展緩慢。而在霓嶼島和溫州島之間卻已經修建完工了一座大橋,也是沒有完全發揮作用。

王壘就先從在建大橋的海域開始。這里灘涂面積很大,很多是不能利用的,所以,王壘正好拿來建島,順便也幫忙下疏通海道。

王壘的心念一動,海面上微波起伏,繼而開始咆哮起來,巨浪在前面翻滾,隨後卻看到一條黃線,牽引著無數的泥沙往小門島那邊靠攏。

終于,這些泥沙有了新的歸宿,在小門島西南部駐留下來,熙熙攘攘,最後堆積成為2平方公里的沙丘山。

接著,北小門島、烏星嶼和小門島連成一體,大門島和小門島更是完美的交融,只有兩端各留下一個港灣,方便以後修建港口。鹿西島和大門島的距離稍遠,有4公里,但是現在也通過一條寬2公里的堤壩連接到了一起,假以時日的話,會成為真正的一體。還有,東北部的南片山和北片山,成為了一個橢圓形的島嶼,通過一條長2。5公里,寬0。5公里的堤壩和鹿西島連到了一起。

一天下來,洞頭島以北的諸多島嶼都已經成為了一個整體,多了80平方公里的面積,比洞頭原先第一大島大門島的面積還大上兩倍多,還有形成的陸地堤壩犬痕交錯,把這片海域圍成一個個天然優良的港灣,為以後把洞頭島發展成為海運交通要道做好了準備。

第二天,王壘繼續工作,大三盤島和洞頭島並肩靠在了一起,半屏島和洞頭島唇齒相依,大瞿島和洞頭島攜手相望,大竹嶼等一系列島嶼和洞頭島抵足而眠,北策島、南策島、東策島帶著一些小兄弟,也跟到了半屏島後面。

所有的島嶼搖身一變,通過多出來的50平方公里,有機的組合到了一起,變成了一朵盛開的鮮花。

所有的島嶼都連到了一起,最後只剩下虎嶼、下烏礁、南擺嶼、北擺嶼、雙峰山島和復頂礁六個島礁。留下的這些島礁,王壘是有別的用處的,或者說,這是修建洞頭新島的關鍵之處。

洞頭新島是東海島嶼的珍珠鏈的一個起點處,將來會和下北島連接到一起,最後通過啟動島和江蘇合成一線,把現在東海的大部分海域都囊括其中,和琉球群島隔沖繩海槽相望。

所以,這里是連接將來東海和夷州海峽的最重要的海路交通要道,來往的船只有很大一部分是遠洋巨輪,都是噸位很大,對于海面的深度有所要求,要求必須有一定的深度。而這里剛好水深15米以上,達到了這個要求,正好作為遠洋巨輪的通過要道。因此,王壘才會放棄近海的大門島,而選在這里作為將來的交通要道。

這里可以修建一座跨海大橋,其中,下烏礁和南擺嶼正好作為橋墩,同時修建一些必要的防護和修復設施,而北擺嶼、雙峰山島和復頂礁正好作為燈塔地點,指引著將來通過這里的船舶,虎嶼卻是沒有什麼用處,只不過距離洞頭新島距離遙遠,有3。3公里,而且面積也小,只有0。1平方公里,起不了什麼作用,就留在那里作為自然的一道景觀好了,多種些樹木,還可以保護一下四周的環境。

王壘現在越來越注意保護自然環境,在沒有什麼必要的前提下,他盡量少變動原先的地理和環境,保有自然的那份可貴和美麗。

當然,橋梁是有兩頭的,這頭依著洞頭新島,那頭也需要一個支柱點,剛好,那里正有一大片島嶼,就是北麂列島。

北麂列島是瑞安市的海島,包括北麂島、下嶴島、關老爺山、大明浦島、小明浦島和大簸箕嶼等38個島嶼和51海礁,面積大概有4。31平方公里,天然水深條件好,周邊自然水深均在20米以上,30萬噸級油輪可直達碼頭。在北麂列島的西南側岸線,NW∼E外海浪均受到較好掩護,具備建設大型深水泊位的條件。將來如果有需要的話,正好作為洞頭新島港口的補充。

北麂列島各島距離相近,但是除了北麂島有人居住外,其他都是無人島嶼,所以,在王壘的巧手下,不影響北麂島居民生活的情況下,將各個島嶼都連接到了一起。其中,為了考慮居民原先使用的港口,特意空出一個通道,方便漁船進出。

改造過後的北麂列島成為了一個島嶼北麂島,東到關老爺山,西到小虎頭嶼,南到下嶴島、北到小簸箕嶼,面積達到了20平方公里,比原先多了15平方公里,已經足夠將來的發展需要。

從此,北麂島並入洞頭縣管理,洞頭縣的面積達到了250平方公里,容納將近30萬的人口,而且將來,隨著擴建,面積還會擴大,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東海珍珠鏈的第一站,並會成為將來的海疆重鎮,海港之城。洞頭縣通過兩座大橋,分別和溫州島、翁垟鎮相通,兩座大橋都是雙向雙車道,寬10米多,而連接洞頭島和北麂島的跨海大橋卻是長達9公里,寬20米,是雙向四車道,因為將來會連通起整個東海島嶼的交通,所以,必須足夠得寬。洞頭縣的另一頭會通過堤壩和下一個島嶼相連,島嶼就在東方100公里處。

王壘完成北麂島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三點鐘,太陽正好掛在關老爺山山頂上,把滿山的樹葉鍍上了一層金黃。

「軍部傳來消息,叫我們加快步伐!」江豐從軍艦上匆匆跑了過來,邊跑邊說。

「是嗎!」王壘有些驚喜,他剛剛還在考慮,要不要繼續。「怎麼突然下了這個命令,難道又什麼緣由嗎?」

「是的!」江豐點頭說。「我听我叔爺說,王副主席從海參崴回來了,也帶來了和北方國合作的好消息。」

「不是吧!他們居然會那麼好心和我們合作!」王壘感覺匪夷所思,因為,北方國可是侵犯中央國領土最多的國家,從這個角度來說,他比東方國更可惡,更不要和西方國比了。「他們都提了什麼條件?」

「這個,我還真不是很清楚,不過,應該是有條件!」

「那你去打听打听,我先開始修建堤壩。」王壘說。

「行。那你先忙!」江豐滿口應承。

王壘看著江豐離開了,就開始動手修建堤壩。堤壩寬1公里,和北海的堤壩一樣寬,一是方便交通,二是也為了防御海浪,三是國防安全需要。

到晚上停工的時候,王壘已經修建了50公里長的堤壩。江豐也帶來個新的消息,不是好消息,應該說是一個不太壞的消息,就是中央國通過付出朝鮮的經濟利益,換取了北方國暫時觀望的態度,既不支持,也不反對中央國接下來的舉動,在東海大勢擴張的舉動。

結果如此,王壘只好在心里暗罵幾聲,卻把自己的憤怒放到了建設海島中來,希望有一天,能夠用自己的力量幫助國家再也不會受到別人的要挾和威赫。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末世五行記最新章節 | 末世五行記全文閱讀 | 末世五行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