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家有郎初養成 第三十四章 古陶鎮

作者 ︰ 一蘅

古陶鎮街道格局為「土」字型,建築布局遵從八卦的方位,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和四座角樓。♀交通脈絡由縱橫交錯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構成。

南大街為古陶鎮的中軸線,北起東、西大街餃接處,南到南城門,以鼓樓貫穿南北,街道兩旁,各類店鋪林立。西大街西起西城門,東和南大街北端相接,與東大街呈一條筆直貫通的主街。東大街東起東城門,西和南大街北端相接。北大街則北起北城門,南通西大街中部。

八小街和七十二條蚰蜒巷名稱各有由來,有的得名于附近建築,如衙門街、書院街、校場街,賀蘭橋巷等。♀有的得名于祠廟,如城隍廟街、文廟街、涼山寺街、關帝廟街、真武五道廟街、清虛觀街等。有的則得名于當地的大戶,如王舉人街、秦家院街、顏家巷、範家巷等。

搬家那日,秦夫子和莫娘也去幫忙,曉雅嚷著要去,想著閨女已經五歲了,還沒出過秦家村,莫娘也有些心軟,囑咐了她半日,就帶上她了。雖然路上沒少被秦惠的白眼掃射,但對縣城的好奇心更勝一籌,對秦惠的白眼也就視而不見了。

秦非買的鋪面在西大街,不是頂好的地段,但也比較繁華。臨街的是三間大小的鋪子,後門通向後院兒,正對的是正房,還有東西兩間廂房,中間是個小小的院子,種著幾株海棠,倒也雅靜得很。

其實東西也沒多少,家具什麼的都得置辦。秦江氏和莫娘清掃起了屋子,在秦勉的呵斥下,秦惠也不情願地幫起了忙。曉雅還小,但也幫著莫娘洗洗抹布,倒倒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秦勉看在眼里,也忍不住嘆氣,秦惠比曉雅大了四歲,但論起乖巧懂事真是沒的比……

忙了大半日,秦非決定領著一家老小下館子,秦江氏嘟囔了幾句「亂花銀子」之類的,被秦非橫了一眼才悻悻然閉了嘴。大舅舅終于能在媳婦面前挺直腰桿兒了,曉雅對此還是喜聞樂見的。不然的話,就算做買賣,估計也會被她攪得烏煙瘴氣。

眼看著到了傍晚,南大街的熱鬧繁華卻絲毫未受到影響,兩旁的店鋪都掛起了燈籠,關門的竟然很少。一行人進了一家名為「鴻福樓」的二層酒樓,小二麻溜地將他們領至靠窗的一張桌子旁,招呼幾人坐下之後又給沏了一壺清茶。菜名和價錢都寫在掛在牆上的木板上面,倒也不是很貴,看來走的也也是大眾路線。

秦非點了四喜丸子、辣子雞、酸菜白肉鍋、什錦素燴還有一個鯽魚湯。雖然客人不少,但上菜的速度還挺快的。幾人都忙了大半日,早已饑腸轆轆,所以四菜一湯很快就被一掃而光。一頓飯花了五百文錢,不算貴,但也絕對不算便宜。秦江氏自吃完飯就陰著一張臉,不過也沒說什麼難听話。

謝絕了秦非的挽留,秦夫子領著女兒外甥女雇了一輛車,祖孫三人晃晃悠悠回了秦家村。自坐上馬車,秦夫子就沒說什麼話。莫娘知道自己爹的性子,所以也沒勸說什麼。將幾人送到秦夫子門口,車夫就趕著車回了鎮上,莫娘牽著女兒的手往回走。

夜幕已降臨,墨藍色的夜空中點綴著幾顆星辰。轉眼間就已到了二月初,彎彎的月牙掛在天邊,像一道彎彎的眉毛。

「娘,咱們以後也去鎮上住好不好?」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福家有郎初養成最新章節 | 福家有郎初養成全文閱讀 | 福家有郎初養成全集閱讀